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主动监测

主动监测

主动监测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400篇,主要集中在预防医学、卫生学、药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6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299197篇;相关期刊195种,包括应用预防医学、疾病监测、首都公共卫生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首届两岸四地中医药循证高峰论坛、第八届中医/中西医结合循证医学方法研讨会、中华中医药学会2014年医院药学分会学术年会暨世界中联中药专业委员会2014年国际学术会议等;主动监测的相关文献由1015位作者贡献,包括郭代红、袁慎芳、陈超等。

主动监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6 占比:0.10%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99197 占比:99.89%

总计:299519篇

主动监测—发文趋势图

主动监测

-研究学者

  • 郭代红
  • 袁慎芳
  • 陈超
  • 朱曼
  • 李馨龄
  • 王强
  • 詹思延
  • 宋海波
  • 王丹
  • 郑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滕颖影; 李柴全; 胥洋; 唐迅; 高培
    • 摘要: 目的梳理总结真实世界数据在医疗器械上市后监测中的应用进展,为医疗器械监督管理部门提供监管依据。方法从中国、美国和欧盟监管机构官网检索相关政策法规文件,同时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各国监管机构相继发布并一定程度更新了真实世界数据相关指南,唯一器械标识、通用数据模型、分布式健康数据网络等技术的发展有助于将多个数据源链接形成规模更大的数据库,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则推动了电子病历/健康数据在上市后监测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登记数据库,以及数字健康、可穿戴器械自身记录的数据均为上市后监测提供了有别于传统不良事件数据库的数据源,而安全信号自动监测技术则提高了医疗器械上市后监测的效率和及时性。结论可用真实世界数据源日益增加和自动监测技术的发展推动真实世界数据在医疗器械上市后监测中的应用。
    • 李玮; 刘勃; 张莉; 于毛毛; 邓艳丽
    • 摘要: 针对从大量数据中挖掘出对电网安全、经济运行有益信息的技术不够完善,且数据分析准确性低、实用性差的问题,文中基于智能电表、智能断路器、调度系统、营配贯通融合成果数据、故障报修服务请求及历史工单信息等数据,结合电网拓扑关系,利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算法构建出了故障停电预警智能分析模型,其能够主动甄别区域性故障并开展研判、预警及抢修。该系统综合实现了区域故障突发后的快速响应,降低了客服中心话务突增的工作压力,可有效提高用电客户的满意度。
    • 黄春宇; 江南; 刘波; 马晓晨
    • 摘要: 目的了解北京市通州区腹泻病例沙门菌的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沙门菌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6-2019年通州区1675名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病例的粪便样本进行沙门菌分离与鉴定,对阳性菌株及感染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6-2019年通州区共监测食源性疾病病例样本1675例,检出沙门菌68株,总检出率4.06%,主要优势型别为肠炎型(20.59%,14/68)和鼠伤寒型(19.12%,13/68);2016年沙门菌检出率最高为7.54%(χ^(2)=22.966,P<0.001),不同季度沙门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58,P=0.010);不同性别、年龄、居住地的病例沙门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离退人员检出率最高为8.01%(χ^(2)=19.073,P<0.001);发热病例比未发热病例沙门菌检出率高(χ^(2)=8.408,P=0.004),水样便的病例比其他粪便性状的病例沙门菌检出率高(χ^(2)=10.302,P=0.006);沙门菌阳性病例在肉及肉制品的可疑食品暴露风险最高(OR=1.867,95%CI:1.033~3.375,P<0.001),进食场所暴露风险则以餐饮服务业最高(OR=2.687,95%CI:1.576~4.582,P<0.001)。结论沙门菌为通州区腹泻病例主要致病菌,阳性菌株及感染病例存在较为显著的流行特征,应继续加强腹泻病例主动监测
    •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于2020年10月17日通过,自2021年4月15日起施行。第三章防控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动植物疫情第二十七条国务院卫生健康、农业农村、林业草原、海关、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新发突发传染病、动植物疫情、进出境检疫、生物技术环境安全监测网络,组织监测站点布局、建设,完善监测信息报告系统,开展主动监测和病原检测,并纳入国家生物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
    • 罗云; 周祥福
    • 摘要: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2021版前列腺癌临床实践指南是当前治疗前列腺癌最具权威性的指南之一。由于前列腺癌是一种复杂且多变的疾病,从初诊到肿瘤的耐药、复发直至转移的治疗,涉及根治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核医学治疗、免疫治疗和靶基因治疗等多学科协作的综合治疗。
    • 岳立达; 王超
    • 摘要: 目的 通过对2016—2020年天津市河西区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了解食源性疾病的发病和流行趋势,为该区制定合理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病例定义选取调查对象,采集其粪便样本并收集基本信息;对粪便样本进行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和致泻大肠埃希菌的检测。结果 2016—2020年共收集主动监测病例852例。食源性疾病的高发年龄为20岁~和40岁~,上述2个年龄段的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72.5%;高发的食品加工方式为家庭自制,该方式造成的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69.6%。共检出致病菌71株,其中沙门菌46株,志贺菌5株,副溶血性弧菌7株,致泻大肠埃希菌13株;5年间致病菌平均检出率为8.3%。2016年的致病菌检出率最高(14.0%)。平均检出率最高的致病菌为沙门菌(5.4%)。除了2016年检出志贺菌外,其余4年均未检出。结论 河西区食源性疾病致病菌检出率较低,且以沙门菌为主。今后仍需不断完善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加强并逐步规范日常监测工作及其质量控制。
    • 贾杰东; 杨春光; 叶章群
    • 摘要: 目前,局限性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有两种标准治疗方案,一种是主动监测(active surveillance,AS),另一种是全腺体(whole gland,WG)治疗,即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dical prostatectomy,RP)和放疗[1-2]。而WG治疗后若出现并发症(尿失禁、勃起功能障碍和直肠损伤)则会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3-4],并且WG治疗对患者预后的改善作用也不明确。
    • 韩思媛; 钟磊; 杜申君; 何梓瑶
    • 摘要: 目的了解北京市海淀区2012-2019年肠道门诊腹泻患者病毒感染情况和流行趋势。方法采集北京市海淀区某哨点医院2012-2019年肠道门诊腹泻患者的粪便样本,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组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札如病毒、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982例腹泻患者的粪便样本中检出阳性样本314例,病毒总检出率为31.98%。五种病毒检出率依次为诺如病毒(19.76%)、A组轮状病毒(9.78%)、札如病毒(0.92%)、星状病毒(0.31%)和肠道腺病毒(0.10%)。不同性别及各年龄组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在冬季和春季高发,札如病毒、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检出率较低。结论病毒性腹泻全年都可能发生,不同性别及各年龄组均可感染。海淀区肠道门诊腹泻患者中感染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病例较多。今后应进一步加强病毒性腹泻的监测工作。
    • 宋媛媛; 李姮
    • 摘要: 目的主动监测注射用血栓通临床应用情况并进行综合评价,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完善药品说明书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医院信息系统(HIS)哨点医院药物警戒系统,主动监测连云港市中医院2019年1月至12月住院并使用注射用血栓通的1688例患者,对患者基本情况、药品使用信息、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和用药合理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监测患者平均年龄(63.08±18.86)岁,男女比例1∶1.07;用药原因主要是脑血管疾病、骨科疾病、肾脏疾病等;在全院84.21%的临床科室使用;平均用药疗程(8.00±5.28)d,日剂量范围150~600 mg/次,均采用每日1次静脉滴注给药;溶媒主要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92.42%);联合用药品种数共130种;有7例发生ADR,发生率为0.41%,主要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在超适应证用药、用药疗程过长、溶媒选择不适宜以及合并使用功效相似药物。结论临床药师基于哨点医院药物警戒系统主动监测注射用血栓通,评价其临床应用合理性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用药患者多为老年人,合并用药品种数多,存在重复用药现象;ADR发生与年龄、合并用药等有关。临床药师应加强患者用药监护,指导临床医生安全合理用药。
    • 何源; 王红; 王文斟; 陈京蓉
    • 摘要: 目的了解重庆市食源性疾病病原体分布特点,为食源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采集2021年重庆市哨点医院监测的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对病例标本开展沙门菌、致泻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及诺如病毒检测,对检测结果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在3463份病例标本中检出致病菌428株,病原体总检出率为12.34%(428/3463),检出最多的是沙门菌和诺如病毒,检出率分别为沙门菌5.63%、诺如病毒5.11%、致泻大肠埃希菌1.47%、副溶血性弧菌0.09%、志贺菌0.06%。第二、三、四季度的病原体检出率均较高(13.84%、12.52%、14.31%),其中沙门菌呈现明显的夏秋季高峰,诺如病毒则主要在冬季流行。不同年龄组病原体检出率以0~3岁组最高,为19.71%(149/756)。可疑食品中主要是粮食类及其制品和肉与肉制品,分别占18.89%(654/3463)、18.77%(650/3463);食品来源中检出率最高的是单位食堂33.80%(24/71),其次是学校食堂18.60%(32/172)。结论在监测的病原体中,诺如病毒和沙门菌是重庆市食源性疾病的主要病原体,可疑食品种类需关注粮食类及其制品。建议在夏秋季和冬季开展针对性的食品风险监测,重点关注0~3岁婴幼儿期人群,加强单位食堂、学校食堂监管,为开展有效防控提供技术支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