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石油磺酸盐

石油磺酸盐

石油磺酸盐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496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化学工业、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8篇、会议论文53篇、专利文献84819篇;相关期刊125种,包括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精细石油化工、精细石油化工进展等; 相关会议33种,包括第三届五省(市、区)提高采收率技术研讨会、中国石油第六届化学驱提高采收率年会、2010(第十一届)国际表面活性剂和洗涤剂会议(2010(11th)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urfactant & Detergent)(ICSD2010)等;石油磺酸盐的相关文献由964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帅、方新湘、郭勇等。

石油磺酸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28 占比:0.38%

会议论文>

论文:53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84819 占比:99.55%

总计:85200篇

石油磺酸盐—发文趋势图

石油磺酸盐

-研究学者

  • 王帅
  • 方新湘
  • 郭勇
  • 陈权生
  • 牛春革
  • 白云
  • 崔继峰
  • 常松涛
  • 于芳
  • 周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徐飞艳; 王永宏; 张英; 冯春艳; 李文宏; 王帅; 郭勇
    • 摘要: 石油磺酸盐中活性组分的识别对于磺化原料油的选择和磺酸盐产品界面活性的稳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开展石油磺酸盐关键活性物质结构的确定与活性检测研究,可以提升高品质石油磺酸盐生产的可控性.采用液相色谱制备技术,结合质谱分析和界面张力测试评价,从长庆石油磺酸盐样品中成功分离制备出了具有优异界面活性的关键活性组分.试验结果表明,其活性组分占总石油磺酸盐含量的7.3%,可以将油水界面张力快速降至超低(<1.0×10^(-3) mN/m),且具有广泛的油相普适性,对于正己烷~正十六烷油相以及多种油田来源原油,均可将油水界面张力降至超低.此外,活性组分以单磺酸盐为主,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414(不含Na^(+)),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范围在380~450之间,主要组成是以多种同分异构体结构形式存在的十七烷基苯磺酸盐和十八烷基苯磺酸盐混合物.
    • 邓朋飞; 李方俊; 康敬欣; 曹家铭; 冯乐晖
    • 摘要: 目前,关于纤维表面水滴聚结与脱落过程的研究多为定性分析,缺乏相关实验数据,并且各种因素对纤维聚结脱水效果的影响并不清晰。针对以上问题,搭建了一套可视化微流道实验系统;在航空煤油-水体系中加入表面活性剂石油磺酸盐,制备了两种不同界面张力的乳状液;利用建立的实验系统观测在不同界面张力下纤维表面水滴的聚结与脱落过程,并讨论了影响水滴聚结与脱落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在18 mN/m的界面张力下,最大水滴粒径在前3 min增长较快,在3 min后增长较为缓慢;在8 mN/m的界面张力下,在前6 min最大水滴粒径的增长趋势较为平缓,6 min后最大水滴粒径几乎不再增长,并且在聚结初始阶段水滴呈单侧分布;水滴单位面积的表面活性剂分子数存在饱和值,当达到饱和值时,水滴被表面活性剂分子完全包围,很难与其他水滴发生聚结行为;在18 mN/m的界面张力下,流场流速是引起水滴断裂脱落的主要原因;在8 mN/m的界面张力下,水滴的断裂脱落不仅受流场流速的影响,而且还与表面活性剂的含量有关。
    • 罗腾; 阿布力米提·依明; 吐尔逊·马提木; 黄歆然; 尹淑丽; 赵永昌; 侯军伟
    • 摘要: 原油中活性物质对化学驱配方的界面张力大小有着重要影响。提取了新疆油田BW区原油的活性物质,研究了活性物跟石油磺酸盐和碱的界面张力。结果显示,BW区原油的胶质、沥青质含量偏低,界面活性物质主要存于在乙酸乙酯洗脱液中,其主要成分为C_(n)H_(2n-2)O_(2)和C_(n)H_(2n-4)O_(2)两种类型,包括酚、醇类和羧酸类。单独加入Na_(2)CO_(3)后,界面张力可降低至10-2 mN/m;单独加入石油磺酸盐,界面张力降低效果较差,只达0.5 mN/m;同时加入石油磺酸盐和Na_(2)CO_(3)后,界面张力很快下降至10^(-3) mN/m。主要是因为碱和乙酸乙酯洗脱液部分成分发生反应,生成了增强石油磺酸盐性能的激活剂,使得界面张力大幅度下降。
    • 马天祥
    • 摘要: 石油磺酸盐是一种以石油馏分油为原料,经过磺化、中和、复配等工艺合成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三次采油中的化学驱油剂,目前已在大庆、胜利和新疆等油田得到推广应用.其生产过程产生的酸渣(也称结焦物)会堵塞反应器管束,严重影响生产装置运行周期,增加反应器检修次数和运行成本.与日化行业的原料不同,石油磺酸盐原料油组分复杂,分子量范围分布较广,其磺化过程产生酸渣的形成机理复杂,相关研究的相对较少.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分析、质谱分析、溶解性实验等手段分析了酸渣的组成及分子量范围分布,探讨了其形成机理,并据此提出降低酸渣量和回收利用酸渣的经济可行方法.
    • 陈淑艳; 李学良; 路蕴; 陈本寿
    • 摘要: 对不同结构的木质素聚醚磺酸盐与石油磺酸盐的复配体系与华北京-11原油间的油水界面张力性质进行了研究,进而对其在该类型油田矿藏中的可行性应用进行了评估.结果 表明:木质素聚醚磺酸盐与石油磺酸盐之间存在良好的协同效应,可以有效地改善石油磺酸盐的耐盐性能.三种木质素聚醚磺酸盐与石油磺酸盐的复配体系在一定的弱碱Na2CO3浓度下均可以使华北原油的油-水界面张力平衡值达到超低,其中LPO10SOa Na/PS体系与华北原油间超低界面张力的碱浓度范围明显拓宽,说明该复配体系对华北原油的界面活性优良,可用作石蜡基原油的驱油剂.
    • 刘淑梅
    • 摘要: 重量法活性物是石油磺酸盐产品的质量指标,其测定主要是针对石油磺酸盐产品中的活性物和未磺化油在异丙醇和正戊烷中的溶解度.通过萃取将石油磺酸盐产品中的活性物和未磺化油分开,干燥测得石油磺酸盐中活性物的含量.为了提高分析数据的准确性,对重量法活性物准确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分析可知称重、萃取、蒸发、烘干等环节对其结果有影响,并制定控制措施,从而有效的提高石油磺酸盐重量法活性物的准确性.
    • 云庆庆; 徐崇军; 邵洪志; 帕提古丽·麦麦提; 焦秋菊
    • 摘要: 为了提高油田污水的利用率和二元驱油体系的界面性能,通过对环烷基石油磺酸盐(KPS)与甜菜碱(TCJ)进行复配,测定了临界胶束浓度、界面张力等参数,研究了两者间的复配规律;并分析了二元复配体系的界面性能、抗吸附性能、长期稳定性及驱油效率,研发出了性能较优的二元复配体系配方.实验结果表明,两种表面活性剂复配后,临界胶束浓度为8.51 mg/L,低于两种单一的表面活性剂,表现出正加和协同效应,同时界面张力达到超低,抗Ca2+浓度窗口明显变宽,由80~110 mg/L增加到110~270 mg/L;研究设计出的污水配制二元复配体系的界面性能和长期稳定性较好,并对岩心具有较强的抗吸附效应.物理模型驱油效率实验结果表明,注入0.7 PV的0.18%(w)KYPAM+0.5%(w)表面活性剂(m(KPS):m(TCJ)=7:3)二元复配体系,可提高采收率25%以上.
    • 杨浩; 王明; 孟祖超; 刘祥
    • 摘要: 表面活性剂的用途极其广泛,在油田工业中常用于提高采收率.本文以石油磺酸盐(PS)为主剂,与其他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后,通过表界面张力测试,筛选出合适的复配体系,探究它们的耐温抗盐性能,并对最佳配比和最佳加量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石油磺酸盐与5组表面活性剂均具有良好的复配性能,其中PS/木质素磺酸盐和PS/烷醇酰胺复配体系分别在配比为2∶1和1∶1时,降低表界面张力的整体效果最好,能达到10-3数量级,具有一定的驱油潜力.
    • 盛海霞; 王磊; 宫静; 王玉梅
    • 摘要: 某工业污水中含3%左右的氢氧化钠,直接排放会影响外排污水质量,需经过净化处理才能达到国家外排污水标准.实验使用该工业污水,配制合成石油磺酸盐原料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磺化实验,生产石油磺酸盐.通过检测所生产的石油磺酸盐产品界面张力指标及3元复合液的驱油效果,验证利用工业污水作为磺酸盐生产原料的可行性,从而达到降低污水处理的费用,减少污水排放量,降低驱油用石油磺酸盐产品生产成本的目的.
    • 张和悦; 高清河; 王鉴; 黄金; 张丽; 李丽敏
    • 摘要: 针对大庆油田弱碱三元复合驱[ASP,碱剂(A)、表面活性剂(S)、聚合物(P)]采出液油水乳化严重、污水处理困难等问题,通过室内模拟乳化方法,研究了驱油剂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并利用背散射光强平均值、粒径、水相含油量和油相含水率对实验数据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聚合物浓度的增加粒径变小,液滴不易聚并,乳状液的稳定性增强,聚合物浓度在800 mg/L时,乳状液的稳定性较强;当石油磺酸盐浓度为0.2%时,弱碱三元乳状液更稳定;基于正交试验分析表明,聚合物浓度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最大,说明聚合物通过增大乳状液中水相黏度使乳化程度增加,油珠粒径减小,油珠之间的聚集和聚并阻力加大,增大了乳状液的稳定性.研究结果为现场判断乳状液稳定性影响因素提供借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