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相关文献在2007年到2022年内共计187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5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200122篇;相关期刊109种,包括现代生物医学进展、中国综合临床、中国老年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八届健康产业论坛暨第五次全国健康管理学学术会议、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六次老年康复学术大会等;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相关文献由679位作者贡献,包括吴寿岭、陈朔华、涂燕平等。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5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00122 占比:99.91%

总计:200309篇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发文趋势图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研究学者

  • 吴寿岭
  • 陈朔华
  • 涂燕平
  • 王凌玲
  • 雷梦觉
  • 魏伟荣
  • 龚爱斌
  • 艾文伟
  • 陶杰
  • 韦秀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旗; 宋万庆; 张靖; 未纪涛; 桑大森
    •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与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06、2008、2010、2012、2014、2016年度完成开滦员工健康体检及baPWV检查、且年龄≥60岁的10312名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排除既往心脑血管疾病病史人群、心房颤动人群及血压资料不全人群,最终纳入研究对象9586名。根据每组baPWV的三分位数将人群分为3组,分别为Q1、Q2、Q3分位组。采用SAS 9.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及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各分位组心脑血管及脑卒中事件的发生率,并用Log-rank检验比较baPWV各分位组的心脑血管及脑卒中事件的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baPWV对心脑血管及脑卒中事件的影响。结果(1)平均随访时间(5.68±2.68)年,共发生心脑血管事件538例,脑卒中事件434例。Q1、Q2、Q3分位组心脑血管事件累计发病率分别为5.17%、8.72%、11.53%,经Log-Rank检验,各分位组间的终点事件累计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Q1、Q2、Q3分位组脑卒中事件累计发病率分别为4.16%、7.37%、9.27%。经Log-rank检验,各分位组间的终点事件累计发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2)Cox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与Q1分位组相比,Q2、Q3分位组发生心脑血管事件HR(95%CI)分别为1.60(1.26~2.03)、2.21(1.74~2.80),发生脑卒中事件的HR(95%CI)分别为1.72(1.31~2.25)、2.39(1.8~3.13)。baPWV每增加1个标准差,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及脑卒中事件的HR(95%CI)分别为1.21(1.12~1.32)、1.22(1.13~1.34)。结论在老年人群中baPWV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
    • 桑大森; 吴寿岭; 张旗
    • 摘要: 目的 探讨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与全因死亡的关系。方法 将2006、2008、2010、2012、2014、2016年度完成开滦集团员工健康体检且完成baPWV检查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既往房颤病史人群,血压资料不全人群,最终39 916例纳入分析。根据baPWV的三分位数将人群分为三组,分别为第一分位组、第二分位组、第三分位组。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各分位组全因死亡事件的累计发生率,并用Log-Rank检验比较各分位组全因死亡事件的累计发生率的差异,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不同分位组baPWV对全因死亡事件的影响。结果 平均随访(5.13±2.36)年,共发生全因死亡事件996例。第一分位组、第二分位组、第三分位组全因死亡事件累计发生率分别为1.12%、3.20%、11.26%,经Log-Rank检验,各分位组间的终点事件累计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第三分位组发生全因死亡事件是第一分位组的1.97倍(HR=1.97,95%CI:1.50~2.59,P<0.01)。按性别分层,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男性第三分位组发生全因死亡事件是第一分位组的2.21倍(HR=2.21,95%CI:1.71~2.84,P<0.01)。女性第三分位组发生全因死亡事件是第一分位组的2.74倍(HR=2.74,95%CI:1.20~6.23,P<0.05)。结论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张彤; 张梦千; 彭方书; 王刘玉
    • 摘要: 目的探讨成人空腹血糖受损(IFG)人群血尿酸(SUA)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关系,评估年龄、体质指数(BMI)、血压、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因素对该关系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江苏省太湖疗养院健康体检的无锡地区成人空腹血糖异常人群2243例为研究对象,检测受试者BMI、血压、TG、TC、HDL-C、LDL-C、空腹血糖(FPG)、SUA等指标,并进行baPWV测定。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估SUA与baPWV之间关系。结果将SUA水平进行三等分组,相较于第一等分组患者(<313),第二等分组患者(313≤N2<383)、三等分组患者(≥383)的baPWV水平均增加(95%CI:68.83,115.99,P<0.001;95%CI:89.76,136.95,P<0.001)。按性别进行分层,女性组也得到相似的结果。结论无锡地区IFG人群SUA与baPWV呈现正相关关系,在女性人群中关联性较强。
    • 周剑辉; 董岩; 张艳; 边涛; 张晓辉; 吴寿岭; 宋绍敏; 姚涛
    • 摘要: 目的 探讨尿微量蛋白(microalbuminuria,MA)、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与老年隐蔽性高血压(masked hypertension,MH)的关系。方法 在参加2010至2011年度健康体检的开滦离退休员工中整群抽取年龄≥60岁的人群2814例于2012至2014年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符合入选标准者2464例,分析其中448例诊室血压正常老年人MA、baPWV与MH的关系。结果 448例观察对象患者中MH 188例。其中,单纯白天MH 10例(5.3%),单纯夜间MH 119例(63.3%),白天和夜间MH 59例(31.4%)。与正常血压组相比,白天和夜间MH组的MA升高(P30 mg/L与总人群MH和男性MH正相关,OR值分别是2.016(95%CI 1.076~3.779)、2.886(95%CI 1.271~6.554),与女性MH无关。baPWV≥1554 cm/s与总人群MH、男性MH、女性MH正相关,OR值分别为3.249(95%CI 2.084~5.064)、4.163(2.340~7.406)、2.378(95%CI 1.197~4.727)。结论 老年单纯白天MH、单纯夜间MH、白天和夜间MH比例分别为5.3%、63.3%和31.4%,尿微量蛋白>30 mg/L、baPWV>1554 cm/s与老年MH正相关。
    • 桑大森; 宋达; 吴寿岭; 张旗
    • 摘要: 目的探讨高血压人群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将2006至2017年完成开滦员工健康体检且完成baPWV检查的高血压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排除既往心脑血管疾病(CVD)病史人群、房颤人群、血压资料不全人群,最终15410人纳入分析。根据每组baPWV的三分位数将人群分为第一分位组、第二分位组、第三分位组。计算心脑血管事件的累计发病率,分析baPWV对心脑血管的影响。结果平均随访(5.62±2.56)年,共发生心脑血管事件732例,其中脑卒中事件594例。第一分位组、第二分位组、第三分位组心脑血管事件累计发病率分别为4.32%、8.19%、12.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一分位组、第二分位组、第三分位组脑卒中事件累计发病率分别为3.52%、7.35%、10.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第一分位组比较,第二、第三分位组发生心脑血管事件HR值(95%CI)分别为1.55(1.25~1.95)、2.40(1.93~2.99),发生脑卒中事件的HR值(95%CI)分别为1.72(1.34~2.21)、2.71(2.11~3.48)。baPWV每增加1个标准差,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及脑卒中事件的HR值(95%CI)分别为1.33(1.24~1.42)、1.34(1.25~1.44)。结论高血压人群中baPWV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
    • 席爱萍; 李欣; 刘可心; 许岩丽; 桂艳红; 王珅
    • 摘要: 目的 分析围绝经期女性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臂踝血压指数(ABI)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a[Lp(a)]与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1年10月体检的1 000例围绝经期妇女,根据是否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分为ASCVD组和非ASCVD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和baPWV、ABI、Hcy、Lp(a)以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水平,采用Pearson法对ASCVD组baPWV、ABI、Hcy、Lp(a)水平和cIMT做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围绝经期妇女发生ASCVD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拟合程度与预测效能。结果 ASCVD组的体质指数、baPWV、Hcy、Lp(a)、cIMT水平和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和烟酒史占比均高于非ASCVD组,ABI低于非ASCVD组(P<0.05),cIMT(OR=1.618)、Hcy(OR=1.454)、baPWV(OR=1.346)是影响围绝经期妇女发生ASCVD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SCVD组的baPWV、Hcy、Lp(a)水平与cIMT呈正相关,ABI水平与cIMT呈负相关(P<0.05),围绝经期妇女发生ASCVD事件风险预测模型为LogP=28.911+0.481×cIMT+0.374×Hcy+0.297×baPWV,经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P=0.511,预测模型的AUC为0.795(95%CI:0.696-0.874),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4.10%和87.76%。结论 baPWV、ABI、Hcy、Lp(a)与cIMT具有较好的相关性,baPWV、Hcy和cIMT是围绝经期妇女发生ASCVD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建立的围绝经期妇女发生ASCVD的风险预测模型,具备一定的预测效能。
    • 刘安祥; 王钰碧; 徐晨曦; 李彤; 陈莉; 徐煌钰; 鹿小燕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踝臂指数(ABI)、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FMD)对冠心病(CHD)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2022年1月在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心脏科住院的疑似CHD的病人409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CHD组(294例)和非CHD组(115例)。从病历系统中收集病人的临床资料,计算AIP,分析baPWV、ABI、FMD、AIP与CHD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动脉硬化指标对CHD的预测价值。结果CHD组baPWV、AIP高于非CHD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aPWV(P=0.004)、ABI(P=0.014)和AIP(P=0.022)均是CHD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baPWV、ABI、AIP预测CHD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9,0.686,0.442,baPWV联合AIP诊断CHD的AUC为0.742,ABI曲线下面积低于0.5。结论baPWV、ABI、AIP均是CHD的独立影响因素,但是baPWV联合AIP对CHD的预测价值最优。
    • 史兰; 彭年春; 张淼; 张巧
    •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体检人群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体检人群391例,均检测血清25-(OH)D水平,并分为缺乏、不足及正常3组;测定所有患者baPWV,重点分析血清25-(OH)D水平与baPWV的关系。结果391例老年体检人群中血清25-(OH)D缺乏130例(33.25%),不足133例(34.02%),正常128例(32.74%);缺乏组、不足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空腹血糖、baPWV均高于正常组,肾小球滤过率、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低于正常组,且缺乏组三酰甘油、baPWV高于不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25-(OH)D与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空腹血糖、baPWV呈负相关(P<0.001),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P<0.001)。结论老年体检人群中维生素D缺乏、不足占比较高,且血清25-(OH)D与baPWV呈负相关。
    • 刘雪梅; 李月华; 吴寿岭; 陈朔华
    • 摘要: 目的:探讨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评价的动脉硬化对心力衰竭(心衰)及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将2010年第一次进行baPWV检测及同期参加开滦研究健康体检的23795例开滦集团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作为观察人群,采集其基线数据;根据基线baPWV测量值将观察人群分为三组:baPWV1800 cm/s组(n=3724)。随访至2015年12月31日,随访期间每年记录一次心衰的发病情况。计算三组的心衰发病密度,根据寿命表法计算三组心衰的累计发病率,并通过多因素调整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baPWV分类变量模型对心衰及HFpEF发生风险的影响。baPWV1400~1800 cm/s定义为可疑动脉硬化,baPWV>1800 cm/s定义为动脉硬化。结果:平均随访(2.73±1.98)年期间,共新发心衰141例(0.6%),其中HFpEF 96例(68.1%)。校正年龄、性别及心衰传统危险因素后,与baPWV1800 cm/s组新发心衰(HR=2.44,95%CI:1.31~4.53)及HFpEF(HR=2.59,95%CI:1.24~5.41)的发生风险均显著增加(P均<0.05)。结论:动脉硬化可促使心衰发生,其作用独立于心衰传统危险因素,且动脉硬化程度越高,心衰发生风险越大。
    • 牛洁; 张金华
    • 摘要: 目的 评价高压氧联合西洛他唑治疗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踝肱指数(ABI)和经皮氧分压(TcPO2)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笔者医院确诊的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72例,应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高压氧(HBO)组、西洛他唑(CLT)组和联合治疗(HBO+CLT)组,每组2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HBO组采用压力为0.22 Mpa进行HBO治疗,1次/d,10次为1疗程;CLT组予以西洛他唑口服治疗,100 mg/次,2次/d;联合治疗组应用HBO和西洛他唑联合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baPWV、ABI、TcPO2、NCV、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 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3组患者baPWV较治疗前明显降低,ABI、TcPO2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较西洛他唑组和HBO组上述指标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MCV、SCV和动脉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较西洛他唑组和HBO组提高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O联合西洛他唑治疗能有效改善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的baPWV、ABI、TcPO2水平,提高动脉血流速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