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荣禄

荣禄

荣禄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1年内共计13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中国政治、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1篇、会议论文1篇、相关期刊95种,包括政府法制、广东社会科学、贵州社会科学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两岸四地历史学研究生论文发表会暨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论坛等;荣禄的相关文献由120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学斌、孔祥吉、廖一中等。

荣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1 占比:99.24%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76%

总计:132篇

荣禄—发文趋势图

荣禄

-研究学者

  • 王学斌
  • 孔祥吉
  • 廖一中
  • 马忠文
  • 冉劲
  • 刘吉同
  • 刘荣禄
  • 史宗义
  • 唐山
  • 戴海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韩策
    • 摘要: 庚子西巡中西安成为"陪都",地位顿时凸显,陕甘总督和陕西巡抚因之更加重要.研究表明,庚子年陕甘总督由湘军大将魏光焘突然过渡到满人崧蕃的内情和影响颇不寻常.这既与魏光焘勤王不力不无关系,也是慈禧太后彼时更信任旗人的鲜明体现,还与复杂敏感的董福祥善后问题密切关联.与庚子年"惩处"董福祥问题已经较为清楚不同,辛丑回銮过程中的二次"惩董"问题尚扑朔迷离.崧蕃与曾经的西北大员、现任军机大臣荣禄和鹿传霖主张用怀柔之法,而袁世凯、刘坤一、张之洞等东南督抚力主处死董福祥,各方都有过刀光剑影的秘密运作.庚子西巡期间陕甘总督的人事变动和董福祥问题的处理结果,预示着湘系式微、满回增强的权势转移和政情变化,正在陕甘地区悄然发生.
    • 刘吉同
    • 摘要: 1900年6月,慈禧旨令心腹大臣荣禄指挥清兵及义和团,攻打位于东交民巷的外国使馆。接旨后他却装病请假,并交出兵权。然而太后不允,荣禄只有硬着头皮去.干,但装得十分卖力,责令董福祥的甘军拼命攻击。自6月20日起连续四天,甘军大炮每天发射达300余发,之后又停停打打持续攻打50多天,但使馆仍屹立不动,甘军及义和团却死伤千余人(中国文史出版社、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260至263页,下同)
    • 赵虎
    • 摘要: 奕勖入枢,是辛亥革命之前清政府高层最为重要的人事变动之一,它不仅直接造成政务处与军机处两大中枢在机构人员方面出现高度重合,也使得政务处职能面临实际调整.奕勖入枢后,清政府相继设立财政处、商部、练兵处等新机构,在顺应新政发展的同时,也导致政务处既有职能不断被分割,作用地位亦逐渐弱化.这一结果,既符合新政发展的需要,也符合奕勖的政治目的 .其后虽因日俄媾衅,迫使慈禧调整高层人事以应付危局,并试图通过增派人员加强政务处的作用,实则已无法改变政务处日渐削弱的现实.此后在伍廷芳与戴鸿慈的推动下,政务处职能开始由"行政"转向"议政",最终丧失了"新政统汇"的地位.
    • 河西走狼
    • 摘要: 早年间,北京人管手法高明的蟊贼叫“拂爷”,但后来却改叫成“佛爷”,这是为啥啊?光绪二十四年,光绪爷实施新法变革,在慈禧太后的干涉下,变法惨遭失败。光绪爷被囚禁在了南海瀛台,而荣禄却因告密有功,擢升为军机大臣。北京城的老少爷们那叫一个气啊,见着荣禄的轿子过去,恨不得往轿子上啐口吐沫。这天四更天,荣禄穿戴整齐去上朝。轿子刚到宣武门外,忽然,他听到外面有人大声叫道:“荣大人,请留步!”
    • 李煜
    • 摘要: 从义和团运动初兴到使馆被解围,清政府和外国使馆区的交涉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使馆区人员从要求小批卫队进京到组成联军,其间和总理衙门发生多次龃龉;第二阶段,联军使诈攻占炮台,慈禧太后以拳御夷,使馆人员被迫留京;第三阶段,清政府下令围攻使馆区,但又担心列强会以此为借口开战,使馆区人员巧妙利用清政府的矛盾心态同清政府对峙到八国联军入京之时,使馆区人员出于各种原因不肯出京是八国联军最终入京的直接诱因.
    • 徐越
    • 摘要: 庚子国变,两宫出逃,清廷尊严一落千丈,地方主义以“东南意识”的面孔显现。督抚群体与清廷各怀目的围绕促成议和展开行动,荣禄赴京城议和抑或赴行在入枢成为焦点。此时的督抚群体以张之洞、刘坤一和袁世凯等为代表,虽然依旧无法违背清廷的政治伦理,却有了自行其是的一面,他们着眼于辖区内利益,基于多种考量,联合推动荣禄前往西安行在,力促议和。清廷随后与渐趋离心的地方督抚展开较量,“内外皆轻”的权力格局最终形成。
    • 孔祥吉
    • 摘要: 本文以翁同龢家藏《致太世叔函》为线索,厘清了该函作者沈鹏由常熟到京城在翰林院苦读细节,以及翰林院诸生的构成及苦读状况;并阐述沈鹏成为编修后仗义执言,不顾生死的壮举.在慈禧等守旧势力发动戊戌政变后,他大胆上书,为光绪皇帝鸣不平,要求朝廷改弦更张,严厉惩处军机首辅荣禄、军机大臣刚毅以及太监李莲英等“三凶”,因而遭到清廷及两江总督鹿传霖等人的残酷迫害,必欲置其于死地而后快.最后,由于外人干涉,清廷虽然被迫提前释放沈鹏,但由于他长期饱受折磨,出狱不久便与世长辞.
    • 孔祥吉1
    • 摘要: 本文以翁同穌家藏《致太世叔函》为线索,厘清了该函作者沈鹏由常熟到京城在翰林院苦读细节,以及翰林院诸生的构成及苦读状况;并阐述沈鹏成为编修后仗义执言,不顾生死的壮举。在慈禧等守旧势力发动戊戌政变后,他大胆上书,为光绪皇帝鸣不平,要求朝廷改弦更张,严厉惩处军机首辅荣禄、军机大臣刚毅以及太监李莲英等“三凶”,因而遭到清廷及两江总督鹿传霖等人的残酷迫害,必欲置其于死地而后快。最后,由于外人干涉,清廷虽然被迫提前释放沈鹏.但由于他长期饱受折磨,出狱不久便与世长辞。
    • 戴海斌
    • 摘要: 庚子事变时期,清廷内部的南北畛域的分野显著,“东南互保”看似与北方大势格格不入,刘坤一、张之洞等南方大员却自认为是“留东南以救社稷”,他们将奕劻、荣禄视作向慈禧太后进言、以图挽回时局的最主要管道,尤其盛宣怀更有相当激进的主张.在京外人士的表述中,常以“庆、荣”并称.不过稍显区别的是,较之奕劻强烈的自我禁抑,荣禄似更为敢言,对载漪一派的制衡作用也更明显.通过梳理南北函电往来的相关文献,特别是“虎城密电”等关键文本的考证分析,可从东南视角观察奕劻、荣禄的政治作用,对当时复杂的南北关系有所理解,同时也证明孔祥吉先生关于“奕劻在义和团运动中的庐山真面目”的论说存在误读.
    • 摘要: 光绪二十八年(1902),菜傅‘之女瓜尔佳氏嫁给醇亲王载沣,这场政治婚姻轰动整个清朝政坛,官员中借此送礼献媚者也纷至沓来。据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藏“荣禄档”记载:外官督抚,一般送银2000两,格外亲厚者,达4000两。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