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太冲

太冲

太冲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3年内共计16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5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2篇;相关期刊91种,包括福建中医药、吉林中医药、陕西中医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10年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中国针灸学会耳穴、腧穴专业委员会2006全国学术研讨会、广东省针灸学会第九次学术交流会等;太冲的相关文献由378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永臣、马骏、单保慈等。

太冲—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5 占比:96.27%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2.48%

专利文献>

论文:2 占比:1.24%

总计:161篇

太冲—发文趋势图

太冲

-研究学者

  • 张永臣
  • 马骏
  • 单保慈
  • 胡玲
  • 许建阳
  • 何萍
  • 刘德
  • 刘清国
  • 吕桃桃
  • 吴娇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尹雅琴; 马志毅; 沈峰
    • 摘要: “气穴所发,各有处名”,腧穴的名称是天文、地理、建筑等多学科的综合体现,腧穴释名有利于体会其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太冲穴为足厥阴肝经的输穴、肝之原穴,是临床常用穴之一。以本穴为例,从穴名角度出发,通过对经典文献和现代研究的梳理,总结了太冲理气调血、通络止痛、开窍息风、转输津液的功用,为挖掘其穴名内涵和扩展其应用范围提供借鉴,以期引起对腧穴名称涵义的重视。
    • 景丹丹; 刘瑜; 李忠仁(指导)
    • 摘要: 四关穴最早记载于《灵枢·九针十二原》,其曰:“五脏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四关主治五脏。”这里的四关穴是指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穴位,范围较为广泛,没有明确具体是何穴位。明代杨继洲在《针灸大成》中首次明确指出“四关四穴,太冲、合谷是也”。合谷(第1、2掌骨间,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配太冲(足背侧,第1、2趾跖骨连接部位中),即为四关穴。
    • 张文乾
    • 摘要: 笔者于2016~2021年,对106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采用董氏奇穴配合经穴太冲深刺治疗,效果满意。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06例均为门诊病人,年龄最大56岁,最小45岁,病程6个月至2年。1.2诊断标准:①月经周期延长,经量减少或间歇性闭经;②面部和颈部皮肤阵阵发红,伴有烘热、汗出,每日发作数次或十余次;③时常有激动易怒、焦虑不安,情绪低落、抑郁、失眠,记忆力减退;④皮肤干燥,色素沉着,夜尿频多;⑤腰膝酸软,四肢关节疼痛,血液检查发现促卵泡激素增高,雌二醇降低。
    • 孙远; 杨思琪; 李重; 赵玉; 陈少峰; 耿强
    • 摘要: 目的:总结针灸治疗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的选穴规律,以期为今后针灸治疗阴茎勃起功能障碍提供更广阔的临床思路。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Pubmed中使用针灸治疗ED的文献,检索年限为自建库以来至2019年10月20日。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析针灸治疗ED的选穴规律。结果:共纳入研究文献22篇,得到针灸处方44张。共有9篇文献涉及辨证分型,可概括为湿热下注、命门火衰、肝郁气滞、心脾两虚、惊恐伤肾、肾阴阳两虚、阴虚火旺、瘀血阻络8个证型。ED的病位与肾、肝、心、脾关系密切,病机分虚实两端。虚证多属肾阳虚、肾阴(精)虚、心脾两虚,实证多属湿热下注、肝郁气滞、瘀血阻络。共涉及腧穴56个,其中,十二经穴46个,任督二脉经穴10个,应用频次大于10次的腧穴依次为关元、三阴交、肾俞、太冲、太溪、气海、足三里、次髎、命门。使用频次大于20次的经脉依次为足太阳膀胱经、任脉、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使用频次较高的特定穴依次为五输穴、交会穴、背俞穴。使用频次前10位的腧穴中有7个为特定穴,常用的五腧穴为太冲、太溪、足三里,常用的交会穴为关元、三阴交、中极,常用的背俞穴为肾俞、肝俞。腧穴分布在下肢部、腰背部、腹部和上肢部。治疗ED最常使用的腧穴是关元、三阴交、太冲、气海、肾俞。通过聚类分析,得到7个新针灸处方:(1)肝俞-中封-蠡沟-神门-会阳;(2)次髎-曲骨-阴廉-会阳;(3)阴陵泉-白环俞-太溪-会阳;(4)足三里-中髎-气海-上髎;(5)曲骨-太溪-长强-会阳;(6)三阴交-关元-秩边-关元俞;(7)神门-气海俞-内关-中极。结论:针灸治疗阴茎勃起功能障碍常选用足太阳膀胱经穴位,选穴以具有"近治作用"的腧穴为主,配合选用具有"远治作用"和"特殊作用"的腧穴,最常用的腧穴是关元、三阴交、太冲、气海、肾俞。
    • 李小妹; 李媛; 潘明治; 黄灿荣; 蔡树河
    • 摘要: 目的观察太冲、行间穴位贴敷对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2例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太冲、行间、镇静、神门穴位贴敷治疗,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变化情况,并比较其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PSQI、S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程度最为明显(P<0.05);观察组疗效(28/31,90.32%)优于对照组(21/31,67.74%)(P<0.05)。结论太冲、行间穴位贴敷能够有效改善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焦虑情绪。
    • 梁爽; 钟珊; 何博; 任驰; 罗晓舟; 杨雪捷; 唐纯志; 罗伦
    • 摘要: 目的探究针刺太冲、太溪穴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及认知功能的调节改善作用。方法通过随机区组设计,运用针刺作为干预手段,测量SHR及WKY大鼠的血压,用Y型迷宫测试学习记忆能力,最终进行病理学检测。结果针刺SHR太冲、太溪穴,可有效延缓SHR在11周龄后血压的持续升高,但并不能将其血压降低至对照组WKY大鼠水平。可有效提高SHR在Y型迷宫中的学习次数,但对记忆次数的提升并不显著。针刺可有效预防SHR海马神经元的凋亡,并通过防止尼氏体减少。结论针刺太冲太溪穴能够有效减缓SHR血压上升趋势,对其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有一定效果,并且经过组织病理学证实了针刺对预防海马神经元凋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黄键澎; 朱玉; 张芷晴; 蒋丽; 刘健华
    • 摘要: 目的:观察电针太冲对健康人群大脑皮层诱发电位的影响,探讨躯体刺激对感觉皮层的兴奋性作用,为临床循经远端选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纳入健康志愿者10名,在电针左侧太冲前后测定阴部神经体感诱发电位(PSEP)、下肢体感诱发电位(LSEP),比较电针前后诱发电位的差异.结果:电针左侧太冲后,左下肢体感诱发电位(L-LSEP)波幅较针前升高(P0.05).结论:电针太冲能提高针刺侧大脑感觉皮层(下肢区)兴奋性,而对邻近感觉皮层(生殖器区)无影响.
    • 麦博
    • 摘要: 粗粮扎嘴、柠檬发酸、大蒜太冲、苦瓜太苦……很多食物的“口感”常常让人望而却步,但现在却是营养学家推崇的保健食物。粗糙食物。比如粗粮、芹菜杆和白菜帮子等,含有丰富的不可溶性膳食纤维,能预防便秘、防止肠癌、促进金属离子排出、帮助身体排毒和减轻体重。吃水煮鱼或红烧肉等高脂菜肴、八宝饭等使血糖升高快的甜食和动物内脏或蛋黄等高胆固醇食物时,是粗糙食物发挥效力的最佳时刻。
    • 蔚鹏程; 薛艳君; 吴娇娟; 吕桃桃; 张旭东; 杨可桢; 刘清国
    • 摘要: 目的 观察电针对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收缩压及左心室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regulated kinase 1/2,ERK1/2),胶原蛋白Ⅰ、胶原蛋白Ⅲ含量的影响,探讨电针抑制高血压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36只SHR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药物组,每组12只,另设12只Wistar大鼠作为空白组.模型组和空白组只进行抓取和固定刺激,电针组大鼠选取双侧太冲、足三里穴进行电针刺激,药物组服用氯沙坦钾.实验周期21 d.实验结束后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Masson染色观察大鼠左心室病理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左心室AngⅡ含量,qPCR检测大鼠左心室ERK1/2、胶原蛋白Ⅰ、胶原蛋白ⅢmRNA表达水平.结果 染色结果显示,电针组及空白组左心室心肌组织形态正常,模型组心肌组织间大量胶原纤维增生,药物组心肌组织间可见少量胶原纤维.与空白组比较,各时点模型组大鼠尾动脉收缩压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第14天、第21天电针组、药物组收缩压显著降低(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左心室AngⅡ含量,ERK1/2、胶原蛋白Ⅰ、胶原蛋白Ⅲ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药物组大鼠左心室AngⅡ含量,ERK1/2、胶原蛋白Ⅰ、胶原蛋白Ⅲ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电针能够对AngⅡ、ERK信号通路产生影响,进而下调大鼠心肌胶原蛋白mRNA的表达,从而起到抑制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的作用,这可能是针刺能够有效减缓高血压心脏损伤的机制之一.
    • 蔚鹏程; 薛艳君; 吴娇娟; 吕桃桃; 张旭东; 杨可桢; 刘清国
    • 摘要: 目的观察电针对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收缩压及左心室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regulated kinase 1/2,ERK1/2),胶原蛋白Ⅰ、胶原蛋白Ⅲ含量的影响,探讨电针抑制高血压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SHR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药物组,每组12只,另设12只Wistar大鼠作为空白组。模型组和空白组只进行抓取和固定刺激,电针组大鼠选取双侧太冲、足三里穴进行电针刺激,药物组服用氯沙坦钾。实验周期21 d。实验结束后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Masson染色观察大鼠左心室病理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左心室AngⅡ含量,qPCR检测大鼠左心室ERK1/2、胶原蛋白Ⅰ、胶原蛋白ⅢmRNA表达水平。结果染色结果显示,电针组及空白组左心室心肌组织形态正常,模型组心肌组织间大量胶原纤维增生,药物组心肌组织间可见少量胶原纤维。与空白组比较,各时点模型组大鼠尾动脉收缩压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第14天、第21天电针组、药物组收缩压显著降低(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左心室AngⅡ含量,ERK1/2、胶原蛋白Ⅰ、胶原蛋白Ⅲ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药物组大鼠左心室AngⅡ含量,ERK1/2、胶原蛋白Ⅰ、胶原蛋白Ⅲ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电针能够对AngⅡ、ERK信号通路产生影响,进而下调大鼠心肌胶原蛋白mRNA的表达,从而起到抑制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的作用,这可能是针刺能够有效减缓高血压心脏损伤的机制之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