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自然变异

自然变异

自然变异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139篇,主要集中在园艺、农作物、林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2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9687篇;相关期刊112种,包括中国纤检、地学前缘、西北植物学报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分会第七届全国林木遗传育种学术大会、第四届全国果树种质资源研究与开发利用学术研讨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等;自然变异的相关文献由303位作者贡献,包括娄红梅、伊凯、尹杰等。

自然变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2 占比:0.67%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9687 占比:99.31%

总计:19824篇

自然变异—发文趋势图

自然变异

-研究学者

  • 娄红梅
  • 伊凯
  • 尹杰
  • 张业成
  • 张大兵
  • 张春山
  • 张立海
  • 彭建东
  • 李周岐
  • 李迎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于拴仓; 苏同兵
    • 摘要: 蔬菜是典型的“小作物,大产业”,已成为我国的第一大种植业。蔬菜产业占用10%的农业土地,贡献了种植业近40%的产值,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城乡劳动力就业和国际农产品贸易平衡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1]。种业作为蔬菜产业的源头,对蔬菜产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约占40%。19世纪中叶,孟德尔遗传学说的问世敲开了现代育种的大门,促进了以有性杂交创造遗传变异为主要特征的育种技术革命,结束了人们主要利用自然变异改良品种的漫长历史。
    • 摘要: 香榧(Torreya grandis'Merrillii')是榧树自然变异中发现的品质特别好的单株,经无性繁殖发展起来的雌性优良无性系。作为国家二级保护树种,香榧集果用、油用、药用、材用、绿化、观赏于一体,也是国内特有的经济型生态树种。香榧果是著名的干果,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果入药,具有杀虫、消炎、润肺功效,还具有一定的降血压和降血脂的作用,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保健食品;其木材纹理直,结构细,硬度适中,有弹性,具香气,不反挠,不开裂,耐水湿,为建筑、造船、家具等的优良用材;其树皮可提炼烤焦、假种皮提取高级香精,可以说香榧全身是宝。
    • 夏文胜; 章晓琴; 孙宏兵; 聂超仁
    • 摘要: 湖北省的樱属植物野生资源十分丰富,调查发现的野生樱花种类有15种,樱属植物野生资源自然群落分布点有25个,集中分布于鄂东南、鄂东北的幕阜山系与大别山系,其垂直分布海拔高度主要在400~1300 m。从鄂东南的华中樱群落中收集到12个华中樱自然变异单株并对其开展自然变异单株选育,采用无性繁殖从中选育出性状稳定的‘GX01’’GX03’‘GX04’‘GX07’等4个华中樱自然变异株。
    • 熊毅; 马俊
    • 摘要: 大自然运动是永恒的、向前的,“大自然运动”喻指大自然的理性成长和世界的正向发展。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南非小说家纳丁·戈迪默创作的长篇小说《自然变异》(1987年)是一部“大自然运动”的杰作,其中历史真实、叙事情节及人类认知呼应了这一“大自然运动”隐喻。经过“大自然运动”式转型,南非走出历史阈限,步入社会发展新的历史阶段;小说主人公经历了成长“分化期”和“游离期”,走向新生,在“大自然运动”的涤荡中,人们的认知不断提升,从混沌、杂糅走向有机融合。
    • 尚江源; 淳雁; 李学勇
    • 摘要: 穗型是决定水稻(Oryza sativa)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我们从粳稻品种圣稻808 (SD808)的EMS诱变突变体库中发现4份短穗突变体,这些突变体的穗长、一级枝梗数、二级枝梗数和穗粒数发生不同程度的降低.基因定位和图位克隆表明,这些突变体的表型受同一基因控制,将该基因命名为PAL3 (PANICLE LENGTH3).PAL3编码一个含12个跨膜结构域的多肽转运蛋白.pal3-1和pal3-2的点突变造成保守区域的氨基酸发生非同义突变;pal3-3的点突变造成第1外显子和内含子拼接错误;pal3-4的点突变造成蛋白翻译提前终止,导致第12个跨膜域缺失.对PAL3进行单倍型分析,共鉴定出9个单倍型(Hap1-Hap9),其中Hap1-Hap3为主要单倍型.Hap1以粳稻为主,Hap2同时包含籼稻和粳稻,Hap3则以籼稻为主.Hap1起源于普通野生稻(O.rufipogon),Hap2和Hap3可能起源于一年生普通野生稻(O.nivara).统计分析结果表明,Hap3的穗长显著高于Hap1和Hap2,其具有提高穗长的潜力.该研究揭示了多肽转运蛋白对水稻穗型的重要调控作用,为水稻穗型改良奠定了理论基础.
    • 向思源
    • 摘要: 海洋生态灾害(Marine Ecological Disaster)是指由自然变异和人为因素所造成的损害近海生态环境和海岸生态系统的灾害。我国近海环境复杂,是世界上海洋灾害影响严重的国家之一。赤潮、绿潮是影响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灾种之一。我国东海海域是赤潮高发区,主要由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的富营养化和黑潮输入大量营养盐引发。
    • 陈洪奎; 刘建忠; 袁金兵
    • 摘要: 为了正确理解和应用"纱体"概念,介绍USTER QUANTUM 2到USTER QUANTUM 3中纱体定义的变化,阐述对不同纱体定义的理解以及常发性与偶发性纱疵的定义和分类;通过实际纱体图给出纱疵新定义,即基于纱体、沿着纱体清纱门限内部的纱疵为常发性纱疵,外部的纱疵为偶发性纱疵.指出:乌斯特技术公司纱体的定义是变化发展的,其定义常发性纱疵为长度不大于纤维长度、横截面为-60%~+100%的疵点,偶发性纱疵为长度大于纤维长度、横截面积大于+100%的疵点;重新给出的纱体定义不影响乌斯特纱疵分级,仅弱化了纤维长度的重要性;纺织企业技术人员应了解、掌握纱体和纱疵的定义,通过不断应用和探索,更准确判断常发性纱疵和偶发性纱疵,不断提升产质量.
    • 郭海荣
    • 摘要: 2021年2月,《中国兽医学报》刊出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军事兽医研究所完成的研究论文《1株非洲猪瘟病毒自然变异毒株的鉴定》,文章指出,非洲猪瘟(ASF)于2018年传入我国后已流行了2年有余,我国非洲猪瘟病毒(ASFV)毒株未曾出现较大变异。最近,针对我国ASF疫情放缓以及感染猪出现的低死亡率现象,在ASFV生态学研究中,从主动监测的样品中分离到1株源自湖北某地的ASFV自然变异株。
    • 摘要: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水稻分子育种团队在Molecular Plant在线发表了题为“Genetic Architecture and Key Genes Controlling the Diversity of Oil Composition in Rice Grain”的研究论文,研究鉴定了水稻胚乳中11个油脂相关性状的99个QTL,克隆了4个对油脂组成自然变异有重要贡献的新基因,提出了水稻籽粒油脂生物合成的新途径,解析了稻米油脂合成遗传基础的最新研究成果。
    • 伦玉蕊; 王若彤; 刘浏
    • 摘要: 为探究自然变异对未来气候变化预估的影响,首先采用秩评分和多准则决策排序法在漳河流域进行GCMs适应性评估,进而构建考虑自然变异与否的统计降尺度模型MOS进行对比分析,最后采用典型浓度路径RCP下的多种排放情景(RCP2.6,RCP4.5与RCP8.5),对流域未来2021年—2050年的气候变化进行集合预估.研究结果表明:在统计降尺度模型中考虑自然变异可有效提升结果可靠度,尤其是模型验证期的模拟精度提升显著.多模式多情景下漳河流域未来年降水量较基准期的变化在-29%~10%之间;未来年最高、最低气温分别呈0.5°C~2.0°C和0.3°C~1.3°C的增加趋势,且随着温室气体排放浓度的增加而增幅变大(RCP8.5>RCP4.5>RCP2.6).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