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置换疗法
血浆置换疗法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1年内共计122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5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17363篇;相关期刊86种,包括东方食疗与保健、透析与人工器官、中国血液净化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2015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14年血液净化论坛、2014第六届全国重症血液净化大会(CCBP2014)等;血浆置换疗法的相关文献由285位作者贡献,包括周援月、周霞秋、孙伟等。
血浆置换疗法—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7363篇
占比:99.30%
总计:17485篇
血浆置换疗法
-研究学者
- 周援月
- 周霞秋
- 孙伟
- 张晓霞
- 张磊
- 张长法
- 徐庆梅
- 徐微
- 徐显章
- 曹立森
- 李友生
- 李婉莹
- 李宝顺
- 李维奇
- 李良宵
- 李路
- 杨绍萍
- 汪明春
- 沈效杰
- 潘雪飞
- 王娟华
- 罗更新
- 裴豪
- 谢志萍
- 邱蔚蔚
- 邹春毅
- 陈建梅
- 韩培敏
- Bennetto L.
- Healy P.
- Paz-Melgar L.
- Takahashi M.D.F.
- Totham A.
- de Oliveira P.
- 于净
- 于胜梅
- 付号丽
- 何玮
- 何金秋
- 余海峰
- 倪福秀
- 关美玉
- 冯祖章
- 冯贵平
- 刘伯英
- 刘俊
- 刘加林
- 刘国梁
- 刘平
- 刘沛
-
-
徐庆梅;
张磊
-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疗法联合ECMO治疗重症暴发性心肌炎的护理体会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7年5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暴发性心肌炎患者3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研究组应用整体护理方式进行护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6.7%,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80.0%,研究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SD、LVEDD水平较治疗前下降,E/A、LVEF、6-MWT水平较治疗前上升;研究组LVESD、LVEDD水平下降水平及E/A、LVEF、6-MWT上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且研究组下降水平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PF、GH、MH、RP得分都出现了上升,对照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经血浆置换疗法联合ECMO治疗重症暴发性心肌炎患者护理的过程中,整体护理方式效果显著。
-
-
徐庆梅;
张磊
-
-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疗法联合ECMO治疗重症暴发性心肌炎的护理体会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7年5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暴发性心肌炎患者3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研究组应用整体护理方式进行护理.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6.7%,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80.0%,研究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其中研究组不良反应总会发生率为13.3%,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6.7%,研究组治疗方式的安全性显著好于对照组,研究组干预效果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VESD、LVEF、E/A、LVEDD、6-MWT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SD、LVEDD水平较治疗前下降,E/A、LVEF、6-MWT水平较治疗前上升;研究组LVESD、LVEDD水平下降水平及E/A、LVEF、6-MWT上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FABP、PTX-3、NT-proBNP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且研究组下降水平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效果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生理功能(PF)、总体健康感(GH)、心理健康(MH)、生理问题导致的角色受限(RP)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PF、GH、MH、RP得分都出现了上升,对照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经血浆置换疗法联合ECMO治疗重症暴发性心肌炎患者护理的过程中,整体护理方式效果显著.
-
-
何玮;
张娅
-
-
摘要:
目的:探讨联用血浆置换和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输血疗法对混合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在邻水县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120例混合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使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输血疗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联用血浆置换和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输血疗法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液指标的水平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的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胆红素的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红细胞计数多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网织红细胞计数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联用血浆置换和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输血疗法对混合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进行治疗,可改善其血液指标,且较少导致不良反应.
-
-
胡国淑;
张英云
-
-
摘要:
目的:分析及研究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在救治及诊疗的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中择取 22 例,限定入院时间 2013 年 1 月至2018 年 12 月,执行随机分组法,11 例实验组患者行血浆置换疗法治疗,11 例对照组患者行环磷酰胺等药物治疗.结果:对比 2 组患者数据,明显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更加理想,差异显著,即 P<0.05.结论: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采用血浆置换疗法治疗,效果显著,明显优于环磷酰胺等药物治疗.
-
-
-
-
-
-
陆剑萍
-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疗法在高脂血症胰腺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对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按照患者或其家属意愿将我院近两年收治的80例高脂血症胰腺炎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0例,患者入院后均接受胰岛素联合低分子肝素等内科治疗,观察组则同时采用血浆置换疗法,观察两组患者血常规(WBC)、血糖(GLU)、血脂(TG)水平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 R P)、降钙素原(P C T)、血淀粉酶、脂肪酶.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参考组75%(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出现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结论:血浆置换疗法在高脂血症胰腺炎患者的治疗中能够快速降脂、促使机体抗炎细胞因子的平衡,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
-
许巧蓉
-
-
摘要:
目的:血浆置换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的护理和观察.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60例GBS患者,22例采用单纯药物治疗,38例联用血浆置换疗法,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结果 血浆置换治疗组和单纯药物组住院时间分别为(30.2±20.8)d、(55.8±29.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置换可有效缩GBS患者住院时间,要保证血浆置换治疗的顺利进行,要求护士必须密切观察病情,掌握正确的技术操作,对出现的不良反应做到早期发现,及时准确的采取护理对策.
-
-
刘国梁
- 《第五届全国重症血液净化大会(CCBP2013)》
| 2013年
-
摘要:
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神经病学家有很多种方法,从糖皮质激素到免疫球蛋白一直到有针对性的细胞靶向治疗.血浆置换最显著的优势可能是能够快速的清除体内致病性的自身抗体.在一些需要长时间治疗的疾病中,血浆置换疗法也被应用.本文将对血浆置换疗法进行系统的回顾,并将大量引用美国神经病学学会、美国血浆置换学会以及Cochrane评价系统的一致共识.
-
-
周凌辉;
黄悦;
张燕林
- 《第九届中国血液净化论坛暨2017年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年会》
| 2017年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疗法治疗重症药疹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不能耐受糖皮质激素和(或)经过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静脉用丙种球蛋白仍难以控制的35例重症药疹患者,采用Aquarius血细胞模式分离机,将患者血液分离为血浆和细胞成分,弃血浆,将置换液与分离的细胞成分一起回输患者体内,进行连续性血浆置换,每例置换1~6次不等. 结果:35例患者中30例(85.71%)获得满意疗效,置换后激素最大使用量明显低于置换前(P<0.05)5(14.29%)例遗留后遗症,包括角膜损伤、轻度肝肾功能不全等.7例(20%)出现不良反应,包括发热、寒战、四肢麻木、风团、抽搐. 结论:血浆置换疗法辅助治疗激素不敏感或者激素抵抗重症药疹可获得较好疗效.
-
-
-
-
-
-
-
-
彭道勇
- 《2014第六届全国重症血液净化大会(CCBP2014)》
| 2014年
-
摘要:
治疗神经免疫性疾病,神经科学家有许多不同的药物选择,从糖皮质激素到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再到更具体的细胞疗法,后者经常用于肿瘤学的治疗.在某些疾病,血浆置换治疗作为一方法而非药物应用.血浆置换治疗的最明显的优势可能是由于通常快速去除致病性自身抗体而起效.在有些疾病只需单次的血浆置换治疗,而有些就需要长期的血浆置换治疗.本文将回顾神经病学使用血浆置换治疗,同时从最近美国的声明及美国社会回顾中达成重要的共识.rn 神经系统疾病经常使用血浆置换治疗。事实上,血浆置换治疗已被用于神经系统疾病达到了一个非凡的数量。然而,只在回顾了有限数量的美国血浆分离置换协会,AAN和Cochrane图书馆的资料基础上显现血浆置换治疗的有效性,明显有效果和经常使用的疾病包括,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格林-巴利综合症,重度和胸腺切除术前的重症肌无力,副蛋白性多发性神经病(IgG/IgA型),多发性硬化(急性复发),和兰伯特‐伊顿肌无力综合征。需要更多的试验理解血浆置换治疗在许多其他神经系统疾病使用中的作用。一个仔细的风险评估:对于任何一种治疗,必须为每个病人进行利益分析。
-
-
彭道勇
- 《2014第六届全国重症血液净化大会(CCBP2014)》
| 2014年
-
摘要:
治疗神经免疫性疾病,神经科学家有许多不同的药物选择,从糖皮质激素到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再到更具体的细胞疗法,后者经常用于肿瘤学的治疗.在某些疾病,血浆置换治疗作为一方法而非药物应用.血浆置换治疗的最明显的优势可能是由于通常快速去除致病性自身抗体而起效.在有些疾病只需单次的血浆置换治疗,而有些就需要长期的血浆置换治疗.本文将回顾神经病学使用血浆置换治疗,同时从最近美国的声明及美国社会回顾中达成重要的共识.rn 神经系统疾病经常使用血浆置换治疗。事实上,血浆置换治疗已被用于神经系统疾病达到了一个非凡的数量。然而,只在回顾了有限数量的美国血浆分离置换协会,AAN和Cochrane图书馆的资料基础上显现血浆置换治疗的有效性,明显有效果和经常使用的疾病包括,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格林-巴利综合症,重度和胸腺切除术前的重症肌无力,副蛋白性多发性神经病(IgG/IgA型),多发性硬化(急性复发),和兰伯特‐伊顿肌无力综合征。需要更多的试验理解血浆置换治疗在许多其他神经系统疾病使用中的作用。一个仔细的风险评估:对于任何一种治疗,必须为每个病人进行利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