车载自组网
车载自组网的相关文献在2008年到2022年内共计324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1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116275篇;相关期刊110种,包括电子设计工程、通信技术、通信学报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第十一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13年年会、第一届中国互联网学术会议等;车载自组网的相关文献由701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德敏、王健、刘衍珩等。
车载自组网—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16275篇
占比:99.80%
总计:116507篇
车载自组网
-研究学者
- 李德敏
- 王健
- 刘衍珩
- 叶雪梅
- 李仁发
- 杨卫东
- 殷新春
- 陈振
- 向勇
- 王珂
- 胡斌杰
- 范青刚
- 韩江洪
- 李攀
- 王良民
- 蔡艳宁
- 陈亮
- 丁嵘
- 刘伎昭
- 刘征宇
- 刘瑞霖
- 张晓露
- 彭鑫
- 慕德俊
- 李晓光
- 李晓君
- 李鑫成
- 李雪松
- 洪亮
- 秦华标
- 罗娟
- 冯琳琳
- 吴静
- 周杰英
- 周鹏
- 孙利民
- 孙友伟
- 孙小田
- 宁建廷
- 安利
- 巩正正
- 张国庆
- 张强
- 张海波
- 张静
- 曾凡仔
- 朱西平
- 李军
- 李艳强
- 杨小东
-
-
周贝贝;
周鹏
-
-
摘要:
提出了面向车载自组网的BA1度优先连接方法。基于城市数据集的实际场景和节点随机均匀分布的仿真场景,分别采用全连接和BA1连接,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全连接组网方式下,网络在实际场景和仿真场景中均不具有无标度特性和小世界特性;在BA1连接组网方式下,网络在实际场景中不具有无标度特性和小世界特性,而在仿真场景中,当通信半径增长到一定值时,网络具有无标度特性和小世界特性。
-
-
吴静雯;
殷新春;
宁建廷
-
-
摘要:
为解决车载自组网(VANET)面临的通信安全和隐私保护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车载自组网中可撤销的聚合签名认证方案。该方案通过匿名认证保障用户隐私,通过使用防篡改设备和聚合签名技术提高认证效率。为实现车辆撤销,要求车辆使用路边单元发放的成员密钥生成签名,当车辆进入路边单元的通信范围时,路边单元实时审查车辆身份,拒绝为撤销列表中的车辆发放成员密钥,使其无法生成合法签名。当仿真区域内各个进口道的输入车流量为每小时600辆时,相较于同类型的几种方案,该方案降低了至少33.77%的认证开销。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适用于资源受限的车载自组网环境。
-
-
朱栋;
殷新春
-
-
摘要:
车载自组网通过车辆与路边基础设施共享交通信息,从而提供各类安全服务,改善了人们的出行体验.但是,车载自组网中的通信安全和车辆的隐私保护等问题亟待解决.针对这些问题,首先,证明Thumbur等人的方案无法抵抗公钥替换攻击.其次,基于零信任架构提出一种适用于车载自组网的无证书签名方案,该方案中的可信中心与车辆通过公共信道协同产生公私钥对,摆脱了对安全信道的依赖.该方案在随机预言模型中基于椭圆曲线离散对数问题具有不可伪造性,并且满足匿名性和可追踪性等安全和隐私保护需求.性能分析表明,与其他相关方案相比,该方案在减少签名与验证的计算开销的同时降低了通信开销.
-
-
刘文晶;
刘巧
-
-
摘要:
IEEE 802.11p是基于IEEE 802.11标准下的扩充通信协议,主要用于车载电子无线通信,提供车辆通信安全。对基于车辆环境无线接入(WAVE)和IEEE 802.11p标准的车辆通信系统架构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对车辆安全通信至关重要的性能指标丢包率进行分析,以评估IEEE 802.11p标准的性能。
-
-
刁含楼;
吴岚;
华禹凯
-
-
摘要:
车载自组网技术是当今交通运输领域最前沿的技术之一,路段网联车与路侧单元通过无线组网可实现丰富信息的高效传输共享。该技术一方面可与动态车道控制结合,加强控制策略的稳定性与灵活性,另一方面掌握全局交通信息的组网网联车本身即具有更优的驾驶特性,从而改善交通流的整体状态。引入车载自组网技术,基于随机森林算法构建解耦式交通—通信仿真框架,评价低比例网联车的二次事故预防效果,结果显示只需较低比例(5%~20%)的网联车可改善事故对交通环境的影响。
-
-
张海波;
陈舟;
黄宏武;
贺晓帆
-
-
摘要:
针对车载自组网(VANET)系统中车辆在公开网络上相互通信容易受到恶意攻击的问题,提出一种VANET系统中群内相互认证密钥协商协议。利用中国剩余定理建立动态车辆群,以适应VANET拓扑的快速变化。通信双方利用签名信息快速认证消息发送方的身份,并通过切比雪夫混沌映射的半群性进行密钥协商。采用假名更新和私钥更新机制,保护车辆的身份隐私安全。对于恶意车辆的身份,利用签名信息进行准确追溯,并通过修改公钥信息实现快速撤销。此外,使用BAN逻辑模型证明了协议的语义安全。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协议相较于现有同类方案,能有效降低通信消耗,并显著降低计算消耗。
-
-
周楠;
杜红珍;
马韶怡
-
-
摘要:
2021年,在无证书公钥密码体制下,Ren等提出了一个基于区块链的车载自组网批量验证签名方案(以下简称Ren方案),并声称该方案满足签名的消息完整性、匿名性和可追踪性。但论文指出Ren方案构造存在安全缺陷,导致方案生成的签名是可以普遍伪造的,无法实现批量验证签名,且不能为车辆间发送消息提供认证服务。接着,论文基于Ren方案提出了一个改进的基于区块链的无证书批量验证签名方案,并对改进方案进行了安全性和效率分析。结果表明,论文方案是不可伪造的,在与Ren方案效率相当的情况下满足签名的消息完整性、匿名性和可追踪性。
-
-
张海波;
卞霞;
徐勇军;
向晟町;
贺晓帆
-
-
摘要:
车载自组网是一种以车辆为节点的特殊的移动自组织网络,其节点存在高度移动性。车辆间通过网络交互实现海量的数据共享,以此来提高智能交通系统的运输效率和安全性。然而恶意车辆的存在给车载自组网乃至整个交通运输系统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三值主观逻辑算法来评估车辆的声誉值,利用声誉阈值识别恶意车辆,利用信任路线搜索算法提高计算准确率。该方法使用区块链技术分布式存储信任数据库,同时保障了数据的不可篡改性。声誉评估算法联合车辆节点的历史周期声誉值、历史交互信息以及交互频率等因素周期化更新车辆声誉值。此外,通过结合深度优先搜索算法更精准地确定车辆间的信任路径,利用六度空间分离理论来解决信任路径过长导致的信息量较低问题,设置声誉阈值过滤信息量较低的信任路径,进一步提高了计算精确度。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算法,该算法对于恶意车辆的识别效率有显著提高,在面对群组串通攻击和On-off等攻击时表现出良好的抗攻击性能。
-
-
吴静雯;
殷新春;
宁建廷
-
-
摘要:
保障消息传输的机密性是对车载自组网(VANET)中通信的基本安全需求。在使用对称群组密钥加密消息的模式下,系统管理者难以追踪内部攻击者,因此,提出了基于属性的车载自组网加密方案。该方案能实现对恶意车辆的追踪和撤销,并能细粒度地划分车辆的访问权限;与此同时,该方案允许多个授权中心彼此独立地分发属性及其对应密钥,防止被妥协的授权中心伪造其他授权中心负责管理的属性密钥,从而保障了多机构间通信协作的高度安全性。该方案在q-DPBDHE2假设下被证明具有不可区分性;而且与同类方案进行加解密开销对比的实验结果表明,当涉及的属性个数为10时,该方案的解密开销为459.541 ms,说明该方案适用于车载自组网中的通信加密。
-
-
黄学臻;
翟翟;
周琳;
祝雅茹
-
-
摘要:
在车载自组网中,攻击者可以通过伪造、篡改消息等方式发布虚假交通信息,导致交通拥堵甚至是严重的交通事故,而传统的入侵检测方法不能满足车载自组网的应用需求。为了解决现阶段车载网中入侵检测方法性能低且存储与时间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密集神经网络的入侵检测方法L-DenseNet(Light Dense Neural Network),通过降低模型复杂性,提升算法训练速度和部署适应性,使其更适用于车载自组网中的入侵检测。在VeReMi数据集上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识别各类攻击的精确率和召回率的综合表现最好,且具有较少的时间成本和存储开销。
-
-
Zhe Liu;
刘哲;
Jianwei Liu;
刘建伟;
Jie Chen;
陈杰
- 《中国宇航学会探测与导引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四次学术交流会》
| 2014年
-
摘要:
随着车载自组网络(Vehicular Ad Hoc Networks,VANETs)的发展,车辆的位置隐私,密钥的效率存储,证书的管理和消息的验证,以及条件隐私保护与跟踪已经成为当前交通网络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身份认证可以实现对车辆的跟踪,但车辆的匿名性和位置隐私在许多场合需要受到保护.条件隐私保护与跟踪是车载网络中隐私保护与身份认证之间的权衡,频繁的改变假名是车载网中保护位置隐私和防止被跟踪的有效手段.通过对VANETs网络模型的描述,阐述了隐私分级和位置隐私度量等内容,并介绍了当前领域的研究现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
-
-
-
何俊婷;
刘衍珩;
王健
- 《2010年第四届中国可信计算与信息安全学术会议》
| 2010年
-
摘要:
针对目前车载自组网中路由安全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经验信任的可信路由模型.该模型从客观信任的角度引入经验信任的概念作为可信度量的标准,并给出了计算节点经验信任值和信誉度的推荐方法,根据节点的经验信任值设计一种新的动态包转发规则,从而实现车载自组网的可信路由.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较贪婪周边无状态路由(greedy perimeter stateless routing,GPSR)协议具有较高的抵抗自私节点的能力.
-
-
吴静;
刘衍珩;
王健;
李伟平
- 《第二届中国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学术会议》
| 2009年
-
摘要:
车载自组网(VANET,vehicular ad hoc networks)具有无中心、移动性和多跳传输等特点,使得传统的密钥管理方式不再适用。可信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成功应用为解决VANET的有效认证和信任评估问题提供了一条潜在途径。针对具有自组织特性的VANET网络,基于可信计算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认证和信任评估框架,引入了可信属性和可信等级的概念,给出了密钥管理结构和移动节点认证过程,着重指出了该框架潜在的实际应用。另外,阐述了在该框架下的信任评估方法。
-
-
Zhang Dedong;
张德栋
- 《第十一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
| 2016年
-
摘要:
为解决车载自组网(VANET)中身份认证中的隐私保护问题,基于代理签名的原理提出了一种使用于车载自组网的匿名认证方案.方案充分考虑了车载通信网络的实际情况,采用基于适合大规模群体的双线性对技术.在该方案中,车载单元与路边单元进行数据交互时无须出示其真实身份信息,也无须产生临时身份,在签名认证的过程中实现了消息的发送,既实现了车载单元身份信息的隐私保护,又实现了身份认证,提高了认证效率,保证了数据的通信安全.分析表明该方案达到了匿名认证、不可否认、不可伪造和可追踪的安全目标,能够满足车载自组网的运行需求.
-
-
-
LI Wen-xiang;
李文翔;
WU Jing;
吴静;
CHEN He-ping;
陈和平
- 《第一届中国互联网学术会议》
| 2012年
-
摘要:
车载自组网(VANET)业务的快速发展,为数据的高效传输提出了挑战,需要一种有效的数据包调度方案,满足各项业务的Qos 需求.文中基于数据包的时延敏感性、长度等属性,采用优先级排队模型研究各种调度策略的性能,指出非抢占式短包优先策略能提供最小的总体时延;在此基础上对时延敏感业务和非时延敏感业务采用不同的策略,设计最优化传输性能的VANET 业务调度多优先级排队模型.NS-2 平台下的仿真实验证明了所提出的模型的优越性,并演示了不同流量下的数据包排队特性,以及包交付率、吞吐量、时延等指标的变化规律,为性能的优化提供了参照.
-
-
-
孙益振;
邵龙潭;
范志强;
田思磊
- 《2009年全国通信软件学术会议》
| 2009年
-
摘要:
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车载自组网(VANETs)的可靠信任传播模型。该模型通过引入属性相似度概念在陌生节点间建立信任关系,并进一步建立了一种新的动态包转发规则,从而实现了车载自组网的可信路由,并给出了一种计算属性相似度的推荐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信任传播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