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节节麦

节节麦

节节麦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34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植物保护、农学(农艺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2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7016篇;相关期刊93种,包括西北植物学报、种子、种业导刊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2遗传学进步促进粮食安全与人口健康高峰论坛、第十届全国杂草科学大会、第九届全国杂草科学大会等;节节麦的相关文献由520位作者贡献,包括杨武云、李锁平、郑有良等。

节节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2 占比:2.93%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7016 占比:97.00%

总计:7233篇

节节麦—发文趋势图

节节麦

-研究学者

  • 杨武云
  • 李锁平
  • 郑有良
  • 刘登才
  • 房锋
  • 李美
  • 高兴祥
  • 魏育明
  • 兰秀锦
  • 张大乐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子君; 郝仰坤; 梅玉红
    • 摘要: 小麦是世界上种植面积和总产量最大的谷类作物,三分之一以上的世界人口以小麦为主食,我国小麦是种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小麦生产安全对我国粮食安全和国家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一、植物形态节节麦与小麦同属禾本科,茎秆高20~40 cm,苗期颜色淡绿,根基部呈淡紫红色;刚抽新叶卷曲状,展开后细长;叶鞘紧密包茎,鞘边缘绒毛状,叶舌薄膜质;穗状花序圆柱形,穗长10~15 cm,含8~15个小穗,小穗长约1 cm,含2~5粒种子;成熟后颖果外壳深褐色,籽粒似小麦种子,平均千粒质量15 g左右;成熟抽穗后株高90~125 cm。
    • 张希太; 肖磊; 董策
    • 摘要: 【目的】为寻求小麦抗穗发芽种质资源的收集新途径,研究大田落粒实生麦苗的抗穗发芽特性并阐明其遗传背景。【方法】分别于7月1-31日、8月1-31日、9月1日-10月10日3个时间段分Ⅰ、Ⅱ、Ⅲ批收集大田落粒实生麦苗,于10月中旬集中移栽入观察圃。【结果】通过生长一致性观察发现第Ⅰ批有93%落粒实生麦苗的几个直观农艺性状与前茬种植的小麦品种一致而第Ⅱ、Ⅲ批落粒实生麦苗几个直观的农艺性状表现各异;穗发芽指数测定发现第Ⅰ批94.1%的落粒实生麦苗都感穗发芽,只有3.6%和2.3%表现为中抗和抗,第Ⅱ、Ⅲ批中100%的落粒实生麦苗穗发芽抗性都在中抗以上且随着收集批次的靠后高级别穗发芽抗性占比越高;通过对抗穗发芽落粒实生麦苗生长环境因素的分析然后进行人工远缘杂交验证,发现收集落粒实生麦苗大田中的节节麦和普通小麦人工远缘杂交结实率为5%,这充分证明大田中的节节麦和普通小麦发生自然杂交结实的可能性;利用SSR分子标记对10株高抗穗发芽落粒实生麦苗、节节麦以及近10年同一地块种植过的小麦品种进行检测与分析,引物Xgdm33、Xgwm52在10株高抗穗发芽落粒实生麦苗基因组DNA中不仅检测到了大量的来源于节节麦的DNA片段同时也检测到与前期种植过小麦品种同源的DNA片段,从分子水平证明大田抗穗发芽落粒实生麦苗是生长于大田中的节节麦与以往种植过的小麦品种是自然杂交的后代。【结论】通过收集大田落粒实生麦苗可以获得小麦高抗穗发芽种质资源。
    • 贡朋军
    • 摘要: 在小麦产量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田间杂草,特别是节节麦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对小麦的产量有很大的影响。有关部门严加把控小麦生长、加工、存储环节的各项工作,才能够进一步提升小麦种子质量,提高小麦产量,避免或者降低小麦种子出现节节麦问题。
    • 吴仁海; 徐洪乐; 孙兰兰; 苏旺苍; 魏红梅; 薛飞; 鲁传涛
    • 摘要: 为了研究麦田恶性杂草多花黑麦草、节节麦的高效防治药剂,通过室内盆栽试验及田间试验评价了甲基二磺隆与唑啉草酯混用的联合效应。室内盆栽试验测定结果表明,甲基二磺隆与唑啉草酯按照1∶1、1∶2、1∶3、1∶4、1∶6比例混用,对多花黑麦草的共毒系数(CTC)分别为37.37、189.10、287.08、259.37、101.80,表明甲基二磺隆与唑啉草酯比例为1∶2~1∶4混用具有显著增效作用。甲基二磺隆与1、2、4、8倍的唑啉草酯混用对节节麦活性分别是甲基二磺隆单用的1.50、1.76、3.66、5.65倍。甲基二磺隆与唑啉草酯1∶4混用,使用剂量为(30+120)、(60+240)、(120+480)g/hm^(2)时对小麦鲜质量抑制率为10.28%~34.43%,添加安全剂吡唑解草酯能够将小麦药害缓解至与对照(喷施清水)相当。田间小区试验表明,3%甲基二磺隆OD 18 g/hm^(2)+5%唑啉草酯EC 45~67.5 g/hm^(2)混用对节节麦的防效为89.28%~91.83%,高于3%甲基二磺隆OD 18 g/hm^(2)对节节麦的防效(83.28%)。田间大区试验结果表明,3%甲基二磺隆OD 13.5 g/hm^(2)+5%唑啉草酯EC 54 g/hm^(2)处理对多花黑麦草鲜质量防效为99.79%,小麦增产17.43%。以上结果表明,甲基二磺隆与唑啉草酯混用防治节节麦、多花黑麦草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张希太; 肖磊; 董策; 谢淑芹; 蔺桂芬
    • 摘要: 为获得小麦高抗穗发芽种质资源并阐明其遗传背景。以秋收后冬小麦播种前,大田刚萌发出土的野生麦苗为试材,进行集中移栽种植,观测生长一致性、遗传稳定性,淘汰遗传尚不稳定株系,对获得的118个遗传稳定的野生麦苗系进行综合农艺性状调查和穗发芽抗性测定,选出4个综合农艺性状好且高抗穗发芽的种质系。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4个种质系、节节麦及收集野生麦苗地块前5~10年间本地块主栽小麦品种的基因组DNA。通过以上研究,发现有78.8%的野生麦苗系都高抗穗发芽,其中19.5%的野生麦苗系的穗发芽率为0;通过SSR分子标记分析发现4个高抗穗发芽种质系是节节麦和以前主栽小麦品种的杂交后代。收集、移栽、选择、鉴定秋后大田野生麦苗是一条获得小麦抗穗发芽种质资源的新途径。
    • 袁美丽; 王宁
    • 摘要: 【目的】探明入侵物种节节麦不同密度对小麦生长发育及竞争能力的影响,为冬小麦田节节麦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密度添加系列试验方法,固定目标物种小麦的密度为300株/m~2条件下,分析入侵物种节节麦密度25~200株/m~2不同处理条件下小麦形态及生物量的变化特征。【结果】随节节麦密度增加,小麦生长指标下降,节节麦密度达200株/m~2时,小麦株高、叶面积和总生物量分别较对照(小麦单种)下降42.60%、42.05%和42.97%,降幅显著(P<0.05)。随节节麦密度增加,小麦根冠比(R/C)逐渐下降,比叶面积(SLA)不断升高,节节麦密度为200株/m~2时,小麦的R/C较对照降低12.00%,SLA增加24.52%,但变化不显著。节节麦密度为25株/m~2时,小麦的竞争平衡指数(CB)大于0;节节麦密度为50~200株/m~2时,小麦的竞争平衡指数小于0。【结论】节节麦对小麦的竞争危害与其密度呈正相关,节节麦密度为25株/m~2时,其竞争能力小于小麦,对小麦竞争抑制相对较弱;节节麦密度达50株/m~2及以上时对小麦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
    • 刘刚
    • 摘要: 依据国务院《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在农业农村部已确定《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基础上,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组织起草了《山东省二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征求意见稿)》,近期面向社会和基层公开征求意见。其中,虫害6种,分别为麦蜘蛛(麦圆蜘蛛和麦长腿蜘蛛)、玉米螟、棉铃虫、甜菜夜蛾、绿盲蝽、烟粉虱;病害7种,分别为小麦白粉病、小麦纹枯病、小麦茎基腐病、玉米粗缩病、玉米南方锈病、苹果轮纹病、茄果类蔬菜病毒病;杂草2种,分别为节节麦、雀麦。
    • 高兴祥; 李健; 张帅; 张悦丽; 房锋; 李美; 柏连阳; 张双应
    • 摘要: [背景]节节麦(Aegilopstauschii)是小麦的野生近缘植物,是世界公认的十大恶性杂草之一,可安全有效防除节节麦的除草剂品种很少,目前只有ALS抑制剂类除草剂甲基二磺隆作为苗后茎叶处理剂能够应用,该药剂在小麦田应用多年,部分区域发现效果下降,这可能与抗性有关.[目的]明确山东省冬小麦田节节麦扩散蔓延规律以及对甲基二磺隆的抗性水平和抗性机理,为制定山东省冬小麦田节节麦精准区域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于2009-2010、2013-2014、2018-2019年3次田间调查节节麦在山东省冬小麦田的分布,分析其扩散蔓延规律,室内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测定62个节节麦种群对甲基二磺隆的抗性水平,对中等抗性种群进行靶标基因序列检测.[结果]节节麦在山东省冬小麦田10年间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分布区域逐渐扩大,相对优势度逐渐增大.2009-2010年度,节节麦主要分布在山东西北平原区、中部山区和北部滨海区,平均相对优势度为3.18,在所有杂草中位列第8位;2013-2014年度,节节麦已在山东西北平原区等5个区域广泛分布,平均相对优势度达到7.33,位列第5位;2018-2019年度,节节麦在山东省全境大面积发生,平均相对优势度为11.38,位列第4位.62个节节麦种群中有20个种群对甲基二磺隆产生一定程度的抗性,这些抗性种群分布在节节麦发生早且用药时间长的西北平原区、西南平洼区和中部山区,其他区域未见抗性种群.其中低抗、中抗种群分别为16个(相对抗性指数在5.00-10.00)、4个(相对抗性指数在10.00-15.00),分别占种群总数的25.81%和6.45%,最高相对抗性指数达到12.63,无高抗种群.对4个中抗种群进行靶标位点突变测定,未检测到位点突变.[结论]节节麦已在山东省7大种植区域大面积分布,且分布区域和相对优势度逐年提高.未有对甲基二磺隆高抗的节节麦种群产生,但已有32.26%种群产生低等或中等程度的抗性,未检测到靶标位点突变,可能是代谢酶引起的非靶标抗性.生产中应避免过分依赖甲基二磺隆进行节节麦防控,建议推广深翻、土壤封闭和苗后茎叶处理相结合的节节麦综合防控策略,延缓节节麦抗性发展.
    • 刘刚
    • 摘要: 节节麦是我国冬小麦田中的一种恶性杂草。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等单位研究人员,通过室内生物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筛选了有效防治节节麦的土壤处理剂,为冬小麦田节节麦的化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温室试验结果发现,氟噻草胺、噁草酮和异丙隆对节节麦毒力较高,GR_(90)值分别为37.2、15.7和349.3g/hm^(2),均低于各自田间推荐剂量,但其在小麦与节节麦之间的选择性指数为0.6~1.1(<2),说明安全性差。
    • 王恒智; 赵孔平; 张晓林; 张乐乐; 董秀霞; 朱宝林; 刘伟堂
    • 摘要: 节节麦是我国冬小麦田中的一种恶性杂草。本文通过室内生物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筛选了有效防治节节麦的土壤处理剂,为冬小麦田节节麦的化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温室试验结果发现:氟噻草胺、噁草酮和异丙隆对节节麦毒力较高,GR50值分别为37.2、15.7和349.3 g/hm^(2),均低于各自田间推荐剂量,但其在小麦与节节麦之间的选择性指数为0.6~1.1(<2),说明安全性差。异丙隆与噁草酮按不同质量比复配后,对节节麦联合作用类型均呈现加成作用,其中以质量比4:1复配后的除草活性高于异丙隆单剂,且各单剂对小麦的安全性有所提高,选择性指数达2.0。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异丙隆与噁草酮复配后在有效成分600~900 g/hm^(2)剂量下于杂草出苗前进行土壤喷雾处理,药后60 d对雀麦、节节麦、猪殃殃和播娘蒿的防除效果达86%以上,增产效果明显,达13%以上,且对小麦安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