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乌尔都语

乌尔都语

乌尔都语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101篇,主要集中在印欧语系、汉语、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8篇、专利文献1677篇;相关期刊82种,包括中国宗教、阿拉伯世界研究、南亚研究季刊等; 乌尔都语的相关文献由110位作者贡献,包括陆水林、周有光、子衿等。

乌尔都语—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8 占比:5.52%

专利文献>

论文:1677 占比:94.48%

总计:1775篇

乌尔都语—发文趋势图

乌尔都语

-研究学者

  • 陆水林
  • 周有光
  • 子衿
  • 官忠明
  • 李大舟
  • 李方达
  • 李耀松
  • 金克木
  • 陈子祥
  • 高巍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颖
    • 摘要: 1947年印巴分治巴基斯坦建国后,语言和民族情况十分复杂,由于缺少民族通用语,各省缺乏交流,民族凝聚力涣散。为了增强民族凝聚力,构建统一的民族身份,巴基斯坦政府将国家语言作为民族整合的重要工具,将占总人口仅3%母语者的乌尔都语作为国语。究其原因,首先最重要的是从殖民时期起乌尔都语就是印度穆斯林联系的纽带,是穆斯林的象征语言。其次是乌尔都语具有可推广性,它不仅与其他四种主要语言互通,而且是巴基斯坦大部分受教育者识写的语言。最后是乌尔都语符合旁遮普上层精英的统治需要。将乌尔都语作为巴基斯坦国语既可达到拉拢中产阶层,又能对抗占总人口一半以上孟加拉人的威胁。
    • 柳展雄
    • 摘要: 印度号称“千语之国”,1961年建国后的第一次人口普查,统计出民间大大小小的方言共有1549种,宪法规定的官方语言有14种,英语是其中之一。民族主义者争取到独立之后,为何还保留前宗主国的语言?开国总理尼赫鲁原本打算用印地语取代英语,由于方言众多才作罢。印度历史上没有形成车书同文的大一统,使用印地语的主体民族仅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其他各地人说泰米尔语、泰卢固语、孟加拉语、古吉拉特语、卡纳达语等等。印地语以梵文天城体为字母,从左向右书写,穆斯林的乌尔都语文字从右向左书写,泰米尔文则从上向下读。
    • 高巍; 李耀松; 李大舟; 陈子祥; 孟智慧
    • 摘要: 对乌尔都语到英语的机器翻译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双向编解码器的乌英机器翻译模型.利用语言模型嵌入(embedding from language models,ELMo)方法进行语料的预训练,缓解双语平行语料稀缺以及词汇表受限所导致的翻译正确率不佳的问题;采用双向编解码机制,避免翻译过程中方向性倾斜的问题,提高翻译效果.实验在少量平行语料库的基础上,对所提模型与传统的乌英机器翻译模型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较传统模型在双语评估替补(bilingual evaluation understudy,BLEU)评分上提升了2.42,最终该模型的BLEU评分为9.27.
    • 甄圣陶
    • 摘要: 1801-1947年印地语—乌尔都语争端研究对印巴分治及当今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建立都有着重要影响,同时也为多民族国家提供经验。本文以JSTOR、知网的期刊论文为样本,对国内外学者研究进行梳理,总结反思对该问题研究的不足。
    • ZAID AHMED; 李芳; 邹鹏
    • 摘要: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汉语和乌尔都语中的动物词语都具有丰富的文化涵义,源自不同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形态、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等因素。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这两种语言中的动物词语发现,由于人类在对动物的特征和习性的认识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汉语和乌尔都语中的一些动物词语的文化涵义是相同或相似的。由于文化的种类和特征不同,这两种语言中动物词语的象征意义和感情色彩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与语言教学密切相关,其差异也容易引起跨文化交际沟通中的误解。本文通过对汉语和乌尔都语动物词语的文化涵义的对比,分析了不同文化形态和文化心理对语言词汇的影响,指出了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意义。
    • 袁雨航; 李方达
    • 摘要: 巴基斯坦是中国的传统友好国家,乌尔都语作为巴基斯坦的国语和官方语言,对其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从历史切入,介绍乌尔都语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语言发展衍变及其在巴基斯坦、印度两国的语言地位。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梳理了1954年至今中国高校乌尔都语人才培养的发展历程,探讨了乌尔都语教育在人才培养理念、专业教材建设、专业设置的地域分布等方面呈现出的特色和发展趋势。最后,面对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对语言教育提出的新挑战,本文建议在处理好国家需求、学生个人发展和外语习得规律的基础上,从巴基斯坦实际国情出发,进一步完善乌尔都语人才专业培养和非专业培养模式。
    • 高巍; 陈子祥; 李大舟; 李耀松
    • 摘要: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基于神经网络的机器翻译技术愈发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限于有限的数据资源,基于该方法的小语种翻译效果并不理想.乌尔都语作为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官方语言被广泛使用,实现它与英语之间的翻译模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编码器-解码器框架,提出了一种预标准化Transformer的乌英机器翻译模型.该模型在基准Transformer模型上增加了预标准化层,保证数据分布一致的同时避免发生梯度消失.实验采用BLEU作为评价指标.实验表明,在少量乌尔都语与英语平行语料库的基础上,本文提出的基于预标准化Transformer的乌英机器翻译模型能够取得较好的结果.与基准Transformer模型相比在BLEU值上有了一定的提高.
    • 李卉嫔
    • 摘要: 操着一口流利普通话的他是地道的"中国通",曾在外交学院(中国北京)学习中文两年,后分别担任巴基斯坦驻上海、香港、成都总领事馆外交官近8年。他热爱中国历史文化,参观过成都博物馆、香巴拉藏文化博物馆等多个博物馆。他钟爱中国古典文学和现代经典,《论语》《孙子兵法》《毛泽东选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书籍都是他的最爱。他喜爱孔子、李白、司马迁、杜甫、鲁迅等中国文化名人,还将唐诗、现代诗翻译成乌尔都语准备出版。
    • 蒲白璐
    • 摘要: 自"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我国非通用语教育迎来新发展,已有多所高校尝试"语言+专业"的培养模式,开始注重对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印度与巴基斯坦是邻国,虽然两国的官方语言不同,但是彼此却拥有一种相同的民族语言—乌尔都语.基于新形势下非通用语人才培养需求,本文尝试探索"印地语+乌尔都语"双非通用语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复合型+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更好地助力我国的"一带一路"倡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