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处理
土壤处理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1032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园艺、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63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1143806篇;相关期刊261种,包括植物保护、中国植保导刊、农药科学与管理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全国球根花卉战略发展研讨会等;土壤处理的相关文献由2162位作者贡献,包括郑庆伟、刘刚、王佳斌等。
土壤处理—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143806篇
占比:99.94%
总计:1144483篇
土壤处理
-研究学者
- 郑庆伟
- 刘刚
- 王佳斌
- 程刚
- 蔡慧
- 薛勇
- 贺志刚
- 刘洋
- 曲耀训
- 梁峙
- 王迪轩
- 刘丽华
- 卜凡阳
- 吕静
- 孙尧
- 朱文达
- 李广阔
- 杨乐巍
- 沈其荣
- 王伟
- 白微微
- 肖扬
- 郭德金
- 马艳
- 高海峰
- 黄启为
- 万利勤
- 上官容卿
- 何永梅
- 倪强
- 党晋华
- 刘丽萍
- 刘军
- 刘利军
- 单佃雨
- 卢宝慧
- 史晓凯
- 向云
- 周小毛
- 周秀军
- 唐金顺
- 姚满生
- 孙加山
- 孙林峰
- 安永龙
- 尹涛
- 左冰
- 张国信
- 张红剑
- 张驰
-
-
Mehrdad KHOLGHIFARD;
Babak AMINI BEHBAHANI
-
-
摘要:
近年来,以纳米尺度和纳米颗粒以及定向或随机分布的离散单元(如纤维)来加固土体的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岩土工程中。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研究纳米黏土与再生聚酯纤维混合作为一种新的稳定材料对土壤力学行为的影响。对于未强化和三种纤维含量介于0.1%和0.5%的强化土壤标本,以及三种纳米黏土含量介于0.5%和1.5%的土壤进行排干剪切和压缩测试。结果表明,纳米黏土-再生聚酯纤维与土壤混合后,土壤的抗剪强度提高了41%,黏聚力提高了174%。此外,纤维粗糙的波状表面使土颗粒之间产生粘结和摩擦,阻止土颗粒的运动,从而提高土的强度。
-
-
苏攀龙;
李涛;
刘新元;
吴彩兰;
杨德松
-
-
摘要:
【目的】研究复配33%二甲戊灵乳油(200 mL/667m^(2))的42%氟啶草酮悬浮剂的最佳剂量,杂草的杀草谱以及对棉花安全评价。【方法】采用田间与室内结合方法,在不同浓度42%氟啶草酮悬浮剂复配33%二甲戊灵乳油(200 mL/667m^(2))条件下,分析其对棉田杂草防效、杀草谱以及对棉花出苗率、株高、产量等的影响。【结果】42%氟啶草酮悬浮剂对龙葵、反枝苋、灰藜、马齿苋有较高的杀草活性,EC_(50)分别为17.58、17.68、16.87和16.44 mL/667m^(2)。药剂的最佳组合为42%氟啶草酮悬浮剂(35~40 mL/667m^(2))+33%二甲戊灵乳油(200 mL/667m^(2));42%氟啶草酮悬浮剂用量高于35 mL/667m^(2)时对阔叶杂草的防效达到90%以上,且要优于禾本科杂草,该组合对苘麻和田旋花的防效低于59%;42%氟啶草酮悬浮剂复配33%二甲戊灵乳油(200 mL/667m^(2))对棉花的株高、鲜重、果枝数、单铃重、籽棉产量没有影响,出苗率在42%氟啶草酮悬浮剂(40~200)mL/667m^(2)+33%二甲戊灵乳油的药剂下下降到90%以下。【结论】复配药剂的最佳浓度是42%氟啶草酮悬浮剂(35~40 mL/667m^(2))复配33%二甲戊灵乳油(200 mL/667m^(2));42%氟啶草酮悬浮剂单剂用量高于35 mL/667m^(2)时对棉田主要阔叶杂草龙葵,反枝苋、灰藜、马齿苋具有良好的防效,有较高的杀草活性,防效达到90%以上;复配药剂中42%氟啶草酮悬浮剂浓度在40 mL/667m^(2)以上时棉花出苗率下降到90%以下,但是对棉花产量,株高、鲜重没有影响。
-
-
赵秀梅;
郑旭;
王立达;
刘洋;
李青超;
王连霞;
刘悦;
兰英
-
-
摘要:
为了明确氨唑草酮土壤处理对春玉米的安全性及对一年生禾本科及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2020年进行了氨唑草酮土壤处理防治春玉米杂草田间药效探索试验。结果表明,春玉米播后苗前土壤处理,氨唑草酮在试验剂量范围内(有效成分用量250~750 g·hm^(-2))安全性较好;氨唑草酮对一年生禾本科杂草防除效果偏低,对一年生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较好,而氨唑草酮+精异丙甲草胺混施对一年生禾本科及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均较好,施药后30和45 d,总株防效及总鲜重防效达96.5%~98.9%,并且持效期可达45 d以上。建议施药剂量(有效成分用量)为70%氨唑草酮水分散粒剂500 g·hm^(-2)+960 g·L^(-1)精异丙甲草胺乳油1000 g·hm^(-2)。
-
-
解相光;
张文英
-
-
摘要:
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主要包括耕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技术。现有通用机械适用于花生耕整地以及田间管理环节,而播种、收获机械必须满足花生生产的要求,花生起垄覆膜播种和花生联合收获需要农机农艺融合技术。一、花生起垄覆膜播种机械化技术(一)花生播种的农艺技术要求1.土壤处理:花生有根系发达,主根深、侧根容量大的特点,宜用深翻耙压,或者深松加旋耕两遍,耕翻深度超过25cm,要求深浅一致,无漏耕,覆盖严密,耙压保墒,保证土壤表层疏松,上虚下实。
-
-
卞和保
-
-
摘要:
大棚长年连作草莓,草莓发病率较高,产量逐年下降。通过研究不同药剂处理土壤对大棚草莓生长的影响,发现棉隆和石灰氮药剂处理土壤后,大棚草莓死亡率降低,病虫害防治效果明显,草莓产量明显提高,药剂处理对草莓品质影响甚微。在试验处理中发现棉隆使用效果高于石灰氮,效果最好。
-
-
张吉福
-
-
摘要:
试验采用苗床土壤不同处理方法:①苗床铺林地表土10 cm消毒;②苗床铺黄心土10 cm消毒;③苗床农田土消毒;④苗床农田土不消毒比较了厚朴种子出苗率和播种苗的生长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苗床铺林地表土10 cm并消毒进行土壤处理的厚朴种子出苗率最高,达70.2%;苗木的平均苗高达50.2 cm,平均地径达0.90cm,平均主根长度达23.9cm,≥5cm长Ⅰ级侧根平均条数达11.0条.
-
-
武平
-
-
摘要:
花生是人们比较喜爱的一种坚果,喜欢气候温暖、雨量适中的沙质土壤。通常在每年五六月份开始播种,此时气温回升气候也比较湿润,利于花生种子萌发。播种前应做好种子和土壤处理,播种后适时进行田间管理。
-
-
刘明忠;
李章辉;
郑新娣;
贾照涛;
苗奎领;
冯清军;
卢帮林
-
-
摘要:
试验以塑料大棚春提早黄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土壤进行深翻处理来研究其对黄瓜生长发育和抗病性的影响.试验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对黄瓜的生长发育指标和霜霉病、枯萎病发生情况进行测定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处理对大棚黄瓜茎粗和第一次雌花节位的影响在0.01水平上达到极显著水平;对株高的影响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在0.01水平上差异不显著;对叶片数影响差异不显著;对霜霉病、枯萎病的影响在0.01水平上达极显著水平.综上所述,土壤处理可以增加大棚黄瓜株高、茎粗,降低黄瓜第1次雌花节位,促进黄瓜生长发育,提高抗病性.
-
-
钟亢深;
李安
-
-
摘要:
由于多年连作,旱地植烟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破坏,土壤有机物质含量减少、肥力下降、病虫害增多,对烟草生长以及烤后烟叶的质量均产生不利影响.为筛选出快速培肥旱地土壤的技术和措施,开展了玉米秆异地还田、配施生物碳、有机-无机肥配施、冬季绿肥种植等土壤差异化前置处理对烟草产量与质量的影响试验,并对旱地烟叶农艺性状、发病率、烤后烟叶产量与质量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配施玉米秆、商品有机肥、生物碳、油菜等前置处理配合常规施肥能够提高烟株对土壤营养成分的吸收能力,加快烟株生长速度,增强烟株抗病性,提高烟叶产量与质量.
-
-
刘刚
-
-
摘要:
二甲戊灵在我国作为麦田土壤封闭剂的相关研究较少。二甲戊灵微囊悬浮剂是一种替代二甲戊灵乳油的新颖剂型,具有持效期长、对作物安全、环境友好、使用次数少、施用方便等优点。为明确二甲戊灵微囊悬浮剂土壤封闭处理对小麦田一年生杂草防除效果及对不同品种小麦的安全性,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和南京高正农用化工有限公司研究人员,在河南省新乡市,采用土壤喷雾法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
-
-
杨龙;
李柏润;
冯学良;
张万明
- 《第三十四届中国植保信息交流会暨农药械交易会》
| 2018年
-
摘要:
随着设施作物复种指数提高、集约化种植及多种作物连茬种植,土壤中病原菌、病虫及卵伴随棚室全年生产持续积累,呈现种类多、数量大、隐蔽性强、存活时间长等特点,病虫危害伴随作物全生育期,且病虫危害高峰多集中在结果期及盛果期,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一般情况下,土传病虫害可造成作物减产20%~40%,严重的可减产60%以上甚至绝收.番茄、黄瓜、茄子、辣椒、草莓等设施主栽蔬果受根结线虫病、枯萎病、黄萎病、根腐病等多种土传病虫害影响,土传病虫害逐渐成为制约设施农业稳产、高产、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目前土传病原菌及根结线虫快速检测技术不足,缺乏有效的针对性防治技术,防治针对性不高,且存在倒茬轮作难、多抗品种少等综合原因,因此农民通常采用化学农药灌根的方式防控土传病虫害,因而防治用化学农药种类及剂量成为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环境安全的关键环节.土壤消毒处理是预防和控制土传病害最简便、经济、有效的技术措施之一,国内外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用于土壤消毒方面均有研究。近年来,环境友好,安全生物源药剂应用于土壤处理,有利于保护土壤生态和农田环境,确保农产品的安全,因此备受关注。
-
-
-
CHEN Yujin;
陈毓瑾;
李节法;
LI Jiefa;
CAO Aocheng;
曹坳程;
GUO Meixia;
郭美霞;
QIN Zeguan;
秦泽冠;
WANG Shiping;
王世平;
许文平;
XU Wenping;
ZHANG Caixi;
张才喜
- 《中国林学会经济林分会2017年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近年来上海地区老桃园面积不断增加,生产能力和果实品质逐年下降,而桃树的连作障碍影响其更新换代.为了解决老桃园中连作障碍的问题,采用新型DCF2技术,对上海市水蜜桃园土壤采取了深度清洁、添加炭颗粒材料、化学消毒和施用菌肥等措施,研究了不同的土壤处理对园内供试植株的生长状况和果实品质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TIF膜覆盖土壤的消毒效果较PE膜更佳,炭颗粒越小其吸附能力越强,木霉菌能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所有处理中,采用溴甲烷十菜饼十果粉炭十木霉菌混合处理后的桃树苗木成活率高,树体长势好,其果实的单果质量最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替代溴甲烷而使用硫酰氟十果粉炭十木霉菌的混合处理也能达到较好效果.
-
-
-
林珠凤;
肖彤斌;
芮凯;
谢圣华;
吉训聪;
秦双;
陈绵才
-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
| 2011年
-
摘要:
在室内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不同土壤含水量对橘小实蝇入土化蛹和羽化出土的影响和研究不同药剂处理土壤对橘小实蝇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土壤含水量对其入土化蛹无显著影响,但可显著影响蛹的成活率和成虫羽化率.土壤含水量在40%~60%时最有利于橘小实蝇化蛹及羽化.虫螨腈、杀螟丹、灭蝇胺、毒死蜱、辛硫磷和啶虫脒对橘小实蝇老熟幼虫和刚羽化成虫的相对防效为70%~80%,且持效期较长,均可用于喷洒地面和烂果处理.其中,杀螟丹、毒死蜱、辛硫磷的使用成本相对较低,易被农户接受,可在橘小实蝇区域性统防统治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
-
汤青川;
刚存武
- 《全国球根花卉战略发展研讨会》
| 2005年
-
摘要:
选用33﹪施田补或48﹪氟乐灵除草剂进行土壤处理,对百合地双子叶杂草防除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对百合安全,33﹪施田补和48﹪氟乐灵各1500ml/hm2混合处理对双子叶杂草的防效最好,其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90.3﹪和90.6﹪,和其他几个处理间有显著差异或极显著差异.
-
-
苏立军;
李香菊
- 《河北省植物保护学会2004年会员代表大会》
| 2004年
-
摘要:
40%异丙草胺·莠去津悬浮剂由山东华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是异丙草胺与莠去津的混合制剂(下简称40%异丙草·莠悬浮剂).受该单位委托,按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要求,于2003年在河北省粮油作物研究所进行该药防除夏玉米田杂草田间小区试验.对该药做土壤处理不同剂量下在夏玉米田的杀草谱、除草效果、对作物的安全性及关键应用技术进行研究。
-
-
李香菊;
王贵启;
杨炎杰
- 《河北省植物保护学会2004年会员代表大会》
| 2004年
-
摘要:
1996~2003年对河北省小麦一夏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制度下免耕玉米田杂草种类、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对适宜的除草剂种类进行了筛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封一杀"化学除草技术,即将土壤处理除草剂与茎叶处理除草剂混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根据玉米生育期、杂草叶龄及环境条件将土壤处理除草剂如乙阿合剂和灭生性茎叶处理除草剂克无踪或农达在玉米播种后出苗前桶混或不同时间施用,对免耕玉米田杂草有较好的控制作用.施用20%克无踪水剂或41%农达水剂2 250ml/hm2混用40%乙阿合剂悬乳剂2 250ml/hm2对免耕玉米田杂草鲜重防效在95%,比单用乙阿合剂2 250ml/hm2的防效提高20%.
-
-
高爽;
张宗俭;
高金胜;
孙志忠
- 《首届青年学者、企业家绿色农药论坛》
| 2003年
-
摘要:
禾噻特;试验代号;HLJU-003,化学名称:N-(4-氟苯基)-N-异丙基-2-(1,3-苯并噻唑-2-基氧基)乙酰胺,是一种结构新颖的酰胺类除草剂.土壤处理对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尤其是稗草有良好的防除效果.2002-2003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田HLJU-003 500-1000g:a.i./ha土壤处理对稗草有良好的防除效果.在玉米和大豆田HLJU-003 1000-1500g.ai./ha土壤处理对一年禾本科杂草有良好的防除效果.
-
-
乔川;
石景智;
廖凯
- 《2017全国油气田水处理与回用及注水技术推广交流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本论文针对钻完井废泥浆渣泥环境污染这一问题,结合前期微生物处理技术研究成果,对坝004-X1井和寺005-X6井部分或全部采用微生物-土壤联合处理工艺进行钻完井废泥浆渣泥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通过长时间检测实验得出:土壤浸出液中的COD及土壤中油类的含量迅速降低;钻完井废弃泥浆渣泥的降解提高了土壤的营养水平,改善了土壤的肥力状况,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的三级标准;渗滤液中的pH值、色度、COD、油类的含量最终均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标准.总结完善了钻完井废泥浆渣泥微生物-土壤联合处理工艺,并做出了技术与经济可行性分析,提出了在工程实践中推广应用等合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