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超声速流动

超声速流动

超声速流动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124篇,主要集中在航空、力学、航天(宇宙航行)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0篇、会议论文30篇、专利文献138188篇;相关期刊35种,包括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国防科技大学学报、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全国第十六届分离流、漩涡和流动控制会议 、第十五届全国计算流体力学会议、第三届全国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等;超声速流动的相关文献由301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坚强、刘君、孙明波等。

超声速流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0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30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38188 占比:99.92%

总计:138298篇

超声速流动—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余元元; 王方元; 王彬; 孙建红; 许常悦; 孙智
    • 摘要: 目前,火箭橇试验是飞行器空气动力学重要试验手段,然而强烈的地面与轨道干扰会影响试验的精度,甚至导致试验失败。采用尺度自适应SAS方法和基于铺层算法的动网格技术对不同马赫数下的超声速火箭橇滑行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探究了超声速火箭橇的气动力致振机理。采用了数值风洞模拟方法对超声速火箭橇无限空间绕流和仅包含地面的橇体绕流进行仿真,分析了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激波特征。结果表明:超声速火箭橇的头激波传播至轨道和地面时会发生激波反射,反射激波的存在会导致超声速火箭橇产生升力,并带来阻力的略微增加;反射激波与轨道扣件的周期性碰撞使得其尾迹区具有非定常特征;火箭橇的气动力激励振动频率与尾迹波动频率一致,即气动力激励振动对非定常尾迹具有锁频现象。此外,压力信号的功率谱密度分析表明气动力激励振动存在谐声现象,这与锁频现象密切相关。
    • 邹东阳; 林敬周; 黄洁; 刘君
    • 摘要: 给出了一种基于非结构动网格技术的三维激波装配方法.在该方法中,三维激波面由被标记为激波属性的网格点连接构成,标记为激波属性的网格点称为激波点.激波点具有两组参数分别代表激波的上下游,利用激波点上下游参数求解R-H关系式获得激波点运动速度.非结构动网格技术的使用允许激波大幅度运动,降低了对初始激波位置的要求.通过引入网格属性定义避免了对计算网格进行分区,增加了装配激波的灵活性.通过球柱体绕流问题验证了该三维装配方法的合理性,针对三维激波装配中比较困难的交点装配问题,通过对三维激波反射以及三维激波相交等算例进行研究找到了可用的三维激波交点运动速度的确定方法,保证了激波运动过程中交点运动与流场求解之间的相容性,获得了相应的装配结果.
    • 刘强; 罗振兵; 邓雄; 程盼; 王林; 周岩
    • 摘要: 可压缩边界层转捩问题与湍流问题一直是制约高超声速飞行器发展的关键基础问题,也是近年来流体力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采用直接数值模拟方法,获得了空间发展的Ma=2.25超声速湍流边界层流场,通过对湍流边界层的发展状态进行评估,得出有效的Reynolds数Reθ范围约为2600~4600.对壁面摩阻系数开展了分解,获得了各分量的占比,对充分发展的湍流边界层进行1阶和高阶统计分析,包括形状因子、壁面律、平坦因子与偏斜因子、Reynolds应力、脉动涡量等,得到了剪切Reynolds数与动量Reynolds数之间的关系式,分析了湍流边界层壁面律的分层特性,发现湍流的间歇特性主要分布在y^(+)<30的区域,并且法向速度脉动的间歇性远高于另外两者,3个方向上的Reynolds应力分布和涡量分布都存在较大差异.通过两点相关性分析和Lagrange涡结构,对近壁区湍流结构进行了分析,包括流向平面和展向平面,发现流向脉动速度的相关区域流向尺度较长,呈现狭长的特性,并且流向平面的相关系数与壁面存在一定的夹角;而在边界层外层,流向速度脉动相关区域的流向尺度变短而展向尺度增加,呈现宽胖型.研究结果进一步加深了对超声速湍流边界层的认识,为下一步湍流边界层的流动控制奠定了基础.
    • 刘强; 罗振兵; 邓雄; 程盼; 王林; 周岩
    • 摘要: 可压缩边界层转捩问题与湍流问题一直是制约高超声速飞行器发展的关键基础问题,也是近年来流体力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采用直接数值模拟方法,获得了空间发展的Ma=2.25超声速湍流边界层流场,通过对湍流边界层的发展状态进行评估,得出有效的Reynolds数Reθ 范围约为2600~4600.对壁面摩阻系数开展了分解,获得了各分量的占比,对充分发展的湍流边界层进行1阶和高阶统计分析,包括形状因子、壁面律、平坦因子与偏斜因子、Reynolds应力、脉动涡量等,得到了剪切Reynolds数与动量Reynolds数之间的关系式,分析了湍流边界层壁面律的分层特性,发现湍流的间歇特性主要分布在y+<30的区域,并且法向速度脉动的间歇性远高于另外两者,3个方向上的Reynolds应力分布和涡量分布都存在较大差异.通过两点相关性分析和Lagrange涡结构,对近壁区湍流结构进行了分析,包括流向平面和展向平面,发现流向脉动速度的相关区域流向尺度较长,呈现狭长的特性,并且流向平面的相关系数与壁面存在一定的夹角;而在边界层外层,流向速度脉动相关区域的流向尺度变短而展向尺度增加,呈现宽胖型.研究结果进一步加深了对超声速湍流边界层的认识,为下一步湍流边界层的流动控制奠定了基础.
    • 禹旻; 杨武兵; 沈清
    • 摘要: 超声速条件下燃料和空气之间的高效混合是超然冲压发动机技术上的主要挑战.基于大涡模拟和流动稳定性分析,针对超声速尾迹-剪切流动开展了混合增强方法研究.尾迹的存在改变了混合层流动的速度剖面,对流动稳定性产生了重要影响,使混合层由三维最不稳定变为二维最不稳定,最不稳定扰动波频率和增长率增大.基于流动稳定性结果引入扰动的混合增强方式依然有效,根据稳定性结果设计了波纹隔板.数值结果表明:二维波纹壁引入的扰动未能增长,不具备混合强化效果,而三维波纹壁引入的扰动能够快速增长,具有混合强化效果,且波纹壁参数越接近最不稳定扰动波参数,混合强化效果越明显.
    • 宋鑫; 王公达; 马恒; 龚浩然; 崔聪
    • 摘要: 针对水力化增透措施在松软低渗煤层应用过程中存在的水封抑制瓦斯解吸和降低煤体渗透率的缺陷,提出高压气射流冲孔破煤增透的技术方法,同时为明确气射流冲孔破煤的特性,基于空气动力学与岩石力学理论,分析了气射流破煤的连续过程机理,推导了连续过程数学模型并建立了破煤能力与破碎坑特征的判识准则.分析认为,高压气体经缩放型喷嘴实现超声速跃迁加速流动;自喷嘴喷出的气流在空气介质的剪切作用下,轴向速度衰减,径向断面扩张;当射流冲击作用于煤体后,产生破碎核和延展裂纹,在拉伸作用下发生失效破坏,形成塑性破碎坑.选取3种不同强度的煤体和1种砂岩进行的气射流破煤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当提高喷嘴入口压力和喷嘴直径时,气射流滞止点处压力均不断增大,在低压力入口条件下,气射流可对强度较小的煤体造成冲蚀破坏,当入口压力达到16 MPa时,可实现对砂岩的冲蚀破坏;随着射流压力的提高,冲蚀形成的破碎坑轴向深度和径向长度都不断增大,但轴向深度增加量要远大于径向长度增加量,破碎坑形状由最初的锥形渐变为橄榄球形.
    • 黄伟; 杜兆波
    • 摘要: 燃料的射流与混合是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关键技术之一.为实现燃料的高效射流、充分掺混与稳定燃烧,学者们提出并试验了多种混合增强方法,主要分为被动混合增强方法与主动混合增强方法.本文综述了壁面横向单孔/多孔射流、微小斜坡/涡流发生器、脉冲射流以及波形壁等混合增强方法的机理和研究现状,并提出了对未来的展望,尤其是针对大尺度发动机、宽速域发动机以及更高来流马赫数条件下的燃料混合增强策略.
    • 赵瑞; 严昊; 席柯; 温志湧
    • 摘要: 以声学超表面为研究对象,采用线性稳定性理论,研究了声学超表面导纳幅值与相位对超声速边界层内第一模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导纳相位θ接近0.5π时,第一模态趋于稳定;与此同时,在一定范围内导纳幅值的增大能够增强第一模态的稳定性,但超出该范围后幅值的增大会激发第一模态.在此基础上,采用反向设计的思想,通过对声学超表面微结构的几何尺寸进行优化设计,实现其在马赫数为4的平板边界层流动中抑制第一模态的目标.
    • 李晓鹏; 康顺; 王天明; 赵养正
    • 摘要: 流动控制方案是在弹身尾部弹翼之间排布一定数量的微型突起物,突起物的干扰造成了弹翼上压力分布的变化,从而改变作用于弹箭上的气动力和力矩,实现弹箭飞行姿态的改变,针对弹箭尺寸小和飞行速度高的特点,极有可能成为超声速飞行弹箭的一种快速有效控制手段.采用数值求解三维定常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和k-ε两方程湍流模型的CFD方法,首先分析了超声速状态下孤立突起物的绕流场结构,细致揭示了孤立突起物产生的激波/激波干扰、激波/边界层干扰等流场结构;其次针对孤立突起物与单个弹翼的组合体构型,揭示出突起物对弹翼的干扰流场结构,分析了突起物的形状与安装位置对弹翼绕流场及气动力的影响规律;最后针对Basic-Finner弹箭模型,研究了多个突起物组合的俯仰与滚转方向控制的气动布局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在超声速状态下,突起物对弹翼的干扰主要来源于3个方面:突起物前面形成的分离流动所产生的分离激波干扰区,绕突起物产生的三维弓形激波干扰区,以及突起物尾迹干扰区.其中,三维弓形激波干扰区域最大,干扰强度大.最后给出了基于突起物控制的俯仰与滚转方向气动布局方案,在Ma=2.5的状态下,比较了不同数量突起物方案的气动特性.单个突起物的存在,使得全弹的阻力增加约4.8%,随着突起物数量的增加,产生的控制力矩基本线性增加.通过合理布置微型突起物的安装位置,可以使得弹箭尾部弹翼上压力快速改变,突起物安装要尽量增大弹翼上的高压区,与此同时尽量减小低压区的干扰,从而实现超声速飞行弹箭姿态的快速控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