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超声乳化摘除术

超声乳化摘除术

超声乳化摘除术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87篇,主要集中在眼科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4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234521篇;相关期刊65种,包括医疗装备、临床眼科杂志、山东医药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04哈尔滨白内障国际论坛、山东省第十九次眼科学学术会议等;超声乳化摘除术的相关文献由191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建勋、张海燕、曾祥冰等。

超声乳化摘除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4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34521 占比:99.96%

总计:234608篇

超声乳化摘除术—发文趋势图

超声乳化摘除术

-研究学者

  • 刘建勋
  • 张海燕
  • 曾祥冰
  • 汤萍
  • 潘永称
  • 谢家绪
  • 丁增林
  • 于晓明
  • 付玉芳1
  • 仝警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学科

年份

    • 张冬爱
    • 摘要: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于宁河区医院治疗的84例(84眼)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摘除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比较两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前房深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BCVA、眼压及前房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BCVA、眼压均低于对照组,前房深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摘除术联合房角分离术用于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中的治疗效果确切,且并发症少,有利于恢复患者的视功能,降低患者眼压,加深前房,安全可靠。
    • 胡雁; 何帆帆; 张萍
    • 摘要: 目的评估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后早期患者睑板腺形态和功能的改变。方法选取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53例(53眼)进行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进行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评分、睑缘形态评估、睑板腺缺失率测量、泪膜脂质层厚度测量、泪膜破裂时间评估。结果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后1周、术后1个月的OSDI问卷评分、睑缘形态评分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后早期患者会出现睑板腺形态改变及功能下降,而睑板腺功能下降与睑板腺数量无关。
    • 朱艳琴
    • 摘要: 目的评估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后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医院收治的71例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超声乳化摘除术治疗,于术后3个月评估患者视力恢复情况,并收集患者基线资料,经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后患者视力恢复情况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3个月,71例患者中有18例最佳矫正视力0.05);视力恢复不佳组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眼底病变分级为3~4级、后巩膜葡萄肿占比均高于视力恢复正常组,眼轴长度长于视力恢复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P<0.05)。结论年龄≥60岁、眼轴长度长、合并糖尿病、眼底病变分级为3~4级、后巩膜葡萄肿是导致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后患者视力恢复不佳的危险因素,故针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后患者,临床应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预防视力恢复不佳。
    • 杨忠凯
    • 摘要: 目的 分析并对比应用不同术式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15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的小梁切除手术方式进行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方式进行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临床可比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视力和眼压变化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8.73%,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8.46%,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方案,临床效果好,应用价值高,值得在临床中大范围的应用和推广.
    • 栗松; 周晓伟
    • 摘要: 目的:分析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疗效.方法:选择近一年我院收治的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并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角膜散光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手术并发症、视力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在角膜散光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上并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角膜散光度均明显变大,且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下降,手术均出现了并发症,但相对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角膜散光度更低,且所存留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更多,手术仅有2例出现角膜水肿,无后囊破裂及一过性高眼压发生,并发症出现更少,并发症发生率低至6.67%,而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达30%,组间与组内两两对比,数据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视力恢复大多为优,仅出现1例差,其优良率高达96.7%,而对照组患者优良率仅76.7%,组间对比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超声乳化摘除术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的改善患者角膜散光度,降低对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减少并发症发生,从而利于患者视力恢复,继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价值,值得推广与借鉴.
    • 王文成; 丁增林; 谭宪洲
    • 摘要: 目的 分析不同切口超声乳化摘除术在白内障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鹿邑县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80例(87眼)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切口位置分组,将40例(42眼)接受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摘除术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将40例(45眼)接受角巩膜缘切口超声乳化摘除术的患者纳入研究组.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不同切口超声乳化摘除术的治疗效果.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裸眼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裸眼视力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度呈下降趋势,泪膜破裂时间(BUT)较术前缩短,泪液分泌试验(Sit)较术前延长(P0.05).结论 角巩膜缘切口超声乳化摘除术能够促进白内障患者视力恢复,降低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度,对泪膜功能影响较小.
    • 程智
    • 摘要: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硬核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视力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沭阳仁慈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55例老年硬核白内障患者分为对照组(27例)与观察组(28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术后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临床疗效,术前与术后1个月角膜散光、眼压变化,以及术后1个月视力恢复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视力0.6与0.4~0.6的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眼压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角膜散光度均显著升高,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老年硬核白内障患者经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角膜散光与眼压水平,视力恢复效果更好。
    • 杨永利; 张旭; 高晓唯
    • 摘要: 目的:评价在白内障手术中应用包括囊膜染色、虹膜拉钩、虹膜切除等辅助技术治疗白内障合并角膜混浊患眼的术后视觉效果,并分析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收集2014-01/2019-03在新疆军区总医院全军眼科中心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合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白内障合并角膜混浊患者105例105眼,所有患者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应用台盼蓝囊膜染色剂,并观察前囊膜染色情况,连续环形撕囊成功率,晶状体后囊破裂及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情况.并于术后1d,1wk,1、3mo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术中撕囊成功率,术前、术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患者均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合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通过应用台盼蓝囊膜染色剂(台盼蓝)染色前囊膜辅助成功完成所有连续环形撕囊,并采取了包括应用虹膜拉钩及虹膜切开术等其他措施.将可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105眼.术后追踪观察3mo,术眼术后BCVA为0.82±0.10,与术前BCVA(3.12±0.14)比较有差异(t=174.893,P<0.01).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能使白内障合并角膜混浊患者的视力得到安全有效的提高.辅助技术如囊膜染色、虹膜拉钩、虹膜切除等的应用,能有效降低白内障合并角膜混浊患者的白内障手术风险,提高手术安全性,增加手术成功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