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泪膜功能

泪膜功能

泪膜功能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131篇,主要集中在眼科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9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028243篇;相关期刊74种,包括基层医学论坛、现代生物医学进展、中国民康医学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全国中医眼科名家学术研讨会、山东省第十九次眼科学学术会议等;泪膜功能的相关文献由344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娟、叶蕾、周颖等。

泪膜功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9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028243 占比:99.99%

总计:1028374篇

泪膜功能—发文趋势图

泪膜功能

-研究学者

  • 李娟
  • 叶蕾
  • 周颖
  • 宋昱
  • 张宏
  • 谭钢
  • 邵毅
  • 全婵娟
  • 刘卫华
  • 刘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翠丽
    • 摘要: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术与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对翼状胬肉患者泪膜稳定性、视力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沛县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100例翼状胬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术后随访8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术前及术后4、8周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实验(SⅠT)值、裸眼视力(UCVA)、角膜散光度(CAD),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拆线、角膜上皮修复及视力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4、8周两组患者BUT、SⅠT值均延长,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UCVA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CAD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应用翼状胬肉切除术与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联合治疗翼状胬肉可有效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提高泪膜稳定性和视力,并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疗效确切。
    • 王莹; 王艳玲; 韩雪
    • 摘要: 目的:观察杞菊地黄汤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症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1年4月该院收治的104例肝肾阴虚型干眼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53)。对照组采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杞菊地黄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维生素A结合蛋白受体(STRA6)]水平、泪膜功能指标[泪液分泌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3%(51/53),高于对照组的80.39%(4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杞菊地黄汤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症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血清学指标水平,以及改善泪膜功能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单纯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
    • 龚茫来
    • 摘要: 目的研究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分析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采用带蒂结膜瓣转位术联合翼状胬肉切除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20年8月于该院治疗的97例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接受带蒂结膜瓣转位术联合翼状胬肉切除治疗的50例患者纳入转位组,将接受游离结膜瓣移植术联合翼状胬肉切除治疗47例患者纳入游离组。采用PSM对两组患者进行匹配,得到组间协变量均衡样本,采用1:1最近距离匹配法进行匹配,以卡钳值保证匹配结果的优良性,匹配后共有40对患者,转位组40例,游离组40例。两组均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治疗,转位组采用带蒂结膜瓣转位术治疗,游离组采用游离结膜瓣移植术治疗。比较两组视力、角膜上皮愈合评分、疼痛程度、泪膜稳定性、泪腺分泌量及复发率。结果匹配后两组性别、眼部并发症、年龄、病程及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位组眼红评分为(1.75±0.34)分低于游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78,P0.05);转位组、游离组术后BUT[(10.37±1.05)、(10.28±1.10)s]均长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PSM研究方法,发现采用带蒂结膜瓣转位术联合翼状胬肉切除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复发率低,能够改善患者视力及泪膜功能,促进角膜上皮愈合,且术后眼红程度轻微。
    • 魏致远; 徐标
    • 摘要: 目的:探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治疗白内障术后角膜上皮功能障碍(CED)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南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34例白内障术后CE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67例。对照组给予自体血清滴眼液治疗,观察组给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泪膜功能指标[角膜荧光染色(FL)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IT)]水平、视力[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表]、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及角膜上皮修复时间。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各泪膜功能指标水平、LogMAR视力值及OS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L评分、OSDI评分、LogMAR视力值均低于治疗前,且BUT、SIT值均大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白内障术后CED的治疗中,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与自体血清滴眼液的疗效相当,均能促进患者角膜上皮功能、泪膜功能的改善,缓解相关临床症状,改善视力水平,但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具有无创、保存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推荐优先使用该药。
    • 李科军; 赵智华; 樊芳; 杜颖华; 贾志旸
    • 摘要: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睑板腺形态与功能的改变及其对泪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01/2020-01来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52例104眼,根据眼底改变分为无明显视网膜病变组(NDR组,31例62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组,21例42眼)。选取同一时期就诊的无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38例76眼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患者睑缘和睑板腺形态及功能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泪膜脂质层厚度(LLT)、瞬目次数(BT)及不完全瞬目频率(PBR)的差异。结果:DR组和NDR组睑缘和睑板腺形态及功能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DR组显著高于NDR组(均P0.05)。睑板腺形态异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泪膜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更高。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易出现睑板腺短缩和缺失,睑板腺功能障碍,泪膜稳定性下降,而DR患者睑板腺形态异常与功能障碍更显著,泪膜稳定性更差。
    • 王莹; 王艳玲; 韩雪
    • 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离子导入联合针刺治疗干眼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130例干眼症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5例)和研究组(65例)。两组均采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SDI)评分、泪膜功能指标[泪液分泌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水平,以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OSDI评分、F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BUT、SIT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药离子导入联合针刺治疗干眼症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泪膜功能指标水平,以及降低OSDI评分,效果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 豆艳; 陈曼; 曹雪艳
    • 摘要: 目的分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86例硬核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43,传统超声乳化手术)与研究组(n=43,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比较两组的角膜改善情况、泪膜功能、前房房水炎症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细胞平均面积、角膜厚度、泪膜破裂时间(BUT)、主观干眼症状问卷积分(SDES)、泪液分泌试验(SⅠT)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治疗1个月后,两组的闪光、细胞计数均增加,但研究组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效果良好,利于改善患者的角膜细胞,增强泪膜的稳定性,减轻前房房水炎症,减少不良反应。
    • 曹晋; 自忠; 马宝宝
    •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术对白内障患者泪膜功能及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11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108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差异将患者分为研究组(超声乳化术,n=55)和对照组(白内障囊外摘除术,n=53)。对比两组泪膜功能[包括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 of tear film,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test-Ⅱ,ST-Ⅱ)、角膜荧光素试验(Sodium corneal fluorescein staining,SCSF)]、视觉质量[包括客观散射指数(Objective scattering index,OSI)、斯特列尔比值(Strehl ratio,SR)、MTF截止空间频率(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MTF cutoff frequency,MTF cut off)]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研究组BUT高于对照组,ST-Ⅱ、SCSF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OSI、SR、MTF cut of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率(5.45%)低于对照组(18.87%)(P<0.05)。结论:对白内障患者采用超声乳化术治疗可减轻手术对其泪膜功能造成的损害,促进患者视觉质量的恢复,具有一定安全性。
    • 马清清
    • 摘要: 目的:分析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白内障对患者泪膜功能和视神经纤维层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绵阳市中心医院眼科接诊的66例白内障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泪膜功能指标和视神经纤维层的厚度。结果:1)在术后30 d,观察组患者的BUT长于对照组患者,其SIt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白内障的效果较好,可显著提高患者视神经纤维层的厚度,且对其泪膜功能的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
    • 蔡萌; 周琨; 丁相奇
    • 摘要: 目的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的效果及其对泪液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期间113例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干眼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6例采用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治疗,观察组5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联合rhEGF滴眼液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干燥、烧灼等不适症状),泪膜功能,泪液炎症因子,氧化应激状态,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z=2.0360,P=0.0420),观察组治疗后的FL评分低于对照组,泪液分泌长度、BUT长于对照组(t_(1)=10.613,t_(2)=8.173,t_(3)=8.070,P<0.05),TNF-α、IL-6均低于对照组(t_(1)=5.430,t_(2)=2.535,P<0.05),丙二醛、LPO均低于对照组,SOD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07%VS 10.53%)对比无统计学意义(χ^(2)=1.5730,P=0.2100)。结论rhEGF联合双氯芬酸钠可通过减轻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降低泪液炎症水平,进而改善泪膜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