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驱
表面活性剂驱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154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9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894996篇;相关期刊49种,包括石油地质科技动态、石油地质与工程、精细石油化工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国石油第六届化学驱提高采收率年会、2015难动用储量开采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新方法研讨会、第七届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年会 等;表面活性剂驱的相关文献由430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应成、杨剑、沈之芹等。
表面活性剂驱—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894996篇
占比:99.99%
总计:895080篇
表面活性剂驱
-研究学者
- 李应成
- 杨剑
- 沈之芹
- 沙鸥
- 侯军刚
- 刘宁
- 刘晨
- 周佩
- 张晓东
- 李宁军
- 杨全安
- 王业飞
- 王小勇
- 王辉辉
- 董俊
- 何治武
- 刘春德
- 刘爱华
- 唐泽玮
- 尹洪军
- 张卫东
- 张育超
- 李园园
- 李斌
- 杜辉
- 杨会丽
- 杨庭宝
- 那雪芳
- 钟会影
- 刘慧卿
- 周文胜
- 康帅
- 张娜
- 张景春
- 张杰
- 李之平
- 李庆莹
- 李树荣
- 林南平
- 殷代印
- 潘红
- 王俊
- 王凯
- 王敬
- 谢天英
- 赵文
- James J. Sheng
- M·韩
- 万文杰
- 严曦
-
-
王欣然;
杨丽娜;
王艳霞;
郭秩瑛;
祝晓林
-
-
摘要:
针对潜山裂缝双重介质油藏水驱至高含水期后,实施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机理认识有待提高的问题,以海上A油田为研究对象,依据相似准则设计双重介质油藏物理模型,在该类型油藏条件下开展优化注水后,进行氮气驱、气水交替驱、凝胶颗粒驱及表面活性剂驱等实验,并进行不同提高采收率方法的驱油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水驱后氮气驱主要依靠气液密度差异驱替油藏顶部剩余油,采收率提高0.4~2.1百分点,采收率提高幅度主要取决于生产井垂向位置;气水交替驱能够控制氮气段塞前缘的稳定性,从而削弱气窜流现象,采收率提高2.0~5.2百分点;凝胶颗粒驱可以较好地改善裂缝系统的非均质性,扩大注入水的波及范围,采收率提高1.2~3.7百分点;表面活性剂驱通过清洗宏观裂缝表面的剩余油提高采收率,后续配合焖井一段时间,可促进基质微裂缝的自发渗吸作用,进一步提高采收率,采收率提高2.5~4.3百分点。本研究首次分析了三维大尺度双重介质油藏高压物理模型三次采油开发特征,并深化了双重介质油藏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机理认识,为现场方案设计及应用提供了相应的理论指导。
-
-
CUI Pengxing;
HU Zhanqun;
AO Yangyang;
HE Jie
-
-
摘要:
为明确表面活性剂的乳化性能和界面活性对水驱后的残余油或剩余油影响的主次关系,在结合定边油田A区油藏特征的基础上,筛选出界面张力高-乳化能力强(0.2%AES)、界面张力低-乳化能力弱(0.2%WLW)、界面张力低-乳化能力中等(0.2%BS16-18+0.05%AES)的三种表面活性剂体系,开展了室内渗透率为0.2×10-3μm2、2×10-3μm2、20×10-3μm2级别的三组低渗透岩心的驱替实验.驱油结果显示:0.2%BS16-18+0.05%AES体系驱油效率都是最高,采收率增幅为1.90% ~8.90%,0.2%AES体系驱油效果居中,0.2%WLW体系最差.乳化携带和聚并对剩余油的驱替效果要好于界面活性的作用,乳化作用同时也增加了微观波及效率.
-
-
-
邱岳
-
-
摘要:
表面活性剂驱可以有效地提高洗油效率,减少毛细管阻力,对低渗油藏提高采收率达到理想的效果.利用界面张力仪评价了4种表面活性剂(甜菜碱活性剂、羧酸盐活性剂、石油磺酸盐SS活性剂、DVS活性剂)界面张力稳定性并优选出了2种(界面张力达到了10-3 mN/m).基于优选的2种表面活性剂进行了其乳化性能的评价,以达到更好的驱油效果.
-
-
谢进宜
-
-
摘要:
涠洲11-4油田已经开采25年,综合含水94.5%,属于高含水油田.受生产水处理能力和油田电力负载双重限制,已经没有提液余量,而且,换大泵提液和换层侧钻等常规增产措施,增油潜力有限.文章从井下油水分离技术和表面活性化学驱两个方面,开展高含水油田的开发与研究.通过借鉴先进的开采新技术和新工艺,从理论来分析论证可行性,从而提高油田采收率,降低地面工艺处理难度,既节约药剂成本,又降低了排海环保压力.
-
-
-
殷代印;
仲玉仓
-
-
摘要:
为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开发了一种阴非离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ANG7-Ⅳ-7,并测定体系的界面张力、乳化性能和吸附量.结果表明,ANG7-Ⅳ-7表面活性剂浓度在1~4 g/L范围内,油水界面张力均可达到10-3 mN/m的超低数量级,当ANG7-Ⅳ-7浓度为4 g/L时,能使油水界面张力达到最低值6.025×10-3 mN/m;在注入浓度为4 g/L时,表面活性剂在油砂上的吸附量为2.035 mg/g.室内岩心驱油试验结果表明,4 g/L的ANG7-Ⅳ-7表面活性剂驱可在水驱后提高采收率11个百分点.
-
-
刘晨;
王凯;
周文胜;
王业飞
-
-
摘要:
为同时解决低渗透油藏面临注入困难和储层非均质性强的问题,基于表面活性剂的降压增注原理和乳化调驱机理,探讨了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在低渗透油藏的应用可行性.实验选取乳化能力不同,其余性能(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能力、改变润湿性能力、吸附性能)相同的两种表面活性剂,通过室内洗油实验、岩心注入实验和驱油实验,评价了表面活性剂降压增注性能和低渗透条件下乳状液深部调驱性能,探讨了表面活性剂在低渗透油藏中的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乳化能力不同的两种表面活性剂具有相近的洗油能力;乳化能力强的表面活性剂在岩心中驱替原油的过程中会形成稳定的乳状液体系,这会降低表面活性剂的降压增注效果,但却可以起到深部调驱作用,可有效提升驱油剂的波及范围,提升低渗透油藏原油采收率.低渗透油藏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的筛选,需综合考虑提高采收率效果及降压增注性能,根据油藏实际情况选取性能不同的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
-
-
葛丽珍;
王敬;
朱志强;
刘慧卿;
程大勇;
孟庆帮
-
-
摘要:
潜山裂缝性油藏非均质性强、基质渗透率低,水驱开发效果较差.以渤海JZ25-1S潜山裂缝性油藏为例,根据相似原理设计了三维大尺度裂缝性油藏高压物理模型,开展了注水开发及水驱后非混相气驱、凝胶颗粒驱和表面活性剂驱实验,并探究了不同提高采收率方法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注水开发阶段采出油主要来源于宏观裂缝,基质贡献较低,宏观裂缝储量比例越大,水驱采收率越高;脉冲式周期注水采收率高于间歇式周期注水;水驱后非混相气驱主要依靠气液密度差异驱替油藏顶部剩余油,采收率提高幅度主要取决于生产井垂向位置;凝胶颗粒可以较好地改善裂缝系统的非均质性,扩大注入水的波及范围,原油采收率提高2~4个百分点;表面活性剂驱可以通过清洗宏观裂缝表面的剩余油提高采收率,焖井一段时间后则通过促进基质微裂缝的自发渗吸作用提高采收率,原油采收率可提高3~5个百分点.
-
-
艾晓瑜
-
-
摘要:
低渗储层是我国陆地油田开发的重点,但其渗透率低、孔喉细小渗流阻力较大,采用常规水驱开发采收率较低,开发效果差.表面活性剂驱、混相驱、泡沫驱等可以提高低渗储层采收率,改善开发效果.本文对表面活性剂驱技术进行了分析.
-
-
刘晨;
王凯;
周文胜;
王业飞
- 《低渗透油田扩大波及体积新技术新方法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低渗透油藏面临注入困难和储层非均质性强的问题,为同时解决上述两个问题,基于表面活性剂的降压增注原理和乳化调驱机理,探讨了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在低渗透油藏的应用可行性.实验选取乳化能力不同,其余性能(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能力、改变润湿性能力、吸附性能)相同的两种表面活性剂,通过室内洗油实验、岩心注入实验、新型渗流实验和驱油实验,评价了表面活性剂降压增注性能和低渗透条件下乳状液深部调驱性能,探讨了表面活性剂在低渗透油藏中的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乳化能力不同的两种表面活性剂具有相近的洗油能力;乳化能力强的表面活性剂在岩心中驱替原油的过程中会形成稳定的乳状液体系,这会降低表面活性剂的降压增注效果,但却可以起到深部调驱作用,可有效提升驱油剂的波及范围,提升低渗透油藏原油采收率.低渗透油藏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的筛选需综合考虑提高采收率效果及降压增注性能,根据油藏实际情况选取性能不同的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
-
-
袁成东;
蒲万芬
- 《中国石油第六届化学驱提高采收率年会》
| 2015年
-
摘要:
表面活性剂驱作为提高高温高盐油藏采收率的有效方法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本研究中,使用一种表面活性剂,在固定浓度0.2%(质量分数)下,仅通过改变矿化度来获得不同界面张力数量级的表面活性剂体系.五种表面活性剂体系在100°C老化2个月后界面张力数量级分别为101mN/m,10-1mN/m,10-2mN/m,10-3mN/m和10-4mN/m,且随界面张力的降低,乳化性能逐渐变弱.这五种表面活性剂体系被用于岩心驱油实验评价界面张力和乳化对驱油效率的影响.同时,耐温耐盐微球体系被用于辅助表面活性剂驱,以提高非均质条件下表面活性剂驱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界面张力降低,乳化性能逐渐变弱,表面活性剂及后续水驱的采收率逐渐增加.此结论可以很好地说明在相对均质的条件下界面张力在表面活性剂驱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微球调驱可以大幅提高非均质条件下表面活性剂驱的驱油效率.此外,一些提高高温高盐油藏表面活性剂驱效果的新方法被分析.
-
-
王巧玲
- 《2015难动用储量开采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新方法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通过室内静态试验和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中原油田明15块空气泡沫/表面活性剂复合驱的适应性,筛选了适合明15块油藏条件的具有超低油水界面张力的表活剂,考察了复合驱起泡性能、油水界面张力、热稳定性等,比较了表活剂驱、空气泡沫驱和空气泡沫/表面活性剂复合驱驱油效果,优选了空气泡沫/表面活性剂复合驱的注入参数.实验表明,空气泡沫/表面活性剂复合驱提高采收率幅度高于单一表面活性剂驱和空气泡沫驱.矿场试验结果表明,复合驱发挥了空气泡沫的扩大波及体积和表活剂驱的提高洗油效率的作用,试验区块开发状态得到改善,区块递减明显减小,增油效果明显.
-
-
-
-
-
-
-
刘其成;
张艳娟;
张向宇;
赵晔;
滕倩;
彭旭
- 《第七届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辽河油区J16块聚/表复合驱自2011年4月开始实施,已注前置段塞0.1PV,目前主段塞注入0.7PV,与水驱预测相比增油、降水明显,为保证现场试验取得较好效果,建立集成化跟踪监测技术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建立化学剂产品质量检测技术、配方体系注入性能评价技术、采油井的流体性能评价技术,形成集成化跟踪监测配套技术应用于现场试验中,及时分析评价注采流体性能动态变化、调控注聚浓度等,指导方案调整,有效封堵抑制了窜流及避免了无效注入、分析聚/表驱发挥波及和洗油作用机理,现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降水增油效果,为化学驱顺利实施提供技术支持,目前化学驱累增油52.7万吨,阶段提高采出程度17.7%,预计提高采收率20.0%.
-
-
刘其成;
张艳娟;
张向宇;
赵晔;
滕倩;
彭旭
- 《第七届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辽河油区J16块聚/表复合驱自2011年4月开始实施,已注前置段塞0.1PV,目前主段塞注入0.7PV,与水驱预测相比增油、降水明显,为保证现场试验取得较好效果,建立集成化跟踪监测技术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建立化学剂产品质量检测技术、配方体系注入性能评价技术、采油井的流体性能评价技术,形成集成化跟踪监测配套技术应用于现场试验中,及时分析评价注采流体性能动态变化、调控注聚浓度等,指导方案调整,有效封堵抑制了窜流及避免了无效注入、分析聚/表驱发挥波及和洗油作用机理,现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降水增油效果,为化学驱顺利实施提供技术支持,目前化学驱累增油52.7万吨,阶段提高采出程度17.7%,预计提高采收率20.0%.
-
-
-
-
-
- 莱雅公司
- 公开公告日期:2016-03-02
-
摘要:
本发明涉及用于染色角蛋白纤维的组合物,其包含:a)一种或更多种液态脂肪物质;b)一种或更多种下式(I)的两性表面活性剂:Ra’-C(O)-NH-CH2-(CH2)n-N(B)(Bˊ)?(I)其中:B代表基团-CH2-CH2-O-Xˊ;Bˊ代表基团-(CH2)zYˊ,z=1或2;Xˊ代表基团-CH2-C(O)OH,-CH2-C(O)OZ’,-CH2-CH2-C(O)OH或-CH2-CH2-C(O)OZ’或氢原子;Yˊ代表基团–C(O)OH,-C(O)OZ’’,-CH2-CH(OH)-SO3H或基团-CH2-CH(OH)-SO3-Z’’;Zˊ和Zˊˊ互相独立地代表衍生自碱金属或碱土金属(例如钠)的阳离子平衡离子、铵离子或衍生自有机胺的离子;Ra’代表衍生自酸Ra’-C(O)OH的C10-C30烷基或烯基,所述酸优选存在于椰子油或水解亚麻籽油中,烷基,特别是C17基及其异构体形式,或为不饱和的C17基,及n代表在从1至10范围内的整数,并优选在从1至5范围内的整数,或它们的季铵化形式;c)一种或更多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其选自氧乙烯化酰胺、包含少于10个OE单元的氧乙烯化(OE)脂肪醇和它们的混合物;d)一种或更多种氧化染料前体和e)一种或更多种化学氧化剂。本发明还涉及使用该组合物的方法并涉及适合于实施所述方法的多隔室设备。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