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肟菌酯

肟菌酯

肟菌酯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368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化学工业、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7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179188篇;相关期刊43种,包括农药科学与管理、长江蔬菜、浙江农业科学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十三届全国农药交流会、第六届全国农药创新技术成果交流会、第十届中国植物病害化学防治暨国际学术研讨会等;肟菌酯的相关文献由729位作者贡献,包括张伟、曹巧利、高超等。

肟菌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7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79188 占比:99.93%

总计:179313篇

肟菌酯—发文趋势图

肟菌酯

-研究学者

  • 张伟
  • 曹巧利
  • 高超
  • 侯永生
  • 刘君丽
  • 司乃国
  • 司国栋
  • 吴勇
  • 孙国庆
  • 张全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苏君一; 李敏; 赵燕杰; 徐妍; 刘细平; 陶婧; 康占海
    • 摘要: 本研究采用HPLC法建立了一种测定20%氟唑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中有效成分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试验选择C_(18)柱和紫外可变波长检测器,流动相选择乙腈-0.1%乙酸水(70∶30,V/V),利用外标法对有效成分进行分析和定量。测得氟唑菌酰胺、肟菌酯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标准偏差分别为0.040%、0.030%,变异系数为0.39%、0.30%,平均回收率为100.60%、100.14%。该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都比较高,线性相关性好,可用于20%氟唑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的定量分析。
    • 李若同; 胡继业
    • 摘要: 建立了吡噻菌胺及其主要代谢物1-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PAM)和肟菌酯及其代谢物肟菌酸在番茄中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酸-乙腈提取,无水硫酸镁、N-丙基乙二胺(PSA)和石墨化碳黑(GCB)净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检测。结果表明:吡噻菌胺、PAM、肟菌酯和肟菌酸在0.025~2 mg/L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992。在不同添加水平下,4种化合物在番茄中的平均回收率在88%~9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3.9%,定量限(LOQ)均为0.05 mg/kg。按照《农作物中农药残留试验准则》在全国12个地区开展规范残留试验,30%吡噻菌胺•肟菌酯悬浮剂以推荐剂量有效成分270 g/hm^(2),于番茄灰霉病发生初期喷雾施药2次,施药间隔7 d(推荐的安全间隔期为5 d)。在分别于末次施药后5和7 d采集的番茄样品中,吡噻菌胺的残留量均低于0.26 mg/kg,肟菌酯的均低于0.33 mg/kg,均未超出中国制定的吡噻菌胺和肟菌酯在番茄中的最大残留限量(MRL)值。根据田间残留试验结果、膳食结构和毒理学数据进行了长期膳食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普通人群吡噻菌胺和肟菌酯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NEDI)分别为0.1382和0.2645 mg,膳食风险商(RQ)均小于100%,说明在推荐的良好农业规范(GAP)条件下施用30%吡噻菌胺•肟菌酯悬浮剂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
    • 杨双昱; 何志强; 曾全; 肖银波; 王新; 杨莉
    • 摘要: 戊唑醇、肟菌酯和吡唑醚菌酯是青花椒生产中常用的杀菌剂,为评价这3种杀菌剂在青花椒中的残留消解行为,本文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残留分析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对青花椒叶片和果实中戊唑醇、肟菌酯和吡唑醚菌酯的残留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0.01~0.5 mg/L范围内,戊唑醇、肟菌酯和吡唑醚菌酯的峰面积与其质量浓度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在0.02~1.00 mg/kg添加水平下,3种杀菌剂的平均回收率为89.1%~95.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7%~5.1%,定量限(LOQ)均为0.02 mg/kg。戊唑醇、肟菌酯和吡唑醚菌酯的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3.4~4.4 d,且在果实中的残留水平低于在叶片中。在本研究施药剂量下,青花椒果实中戊唑醇、肟菌酯和吡唑醚菌酯的残留量均达到最低定量限,普通人群可安全食用。以上结果可为制定青花椒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 吴佳文
    • 摘要: 三、适宜药剂推荐1.肟菌·异噻胺肟菌·异噻胺种子处理悬浮剂,是新一代作用机理的水稻杀菌种衣剂,由异噻菌胺和肟菌酯两个有效成分的农药进行科学配比而成。异噻菌胺由内激发植物自身抗性,肟菌酯自外保护植物免受病原菌侵袭,全新作用机理不易让病原菌产生抗性,且与其他杀菌剂无交互抗性。
    • 王思威; 常虹; 王潇楠; 孙海滨; 刘艳萍
    • 摘要: 建立HPLC测定43%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中有效成分的分析方法。选用WondaSil C 18-WR反相色谱柱,以乙腈-水(体积比为60:40)为流动相,在波长220nm条件下测定试样中氟吡菌酰胺和肟菌酯的含量。结果表明:氟吡菌酰胺和肟菌酯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2,变异系数分别为0.29%和0.42%,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28%和100.24%。该方法操作简单,分离效果好,精密度和准确度高,适用于复配制剂中氟吡菌酰胺和肟菌酯的定量分析。
    • 龚会琴; 周亚; 谭正莹; 何钰; 张冰梅; 包娜
    • 摘要: 采用HPLC-MS/MS建立一种同时检测32%肟菌·咪鲜胺水乳剂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分析方法。采用Poroshell 120 EC-C_(18)色谱柱和MSD检测器,以甲醇-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对试样中的肟菌酯和咪鲜胺进行分离和定量测定。该分析方法中肟菌酯和咪鲜胺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1和0.9996,变异系数分别为0.66%和0.57%,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01%、100.50%。该分析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是检测32%肟菌·咪鲜胺水乳剂中有效成分含量的理想方法。
    • 郭建法; 王涛
    • 摘要: 为降低肟菌酯生产成本,对其合成工艺进行优化。以溴化物和间三氟甲基苯乙酮肟为原料,缩合反应合成肟菌酯,研究物料配比、反应温度、溶剂种类等对反应收率与含量的影响。采用“一锅投”方式,以三辛基甲基氯化铵为催化剂,甲基异丁基酮为溶剂,碳酸钠为缚酸剂,优化条件下,肟菌酯收率83.5%,含量98.3%。该合成方法收率高,工艺简单,适合工业化开发。
    • 魏进; 张盈; 曾雪; 高迪; 龙家寰; 龚庆东; 段婷婷
    • 摘要: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HPLC-MS/MS)同时测定戊唑醇、肟菌酯及其代谢物肟菌酸在核桃中的残留检测方法.样品中待测农药组分采用2%乙酸乙腈溶剂振荡提取,弗罗里硅土(florisil)净化,利用乙腈和0.2%甲酸水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C18色谱柱分离,在多反应监测模式下定量分析,基质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戊唑醇添加水平为5~500 μg/kg时,戊唑醇在核桃中添加回收率为80.3%~100.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5%~11.7%;肟菌酯和肟菌酸添加水平为2~200 μg/kg时,肟菌酯在核桃中添加回收率为91.1%~102.9%,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7%~12.5%;肟菌酸在核桃中添加回收率为91.7%~101.9%,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7%~9.2%.戊唑醇、肟菌酯和肟菌酸溶剂标准曲线和基质标准曲线在1~1 000 p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戊唑醇定量限为5 μg/kg,肟菌酯和肟菌酸定量限均为2 μg/kg.实际样品检测中,戊唑醇残留结果为6~99 μg/kg,肟菌酯残留结果为<2~103 μg/kg,肟菌酸均小于检测限.该方法操作简便、快捷和准确,满足在核桃实际样品中戊唑醇、肟菌酯及其代谢物肟菌酸的残留检测要求.
    • 高翀; 王怡; 庞怀林
    • 摘要: 建立一种可以同时检测丙硫菌唑和肟菌酯混剂中2种有效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为产品质量控制提供技术支持.以甲醇-0.1%磷酸水溶液(体积比70:30)为流动相,采用流动相溶解试样,选取XDB-C18为填充物的不锈钢色谱柱和紫外检测器,在254 nm紫外波长下,对样品中丙硫菌唑和肟菌唑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采用HPLC-DAD峰纯度分析法鉴别丙硫菌唑和肟菌酯杂质干扰程度,主要成分的最小峰纯度相似度均为1.0000,最小峰纯度阈值均为0.9999,最小峰纯度指数均为0,无干扰成分.结果表明,该方法测得丙硫菌唑的保留时间为17.8 min,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7,标准偏差为0.02,变异系数为0.2%,平均回收率为99.6%;肟菌酯的保留时间为26.1 min,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9,标准偏差为0.02,变异系数为0.2%,平均回收率为100.9%.且经制剂空白验证无非分析物干扰.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稳定,结果准确,可满足混剂中丙硫菌唑和肟菌酯定量分析的要求.
    • 郑庆伟
    • 摘要: 为发现高抑菌活性的先导化合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结合该课题组前期研究,设计并合成了17个新型含肟酯的吡唑衍生物,结构经1H NMR、13C NMR及高分辨质谱分析确证,化合物7q的结构经单晶衍射确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