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无证书签名

无证书签名

无证书签名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3年内共计178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7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0746篇;相关期刊68种,包括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电子学报、通信学报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浙江省电子学会2012学术年会、中国密码学会2010年会、2010年第四届中国可信计算与信息安全学术会议等;无证书签名的相关文献由355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彩芬、张玉磊、胡国政等。

无证书签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7 占比:1.35%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10746 占比:98.61%

总计:10898篇

无证书签名—发文趋势图

无证书签名

-研究学者

  • 王彩芬
  • 张玉磊
  • 胡国政
  • 韩兰胜
  • 杜红珍
  • 王育民
  • 张建中
  • 韩亚宁
  • 黄振杰
  • 张永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罗玙榕; 曹进; 李晖; 赵兴文; 尚超
    • 摘要: 为解决当前电子发票防伪困难、隐私泄露、验证效率低等问题,针对全程无纸化的电子发票文件,提出了一种基于国密签名算法的电子发票公开验证架构。面向电子发票文件数据来源复杂、票面用户信息敏感、数据流转频繁等特征及电子发票高效公开查验需求,在电子发票服务架构下设计电子发票生成及查验协议,基于无证书联合签名提出发票防伪签名码生成方案,实现开票方与税务主管部门的多重数据核验与签名,支持各类型的发票持有者对电子发票的真伪及数据完整性进行公开查验。融合数据加密算法对电子发票中的用户隐私数据进行保护,同时可满足各类发票应用场景下的真伪或状态验证需求,解决了当前电子发票文件中用户消费信息等敏感数据在传递中泄露的问题,突破了电子发票仅能通过在线系统核对真伪的局限。查验方仅需验证单次签名即可确认开票方及主管部分等双方签名的电子发票真伪性,同时利用公钥加密实现了隐私数据,方案中使用国密算法符合电子发票应用需求。调用Scyther安全仿真工具对方案安全性进行分析,在各类攻击下可安全验证数据的完整性及来源真实性并保证隐私数据的保密性。在查验计算开销及发票文件数据量两方面,与国外已实行的典型电子发票查验方案及同类型基于数字签名的电子发票查验方案进行对比,所提电子发票公开查验方案在查验效率及发票文件大小等两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 王晓欣; 陈志德
    • 摘要: 针对当前教育资源共享安全性低和身份认证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区块链技术与无证书签名相结合的可跨域身份认证方案,将无证书签名技术的高安全性、无密钥托管问题等优点应用到区块链的分布式网络中,实现了身份认证过程中用户安全、跨域认证、恶意用户可追溯、注册信息不可篡改.首先,基于教育区块链与无证书签名的身份认证方案是建立在区块链架构下的身份认证模型,设计了域内区块链和跨域区块链,建立了跨域认证的模型.其次,利用无证书签名以及陷门哈希函数,确保认证过程用户安全以及恶意用户可追溯.通过分析,本方案满足相互认证、用户身份安全等安全属性.与其他方案相比,用户计算代价小,安全性更高,更能满足用户端算力有限的计算环境.
    • 杨鸽; 赖成喆; 郑东
    • 摘要: 随着智能交通系统的快速发展以及车辆用户的持续增长,数据转发成为车联网的研究热点之一。然而车辆节点的高速移动,导致网络拓扑结构的快速变化以及网络持续连通性变差;此外由于车联网无线通信的属性,数据转发的内容以及车辆用户的信息很容易被窃听和泄露;同时存在一些车辆用户可能拒绝转发数据。因此,在车联网中如何保证数据转发的可靠性以及用户身份的隐私性和用户的参与性是非常重要的。提出了具备匿名性和信任评估的车联网数据转发方案,该方案利用无证书签名技术实现了区域车辆成员和路边单元的匿名认证,车辆通过路边单元将消息转发给可信机构(TA),交通管理中心(TMC)评估接收到消息的可靠性后转发给相应的车辆节点,以此提高转发的及时性,最后可信机构通过消息的可靠性来计算车辆节点的信任等级并更新该车辆的信用账户。利用无证书签名技术降低了计算开销;通过TMC对消息进行分类评估实现了消息的可靠性及完整性;通过对其信用账户的更新提高了用户参与的积极性。安全性分析表明该方案实现了用户身份的认证性、匿名性、数据的可靠性、不可抵赖性及可追溯性。
    • 杨海滨; 李瑞峰; 李秀广; 袁文勇; 易铮阁; 杨晓元
    • 摘要: 针对现有无证书云审计方案中,使用了幂指数、双线性映射、点哈希映射等大开销运算,导致审计效率不高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高效的无证书云数据完整性验证方案。方案在密钥生成阶段,使用无证书签名技术,由密钥生成中心(key generating center,KGC)与用户合作生成用户的公私钥,能够避免审计系统的安全对于KGC安全的强依赖性,既解决了公钥基础设施(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PKI)体制下的云审计方案中公钥证书管理复杂的缺点,又能够解决基于身份的云审计方案所固有的密钥托管问题。在数据预处理阶段,用户将数据加密、分块,保护了数据内容隐私,且降低了方案的计算与通信开销。在数据动态更新阶段,方案使用虚拟索引数据结构实现云端数据块的动态更新(插入、删除、修改),能够避免标签重复计算导致的额外计算开销。在数据审计阶段,由第三方审计者(third party auditor,TPA)代替用户对来自云端的完整性证据进行验证,能够减轻用户的计算负担。本文在安全性分析部分,证明了方案能够抵抗来自云端的替代攻击,可实现隐私保护,且能够抵抗两类敌手的伪造攻击。在方案性能分析部分,先对本方案和现有方案进行数值分析与对比,再利用JPBC库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案的计算开销明显降低。
    • 杜田; 李欣; 赖成喆; 郑东
    • 摘要: 地图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在无人驾驶车辆导航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卫星图像的数字地图能够保证地图中道路信息的准确性,但是根据相关路况信息进行实时更新时,由于车辆用户数较多且来源复杂,因此无法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出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认证与信任管理方案。利用无证书签名技术实现车辆的匿名认证,保证车辆身份的可验证性和不可否认性。设计基于区块链的信任管理机制,通过存储在区块链上的历史信任值计算路况消息的可信度,同时将可靠的路况信息发送给地图更新服务器,根据车辆提供信息的真实与否更新车辆信誉值,实现车辆信誉的同步与更新。从计算开销、通信开销和信任管理功能等方面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具有较高的地图更新效率和防骗能力,能够确保数据来源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无人驾驶车辆提供实时路况更新服务。
    • 朱栋; 殷新春
    • 摘要: 车载自组网通过车辆与路边基础设施共享交通信息,从而提供各类安全服务,改善了人们的出行体验.但是,车载自组网中的通信安全和车辆的隐私保护等问题亟待解决.针对这些问题,首先,证明Thumbur等人的方案无法抵抗公钥替换攻击.其次,基于零信任架构提出一种适用于车载自组网的无证书签名方案,该方案中的可信中心与车辆通过公共信道协同产生公私钥对,摆脱了对安全信道的依赖.该方案在随机预言模型中基于椭圆曲线离散对数问题具有不可伪造性,并且满足匿名性和可追踪性等安全和隐私保护需求.性能分析表明,与其他相关方案相比,该方案在减少签名与验证的计算开销的同时降低了通信开销.
    • 周楠; 杜红珍; 马韶怡
    • 摘要: 2021年,在无证书公钥密码体制下,Ren等提出了一个基于区块链的车载自组网批量验证签名方案(以下简称Ren方案),并声称该方案满足签名的消息完整性、匿名性和可追踪性。但论文指出Ren方案构造存在安全缺陷,导致方案生成的签名是可以普遍伪造的,无法实现批量验证签名,且不能为车辆间发送消息提供认证服务。接着,论文基于Ren方案提出了一个改进的基于区块链的无证书批量验证签名方案,并对改进方案进行了安全性和效率分析。结果表明,论文方案是不可伪造的,在与Ren方案效率相当的情况下满足签名的消息完整性、匿名性和可追踪性。
    • 朱栋; 殷新春; 宁建廷
    • 摘要: 针对车联网(IoV)通信安全难以保证和车辆私钥频繁更新导致的开销大的问题,首先,证明了现有的无证书聚合签名方案无法同时抵抗公钥替换攻击和恶意密钥生成中心(KGC)攻击;其次,提出了一种适用于IoV且具有强隐私保护的无证书聚合签名方案。所提方案通过引入假名身份来实现车辆的身份隐藏,同时实现可信中心对可疑车辆的事后追查。此外,在所提方案中,车辆的假名身份和公钥可随着区域的变化而动态更新,这样既可以保证车辆的轨迹不被泄露又可以有效避免私钥频繁更新带来的通信和存储开销。在随机预言模型下,在基于椭圆曲线离散对数(ECDL)问题的假设下,证明了所提方案具有认证性和完整性,且满足匿名性、可追踪性和强隐私保护性。所提方案还采用聚合签名技术实现车辆签名的聚合验证,从而降低了验证签名时的计算开销。性能分析表明,当聚合签名所包含的签名数量为100时,与同类型方案相比,所提方案传输聚合签名的通信开销至少减少了约21.4%。
    • 魏爽; 江荣旺
    • 摘要: 本文介绍了无证书签名的基本工作原理,介绍并分析了Hashimoto等人提出的一种无证书签名方案,对该方案进行了I类型攻击,证明了该方案是不安全的,不能抵御超I类型对手的攻击,对该方案提出了改进措施.
    • 魏爽
    • 摘要: 本文分析了无证书密码方案,结合Nie等人提出的一种无证书聚合签名方案分析了无证书聚合签名的框架和安全模型,并对该进行了分析,指出该方案是不安全的,即不能抵御I型对手的攻击并进行了论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