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炭疽病
葡萄炭疽病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97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园艺、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2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82867篇;相关期刊50种,包括植物保护学报、植物保护、北方园艺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第十六届年会、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2005年全国生物防治学术研讨会等;葡萄炭疽病的相关文献由249位作者贡献,包括刘长远、梁春浩、赵奎华等。
葡萄炭疽病—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82867篇
占比:99.90%
总计:82954篇
葡萄炭疽病
-研究学者
- 刘长远
- 梁春浩
- 赵奎华
- 刘丽
- 王辉
- 关天舒
- 吉沐祥
- 刘吉祥
- 朱书生
- 李柏宏
- 杜飞
- 武龙
- 肖卫华
- 臧超群
- 芮东明
- 苗则彦
- 邓维萍
- 郑庆伟
- 何霞红
- 余露
- 傅俊范
- 冯建国
- 冯文涛
- 刘刚
- 刘崇怀
- 刘庭敏
- 刘鑫铭
- 周增强
- 姜建福
- 廖华刚
- 张国升
- 张娜
- 张颖
- 李国平
- 李宝燕
- 李成云
- 李里特
- 杨敏
- 杨积忠
- 樊秀彩
- 王向阳
- 王永崇
- 王海宁
- 王海燕
- 王琦
- 王英姿
- 田淑芬
- 白元俊
- 胡海瑶
- 范国成
-
-
沈才琦;
孙磊;
张颖;
姜建福;
刘崇怀;
樊秀彩
-
-
摘要:
【目的】通过转录组测序筛选葡萄由胶孢炭疽菌侵染引起的差异表达基因,以进一步分析葡萄抗炭疽病分子机制。【方法】用胶孢炭疽菌侵染不同抗性葡萄的叶片,以清水处理叶片为对照,设置0、24、48、72 h 4个时期取样。采用RNA-seq分析两者间的差异表达基因,挑选出抗病候选基因,并利用qRT-PCR进行验证。【结果】共对42个样品进行转录组测序,每个样品平均数据量为6.65 Gb。KEGG富集分析中差异表达基因主要集中在植物与病原体互作、类黄酮生物合成和MAPK信号途径;转录因子家族分析从MYB、AP2-EREBP、bHLH、NAC和WRKY家族中筛选出12个在抗病株系中高表达的差异表达基因;WGCNA得到抗病相关模块MEdarkgreen。综合各项分析,挑选出9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q RT-PCR验证,其中8个基因的表达趋势同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结论】获得了葡萄响应胶孢炭疽菌侵染的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在植物与病原体相互作用、类黄酮生物合成和MAPK信号途径等3个通路,并筛选出8个抗病候选基因,包括MLO蛋白,WRKY、ERF转录因子等。
-
-
陈徐飞;
胡海瑶;
卯明成;
龚慧玲;
付学池;
李燕;
王琦
-
-
摘要:
山东省是我国葡萄的主产区之一,但是目前关于山东省葡萄炭疽病发生情况未具有全面的调查。本研究分别于2019年和2020年在山东省济南、临沂、烟台、济宁、淄博、潍坊市进行葡萄炭疽病的病害调查。通过调查,了解山东省葡萄炭疽病的发生情况,并提出防治方法。
-
-
曹立耘
-
-
摘要:
苯醚甲环唑是低毒杂环类杀菌剂农药,纯品为白色粉末,有轻微香味,原药为灰白色粉状物,易溶于有机溶剂。在土壤中移动性小,缓慢降解。苯醚甲环唑是三唑类杀菌剂中安全性比较高的,能有效防治多种蔬菜病害。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的主要用于防治梨黑星病、苹果斑点落叶病、番茄旱疫病、西瓜蔓枯病、辣椒炭疽病、草莓白粉病、葡萄炭疽病、黑痘病、柑橘疮痂病等。
-
-
王培松;
李宝燕;
陈敏;
石洁;
王英姿
-
-
摘要:
为明确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对葡萄白腐病、炭疽病、灰霉病的综合防治效果,2017—2018年于山东烟台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125.0~187.5 mg/kg对葡萄白腐病防效在91.97%以上,对炭疽病在87.34%以上,其125.0~250.0 mg/kg对葡萄灰霉病防效在86%以上.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是兼防葡萄白腐病、炭疽病、灰霉病3种果实病害的高效药剂.
-
-
赵雪松;
王亦凡;
陈志洋;
陈麒丞;
马英剑;
袁树忠;
杨益众;
冯建国
-
-
摘要:
[目的]研制戊菌唑水乳剂,为葡萄主要病害提供高效、安全和环保的防治药剂.[方法]通过对溶剂种类、乳化剂种类和用量以及乳化方法的筛选,获得20%戊菌唑水乳剂的优化配方,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考察该水乳剂对葡萄灰霉病菌和葡萄炭疽病菌的室内生物活性.[结果]采用去离子水滴加入油相的方法,按如下配方:20%戊菌唑,20%溶剂(溶剂油S-100#),7%乳化剂(吐温80),去离子水补足至100%,可以制备出常温、低温和热贮稳定性均合格的水乳剂,其入水分散性和乳液稳定性良好,对葡萄灰霉病菌和炭疽病菌抑制效果明显,EC5o值分别为1.83、13.65 mg/L.[结论]水乳剂配方组成和加工工艺简单,粒径细微且均匀,生物活性高,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
-
-
-
-
-
-
Ren Zhong;
任众;
Zhang Yanhua;
张艳华;
Guo Zhigang;
郭志刚;
Tan Xiaolei;
谭晓磊;
Wang Jiqiang;
王吉强
- 《第十一届中国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学术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本研究为了探索几种杀菌剂对葡萄炭疽病的田间防治效果,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苯甲·嘧菌酯,苯醚甲环唑,腈菌唑三种药剂对葡萄炭疽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25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000倍稀释液,1500倍稀释液和2000倍稀释液,在连续喷雾3次,每次用药间隔10天,三次药后14天的防效分别是95.5%,82.7%和80.6%,明显优于10%苯醚甲环唑和40%腈菌唑对葡萄炭疽病的防治效果.
-
-
张杰;
王珏瑜;
王建新;
周明国
- 《第十一届中国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学术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葡萄是一种广泛种植于世界范围的果树植物,近年来国内的葡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已形成了规模化的种植生产和经营.葡萄炭疽病(Grapevine anthracnose)是一种严重影响葡萄生产和葡萄产业发展的真菌性病害,国内大部分葡萄产区均受到葡萄炭疽病的为害,每年都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严重时可减产30%~40%.如何防治葡萄炭疽病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目前,中国对葡萄炭疽病的主要的防治手段仍然是化学防治,但由于长久的种植习惯和化学药剂的单一使用,葡萄炭疽病抗药性风险增加,导致能有效防治该病害的化学药剂愈发缺乏.
-
-
-
-
张安盛;
于毅;
张思聪;
李莉丽;
冯建国;
陶训
- 《2005年全国生物防治学术研讨会》
| 2005年
-
摘要:
室内测定结果表明,3﹪克菌康WP50mg/L对葡萄黑痘病、炭疽病、白腐病病原菌的抑菌效果分别为88.00﹪、89.63﹪、100﹪,3﹪多抗霉素WP50mg/L对葡萄黑痘病病原菌的抑菌效果为97.04﹪,对炭疽病、白腐病病原菌抑菌效果较差;2﹪加收米WC50mg/L对葡萄黑痘病、白腐病病原菌的抑菌效果分别为71.28﹪、80.18﹪,对炭疽病病原菌抑菌效果较差.
-
-
张安盛;
于毅;
张思聪;
李莉丽;
冯建国;
陶训
- 《2005年全国生物防治学术研讨会》
| 2005年
-
摘要:
室内测定结果表明,3﹪克菌康WP50mg/L对葡萄黑痘病、炭疽病、白腐病病原菌的抑菌效果分别为88.00﹪、89.63﹪、100﹪,3﹪多抗霉素WP50mg/L对葡萄黑痘病病原菌的抑菌效果为97.04﹪,对炭疽病、白腐病病原菌抑菌效果较差;2﹪加收米WC50mg/L对葡萄黑痘病、白腐病病原菌的抑菌效果分别为71.28﹪、80.18﹪,对炭疽病病原菌抑菌效果较差.
-
-
张安盛;
于毅;
张思聪;
李莉丽;
冯建国;
陶训
- 《2005年全国生物防治学术研讨会》
| 2005年
-
摘要:
室内测定结果表明,3﹪克菌康WP50mg/L对葡萄黑痘病、炭疽病、白腐病病原菌的抑菌效果分别为88.00﹪、89.63﹪、100﹪,3﹪多抗霉素WP50mg/L对葡萄黑痘病病原菌的抑菌效果为97.04﹪,对炭疽病、白腐病病原菌抑菌效果较差;2﹪加收米WC50mg/L对葡萄黑痘病、白腐病病原菌的抑菌效果分别为71.28﹪、80.18﹪,对炭疽病病原菌抑菌效果较差.
-
-
张安盛;
于毅;
张思聪;
李莉丽;
冯建国;
陶训
- 《2005年全国生物防治学术研讨会》
| 2005年
-
摘要:
室内测定结果表明,3﹪克菌康WP50mg/L对葡萄黑痘病、炭疽病、白腐病病原菌的抑菌效果分别为88.00﹪、89.63﹪、100﹪,3﹪多抗霉素WP50mg/L对葡萄黑痘病病原菌的抑菌效果为97.04﹪,对炭疽病、白腐病病原菌抑菌效果较差;2﹪加收米WC50mg/L对葡萄黑痘病、白腐病病原菌的抑菌效果分别为71.28﹪、80.18﹪,对炭疽病病原菌抑菌效果较差.
-
-
张安盛;
于毅;
张思聪;
李莉丽;
冯建国;
陶训
- 《2005年全国生物防治学术研讨会》
| 2005年
-
摘要:
室内测定结果表明,3﹪克菌康WP50mg/L对葡萄黑痘病、炭疽病、白腐病病原菌的抑菌效果分别为88.00﹪、89.63﹪、100﹪,3﹪多抗霉素WP50mg/L对葡萄黑痘病病原菌的抑菌效果为97.04﹪,对炭疽病、白腐病病原菌抑菌效果较差;2﹪加收米WC50mg/L对葡萄黑痘病、白腐病病原菌的抑菌效果分别为71.28﹪、80.18﹪,对炭疽病病原菌抑菌效果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