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遥感
航空遥感的相关文献在1977年到2023年内共计690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测绘学、航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11篇、会议论文95篇、专利文献45399篇;相关期刊252种,包括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遥感信息、光学精密工程等;
相关会议66种,包括中国海洋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第一届全国激光雷达对地观测高级学术研讨会、2006遥感科技论坛暨中国遥感应用协会2006年年会等;航空遥感的相关文献由1211位作者贡献,包括房建成、周向阳、钟麦英等。
航空遥感—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5399篇
占比:98.90%
总计:45905篇
航空遥感
-研究学者
- 房建成
- 周向阳
- 钟麦英
- 庞生荣
- 孙建中
- 舒嵘
- 李军
- 童庆禧
- 惠守文
- 李树胜
- 潘洁
- 穆全起
- 赵海涛
- 修吉宏
- 刘炜
- 左建章
- 张延顺
- 朱金彪
- 李军杰
- 王建宇
- 王斌永
- 黄浦
- 俞瑞霞
- 冯玮炜
- 刘先林
- 刘宗杰
- 唐博
- 姚继峰
- 戴方兴
- 晏磊
- 杨铁利
- 程之牧
- 聂品
- 赵岩
- 郑兰芬
- 金鼎坚
- 陈洁
- 马浩
- 马秋瀚
- 任亚锋
- 关艳玲
- 刘玉泉
- 刘飞
- 吴亮
- 周凯
- 张宏燕
- 张汉德
- 李英成
- 杨江江
- 杨鹤猛
-
-
无
-
-
摘要:
光谱测量技术是近代光学计量的重要分支学科,作为一种成熟的检测、分析手段,通过对物质光谱的探测、研究完成对物质化学组成及其含量的分析。光谱分析技术具有测量范围大、速度快及分析精度高等优势。通过观察、测量物质产生的光谱,并分析物质光谱频率与强度的变化情况,就可以获得物质的组成、结构、含量、运动状态等信息,以其非接触、范围广、多组分、灵敏度高、连续实时监测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关注。这一技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燃烧诊断、大气监测、工业检测、生物医学、航空遥感、军事目标探测、矿物资源勘探等诸多领域。
-
-
无
-
-
摘要:
光谱测量技术是近代光学计量的重要分支学科,作为一种成熟的检测、分析手段,通过对物质光谱的探测、研究完成对物质化学组成及其含量的分析。光谱分析技术具有测量范围大、速度快及分析精度高等优势。通过观察、测量物质产生的光谱,并分析物质光谱频率与强度的变化情况,就可以获得物质的组成、结构、含量、运动状态等信息,以其非接触、范围广、多组分、灵敏度高、连续实时监测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关注。这一技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燃烧诊断、大气监测、工业检测、生物医学、航空遥感、军事目标探测、矿物资源勘探等诸多领域。
-
-
无
-
-
摘要:
光谱测量技术是近代光学计量的重要分支学科,作为一种成熟的检测、分析手段,通过对物质光谱的探测、研究完成对物质化学组成及其含量的分析。光谱分析技术具有测量范围大、速度快及分析精度高等优势。通过观察、测量物质产生的光谱,并分析物质光谱频率与强度的变化情况,就可以获得物质的组成、结构、含量、运动状态等信息,以其非接触、范围广、多组分、灵敏度高、连续实时监测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关注。这一技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燃烧诊断、大气监测、工业检测、生物医学、航空遥感、军事目标探测、矿物资源勘探等诸多领域。
-
-
无
-
-
摘要:
光谱测量技术是近代光学计量的重要分支学科,作为一种成熟的检测、分析手段,通过对物质光谱的探测、研究完成对物质化学组成及其含量的分析。光谱分析技术具有测量范围大、速度快及分析精度高等优势。通过观察、测量物质产生的光谱,并分析物质光谱频率与强度的变化情况,就可以获得物质的组成、结构、含量、运动状态等信息,以其非接触、范围广、多组分、灵敏度高、连续实时监测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关注。这一技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燃烧诊断、大气监测、工业检测、生物医学、航空遥感、军事目标探测、矿物资源勘探等诸多领域。
-
-
王崇儒;
杨利峰;
曹汛;
王跃明
-
-
摘要:
航空红外光电遥感技术具有可全天时工作、机动灵活、空间分辨率高等不可替代的优势,是遥感科学、国土监测、国防应用等领域的重要手段。发展航空红外光电遥感技术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至关重要。近年来,航空红外光电遥感技术发展很快,在高光谱分辨率红外成像和高空间分辨率红外成像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高空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高辐射分辨率是红外光电仪器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在介绍国际最新进展的同时,给出了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航空遥感团队在全谱段高光谱、面阵扫描成像两个方面的重要技术突破,成功应用于土地分类、核电站温排水监测等方面,展示了最新成果。
-
-
马泽南;
高仲亮;
魏建珩;
王何晨阳;
王秋华;
龙腾腾;
王京鲁;
赵恒;
刘羽
-
-
摘要:
森林火灾释放大量成分复杂、有害物质含量极高的烟气,加速了全球变暖,影响了大气成分变化,破坏了生态环境以及威胁了人类健康。高新技术的发展及其被应用于森林火灾烟气监测装备,使得林火烟气监测精度逐步提高。以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为基础,结合国内外研究从航天监测、航空巡护、近地面监测3个层面分析卫星、载人飞机、无人机、摄像头、雷达以及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一步提出优化监测体系、改进烟雾相关算法。
-
-
许强;
郭晨;
董秀军
-
-
摘要:
我国地质灾害发生十分频繁,因灾损失尤为严重,近年来发生的多起重大地质灾害事件表明高植被覆盖山区,以及一些受地形条件限制人迹罕至区域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仍是传统群测群防的难题。航空遥感技术因其独特视场角、机动灵活等优势可快速高效地揭示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空演化规律,在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应急响应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在简要概述航空遥感技术、平台及传感器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国内外航空遥感在地质灾害识别解译、调查评价、长期监测、应急响应、VR展示等方面的研究应用,阐述了目前地质灾害航空遥感应用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对航空遥感在地质灾害应用研究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
-
-
韩亚超;
高子弘;
杨达昌;
陈洁
-
-
摘要:
我国城市缺水状况来自水资源时空分布的自身特点,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需水量增加,加之工农业不合理排放,城市水体的数量和质量问题凸显。遥感技术手段效率高、成本低,应用范围广,适用于长期动态监测,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与常规内陆湖泊或者大洋水体相比,城市水体具有水体目标浅而细小、含水地物复杂、受人类生产活动干扰多等特点,导致获取的遥感信息复杂,加大了遥感技术调查的难度。城市水体的遥感调查对技术方法和数据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全面总结当前水资源数量与质量遥感调查技术与方法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城市水体遥感调查的特点,结合现有的技术手段提出了我国城市水体数量与质量遥感调查的具体建议。
-
-
王建
-
-
摘要:
地质科学领域对于信息处理、数据分析、计算能力等有着强烈的需求,这源于地质科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相对于同样属于自然科学领域的“理化生”学科而言,地质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本身,研究方式主要是实地勘探、实验分析、航空遥感等,研究过程中生成的数据规模之大、信息类型之复杂,远超过其他自然科学领域。
-
-
郑佳怡;
姚京川;
郭继亮;
冯楠
-
-
摘要:
作为一种新兴技术,航空遥感应用于铁路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等铁路工程各阶段,使大范围、无接触、机动性监测成为可能.为进一步促进铁路领域航空遥感技术的应用,分析了遥感平台、传感器、摄影方式等多项关键技术的现状,总结了航空遥感技术在勘察设计、施工建设、运营维护等铁路工程各阶段的应用情况,指出了近年来铁路航空遥感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为后续航空遥感技术在铁路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
-
-
蒋旭惠;
韩磊;
董梁
- 《中国海洋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本文结合工作实际,总结了自20世纪80年代起至今我国的海岛航空遥感监测技术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对海岛资源开发利用的加剧,很多海岛的自然性状发生了巨大变化,海岛的保护与管理工作也显得愈加重要.《中国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的颁布实施,为海岛保护与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必须保持对重点海岛的高频率监视监测,以实现对海岛的有力保护与管理.航空遥感调查是海岛保护的重要手段,能够提供高精度、高分辨率的航空影像,为海岛的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提供准确、可靠、现势性强的数据支持.
-
-
周凯;
刘秋萍
- 《中国海洋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赤潮是一种世界性的公害,30多个国家和地区赤潮发生都很频繁.近十年来,我国沿海赤潮频发,且发生的频率和规模有逐年加大的趋势,赤潮灾害已成为影响海洋健康发展的严重生态问题,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航空遥感具有速度快、覆盖面大、分辨率高等特点,成为赤潮监测的重要手段.利用航空遥感技术测定赤潮的时空分布,聚集特点及严重程度的表观特征,获取赤潮光谱特征,识别赤潮生物种类,掌握赤潮水体的扩展、漂移等动态变化情况,能为赤潮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
-
周凯;
刘秋萍
- 《中国海洋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绿潮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近海、海湾和河口等海域一个普遍的现象.绿潮严重影响海域景观和旅游观光,干扰水上运动项目的顺利进行;大量繁殖的大型绿藻能遮蔽阳光并消耗海水中的氧气,对海洋养殖业及渔业具有较大的破坏作用;当海流将大量绿潮藻类卷到海岸时,绿潮藻体腐败产生有害气体,破坏近岸生态系统.航空遥感是绿潮监测的主要技术手段,能够及时发现绿潮并预警,其监测数据能为绿潮防控和调查提供必要的支持.
-
-
周凯;
刘秋萍
- 《中国海洋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海洋溢油是海洋污染中影响范围最广,危害时间最长,对生态环境破坏最大的一种生态灾害.我国重大海上溢油事故时有发生,如2010年大连新港溢油、2011年蓬莱19-3油田溢油、2013年黄岛输油管线爆炸溢油等,对事发海域生态造成不可估量的破坏.从各重大溢油事故的处置可以看出,溢油监测调查技术需满足应急反应的信息要求.航空遥感能够及时发现溢油事故,确定污染范围和估算油量,对事故进行跟踪评估,为溢油处置提供支持,成为普遍使用的溢油监测技术手段.
-
-
蒋旭惠;
韩磊;
董梁;
别君;
崔璐璐
- 《中国海洋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本文选取我国渤海湾沿岸部分岸段为实验区域,采用机载(Light Detection and Rang)Li-DAR系统ALS70进行了海岸侵蚀监测数据获取,并对数据进行了处理,生成测量区域的正射影像图(DOM),根据该成果在GIS环境下对试验区域的岸线进行提取,将其与前一历史时期的岸线进行拓扑运算,从而得到海岸的侵蚀面积、侵蚀岸线的长度等数据结果,完成对目标岸段的航空遥感定量化监测.充分利用了机载LiDAR的作业机动性以及高精度数据获取能力,较传统的海岸侵蚀测量方法有了很大进步.为海域使用规划管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行政管理等提供更加及时、准确的资料.
-
-
赵海涛
- 《第九届成像光谱技术与应用研讨会暨交叉学科论坛》
| 2014年
-
摘要:
航空推扫式高光谱传感器现已在航空遥感中获得了广泛应用,然而推扫式高光谱图像数据的后续应用需解决两个关键问题:定位和反射率反演.图像定位需几何纠正(或正射纠正),反射率反演需剔除传感器自身标定及太阳、地表、传感器三者间大气辐射传输过程中耦合的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如今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数据处理模式仍是一种分离的手工作坊式的数据处理模式.这种模式没有利用两者可以共用的一些算法流程,处理流程复杂,手工操作量大,限制了高光谱图像的规模化处理和应用.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体化数据处理模式,即将一揽子原始数据输入后,经一系列自动化的算法流程,一体的输出具有正射地理参考的反射率数据.本文模式不仅处理流程简洁,而且兼顾了正射纠正和大气校正处理时的一些共用因素,提高了大气辐射传输模型输入参数的精度和数据的整体处理效率.
-
-
崔璐璐;
张汉德;
周凯
- 《第19届中国遥感大会》
| 2014年
-
摘要:
本文以海面水母为监测和研究目标,阐述了基于三种航空遥感技术手段进行海面水母监测的方法,分别为基于目视解译技术的监测方法、基于机载可见光数据的监测方法、基于机载高光谱数据的监测方法.详细说明了各种监测方法的基本原理,并对监测结果进行了验证和分析.通过比对,分析了三种技术手段监视海面水母的优势和适用性.对影响监测结果的因子进行了探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