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1年内共计987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政治、音乐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83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29774篇;相关期刊304种,包括台声、对外传播、青年记者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12中国数字广播电视与网络发展年会、第20届全国有线电视综合信息网学术研讨会(CCNS2012)、第11届全国互联网与音视频广播发展研讨会(NWC2012)、2009年全国广播电台技术工作会议、2007年中国数字电视与网络发展高峰论坛暨第十五届全国有线电视综合信息网学术研讨会等;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相关文献由607位作者贡献,包括李丹、卜伟才、张振华等。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9774篇
占比:96.79%
总计:30761篇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研究学者
- 李丹
- 卜伟才
- 张振华
- 王庚年
- 胡江银
- 夏吉宣
- 王友唐
- 王雪峰
- 陈敏毅
- 马为公
- 关娟娟
- 刘素云
- 国际传播编辑部
- 张秋野
- 杜岩卿
- 杨宁军
- 王冬梅
- 翟磊
- 胡锦涛
- 苏克彬
- 伍刚
- 刘元培
- 刘学思
- 吴志成
- 周海涛
- 周瑾
- 孙景立
- 巨小澎
- 张书毅
- 张君昌
- 张弘
- 张彦斌
- 张晖
- 徐朝清
- 徐永秀
- 徐行
- 曹光明
- 本刊记者
- 杨东晓
- 杨正泉
- 杨茹茹
- 林少文
- 潘天翠
- 王力劭
- 王崧
- 王广文
- 王晓东
- 王智
- 王蓬
- 田乾峰
-
-
张帅;
王俊杰
-
-
摘要: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成立80年.本文以历史为经,梳理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传播实践历程.在内容生产上,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节目主题日益扩展,节目形式日趋多元,业务范围日臻扩大;在运营模式上,体制改革走向纵深,品牌培育渐获成功,技术创新实现质变;在用户覆盖上,频率建设多维深化,用户覆盖精准触达,人才培养科学规划.
-
-
孙志峰
-
-
摘要:
从《商标法》第三次修改将声音纳入可以作为商标进行申请注册的标志,2016年7月7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成功注册我国第一件声音商标至今,声音商标在我国已经走过了不短的历程。但是,一直以来,在我国声音商标的成功注册率依然较低,最近电商主播李佳琦第二次提起“OH MY GOD,买它买它!”声音商标申请,让大众再次对这个领域给予高度关注。我刊本期聚焦声音商标现象,探讨声音商标注册的行政审查和司法审查实践的难点何在。
-
-
-
-
摘要:
2021年1月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慎海雄通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互联网,向海外受众发表新年致辞。慎海雄在致辞中说,作为媒体人,报道事实、传递真相是我们的职责。在新冠疫情暴发之初,2000多位同事立即奔赴中国疫情防控第一线,及时、客观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抗疫的实情。
-
-
-
-
摘要:
12月9日下午,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开展的中国空间站首个太空科教品牌——“天宫课堂”地面主课堂在中国科技馆成功举办。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本次活动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在中国科技馆(中国空间站科创体验基地)设置地面主课堂,在广西科技馆、四川省汶川县第一小学(科普大篷车进校园)、香港培侨书院、澳门科技馆分别设置4个分会场,共1420名中小学生代表参加。活动通过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央视新闻新媒体等平台向全球直播。
-
-
-
国际传播编辑部
-
-
摘要:
一、基本信息《国际传播》是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管、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中国传媒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协办的全国性学术期刊。刊物遵循媒体党性原则,坚持正确政洽方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紧密贴近国际传播工作实际,努力解决我国对外传播中存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升我国国际传播的主动性和主导性,促进国际传播实现国家战略和外交政策目标。
-
-
-
-
摘要:
2019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以下简称国广)社交账号、移动客户端、报刊平面媒体等3类媒体平台传播规模持续扩大。新媒体传播用户规模2.8亿,增幅12%。其中,境外社交媒体账号集群粉丝规模已突破9200万,年增长17%;移动客户端下载量9082万次,年增长59%;境内社交平台粉丝规模7128万,年增长8%;平面媒体发行量101万,年增长3%。
-
-
-
-
-
-
周于文
- 《第六届全国因特网与音视频广播发展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是我国对外广播的主力军,为了实施中央给CRI下达的建立现代国际广播体系的任务,我台正式提出了无线广播和在线广播两条腿走路的战略方针.我们的网上广播的听众来自世界各地,如何建立好在线广播工程,使网上广播的听众有一个较好的收听效果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和挑战.众所周知,各国互联网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如果单纯在中国本土建立流媒体服务器显然是无法满足世界各地网上听众的需求,目前我们采取了建立镜像站点和CDN推送的相结合的办法,其中面临了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发布成本.由于每一位听众都会占用一定的带宽资源和服务器资源,采用镜像站、CDN推送等方式只是部分地解决了带宽和服务器资源的问题,但是这种分流方式并没有节省经费,反而需要增加经费,所以网上广播的听众群体大到一定程度,发布成本就会成为一个突出问题.实际上,由于建立镜像站点和CDN服务的除了成本都比较高外,网上广播效果也受制于镜像站点和CDN的运营商的规模和实力.本文介绍了用P2P技术建立环球在线广播情况.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