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苏联

苏联

苏联的相关文献在1951年到2022年内共计15726篇,主要集中在外交、国际关系、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682篇、会议论文44篇、相关期刊3025种,包括国际问题研究、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等; 相关会议39种,包括第十一届北京师范大学世界史研究生冬季论坛、决策论坛—科学制定有效决策理论学术研讨会、北京师范大学第九届研究生世界史冬季论坛等;苏联的相关文献由12623位作者贡献,包括陆南泉、李华、闻一等。

苏联—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682 占比:99.72%

会议论文>

论文:44 占比:0.28%

总计:15726篇

苏联—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王金玲
    • 摘要: 苏联实施核计划过程中利用了324名德国专家,其中最具实力的当属М·Ф·阿尔登、Г·Л·赫茨、Р·Х·波泽、Н·В·里尔领导的四个顶级核专家团队。他们的工作为加快苏联核计划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以里尔为首的专家团队最有价值、最受器重、获得荣誉和奖励也最高,堪称受到苏联高度认可的德国专家的代表和缩影,专家组负责人Н·В·里尔在苏联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被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授予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和列宁勋章以及“镰刀斧头”金质奖章。在33人组成的获奖名单中里尔·尼古拉·瓦西里耶维奇位列第23位,是获奖者中唯一的外国人。他同苏联专家库尔恰托夫、泽利多维奇等并称为苏联核弹之父。
    • 张广翔; 高腾
    • 摘要: 粒子加速器是用人工方法提供各种高能粒子束或辐射线的现代化装备。粒子加速器是核物理研究的实验基础,而核物理则是核计划开展的科学理论基础。因此,粒子加速器建设对苏联核计划具有重要意义。1932—1957年,苏联在粒子加速器建设领域开展了大量工作。在镭研究所、列宁格勒技术物理研究所、2号实验室、水利工程实验室、物理研究所、电物理实验室等机构的领导下,建设工作大致经历了开端、恢复、强化、"超越"四个阶段。苏联建造了若干粒子加速器,构建了核物理研究的实验基础,促进了核物理研究的发展,保障了核计划的顺利开展,研制并改进了核武器、热核武器,从而增强了苏联的国防实力。
    • 潘晓伟; 姜晶晶
    • 摘要: 朝鲜战争期间朝鲜经济受到重创,战争结束后朝鲜开始了重建工作。苏联对朝鲜重建给予了持续的、大规模的经济援助。苏联的经济援助有力地保证了朝鲜经济重建目标的实现。从苏联角度看,重建中经济援助的结果实现了苏联在朝鲜半岛的战略目标,即朝鲜经济得以恢复,具备同美国支持的韩国相抗衡的能力。在接受苏联援助的同时,苏联重视重工业、轻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模式影响了朝鲜。从中苏两党出现分歧开始,苏联对朝鲜援助的进程和规模深受中苏关系的影响,朝鲜在中苏论战中的立场成为苏联援助力度大小的重要依据。
    • 梁红刚
    • 摘要: 苏联核计划档案材料解密之后,朗道团队参与苏联核计划的秘密也随之浮出水面。朗道这位物理学界泰斗带领自己的团队解决了多项科研难题,在苏联核计划实施的各个阶段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利用朗道创建的公式,苏联成功分离了氘和铀-235,为核武器研发提供了裂变材料,其后朗道公式在苏联核武器研制中得到广泛使用。朗道团队创建和发展了核反应堆理论,推动了苏联工业核反应堆的建立。朗道团队完成了冲击波和爆炸波研究,提出通过爆炸压缩核装药达到超临界状态的想法和原子弹内爆原理。在朗道的领导下,其团队完成了原子弹爆炸有效因数和释能的计算工作,并在氢弹的研发工作中做出了杰出贡献。
    • 杜骏豪
    • 摘要: 在世界航天史上,有这样一款堪称“传奇”的火箭,它从洲际弹道导弹发展而来,如今依然肩负着向国际空间站运输人员与货物的重任。这一款火箭已经发射了近2000次--这是一个让人震惊的数字,远远超过第二名的400多次,没有其他任何一款火箭可以与之匹敌。它就是大名鼎鼎的苏联(俄罗斯)R-7系列火箭。
    • 周德海
    • 摘要: 20世纪50年代初,西德尼·胡克写信指责爱因斯坦,说他在20世纪30年代对待苏联的态度同二战后的态度是自相矛盾的。爱因斯坦在回信中为自己作了辩解,但这种辩解难以自圆其说。爱因斯坦对苏联态度的前后矛盾,是他在理智与情感上纠结的具体表现。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苏联的情报机关专门为爱因斯坦培训了一个美女间谍去做他的情人。在这个美女间谍潜移默化的影响之下,爱因斯坦对苏联的态度不可能不有所改变,这是由人的天性决定的人之常情。这种为爱因斯坦提供情人来改变他对苏联态度的做法,虽然收到了一时之功,但毕竟不是人间正道,必然是害人害己。对爱因斯坦,这是苏联加在他身上的一个污点;而对苏联,用这种办法维护自己的国际形象,则是自取其辱。
    • 庄仕琪
    • 摘要: 农业集体化之后,苏联农村基本形成了高度集中的农庄农场体制。苏联高层长期没有革新农庄农场体制,致使矛盾越积越多。1987年至1989年上半年,苏联领导人在维持土地所有制不变的情况下,对土地经营制度进行改革。苏联政府正式允许在农业中建立租赁关系,也支持以家庭为单元在农庄农场的框架内经营农业。但是,改革战略存在严重的问题,社会经济状况急转直下。很多居民想通过开展个体农业经营甚至部分获得土地所有权来自保。激进派精英开始在媒体上宣传土地私有,俄罗斯领导人逐渐与苏联中央分庭抗礼。苏联领导人决定建立复式土地结构,但是在局势动荡的情况下无力采取有效措施。俄罗斯领导人与激进派精英建立联盟,在共和国法律中认可了土地私有制,大力扶持个体农业经营。1991年秋冬季,苏联逐步瓦解。与此同时,俄罗斯领导人正式批准了经济转型战略,农村土地私有化方针完全确立。
    • 杨岚
    • 摘要: 研究俄罗斯英才教育政策的起源有助于理解该政策在当代的影响因素与实施逻辑。运用多源流理论研究俄罗斯英才教育政策的起源发现,国家对高科技人才的迫切需求形成问题源流,为政策形成提供必要性基础;科学家群体的政策建议及其软化活动构成政策源流,为政策形成提供可行性依据;政治源流中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变化又为政策形成创造了适宜的环境。“古巴导弹危机”打开了政策之窗,并在科学家群体的主导下实现三大源流的交汇,英才教育政策最终诞生。俄罗斯英才教育政策的起源过程表明,国内外局势与苏共高层持续的权力博弈为科学家群体参与政策制定提供了空间。国家领导人政治目的的实现需要科学家群体专业权威的支持,科学家群体也凭借由此获得的专业自主权得以实践其专业化、现代化的科技人才培养理念。政治与专业的矛盾贯彻该政策发展的始终。
    • 刘洋; 刘文斌
    • 摘要: 20世纪30年代-80年代末期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苏联主导性、权威性的文艺理论话语和文艺创作的原则。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秉持共产主义价值观,描绘革命历史发展的现实、关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把描绘、唤起或传达对社会有意义的行动、情感和事件作为其历史责任。在艺术创作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并非现实地描绘社会关注的主题,而是带有一定的革命浪漫主义色彩,其视觉形式与语言依赖于古典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一些特征,其图像符号和功能具有革命的典型性。对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的起源与发展进行历史性的梳理与研究,对于探索当代艺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 杨剑龙
    • 摘要: 1946年底至1947年初,茅盾夫妇曾受邀出访苏联,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从准备出国,到聚会欢送;从登程出国,到在苏联访问;从告别回国,到报告印象,报刊媒体进行了跟踪报道。对于茅盾访苏的报道,呈现出民营报刊在夹缝中求生存、保持独立的品格与追求,以及报道的速度、力度、创新性,茅盾成为增进中苏人民友谊和中苏文化交流的使者,媒体对茅盾访苏的连续报道,成为中国新闻发展史和中国外交史上的亮点。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