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贤良

贤良

贤良的相关文献在1974年到2021年内共计10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中国史、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2篇、相关期刊94种,包括法音、求实、党课等; 贤良的相关文献由86位作者贡献,包括崔婉茹、李晓巧、赖华明等。

贤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2 占比:100.00%

总计:102篇

贤良—发文趋势图

贤良

-研究学者

  • 崔婉茹
  • 李晓巧
  • 赖华明
  • 丁毅华
  • 严昭柱
  • 任贤良
  • 何山
  • 兰文飞
  • 关玉国
  • 刘庆鑫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承重
    • 摘要: 冬季的冰雪驾控体验多为盛产强力后驱或四驱车的品牌所热衷,而此刻邀请我踏上冰面的却是一汽丰田一一个以生产贤良温顺的家用车产品而闻名的品牌。地点位于内蒙漠北海拉尔的淖干淖尔湖。在最低气温近-40°C的宽广湖面上,有4条依照知名F1赛道等比例缩小后的冰面赛道。驾驶规则可谓十分宽松,在保障安全外几乎不受任何限制。依过往经验,冬季的冰雪驾控体验多为盛产强力后驱或四驱车的品牌所热衷,而此刻邀请我踏上冰面的却是一汽丰田——一个以生产贤良温顺的家用车产品而闻名的品牌。
    • 申平
    • 摘要: 苏东坡刚入官场时,还不叫苏东坡。他本名苏轼,字子瞻,另外他还有一个雅号,叫作苏贤良。那年他金榜高中,名动京师,正在自我陶醉,却不料被派到既偏又穷的陕西凤翔府,当了个小小的签判(秘书),自不免有大材小用之感。说实话,他全靠“苏贤良”这个尊称活着呢!但是,自从那个陈黑子上任以后,这个称呼竟然被无情取缔了。
    • 李晓巧
    • 摘要: 与同僚相处宽容低调狄仁杰与娄师德同处宰臣之列,看到娄师德一副老实无用的样子,打心眼里瞧不起他。而且,狄仁杰仗着武则天的信任,还想把他排挤到京城之外去。狄仁杰的心思瞒不住武则天。一天她问狄仁杰:“你认为娄师德贤良吗?”狄仁杰回答:“他作为将军的话,还称得上严谨守纪律。作为宰相,贤良与否,为臣看不出来。”武则天又问:“你觉得娄师德有没有识人的本领?”
    • 摘要: 出处及释义:君者,善群也。群道当,则万物皆得其宜,六畜皆得其长,群生皆得其命。故养长时,则六畜育;杀生时,则草木殖;政令时,则百姓一,贤良服。这段话出自战国荀子的《荀子·王制》。意思是,得民心的君主,就是善于把百姓组织起来并使他们群聚在自己周围的人。如果组织方式恰当,那么万物皆可和谐共处,六畜亦能繁衍生息,一切生物都能得享寿命。饲养牲畜适时,六畜就生育兴旺;砍伐种植适时,草木就繁荣茂盛;政令颁布适时,百姓就能归顺,有才能的人就会信服。
    • 黄秀芳
    • 摘要: 公元前81年,汉昭帝发出一纸诏书,召来全国各地60名贤良、文学(儒生),和丞相、御史大夫一起讨论国家大政方针。孰知,民间与朝廷一会合,讨论会竟变成了一场儒法大辩论。会议记录,后来被桓宽编撰成著名的《盐铁论》。在《盐铁论·散不足》中,代表儒家的贤良与文学们言辞慷慨,对时风不古、不淳,大加批评,直言朝政有衰败之危。
    • 摘要: 墨子认为,“尚贤”是管理国家的根本,国家的兴亡成败关键在于用人。他说:“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墨子的“尚贤”思想是其社会政治理论的重要内容,其人才观、选才观与“使能”思想,对今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仍然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 摘要: “治理未成年人网络成瘾现象,必须得有一个主体责任部门。”3月10日,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任贤良审议时表示,法律条文必须是可操作、可执行、可督查、可追溯的。针对未成年人沉溺上网、沉溺打游戏、网络成瘾等问题,任贤良进行了调研。
    • 摘要: 春风行雨露,木棉花正红,在即将迎来“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之际,我们向读者推荐“钢铁战士”麦贤得的妻子、全国道德模范李玉枝的先进事迹,感受一位71岁的老军嫂贤良淑德、仁爱孝悌的传统美德和向上向善、胸怀家国的时代风采。
    • 张萍
    • 摘要: 《墨子》中有4例形容词“贤可”,为《墨子》独特词语,它的结构为“形容词+形容词”联合式复合词,其存在说明“可”具有“有才能的”形容词义;其用例为《管子》1例“贤可”句断句提供了极为重要的佐证,并有力证明其中“可”非“才”之讹,该例又为“贤可”词条补充了名词义项.“贤可”是“贤X”式同义(近义)复用双音词族中的一个,与其他“贤X”一样,兼有形容词和名词两种用法.从“贤可”用法的独特性,可窥见《墨子》在汉语词汇史研究中具有重要语料价值.
    • 建明
    • 摘要: 历史上的汉文帝以善于治理天下而著称。他之所以能够成功治理天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能广纳贤良,广开言路,多方听取臣下的谏议。据史书记载,他即位的第二年,就颁发诏书,要求各地举荐方正贤良之士、直言进谏之人,以便匡正王者所思虑不到、照顾不周的事。几个月之后,为了打消人们犯上的顾虑,他又下了一道诏书,明令去除诽谤之罪。自诏书发布之后,朝廷便遍招贤良,博采众议,给皇帝上奏章甚至当面提出意见的人就逐渐多了起来。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