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宫
九成宫的相关文献在1964年到2022年内共计134篇,主要集中在书法、篆刻、中国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4篇、专利文献32302篇;相关期刊80种,包括华夏文化、故宫博物院院刊、紫禁城等;
九成宫的相关文献由132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宏波、张勃兴、万韬阮等。
九成宫—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2302篇
占比:99.59%
总计:32436篇
九成宫
-研究学者
- 王宏波
- 张勃兴
- 万韬阮
- 严阳
- 于植元
- 于英骏
- 众一
- 何利民
- 何炳武
- 侯明祥
- 傅东光
- 傅木湘
- 党天正
- 刘晓蕊
- 刘蓉
- 刘金涛
- 刘银亮
- 华彤庚
- 叶子
- 吕万才
- 吕晓玲
- 吴丽琪
- 吴清淦
- 周映彤
- 周永乾
- 唐国生12
- 唐大强
- 喻理
- 夏明放
- 大可先生
- 天冬
- 姚燮朋
- 孙卫宏
- 孙永志
- 孙轶青
- 安家瑶
- 容纳
- 崔巍
- 希文
- 常良山
- 常跃强
- 康庄
- 张保生
- 张利
- 张国增
- 张小羁
- 张翰
- 张越
- 房锐
- 斯舜威
-
-
梁悦琛
-
-
摘要:
贞观六年(632年)盛夏,唐太宗李世民来到长安郊外的九成宫避暑。九成宫过去是隋文帝杨坚的仁寿宫,相传他曾在此“金屋藏娇”,后被善妒的独孤皇后发现,夫妻矛盾一触即发。隋文帝抛下江山,负气出走。后虽有大臣苦苦相劝。
-
-
刘蓉
-
-
摘要:
一、昊天观的设立昊天观初设于唐高宗时。唐人员半千所撰《大唐宗圣观主银青光禄大夫天水尹尊师碑》称:高宗之在九成宫,有学彗经天,长数丈,以问尊师。尊师对曰:“此天诫子也。子能敬父,君能顺天,纳谏徵贤,斥邪远佞,罢役休征,责躬励行,以合天心,当不日而灭。”上依而行之,应时消矣。是故高宗以晋府旧宅为太宗遥昊天观,以尊师为观主,兼知本观事。
-
-
柳馥;
王昊鹏(摄)
-
-
摘要:
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年)八月二日,武则天之母卫国夫人杨氏,亡于岐州九成宫(唐朝离宫,今陕西宝鸡境内),享年92岁。杨氏与丈夫武士彟(yuē)膝下无子,幼女早逝,长女又先她而亡,武则天作为次女,自然就成了这桩丧事的主持者。
-
-
李春林
-
-
摘要:
隋仁寿唐九成宫4号殿遗址,建于隋,唐代改建,对研究隋唐建筑、技术和工艺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揭露的4号殿址本体、四围堆积和金元院落等文化遗存对了解认识九成宫的形制布局、历史沿革和废弃变迁等提供了确切的信息;出土的石香炉、银簪子、玻璃质残渣等为多角度研究隋仁寿唐九成宫的历史内涵和宫廷生活等提供了珍贵资料。
-
-
严阳
-
-
摘要:
贞观八年(公元624年),唐太宗李世民准备派遣各道黜陟使——负责巡视与监察的官员,其职能跟后来的“巡抚”有些相类,唯独关内道这个地方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于是他问房玄龄:“这个地方的事务最为重要,谁可以担当这个重任?”右仆射李靖说:“关内道的事务重大,只有魏征才行。”唐太宗严肃地说:“我要到九成宫,这也不是小事,怎么可以派遣魏征出去?我每次出行都不想与其分开,实在是为了让他观察我的是非得失。你们能够像他一样匡正我的错误吗?为什么说出这样的话来,太没有道理了。”于是命令李靖担任关内道黜陟使。
-
-
喻理
-
-
摘要:
紫禁城符望阁原存一件清代宫廷画家蒋懋德所绘山水图贴落,绢本青绿设色,纵四百四十六厘米,横二百八十二厘米,属清宫旧藏。蒋懋德生平画史资料阙如,唯引三处:《石渠宝笈》载其曾为嘉庆帝皇子所临乾隆御笔《九成宫》帖补绘设色界画;另据《国朝院画录》载,曾与庄豫德等六位画家合补《职贡图》四卷;最后一处作试手画详见后文。
-
-
傅东光
-
-
摘要:
《九成避暑图》传为唐人作品,为绢本设色,纵为28.5厘米,横为31.6厘米。此作品为清宫旧藏,是故宫博物院庋藏的几幅时代较早的绘画之一。乾隆题诗中有"九成琼殿叠,百道玉泉翻"的句子,他认为此图描绘的是九成宫。事实上,画面描绘的是贵族出行和游乐的场面,繁密富丽,布满亭台殿阁,其间人物、鞍马、舟车川流不息。画法虽具大小李将军"金碧山水"传派的特点,其实是南宋画家所作。
-
-
-
-
摘要:
李金生,男,汉族,1969年生于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务农在家潜心研究书法。自幼酷爱书法,14岁受知名书法家李思敬先生启蒙教授,又受中书协会员侯大愚先生悉心指点,开始从《玄秘塔》《九成宫》入手学习十余年。因个人不愿学书法“千人一面”,后转习北碑二十余年至今。主练《龙门二十品》《张猛龙》等其他北魏墓志铭,涉猎行草、金文、竹木简,一直潜心研习,手肘成砥,未敢苟且。
-
-
-
-
摘要:
隋仁寿宫唐九成宫遗址位于陕西省宝鸡市麟游县城,是隋唐时期皇帝避暑离宫的去处,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皇家园林的集大成者。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第一工作队在麟游县召开新闻发布会,该所隋仁寿宫唐九成宫4号殿遗址考古发掘领队李春林介绍了该遗址形制布局、殿基结构、保存状况、出土文物标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