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角膜上皮

角膜上皮

角膜上皮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575篇,主要集中在眼科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88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5029篇;相关期刊235种,包括临床眼科杂志、眼科新进展、中华实验眼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十一届国际体视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等;角膜上皮的相关文献由1264位作者贡献,包括周庆军、李娟、邵毅等。

角膜上皮—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88 占比:8.84%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5029 占比:91.14%

总计:5518篇

角膜上皮—发文趋势图

角膜上皮

-研究学者

  • 周庆军
  • 李娟
  • 邵毅
  • 史伟云
  • 叶蕾
  • 谢立信
  • 下岛裕司
  • 木下茂
  • 罗阿丽
  • 陈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闯; 王浩; 庞辰久
    • 摘要: 目的比较2种高分辨率频域眼前节光相干断层扫描(OCT)RTVue XR-OCT和Cirrus 5000 HD-OCT测量角膜厚度和角膜上皮厚度的差异和一致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7—9月于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就诊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52例52眼,由同一检查者分别使用RTVue XR-OCT和Cirrus 5000 HD-OCT测量角膜中央直径0~2 mm范围中心区(C区),距角膜中央2~5 mm范围内上方(S区)、鼻上方(SN区)、鼻侧(N区)、鼻下方(IN区)、下方(I区)、颞下方(IT区)、颞侧(T区)及颞上方(ST区)的角膜厚度和角膜上皮厚度,比较2种眼前节OCT测量相应区域的角膜厚度和角膜上皮厚度的差异,分析其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RTVue XR-OCT测量角膜C区、S区、SN区、N区、IN区、I区、IT区、T区和ST区的角膜厚度分别为(521.73±29.85)、(554.31±32.38)、(553.54±33.30)、(546.96±32.05)、(537.54±32.10)、(532.13±31.51)、(528.42±30.38)、(532.25±30.08)和(544.85±30.70)μm,Cirrus 5000 HD-OCT测量的各区域角膜厚度分别为(526.77±30.62)、(555.13±33.32)、(558.08±32.57)、(554.46±31.42)、(548.29±31.84)、(539.69±32.74)、(536.19±32.40)、(533.38±31.90)和(543.83±32.02)μm,2种OCT测量各个区域的角膜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种OCT测量的各区域角膜厚度值均呈强的正相关(r=0.99、0.89、0.95、0.97、0.95、0.93、0.96、0.97、0.92,均P0.05);Bland-Altman分析显示,2种OCT测量角膜上皮厚度的一致性欠佳。结论RTVue XR-OCT和Cirrus 5000 HD-OCT对角膜厚度测量差异较小,一致性较高,可相互替代;对角膜上皮厚度测量差异较大,一致性较差,不可相互替代。
    • 罗煜青(综述); 李霞(审校)
    • 摘要: 基底膜是一种高度特化的细胞外基质,广泛存在于人体的各组织中。自19世纪基底膜被发现以来,人们逐渐认识了其结构和功能。角膜上皮基底膜(EBM)通过限制活化的纤维化因子,参与调控角膜瘢痕形成。角膜损伤后,角膜瘢痕的形成和持续时间由角膜EBM的损伤程度及再生速度决定。角膜上皮及基质共同参与了角膜EBM的再生。角膜上皮的迅速再生有利于初始基底膜的组装。正常的角膜基质细胞为初始基底膜提供其余组装成分。规则的角膜基质表面有利于基底膜连续再生和基质细胞定位提供EBM成分。本文从对基底膜的认识发展、角膜EBM的成分与功能、角膜EBM再生与角膜基质重塑的关系、EBM再生的影响因素及相关治疗方法几个方面就角膜上皮和基质对角膜EBM再生的影响进行综述。
    • 林兰若(综述); 朱思泉(审校)
    • 摘要: 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RCE)是以角膜上皮反复剥脱所致的晨起突发眼痛为特征的常见疾病,发病原因众多,以外伤所致者多见,其次是上皮基底膜营养不良。临床上通过特征性病史、眼部症状和裂隙灯显微镜下表现可以做出诊断。RCE治疗方案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初发者首选保守治疗,包括药物疗法、角膜绷带镜应用、血清滴剂点眼、低温保存羊膜覆盖等,保守治疗无效者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治疗,主要有上皮清创术、金刚石打磨抛光术、前基质针刺术、乙醇上皮分离术、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飞秒激光辅助角膜板层切除术等。本文就RCE治疗方法的进展进行全面综述,以期为RCE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 常怡勇
    • 摘要: 干眼症又称角结膜干燥症,是指由于泪液的量或质发生异常改变引起的眼表损害和不适。现代人干眼症高发主要是由于经常使用观看电子产品、长期在空调环境内工作或夜间驾车等因素,在这些情况下睑裂暴露面积增大,闭目频率减少,泪液蒸发增加,进而出现干眼症。常见症状包括眼睛干涩、易于疲倦、眼瘙痒、有异物感、痛灼热感、分泌物黏稠,怕风、畏光,对外界刺激很敏感,有时眼睛太干,基本泪液不足反而刺激反射性泪液分泌而造成常常流泪,较严重者眼睛会发红,充血,角质化,角膜上皮破皮有丝状物黏附,这种损伤日久则可造成角膜病变,会影响视力或造成眼表面的改变。
    • 薛中淇; 赵彭彭; 孙禹
    • 摘要: 目的观察短期夜戴角膜塑形镜(OK镜)后患者角膜上皮厚度及泪液稳定性改变,评价其在近视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2021年青岛滨海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40例夜戴OK镜治疗近视的青少年右眼,随访3个月,比较患者戴镜前、戴镜后1 d、1周、1个月、3个月的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泪膜破裂时间(TBUT)、基础泪液分泌量、角膜荧光素钠染色等级,同时利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FD-OCT)检测以角膜顶点为中心的环形范围内角膜上皮厚度,对上述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戴镜前比较,戴镜后1 d、1周、1个月、3个月患者裸眼视力明显提高,屈光度、角膜曲率明显下降,TBUT明显缩短(P0.05)。与戴镜前比较,戴镜后1 d中央区角膜上皮明显变薄(P<0.001),反转弧区角膜上皮明显增厚(P<0.001)。角膜曲率、中央区及反转弧区角膜上皮厚度的戴镜前后变化值与屈光度变化值呈线性相关(R 2=0.463,P<0.001;R 2=0.308,P<0.001;R 2=0.251,P=0.006)。戴镜后少部分患者角膜荧光素钠染色等级上升至1级,所有患者无明显上皮损伤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戴镜后1 d、1周、1个月、3个月,角膜荧光素钠染色等级为1级的受试眼TBUT较等级为0级的受试眼明显缩短(P<0.001)。结论短期夜戴OK镜矫正近视早期有效,且对于角膜上皮和泪液稳定性而言总体安全。
    • 范敏芳; 郑云开; 郑有名
    • 摘要: 目的 分析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翼状胬肉手术中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定本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住院治疗的293例翼状胬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参照组146例患者采纳翼状胬肉切除+羊膜移植+5-氟尿嘧啶治疗,观察组147例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采纳配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治疗,比较两组VAS评分、角膜上皮愈合评分、并发症发生率、QOL评分、1年内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2d、4d、6d、8d VAS评分、角膜上皮愈合评分均低于参照组,观察组1年内复发率(0.68%)低于参照组(5.48%),观察组术后3月QOL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可有效减轻翼状胬肉患者术后疼痛感,促进角膜上皮愈合,降低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且并发症较少。
    • 谢珍; 陈舒怀; 刘璐; 何立成; 朱社敏; 匡荣
    • 摘要: 目的 建立牛角膜浑浊和渗透性(BCOP)结合角膜上皮组织学评分用于评价化妆品眼刺激性的方法.方法 采用BCOP法对9种市售的沐浴露类和染发类化妆品进行眼刺激性检测,同时将角膜制成HE染色的组织学切片,观察角膜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并对上皮的组织病理学变化评分(H),依据BCOP测试结果、角膜上皮组织学评分及Draize试验结果,建立预测模型.结果 无刺激性的物质体外刺激评分值(IVIS)≤3,且H=0;微刺激性的物质IVIS≤6,且H≤1;而轻刺激性的物质6角膜上皮损伤组织病理学评估的BCOP法可提高其预测性,适用于化妆品眼刺激性的评价.
    • 郑建华; 赖世佳; 童梓德; 孙永明
    • 摘要: 目的 探讨翼状胬肉切除术后配戴绷带式角膜接触镜(Bandage contact lens BCL)的临床疗效.方法 方便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0月在该院接受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患者97例,根据不同方案分成两组,A组(对照组)42例术后不配戴BCL.B组55例(观察组),术后即予配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术后7 d取出,观察术后1、3、7d眼部疼痛程度及刺激症状,角膜上皮愈合情况.通过荧光素染色确认最终愈合.结果 A组术后疼痛程度[1 d:(3.84±1.37)分vs(2.52±0.81)分(t=5.922,P<0.010);3 d:(1.71±0.73)分vs(0.93±0.43)分(t=6.576,P<0.010)],眼部刺激症状[(1 d:(2.91±1.37)分vs(1.65±0.33)分(t=6.585,P<0.010);3 d:(2.21±1.55)分vs(1.40±0.63)分(t=3.518,P<0.010);7 d:(1.47±0.41)分vs(1.05±0.34)分(t=5.512,P<0.010)]及角膜愈合速度评分[1 d:(5.32±0.95)分vs(4.63±0.76)分(t=3.974,P<0.01);3 d:(3.32±0.76)分vs(2.41±0.80)分(t=5.672,P<0.010)]均高于B组,A、B组术后第1、3、7天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术后疼痛程度[(7 d:(0.31±0.27)分vs(0.16±0.36)分(t=2.258,P<0.05)]、角膜上皮愈合情况[(7 d:(0.48±0.31)分vs(0.24±0.33)分(t=3.643,P<0.05)].结论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配戴BCL有助于减轻术后疼痛及眼部刺激症状,促进角膜上皮愈合,改善术后生活质量.
    • 孙丽娟
    • 摘要: 目的 探讨绷带式角膜接触镜在持续性角膜上皮病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持续性角膜上皮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单眼患病,佩戴绷带式角膜接触镜治疗,1个月后比较治疗前后角膜刺激症状、角膜上皮愈合情况及视力改善情况.结果 佩戴1个月时角膜刺激症状完全缓解的占比显著高于佩戴1 d、3 d及7 d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佩戴1个月时角膜病灶缩小76% 及以上的占比显著高于佩戴1 d、3 d及7 d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佩戴3 d至1个月时患者视力较佩戴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绷带式角膜接触镜可有效缓解角膜刺激症状,促进角膜上皮愈合,改善视力,在持续性角膜上皮病变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薛海娜; 王丽媛; 郑涛; 赵楚楚; 张毅; 刘含若; 刘平
    • 摘要: Meesmann角膜上皮营养不良(MECD)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其特征性表现为角膜上皮存在大量的微囊.角蛋白(KRT)3基因和KRT12基因杂合错义突变是MECD的主要致病机制,可导致细胞骨架蛋白KRT3和KRT12结构改变,进而导致角膜上皮和前弹力层发生病理性改变.目前,手术治疗是反复发作或症状严重的MECD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但易复发.而针对小干扰RNA、规律间隔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CRISPR相关蛋白9基因编辑技术等的基因治疗在疾病模型中可以有效减少相应KRT12蛋白的表达.因此,未来应进一步深入研究MECD的发病机制以及基因技术在MECD治疗中的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