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干眼综合征

干眼综合征

干眼综合征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102篇,主要集中在眼科学、药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8篇、专利文献188169篇;相关期刊34种,包括健康必读(中旬刊)、国际中医中药杂志、内蒙古中医药等; 干眼综合征的相关文献由274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祖国、李莹、梁庆丰等。

干眼综合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8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188169 占比:99.95%

总计:188257篇

干眼综合征—发文趋势图

干眼综合征

-研究学者

  • 刘祖国
  • 李莹
  • 梁庆丰
  • 梁凌毅
  • 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眼表与干眼学组
  • 亚洲干眼协会中国分会
  • 刘洋
  • 李炜
  • 王宁利
  • L·L·伍德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胡雁; 何帆帆; 张萍
    • 摘要: 目的评估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后早期患者睑板腺形态和功能的改变。方法选取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53例(53眼)进行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进行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评分、睑缘形态评估、睑板腺缺失率测量、泪膜脂质层厚度测量、泪膜破裂时间评估。结果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后1周、术后1个月的OSDI问卷评分、睑缘形态评分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后早期患者会出现睑板腺形态改变及功能下降,而睑板腺功能下降与睑板腺数量无关。
    • 周海燕
    • 摘要: 目的:干眼综合征的中西医标准化治疗分析。方法:本次研究从云南省楚雄州牟定县中医医院2020年7月-2021年6月收入的干眼综合征患者中随机抽取5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对照组接受西药疗法,研究组接受中西药疗法,分析预后效果。结果:对比综合治疗满意率:研究组综合满意24例(96.00%),对照组综合满意19例(76.00%)(P<0.05)。对比综合治疗有效率:研究组综合有效25例(100.00%),对照组综合有效21例(84.00%)(P<0.05)。经过临床综合治疗后患者的病症都得以改善,研究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结局比对照组更好(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可增强干眼综合征疗效,患者预后疗效理想,建议推广。
    •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白内障及人工晶状体学组
    • 摘要: 干眼是一类常见的眼表疾病,部分白内障患者患有干眼.白内障围手术期多种诱因可使患者泪膜稳定性下降,导致或加重干眼相关不适症状,降低患者视觉和生活质量.为了进一步加强白内障围手术期干眼的规范化管理,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白内障及人工晶状体学组经过全面讨论,针对白内障围手术期的术前眼表情况评估及改善、术中眼表保护以及术后干眼诊断治疗等方面达成共识性意见,以供我国眼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参考和借鉴.
    • 孙蕊; 刘文韬; 吕勇; 何欣琰
    • 摘要: 目的 分析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及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矫正高度近视术后早期干眼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研究.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3月至2020年5月高度近视172例(344只眼)按手术方式分成两组:ICL组73例(146只眼)及SMILE组99例(198只眼).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无创性泪膜破裂时间(NI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角膜荧光素染色及细胞因子(TNF-α,IL-1α)表达水平.结果 术后1个月,两组OSDI评分均较术前增高(P0.05);与术前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早期均有术后干眼并发症,ICL组干眼程度均较SMILE组重,但二者干眼情况均可在短期内改善.
    • 杨军; 魏瑞华; 田芳
    • 摘要: 干眼是一种眼表疾病,也是白内障患者术后最常见的不适主诉.多种因素均会导致干眼的发生,随着国内外研究的不断进展,对于干眼的认识逐渐深入.现就白内障手术切口、泪膜分泌腺体、手术时长、药物、心理等方面对白内障围手术期与干眼发病相关的因素进行综述,以帮助眼科医师更好地开展临床诊疗工作.
    • 吴洁丽; 高学敏; 李磊; 黄彩虹; 刘祖国; 金明; 刘静; 李莹; 毕宏生; 解孝锋; 张铭连; 石慧君
    • 摘要: 目的 探讨局部使用复方野菊花眼贴治疗轻中度干眼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研究.受试者为自2019年4月至9月就诊于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和河北省眼科医院6家三级甲等医院的中老年轻中度干眼患者.采用计算机区组随机方法将纳入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复方野菊花眼贴及模拟剂眼贴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记录并观察患者的干眼相关症状、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及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评分,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及不良反应.定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若考虑协变量的影响则采用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符合入选标准的干眼患者120例,排除脱落且未用药的8例后,最终进入统计分析的受试者共有112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80例,年龄(54.26±7.44)岁(41~75岁).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6例(56只眼),各基线指标具有可比性.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试验组干眼症状总评分分别为 14.50(10.00,19.00)、9.00(5.00,14.00)、7.00(4.00,10.00)分,对照组分别为 14.00(9.00,22.50)、12.00(6.00,20.00)、10.00(3.50,17.00)分;治疗1周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16,S=398.00;P<0.01);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总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681.00,575.50;P<0.05);试验组治疗后干眼症状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Z=3.27,2.81;P<0.05).治疗后1周,试验组BUT为(5.71±2.31)s,较治疗前的(5.06±2.00s)s明显延长(S=208.50,P<0.05),而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150.00,P>0.05);治疗2周后两组BUT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407.00,t=3.07;P<0.01).治疗 1 周后,两组SⅠt结果分别为(6.88±4.78)和(6.80±5.85)mm,试验组较治疗前明显延长(S=196.50,P<0.05),而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55.00,P>0.05);治疗2周后分别增加至(7.43±4.86)和(7.29±4.56)mm.治疗后各时间点两组的BUT、SⅠt结果及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过程中共发生5例不良事件(其中不良反应3例),均为轻度不良事件.结论 复方野菊花眼贴可缓解轻中度干眼的症状、改善体征,在轻中度干眼的辅助治疗中安全性较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眼视光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屈光手术学组
    • 摘要: 我国角膜屈光手术的数量逐年递增,手术质量也在不断提升,呈现出多元化、规范化的趋势.干眼仍然是各种角膜屈光手术前后较为常见及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在角膜屈光手术的围手术期对干眼进行规范化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患者术后视觉质量和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眼科医疗质量控制和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内容.为此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与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眼视光学组、屈光手术学组携手,针对角膜屈光手术前后干眼的发病机制、术前评估和处理、术后护理和治疗等,结合国内外研究结果和我国临床实际情况,经过充分、认真讨论形成专家共识意见,以供眼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参考.
    • 胡皎月; 刘祖国
    • 摘要: 眼科门诊中,同时罹患干眼和精神障碍(尤其是焦虑、抑郁)的患者逐年增加,但是精神障碍相关性干眼并未得到足够的关注,目前仍然缺乏相关的基础数据和临床诊疗标准.本文以精神障碍相关性干眼的临床诊疗和基础研究现状为背景,从目前临床上关于精神障碍相关性干眼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入手,明确要重视精神因素在干眼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提出大力加强精神障碍相关性干眼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制定临床诊疗规范,以期提高我国精神障碍相关性干眼的临床诊疗水平.
    • 李晶; 叶青青; 罗晓慧; 陈志鹏; 张胜蓝; 李劲嵘; 梁凌毅; 刘祖国
    • 摘要: 目的 了解具有顽固症状的轻中度干眼患者的双眼调节集合功能及相关干预对此类患者主观症状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就诊的103例轻中度干眼患者,经过3个月的常规治疗后,眼表疾病指数(OSDI)下降≥12.5分为症状改善组,其余为顽固症状组.评估所有患者双眼调节集合功能、OSDI、泪膜破裂时间(TBUT)、泪液分泌试验(ST)、角膜荧光素染色(FL).顽固症状组患者在常规干眼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对调节集合功能异常的矫正干预,8周后再次复查上述指标.比较顽固症状组、症状改善组中双眼调节集合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及顽固症状组治疗前后双眼调节集合功能、OSDI及泪膜稳定性的变化.结果 103例干眼患者中,43例常规治疗有效为症状改善组,男18例,女25例,年龄(27±6)岁;60例常规治疗后效果不佳为顽固症状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30±6)岁.顽固症状组双眼调节集合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症状改善组(100%比72.1%,P<0.001).40例顽固症状者在评估双眼调节集合功能后,增加针对双眼调节集合功能异常的相关矫正干预8周.8周后OSDI较前明显下降[(23.4±16.0)比(40.6±15.7)分,P<0.001],但ST、TBUT、FL未见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 双眼调节集合功能异常在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干眼患者中发生率很高,对调节集合功能进行干预可改善这些患者的主观症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