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乳头

乳头

乳头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3年内共计3192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预防医学、卫生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71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2315篇;相关期刊416种,包括婚育与健康、健康、祝您健康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七届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大会、第五届全军肝胆外科、第二届全军器官移植、第一届全军实验外科联合学术会议、第十一次全国养犬学术研讨会等;乳头的相关文献由5773位作者贡献,包括夏宁邵、李少伟、刘永江等。

乳头—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71 占比:27.29%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19%

专利文献>

论文:2315 占比:72.53%

总计:3192篇

乳头—发文趋势图

乳头

-研究学者

  • 夏宁邵
  • 李少伟
  • 刘永江
  • 陈小江
  • 银飞
  • 不公告发明人
  • 伍树明
  • 张诚
  • 夏丽
  • 张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摘要: 很多哺乳期女性在给孩子断奶后发现,乳房时不时仍会有乳汁渗出,担心长期如此会导致乳头堵塞,引发疾病,想要排残奶。于是,市面上诞生了排残奶的“服务”。为了盈利,一些商家甚至夸大残奶对母亲的不良影响,借此推销其按摩服务或产品。其实,排残奶大多没必要。
    • 柳盛辉
    • 摘要: 目的 探讨以乳头为中心的纵(横)梭形切口手术对早期乳腺癌患者乳房外观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82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肿瘤部位的弧状或放射状切口手术,观察组患者接受以乳头为中心的纵(横)梭形切口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乳房外观以及术后1年的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各项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乳房外观总优良率为87.80%,明显高对照组的63.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乳头为中心的纵(横)梭形切口手术可以改善早期乳腺癌患者乳房外观,保留患者的生理结构完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
    • 樊怡茹; 孙淑珍; 王红建
    • 摘要: 目的 探讨经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月因胆总管结石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的≥60岁患者资料240例.按不同手术方式分为EST组和改良sEST+EPBD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取石情况、不同时间点血淀粉酶水平、术后并发症.结果 选择性胆管插管成功、顺利完成ERCP手术患者230例,手术成功率为95.83%(230/240).其中sEST+EPBD组插管成功83例,EST组插管成功147例.EST组12例因结石过大、过多一次取净困难行胆总管塑料支架置入,sEST+EPBD组25例因结石过大、过多一次取净困难行胆总管塑料支架置入.sEST+EPBD组手术时间、机械碎石率、术中出血率较EST组低(P<0.05).sEST+EPBD组术后6 h血淀粉酶水平较EST组高(P<0.05),而术后24 h较EST组低(P<0.05).sEST+EPBD组术后并发症总数较EST组少(P<0.05).结论 对于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而言,sEST+EPBD术式可以更好地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机械碎石使用率、术中出血率、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王大卫; 熊诗璇; 任玉萍; 吴敏; 艾涛; 吴毅平
    • 摘要: 目的 探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用于评估女性乳房乳头乳晕血供特点的可行性,为乳房整形手术提供乳头乳晕的血供参考.方法 从2012年3月至2019年10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影像数据库中收集女性乳腺DCE-MRI 图像资料,选择未发现肿物的正常乳房的DCE-MRI 图像进行研究.在西门子工作站将患者乳腺DCE-MRI 图像通过图像减影获取乳房血管图像,分别对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的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进行评估,结合三维MIP 图像识别所有供应乳头乳晕的血管.乳头乳晕的血供被划分为内上、内侧、内下、外上、外侧、外下、中央、上方和下方9个象限,对各个象限血管进行统计和分析,并测量血管至乳房皮肤表面投影的最大距离.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卡方检验分别比较左侧与右侧乳房的乳头乳晕复合体(NAC)血供象限分布构成比.计算血管到皮肤距离的平均值、标准差及95%置信区间,通过方差分析比较各象限血管至皮肤距离的差异.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共收集到245 例患者490 只女性乳房DCE-MRI 图像,其中97 例患者97 只乳房发现有乳腺肿物,其余393 只为正常乳房(97 例单侧乳房、148 例双侧乳房),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23~72岁,平均43.7岁.393只乳房(左侧200只、右侧193只)共发现有637条(左侧311 条、右侧326 条)乳头乳晕供应血管.在637 条血管中,内上象限269 条(42.2%),外上180 条(28.3%),内侧57 条(8.9%),下方37 条(5.8%),中央30 条(4.7%),内下25 条(3.9%),外下25 条(3.9%),上方11 条(1.7%),外侧3 条(0.5%).卡方检验表明左侧乳房和右侧乳房在NAC 血供象限分布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 6.4,P = 0.602).除中央象限血管以外,所有血管到皮肤表面投影最大距离的平均值为0.91 cm,95%置信区间为0.86~0.96 cm.方差分析表明各象限供血血管到皮肤投影的最大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1.4,P<0.001).结论 DCE-MRI 可以清晰地显示乳头乳晕的血供来源.乳头乳晕血供主要来源于内上象限和外上象限的血管,血管在皮下约1 cm 深度走行.
    • 张俊平; 王靖
    • 摘要: 乳头持续疼痛是导致产妇中断母乳喂养的最常见原因之一.本文从乳头疼痛的评估内容、评估工具及乳头疼痛的原因进行阐述,并针对疼痛原因着重阐述干预方法及促进乳头损伤愈合的方法,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 刘家祺; 亓发芝
    • 摘要: 目的 探讨乳头内陷矫正术后乳头坏死的处置方法及效果.方法 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整形外科收治25例乳头内陷术后乳头坏死女性患者,年龄19~37岁,平均24.4岁.13例为乳头部分坏死后内陷复发,12例为乳头完全坏死;行碟形皮瓣法乳头再造术.结果 25例患者手术修复后均一期愈合.随访6个月,皮瓣生长良好,无切口感染,外观满意,无乳头坏死.结论 恰当的手术时机、准确的术前评估、合理的手术方式是处理乳头内陷矫正术后乳头坏死的重要因素.
    • 张倩倩; 侯怡; 黄惠真; 张诗若; 游远榕; 汪灏
    • 摘要: 目的 探讨一种能够同时缩小、缩短肥大乳头的新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上海美莱医疗美容医院收治的哺乳后乳头肥大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在乳头非勃起状态下,根据患者要求和术前交流确定术后乳头的大小,分别于乳头两侧对称边缘设计2个楔形切除组织,确定新乳头直径,于乳头顶部设计对偶的2个翼形皮瓣,确定新乳头的高度.局麻后切去多余的皮肤和皮下组织,对应点拉拢缝合.术后观察患者乳头外观,用棉签轻触乳头评估乳头感觉和勃起功能.结果 共对22例患者采用该方法进行乳头缩小缩短,患者年龄24~35岁,均为生育哺乳后的女性患者.术后所有患者未发生切口不愈合或感染等并发症,乳头血运和感觉良好,乳头形态得到明显改善.术后随访3-9个月,乳头感觉和勃起功能达到术前水平,所有患者均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楔形切除联合翼形皮瓣法乳头缩小缩短术能够同时将乳头直径和高度矫正至理想的大小,且不会影响乳头感觉和勃起功能,手术设计简单、操作容易,效果满意.
    • 王永南; 张安秦; 连臻强; 谢四梅; 王颀
    • 摘要: 目的 探讨保留乳头、乳晕的乳房切除术(NSM)加一期假体乳房重建的安全性和术后美容效果.方法 本回顾性研究收集了2011年3月至2018年12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接受NSM或全乳切除术联合一期假体乳房重建的81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5例接受NSM+假体重建术,36例接受全乳切除+假体重建术.对全部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4~97个月,中位随访36个月.采用Harris乳房评价标准评价术后美容效果,采用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FACT-B)评价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美容效果优良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2组患者术后美容效果;采用t检验比较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结果 NSM+假体重建组与全乳切除+假体重建组术后近期并发症和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4.4%(11/45)比22.2%(8/36),χ2=0.055,P=0.815;2.2%(1/45)比2.8%(1/36),P=1.000].全乳切除+假体重建组术后美容效果评价等级为优、良、中、差的例数分别为14、7、9、6例,NSM+假体重建组分别为20、18、5、2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26,P=0.104).NSM+假体重建组的术后美容效果优良率为84.4%(38/45),全乳切除+假体重建组为58.3%(21/3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92,P=0.009).乳腺癌术后生活质量评分中,NSM+假体重建组的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及附加关注3个部分评分均明显优于全乳切除+假体重建组(t=2.720、2.585、3.160,P=0.009、0.013、0.004);2组的感情状况及功能状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96、1.258,P=0.694、0.212).共3例患者出现复发转移,其中,NSM+假体重建组有2例(1例乳头、乳晕部位复发,1例为患侧腋窝淋巴结复发),全乳切除+假体重建组1例出现局部复发和纵隔淋巴结转移.2组患者DFS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98,P=0.528).2组5年OS率均为100%.结论 与全乳切除+假体重建术比较,NSM+假体重建术不增加术后并发症风险,具有较高的美容效果优良率及生活质量评分,在严格选择适应证的前提下,NSM+假体即刻乳房重建术也是一种可选择的手术方式.
    • 潘宝军; 孙政; 李国楼; 牛兆河; 王海波; 刘波
    • 摘要: 目的:探讨部分游离胸大肌肌束填充乳头技术在保留乳头乳晕的乳房切除术后维持乳头外观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7月-2017年7月于潍坊市中医院行保留乳头乳晕的乳房切除术(Nipple sparing mastectomy,NSM)3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13例患者(实验组)使用部分游离胸大肌肌束填充乳头技术,对照组23例患者接受了传统NSM.对比两组术后1年乳头突度维持率及乳头宽度维持率;采用Harris评估标准评估术后两组患者乳房美容效果;通过随访复发转移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手术安全性.结果:术后1年与术后即刻相比,实验组、对照组突度维持率分别为(91.75±2.12)%、(81.73±6.12)%;宽度维持率分别为(93.63±3.47)%、(90.12±4.41)%,实验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NSM患者,部分游离胸大肌肌束填充乳头技术可以简单有效维持乳头体积.
    • 张露; 聂光伟; 刘军; 左波; 徐在言
    • 摘要: 为探讨LTBP2、DLST、TGFB3基因与猪生长性状的相关性,本实验选用美系大白猪为研究对象,采用PCR-RFLP技术对猪LTBP2、DLST和TGFB3的SNPs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同时利用线性混合模型分析单个标记位点与猪重要经济性状的相关性.结果 表明:LTBP2基因3'UTR区域存在一个g.109T>C突变位点,极显著影响左乳头数、总乳头数及体长;DLST基因第3内含子存在1个g.213G>A突变位点,与体长具有显著相关性,与左乳头数具有极显著相关性;TGFB3基因第6外显子g.96T>A多态性位点与体长显著关联.综上,在美系和法系大白猪中,LTBP2、DLST、TGFB3基因多态性与乳头数和体长性状存在显著关联.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