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脑血管畸形

脑血管畸形

脑血管畸形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817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91篇、会议论文24篇、专利文献37755篇;相关期刊387种,包括医学影像学杂志、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第三届中国西南神经介入高峰论坛暨第十二届贵州省神经外科年会、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医学影像学术研讨会、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儿科放射学术大会等;脑血管畸形的相关文献由1689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忠诚、胡波、吴中学等。

脑血管畸形—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91 占比:2.05%

会议论文>

论文:24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37755 占比:97.89%

总计:38570篇

脑血管畸形—发文趋势图

脑血管畸形

-研究学者

  • 王忠诚
  • 胡波
  • 吴中学
  • 姜除寒
  • 刘作勤
  • 孙青芳
  • 张增良
  • 杨卫忠
  • 潘力
  • 袁绍纪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汪沁芳; 阮亚飞
    • 摘要: 脑血管畸形主要是因为脑部在发育过程中出现障碍导致血管数量甚至结构出现异常的疾病^([1])。发病年龄10~40岁^([2]),在新生儿和婴幼儿期发病虽属罕见,但它是引起婴幼儿颅内自发出血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婴儿期脑血管畸形出血主张积极手术治疗^([3])。作为传统治疗方法,外科手术切除不仅手术风险较高,并且术后病人的神经功能受损的几率较大,而血管内栓塞治疗疗效确切、微创、并发症少^([4]),对于婴幼儿期脑血管畸形出血,选择血管内治疗无疑更具优势。围术期制订各项细致的护理措施是关键,能预防及早期发现术前再出血,确保手术顺利,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本科于2020年11月收治1例脑血管畸形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婴幼儿,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 郑巍; 罗强
    • 摘要: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DSA在脑血管畸形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0月-2021年10月收治疑似脑血管畸形患者112例,对比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DSA图像质量、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脑畸形患者检查结果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及患者对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DSA满意度。结果: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DSA图像评分质量比较无差异(P>0.05);以DSA检查确诊70例脑畸形患者为对照,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确诊为64例,漏诊误诊为6例,准确度为92.85%。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8.57%、95.23%,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患者满意度(94.28%)高于DSA检查(80.00%)(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脑血管畸形率与DSA相近,患者检查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 李洁; 钟根龙; 蓝丽康
    • 摘要: Holmes震颤(HT)是一种临床罕见且独特的震颤,多继发于各种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血管病、脑血管畸形、颅内肿瘤、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及颅脑外伤等,其中以脑血管病最为常见,占50%左右^([1])。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黑质纹状体通路及小脑-丘脑-皮质/齿状核-红核-橄榄体通路有关^([2])。HT多出现在原发疾病后半月至24个月,临床通常表现为以病灶对侧上肢为主的低频震颤(<4.5 Hz),下肢偶尔也可累及,震颤主要影响肢体近端,可以是静止性、姿势性、意向性震颤中的一种或多种震颤形式的组合,伴或不伴其他神经系统症状体征^([3])。现对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丘脑出血后诱发HT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 张滨; 孟伟; 贾军
    • 摘要: 目的评估手术治疗脑血管畸形致脑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盘锦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脑血管畸形致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arthel指数(BI)、治疗测评量表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和疾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情控制、治疗效果、肢体行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50%)和疾病复发率(2.50%)均低于对照组(60.00%、4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脑血管畸形致脑出血患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刘红; 韩亚峰
    • 摘要: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为临床较为少见的脑血管畸形疾病,表现为错构的缺乏平滑肌的血管性肿瘤,多数起病隐匿,但发作时可表现为脑出血,严重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既往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发病难以确诊,多为尸检发现,随着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发展,磁共振成像(MRI)检查逐渐成为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主要检查方案之一,常规MRI序列包括序列纵向弛豫加权成像(T_(1)WI)、横向弛豫加权成像(T_(2)WI)等。
    • 张辉喜
    • 摘要: 目的:研究显微手术对脑血管畸形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及血清海马组织水通道蛋白4(AQP4)、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Toll样受体4(TLR4)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1年2月在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进行治疗的100例脑血管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差异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血管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则开展显微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血清AQP4、MMP-9、TLR4水平;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结局发生情况。结果:术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术前,而Barthel指数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血清AQP4、MMP-9及TLR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血管畸形患者开展显微手术治疗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NIHSS、Barthel指数及血清AQP4、MMP-9、TLR4水平,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结局,值得推广。
    • 解锋
    • 摘要: 目的分析隐匿性脑血管畸形出血患者实施血管内介入栓塞手术治疗的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21年1月在山东省兰陵县人民医院实施隐匿性脑血管畸形出血治疗的82例患者为研究样本,采取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常规组以及研究组,每组41例,予以常规组患者手术切除以及颅内血肿清除手术干预,予以研究组患者血管内介入栓塞手术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基线期和干预后24 h脑血管血流情况、日常生活活动功能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椎动脉、颈内动脉以及颈总动脉方面,每组组内干预24 h后阻力指数均低于基线期、血流速度均高于基线期、血管内径均长于基线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椎动脉、颈内动脉以及颈总动脉方面,干预24 h后研究组阻力指数均低于常规组、血流速度均高于常规组、血管内径均长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常规组,并且同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隐匿性脑血管畸形出血患者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手术治疗,可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脑血管血流情况,提升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李松; 陈方圆; 朱明磊; 洪亚南
    • 摘要: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的SWI(磁敏感加权成像)和3D-ASL(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对脑血管畸形影像表现的分析与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2019年1月~2020年6月的16位患者利用3.0T磁共振的SWI和3D-ASL成像方法诊断为脑血管畸形的MRI影像表现.结果:海绵状血管瘤10例,海绵状血管瘤并发静脉性血管畸形1例,静脉性血管畸形4例,动静脉畸形1例,毛细血管扩张症并发脑出血1例.结论:3.0T磁共振SWI对脑血管畸形的检出敏感性高,SWI联合3D-ASL对诊断脑血管畸形病变的特异性较高,对临床上脑血管畸形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价值与参考意义.
    • 李钟安; 苏瑞林; 吴海强; 徐力; 赖勇
    • 摘要: 目的 探究经动静脉联合入路介入栓塞治疗脑血管畸形对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通过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40例脑血管畸形患者进行分析,通过随机数表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动脉入路栓塞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动静脉联合入路介入栓塞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变化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血管畸形患者采用动静脉联合入路介入栓塞治疗,较普通放射外科治疗对比,病症的改善效果更高,可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能够抑制并发症的产生,保证患者的预后效果.
    • 徐红维; 张军晖; 项行林
    • 摘要: 目的 研究磁共振成像(MRI)结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诊断脑血管畸形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到2019年8月到我院就诊疑似脑血管畸形患者86例,其中经过确诊8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MRI及MRA检测.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统计MRI、MRA及两者结合对脑血管畸形的诊断效能,统计MRI、MRA及两者结合对不同部位病变的检出率,统计MRI、MRA及两者结合对不同类型病变的检出率,统计MRI、MRA及两者结合检测的海绵血管瘤病灶面积.结果 MRA结合MRI的诊断准确性高于MRI、MR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检测方式对不同部位病变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检测方式对不同分型病变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结合MRA检测海绵状血管瘤的病灶面积大于单一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结合MRA诊断脑血管畸形诊断效能更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