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驼峰
自动化驼峰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122篇,主要集中在铁路运输、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交通运输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4篇、会议论文44篇、专利文献1780999篇;相关期刊23种,包括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科技创新与应用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3年交通反光膜新技术交流会、粤京港沪铁道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2007年中国铁道学会年会等;自动化驼峰的相关文献由147位作者贡献,包括吴家豪、李华、刘建军等。
自动化驼峰—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780999篇
占比:99.99%
总计:1781117篇
自动化驼峰
-研究学者
- 吴家豪
- 李华
- 刘建军
- 刘红星
- 张杰
- 张雄
- 李正义
- 李进龙
- 田福瑞
- 蒋勇
- 钟卫红
- 陈惠敏
- 高玺华
- 鲍立群
- WANG Zheng-bo
- 丁昆
- 严慈祥
- 仲崇本
- 任鸿斌
- 何培新
- 侯军
- 冯征
- 刘伟
- 刘彦元
- 叶巨千
- 叶志红
- 叶怀珍
- 叶晞
- 司马舸
- 吴嘉浦
- 吴忠明
- 吴松
- 吴根财
- 吴永红
- 周国平
- 周江明
- 周淑媛
- 周秀珍
- 周秀芝
- 姚志刚
- 姚毅
- 姜淮涛
- 孙洋
- 宁佳
- 宋汉祥
- 崔忠文
- 崔立言
- 张利
- 张强
- 张晓韬
-
-
-
-
-
-
-
-
-
-
鲍立群;
严慈祥
-
-
摘要:
根据运量不断增长的需求和解编能力紧张的现状,襄樊北站从优化自动化驼峰作业方式、实施机车精确叫班模式、动态整治不安全计划、减少施工对运输的干扰、提前规划列车运行图等方面,推行精益化生产管理,努力构建作业安全高效的编组站,不断满足京广线"两翼分流"和襄渝线扩能增量的需要.
-
-
-
-
- 《2007年中国铁道学会年会》
| 2007年
-
摘要:
编组站是铁路货物运输的重要环节,其作业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整个铁路货物运输的效率。由于自动化驼峰技术是提高编组站作业效率的关键技术,所以其应用具有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随着一批采用高新技术的自动化驼峰控制系统和设备不断研发面世,点连式驼峰式成为共识并逐步推广,以及铁道部对铁路装备现代化的不断投入,编组站进行驼峰自动化改造成为必然。自动化驼峰在带来显著效益的同时也确实客观存在一些问题,严重时会影响到铁路运营安全。因此加强自动化驼峰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本文拟从设计角度分析评价项目风险,提出应对措施,将项目风险减小到最低。
-
-
-
-
李健康
- 《中国铁道学会2004年自动化驼峰研讨会》
| 2004年
-
摘要:
本文总结了自动化驼峰运营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提出非重力式减速器状态必须表实一致;增加非重力式减速器和测重等级;为解决少数车辆钳夹式减速器制动效果差的问题,应研制新型车辆减速器;提高测长精度;解决轻车挤出问题;UPS应双机热备等建议.结合实际提出建立事故赔付基金的建议,对基金的运作进行了初步探讨.
-
-
-
-
-
WANG Zheng-bo;
王政波
- 《2013年交通反光膜新技术交流会》
| 2013年
-
摘要:
针对编组自动化驼峰事故的影响大、隐患频发的问题,从驼峰设备故障多、驼峰作业人员素质低和作业控制不到位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原因分析,提出从提高自动化驼峰设备质量、加强驼峰溜放过程控制、提高作业人员的人工干预和应急处理能力等方面采取措施,确保驼峰作业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