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蓖麻蚕

蓖麻蚕

蓖麻蚕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258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农作物、分子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3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2707篇;相关期刊91种,包括激光生物学报、昆虫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英文版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蚕学会第六届家蚕和柞蚕遗传育种暨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中国蚕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研讨会、中国农业工程学会蓖麻经济技术分会第三届工作会议暨学术年会等;蓖麻蚕的相关文献由411位作者贡献,包括罗群、杨其保、莫现会等。

蓖麻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3 占比:7.28%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21%

专利文献>

论文:2707 占比:92.52%

总计:2926篇

蓖麻蚕—发文趋势图

蓖麻蚕

-研究学者

  • 罗群
  • 杨其保
  • 莫现会
  • 闭立辉
  • 莫嘉凌
  • 罗恒成
  • 莫凡
  • 韦波
  • 吴冬秀
  • 陈元霖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大嵩; 黄鸿; 吴华; 李健雄; 戴建青
    • 摘要: 蓖麻蚕Samia ricini为大蚕蛾科樗蚕属的绢丝与食用的非滞育型经济昆虫,且是少数可以室内大量圈养的绢丝昆虫,全年可累代饲养.在蓖麻蚕室内大批量圈养的生产过程可能遭受毁灭性病害的侵害,包括蓖麻蚕微粒子病、脓病、软化病等,且随着累代对病原物的不停积累蚕病会呈现愈发严重的趋势,病原愈发难以清除.因此,对蚕病的监测是防控蚕病爆发的重要手段之一.掌上纳米孔测序仪MinION是一款便携式高通量测序平台,便于实地进行DNA测序并对病原物进行检测.本文通过MinION测序仪对蓖麻蚕病蚕DNA进行测序,并对未知病原物DNA序列进行分析,探讨了利用MinION测序仪鉴定蓖麻蚕病原的可行性,对蚕病的监测提供了保障.
    • 刘倩; 刘光华; 段春芳; 姜太玲; 杨世贵; 宋记明; 罗鑫; 李月仙; 张林辉; 严炜
    • 摘要: 为合理利用木薯叶,避免浪费资源,在蓖麻蚕的不同龄期以木薯叶、蓖麻叶为组合饲料进行饲养,比较其饲养成绩、老熟蚕虫体、蛹及蚕茧的质量,结果表明:以1~5龄全龄饲喂蓖麻叶(CK)的蓖麻蚕饲养成绩最好,全龄经过为37 d 2 h,1~3龄蓖麻叶、4~5龄木薯叶处理(T1)的饲养成绩次之,1~5龄全木薯(T3)叶饲养时间最长,全龄经过为41 d 10 h;老熟蚕虫体质量方面,1~5龄全蓖麻叶处理(CK)的蚕体长、体宽表现最优,1~5龄全木薯叶处理(T3)老熟蚕体重最大,1~3龄蓖麻叶、4~5龄木薯叶处理(T1)的蓖麻蚕次之,与前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蛹的质量及蚕茧质量方面,1~5龄全木薯叶处理(T3)的雌蛹蛹长、蛹宽、蛹重,雄蛹的蛹宽、蛹高、蛹重,雌蚕茧质量表现最优,雄茧全茧量第1,而1~3龄蓖麻叶、4~5龄木薯叶处理(T1)的以上各指标表现同样优秀,多项指标位列第2,两处理各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综合而言,结合饲养成绩,适宜在云南推广1~3龄蓖麻叶、4~5龄木薯叶(T1)的蓖麻蚕饲养组合.
    • 贾雪峰; 安春梅; 王霞; 闭立辉; 汤庆坤; 浦月霞; 黄红燕
    • 摘要: 氢氰酸(HCN)是一种剧毒性物质,多以生氰糖苷的形式存在于木薯(Manihotesculenta Crantz)等植物组织中.蓖麻蚕(Philosamia cynthia ricini)以木薯叶为主要食物来源,但蓖麻蚕食用木薯叶后可正常生长完成生命周期.采用气相色谱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蓖麻蚕不同组织中HCN的含量及代谢酶活性,探究生氰糖苷在蓖麻蚕体内的代谢机制,为蓖麻蚕作为昆虫食品开发的安全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取食木薯叶的蓖麻蚕幼虫血淋巴、中肠、脂肪体、丝腺和体壁中均未检测到HCN(未达到检测限范围),只在蚕粪和残余木薯叶片中检测到了HCN(HCN质量比分别为0.181 mg/kg、0.564 mg/kg);在蚕体血淋巴和消化液中,4种与生氰糖苷代谢相关的酶活力随着龄期增强,酶活力强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氰丙氨酸合成酶、α-羟腈裂解酶、β-葡萄糖苷代谢酶、硫氰酸酶(P<0.05),其中在5龄第5天血淋巴中α-羟腈裂解酶的活力最高(达到181.1 U/mL)、硫氰酸酶活力最低(43.0 U/mL),而消化液中则是氰丙氨酸合成酶的活力最高(137.3 U/mL),α-羟腈裂解酶的活力次高,硫氰酸酶的活力也是最低(48.7 U/mL).初步推测蓖麻蚕对体内氢氰酸的解毒机制可能与氰丙氨酸合成酶的活性密切相关.
    • 摘要: 为了开拓印度的柞蚕丝绸市场、加强与印度丝绸界的技术合作,2017年2月25日至3月5日辽宁柞蚕丝绸科学研究院派外销部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曲广才、缫丝研究室主任高级工程师刘永和前往印度考察丝绸产业,受到印度丝绸总局的热情接待。期间访问了印度柞蚕研究院、印度蚕丝技术研究总院、印度桑蚕研究院、印度蓖麻蚕研究院、印度蚕茧交易市场及缫丝、丝织工厂,考察了印度当地农村柞蚕丝绸生产状况,与印度国家丝绸总局局长以及各研究院的院长进行了会面,并确定了相互合作共同发展柞蚕事业的初步意向。
    • 蒋玉莲
    • 摘要: 针对蓖麻抗逆强,粗生耐长等特点,结合目前我国蓖麻种植的资源利用率低、效益不高等现状,分析了在生态脆弱的地区将蓖麻作为能源作物种植和饲养蓖麻蚕,种养结合的方式在产业扶贫中的优势和种蓖麻养蚕在产业扶贫中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加强贫困地区人员技术培训和蚕期管理,选用合格蚕种等发挥种蓖麻养蚕在产业扶贫中应用优势的关键措施.建议在西部干旱区加快蓖麻的规模化和区域化种植,多元化综合利用蓖麻叶、籽以及蓖麻蚕副产物等资源,生产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
    • 张月华; 钱荷英; 孙平江; 徐安英
    • 摘要: Applying ASP(active server page)technology,the Information System of Bombyx mori Germplasm Resources Sharing Platform through Access database was designed and constructed,and the meshwork which URL is http://www.cnsilkworm.com/was issued through internet.The paper introduced that the silkworm germplasm resources information sharing system was a platform based on B/S structure of animal germplasm resources data standardization management and sharing release,which integrated database technology and network technology construction,estab-lished the data of Bombyx mori,Antherea pernyi and Attacus ricini,digitized the information of 800 germplasms.The system function modules main-ly included data management,data retrieval and sharing information release of silkworm germplasm resources.The building of data bank and infor-mation sharing of silkworm germplasm resources can be realized by the unified and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silkworm germplasm resources da-ta.%应用 ASP(active server page)技术,通过 Access 数据库设计和构建了蚕种质资源共享平台信息系统,网址为http://www.cnsilk-worm.com/.介绍了蚕种质资源信息共享系统是集成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构建的基于 B/S 结构的动物种质资源数据标准化管理和共享发布的平台,系统中建立了家蚕、柞蚕和蓖麻蚕等动物的数据库,数字化了800多份种质的信息.并指出信息系统主要包括蚕种质资源数据管理、数据检索、共享信息发布等功能模块,实现了蚕种质资源数据库共建、信息共享.
    • 曲广才; 刘颖
    • 摘要: 印度生产的丝绸产品主要有四种:桑蚕、柞蚕、蓖麻蚕和姆珈蚕.非桑蚕主要是指柞蚕、蓖麻蚕、和姆珈蚕,它们具有品种的多样性和品质的独特性,作为传统的经营产业,长期在农村为大量的农民和妇女提供就业和创收机会.特别是柞蚕养殖业,丰富的天然植物资源和很好的市场需求使其成为传统的高回报产业,它投资少见效快.更重要的是,热带柞蚕仅产于印度.它不仅为近35万农户家庭提供生计,同时也有利于生态和环保.由于技术的改进及面积的扩展,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生丝产量增加了许多倍.特别是2007~2008年至2016~2017年间,统计数据分析显示出了良好的增长速度以及确定的未来预测.数据显示,在第九至十二计划末期,桑丝及姆珈蚕丝的各个品种生产及其相关产业,占总生丝的比率急剧下降,而在第十计划以后,柞蚕、蓖麻蚕和非桑蚕总量却有着良好的增长势头,目前具体份额分别是:桑丝占70.06%、非桑蚕丝占29.94%,而非桑蚕丝中柞蚕丝、蓖麻蚕丝、和姆珈蚕丝的比例分别是10.77%、18.60%、和0.57%.
    • 张月华
    • 摘要: 为了在印度尼西亚(以下简称印尼)推广中国先进的木薯蚕饲养技术,提高木薯蚕茧产量和经济效益,进行了不同饲养环境、 饲料组合和蚕种繁育方式对木薯蚕龄期经过、 蚕茧质量、 羽化率和蚕卵质量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木薯叶饲养的木薯蚕龄期经过长,发育缓慢; 木薯叶饲养的木薯蚕全茧量和茧层量低于蓖麻叶饲养的木薯蚕,但两者茧层率差异不大; 串茧羽化方式繁育木薯蚕种,羽化率、 单蛾产卵数和蚕卵质量均高于平铺羽化方式繁育的成绩.试验结果可为今后在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发展木薯蚕产业提供经验和指导.
    • 贾雪峰
    • 摘要: [目的]分析印度蓖麻蚕产业的现状和发展成就,以期对中国蓖麻蚕产业发展起到借鉴作用.[方法]采用文献检索与实地调研等方法,研究近年来印度蓖麻蚕茧产量持续稳定增加的原因和发展中存在问题,分析我国蓖麻蚕产业与印度的差距以及衰退的原因,提出我国发展蓖麻蚕产业建议.[结果]印度国内有着悠久的蓖麻蚕饲养传统和强劲的蚕产品消费需求,产业发展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但落后的饲养模式和较差的基础设施,制约了产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中国的蓖麻蚕产业社会需求少,比较效益低,规模较小,失去了政府的扶持引导,产业已进入衰退期.[启示]建议中国蓖麻蚕产业依托现代科技,实施产业转型,在食品、饲料、医药、生物等领域创造新的消费需求,运用全产业链模式提高产品附加值,将蓖麻及蓖麻蚕系列产品的价值最大限度的利用起来,才能实现蓖麻蚕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