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阳膀胱经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7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4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245253篇;相关期刊103种,包括吉林中医药、家庭中医药、中国针灸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2015中国便秘高峰论坛、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消化病国际学术大会、第十五届针灸对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及针灸临床独特经验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一届针灸经络学术研讨会等;足太阳膀胱经的相关文献由276位作者贡献,包括周章玲、王芳、崔晓丽等。

足太阳膀胱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4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45253 占比:99.93%

总计:245427篇

足太阳膀胱经—发文趋势图

足太阳膀胱经

-研究学者

  • 周章玲
  • 王芳
  • 崔晓丽
  • 赵晏
  • 严健民
  • 乔晋琳
  • 俞杰
  • 冉宁晶
  • 刘二军
  • 刘立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二军
    • 摘要: 夏季天气炎热,不少人喜欢用凉水洗脚,或者干脆直接把脚放在水龙头下冲,感觉既舒服又方便。然而,专家提醒:夏天经常用凉水洗脚会有损于自己的身体健康。据专家介绍,中医经络学说里有“足三阴”、“足三阳”,即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
    • 孙冬玮; 武明霞; 倪晓诚; 薛利圆; 张春红
    •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刺五脏背俞穴联合推拿背部足太阳膀胱经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脂的影响。方法将84例肝郁脾虚型CF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2例(实际完成研究39例)采用针刺五脏背俞穴治疗,治疗组42例(实际完成研究41例)采用针刺五脏背俞穴联合推拿背部足太阳膀胱经治疗。2组均治疗4周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包括神疲乏力、情绪抑郁或急躁易怒、善太息、周身不适、夜寐欠安、胃脘疼痛或胁肋胀痛、腹胀、食少纳呆、肠鸣矢气)积分、疲劳量表-14(FS-14)评分(包括体力疲劳、脑力疲劳)、T淋巴细胞亚群(包括CD3^(+)、CD4^(+)、CD8^(+)、CD4^(+)/CD8^(+))、血脂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68%(38/41),对照组总有效率74.36%(29/3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神疲乏力、情绪抑郁或急躁易怒、善太息、周身不适、夜寐欠安、胃脘疼痛或胁肋胀痛、腹胀、食少纳呆、肠鸣矢气评分和总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神疲乏力、情绪抑郁或急躁易怒、胃脘疼痛或胁肋胀痛、食少纳呆评分和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FS-14体力疲劳、脑力疲劳评分和总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均升高(P<0.05),CD8^(+)水平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各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血脂指标TC、TG、LDL-C水平均降低(P<0.05),HDL-C水平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各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五脏背俞穴联合推拿背部足太阳膀胱经治疗肝郁脾虚型CFS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缓解疲劳症状,调节免疫功能,纠正血脂代谢异常。
    • 刘二军; 李薇(整理)
    • 摘要: 夏季天气炎热,不少人喜欢用凉水洗脚,或者干脆直接把脚放在水龙头下冲,感觉既舒服又方便。然而,医生提醒:夏天经常用凉水洗脚会有损于自己的身体健康。中医经络学说里有“足三阴足三阳”,即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由此可见,人体的五脏六腑在脚上都有相应的投影,脚上的每一条经络又都和全身的脏器相通,凉水洗脚会使气血运行不畅。
    • 孙远; 杨思琪; 李重; 赵玉; 陈少峰; 耿强
    • 摘要: 目的:总结针灸治疗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的选穴规律,以期为今后针灸治疗阴茎勃起功能障碍提供更广阔的临床思路。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Pubmed中使用针灸治疗ED的文献,检索年限为自建库以来至2019年10月20日。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析针灸治疗ED的选穴规律。结果:共纳入研究文献22篇,得到针灸处方44张。共有9篇文献涉及辨证分型,可概括为湿热下注、命门火衰、肝郁气滞、心脾两虚、惊恐伤肾、肾阴阳两虚、阴虚火旺、瘀血阻络8个证型。ED的病位与肾、肝、心、脾关系密切,病机分虚实两端。虚证多属肾阳虚、肾阴(精)虚、心脾两虚,实证多属湿热下注、肝郁气滞、瘀血阻络。共涉及腧穴56个,其中,十二经穴46个,任督二脉经穴10个,应用频次大于10次的腧穴依次为关元、三阴交、肾俞、太冲、太溪、气海、足三里、次髎、命门。使用频次大于20次的经脉依次为足太阳膀胱经、任脉、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使用频次较高的特定穴依次为五输穴、交会穴、背俞穴。使用频次前10位的腧穴中有7个为特定穴,常用的五腧穴为太冲、太溪、足三里,常用的交会穴为关元、三阴交、中极,常用的背俞穴为肾俞、肝俞。腧穴分布在下肢部、腰背部、腹部和上肢部。治疗ED最常使用的腧穴是关元、三阴交、太冲、气海、肾俞。通过聚类分析,得到7个新针灸处方:(1)肝俞-中封-蠡沟-神门-会阳;(2)次髎-曲骨-阴廉-会阳;(3)阴陵泉-白环俞-太溪-会阳;(4)足三里-中髎-气海-上髎;(5)曲骨-太溪-长强-会阳;(6)三阴交-关元-秩边-关元俞;(7)神门-气海俞-内关-中极。结论:针灸治疗阴茎勃起功能障碍常选用足太阳膀胱经穴位,选穴以具有"近治作用"的腧穴为主,配合选用具有"远治作用"和"特殊作用"的腧穴,最常用的腧穴是关元、三阴交、太冲、气海、肾俞。
    • 孟丹; 毛逸斐; 颜纯淳; 宋咏梅
    • 摘要: 以《中华医典》为主要检索源,收录符合纳入标准的清代及清代以前医家针灸治疗脱肛的相关文献,对治疗经验进行挖掘与总结。脱肛具有明显的肛周局部症状,病因病机主要责之脏腑功能失调。该病主要分为虚证和实证,虚证可由机体虚弱、中气不足、气血亏虚等导致,实证可由胃肠积热、湿热壅滞等导致,临床上亦有虚实错杂证。通过数据挖掘总结出针灸治疗脱肛的处方规律:以单穴处方为主,重视灸法的应用;经脉主要选取督脉、任脉、足太阳膀胱经及足少阴肾经;选用腧穴主要分布在背腰部、头面部和胸腹部;重视交会穴、络穴、八脉交会穴和背俞穴的应用;通过局部选穴、上下选穴和循经选穴,使局部治疗和脏腑功能的整体调节相结合,可有效提高疗效。
    • 姜传捷; 张静; 张蕊; 张乃盈
    • 摘要: [目的]观察踩跷调衡法治疗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疗效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方法]将60例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踩跷调衡法组(治疗组)和电针组(对照组)。治疗组于患者腰背及下肢后部实施以足部踩、踏、按、揉等为主要技法的踩跷推拿法;对照组采用电针疗法,穴位取肩井、肩髃、曲垣、颈(C)4夹脊、C6夹脊、曲池、阳陵泉、阴陵泉、腰(L)5夹脊、秩边、环跳,皆双侧取穴。两组患者均每3日治疗1次,治疗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评定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改良纤维肌痛影响调查表(FIQR)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量表(PSQI)评分,同时评价两组总体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FIQR评分:治疗前,两组FIQ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IQR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PSQI评分:治疗前,两组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PSQI评分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有效率: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为78.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安全性: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观察到不良事件。[结论]踩跷调衡法及电针疗法均能安全有效地改善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的躯体疼痛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睡眠质量。虽然两组治疗后的FIQR评分统计学差异不显著,可能是由于样本量不足、观察时间不够所致,但总体而言,踩跷调衡法在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及总有效率的比较中均优于电针法,提示踩跷调衡法的总体疗效更优。
    • 刘紫薇; 成泽东; 董宝强; 陈以国; 王鹰
    • 摘要: “阴病治阳”滥觞于《黄帝内经》,意指针刺阳经穴位可以治疗症状表现在阴经的疾病。冠心病的症状表现在阴经,背俞穴位于阳经,前期研究发现针刺背俞穴可以有效治疗冠心病,故“阴病治阳”可能是治疗冠心病的关键点。以“阴病治阳”为切入点,从营卫理论、气街理论、经筋理论等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联系临床,深入阐释针刺位于“阳经”的背俞穴在治疗“阴病”之冠心病中所发挥的作用,以期为临床应用“阴病治阳”理论治疗冠心病提供思考与借鉴。
    • 温碧薇; 朱圣芳; 骆其乐; 李万瑶
    • 摘要: 陶道穴(DU13)是督脉在上背部的穴位,是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交会穴.《针灸甲乙经》记载此穴在大椎节下间.穴名的"陶",金玉之属也,此指穴内物质为天部肺金之性的温热之气.道,通行的道路也.该穴在大椎穴[1]与身柱穴[2](第三胸椎棘突下)之间,阳气强劲充足,意指督脉阳气在此有温煦机体,循督脉道路上下而行,并四散阳气.此穴为督脉循行的第十三个穴,是该脉的正中穴之一.之所以叫陶道,是因古人认为物体旋转最快的莫过于制作陶器时使用的转轮陶钧,我国的制陶技的转盘有轴能旋转,将泥条坯体造出精美陶器.古代医家认为,大到天道循环,小到人体气血循环,周而复始和这陶钧在旋转,即法陶钧之居中旋转牵动四旁也.旋转则必生风,故其旁下之穴,名曰风门[3].所以用"陶"来称呼这个穴,形容气血循行.意指陶道可以调节人体整个阳气温珣,气机循环,气血不停地循环运转,使阴阳协调.
    • 王睿; 张章; 刘立安; 汤立新
    • 摘要: 五脏神,即魂、神、意、魄、志,是精神的一部分,分别寄存于五脏之中。情志过极会造成五脏神的功能紊乱,从而引发躯体疾病。五脏神与足太阳膀胱经联系紧密,足太阳膀胱经结于命门以载神,调节卫气以御神,温通阳气以养神,联系大脑以调神,交通心肾以摄神。膀胱经的腧穴可有效调控五脏神的功能,为情志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宋爱群
    • 摘要: 率谷穴又名蟀谷、率骨、蟀骨、率角等,出自《针灸甲乙经》,"醉酒风热发,两角(一作两目)眩痛,不能饮食。烦满呕吐,率谷主之"。此穴为足少阳胆经穴,是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的交会穴,位于头部,耳尖直上入发迹1.5寸,在角孙穴直上方。率者,行也;谷者,两骨之合缝也。率谷穴位于侧头骨与颞骨合缝之处,本经循此缝运行,其缝犬牙交错,曲如蛇行。《孙子兵法》有云,"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出之蛇也"。所以此缝合处命名为率谷。另有一说法,"率"即音律。此穴在耳上,以中指指缝敲击此穴,就好像是山谷中发出虫鸟的鸣叫声,故得名率谷。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