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人才培养模式
"2+1"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2年内共计137篇,主要集中在教育、经济计划与管理、常用外国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7篇、专利文献391118篇;相关期刊105种,包括才智、物流工程与管理、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等;
"2+1"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文献由172位作者贡献,包括陈燕平、蒙启成、余杰等。
"2+1"人才培养模式—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91118篇
占比:99.96%
总计:391255篇
"2+1"人才培养模式
-研究学者
- 陈燕平
- 蒙启成
- 余杰
- 关晓颖
- 冷鑫
- 刘婷
- 刘德玲
- 刘文苹
- 刘晓敏
- 唐妙言
- 奚元嶂
- 屈妍
- 张晓东
- 文权
- 李佩
- 李建华
- 王晓华
- 齐励
- 丁敏旭
- 于丽平
- 仇益梅
- 付德成
- 任凤娟
- 何小雄
- 何进水
- 余琳
- 余菲
- 侯松
- 傅琼
- 冯丽丹
- 刘克锋
- 刘凤英
- 刘周海
- 刘平乐
- 刘庆
- 刘晓南
- 刘杰
- 刘碧
- 刘笑冰
- 刘镇
- 史录军
- 吕建清
- 吴莹
- 周俊
- 周海明
- 周瑾
- 姚争儿
- 姚爱敏
- 姚璐
- 姚璐1
-
-
冯丽丹;
黄锋
-
-
摘要:
本文阐述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并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提出制订专门人才培养计划及方案、发挥校企共同培育合力、打造“校企共建、互融共生”的高水平专业化实训基地等培养策略,以实现政、校、企、生多方共赢。
-
-
高金芳
-
-
摘要:
高职院校通过"2+1"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教育实践突破性发展.该模式以实现学生就业为导向,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突破口,实现高技能引领人才的培养目标.多年的实践已经获得了显著的成效,成为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办学特色.高职院校旅游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有其时代背景和依据,能够促进教学改革、实现双师队伍建设、促进产学融合、增强学生职业素养,值得我们采取有效的实践探索保障教学质量.
-
-
-
何进水
-
-
摘要: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是对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的积极有效探索,可以让学校与企业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对为社会培养出合格有用的懂英语通商务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缩短了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可能会影响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在顶岗实习期间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存在诸多困难.为此应对“2”阶段的教育教学与管理、“1”阶段的教育指导与管理进行有效改革.
-
-
-
胡玉珊
-
-
摘要:
本文针对高职"2+1"人才培养模式下专业基础课课时有限的问题,以水利工程专业的工程力学与水工混凝土结构课程整合为例,从整合背景、教材体系的建立、教学内容的改革以及教学方法改进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得出结论:整合后的课程加大了课改力度,把知识与能力两者有机结合,让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真正意义上做到以职业能力为主线整合课程内容.
-
-
-
陈卫琴
-
-
摘要:
河北地质职工大学是以地质类专业为主的,长江以北地区唯一一所拥有区域特色的专业种类齐全的高级职业院校.院校秉承特色办学、立足人才培养质量,充分利用地矿局行业办学优势,积极与河北省地矿局下属二十多家单位机构展开了深度合作,共同开发校本课程,在工学结合以及顶岗实习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三阶段递进式工学结合的"2+1"人才培养系统.因此,基于新时期社会背景,以河北地质职工大学的地质类专业为例,针对"2+1"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了该模式的内涵,并提出了确保该模式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路径,旨在能够推动河北地质职工大学的校企深化合作,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地质专业人才.
-
-
曾菊员;
邓霞
-
-
摘要:
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包括进一步加大宣传工作力度,提高"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力;优化课程体系,调整教学内容;加强顶岗实习的组织管理;加强"双师"队伍建设;完善配套管理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