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能力贫困

能力贫困

能力贫困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143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社会学、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3篇、专利文献36403篇;相关期刊120种,包括法制与社会、学术界、云南社会科学等; 能力贫困的相关文献由204位作者贡献,包括吴香雪、李莹、肖兴政等。

能力贫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3 占比:0.39%

专利文献>

论文:36403 占比:99.61%

总计:36546篇

能力贫困—发文趋势图

能力贫困

-研究学者

  • 吴香雪
  • 李莹
  • 肖兴政
  • 赵志彬
  • 黄万华
  • 侯明佳
  • 刘婧娇
  • 周慧洁
  • 夏莹
  • 左停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罗丹; 詹国彬
    • 摘要: 在数字化与老龄化两大浪潮交相呼应的时代背景下,老年群体普遍面临着数字社会"融入难"问题,数字贫困不仅成为困扰老年群体的技术屏障,亦成为数字化进程中亟待破解的社会难题。本文基于能力贫困的理论研究视角,力图从政府供给能力、数字友好能力、老年群体数字可行能力、社会和家庭支持能力等四个维度系统地揭示老年群体数字贫困的主要成因,据此提出化解老年群体数字贫困、弥合数字鸿沟的治理策略,以切实提升老年群体的数字幸福感、数字获得感和数字满意度,让数字红利能够公平和平等地惠及老年群体,充分彰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加快推进我国公共服务朝着高质量发展目标迈进。
    • 梁伟军; 焦丽丽
    • 摘要: 提升脱贫人口发展能力、促进脱贫人口脱贫致富是后脱贫时代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理论分析认为,脱贫人口发展能力主要由社会资本、人力资本、金融资本、物质资本、自然资本层面的能力构成。实证研究发现,当前脱贫人口生活水平与共同富裕的要求还有相当距离,需以脱贫致富为导向,着力提升脱贫人口发展能力;脱贫人口发展能力对其生活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学习能力、抗风险能力、就业创业能力、健康保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自然资源利用能力、发展生产能力、信贷资金获取利用能力、社会资源利用能力和基本生活能力。脱贫人口更新观念,主动增强发展能力;政府深化体制改革,完善制度保障供给;基层干部履职尽责,强化基层治理能力;社会力量深度参与,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等是提升脱贫人口发展能力、推进脱贫人口脱贫致富的可行选择。
    • 李京蓉; 申云; 杨晶; 陈効莉
    • 摘要: 全面小康后互联网金融使用如何影响农户多维贫困状况,对于改善农户贫困脆弱性和"精准"数字普惠金融具有重要价值.基于2015年和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比较分析了互联网金融使用广度和深度对绝对贫困户和临界贫困户的多维减贫效应,并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进行稳健性检验,从区域差异和家庭负债维度探讨在物质贫困、能力贫困和权利贫困的异质性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降低农户返贫风险和贫困脆弱性提供依据.研究表明:互联网金融使用广度和深度增加可以缓释农户多维贫困程度,互联网金融使用深度越高,农户多维减贫效应越明显,东部和西部地区减贫效果高于中部地区,表现出"中部凹陷"特征;有家庭负债的农户使用互联网金融对其能力贫困和物质贫困的减贫效应更突出.在作用机制层面,互联网金融通过提高农户非农就业机会、拓展电商业务、提升金融素养等方式分别实现减贫增收、产业扶贫以及资源优化配置来提升农户多维减贫效应,破解传统普惠金融面临的"金融贫困恶性循环"困境.因此,后扶贫时代需加强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提升贫困农户内生脱贫能力和社会保障权利公平来缓释农户多维贫困.
    • 岳丽娟; 蒯小明
    • 摘要: 我国低标准脱贫群体因自身能力不足随时面临着返贫风险以及我国相对贫困仍将长期存在,基于能力贫困视角,梳理总结了我国乡村低收入群体能力构成维度现状,分析其能力发展中的主要制约因素,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背景提出促进能力提升的完善建议.
    • 张万洪; 丁鹏
    • 摘要: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于实现残疾人权利的深刻意涵,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框架下理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引领和确保残疾人彻底告别贫困、实现全面协调发展与共建共治共享;在国际人权法发展脉络中理解,是中国探索和坚持基于权利的发展道路,参与国际人权机制的交流合作,为维护人的多样性和固有尊严,为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做出的贡献.在新时代创造残疾人享有各项权利、实现全面发展的新范式,需要继续关注和解决残疾人的相对贫困及能力贫困问题,补齐发展短板.
    • 曹子坚; 何谨言
    • 摘要: 贫困作为一个世界性问题一直被广泛关注,传统的扶贫研究已经无法满足当前中国扶贫攻坚期的工作需求.文章通过对甘肃省实地调研案例的研究,从行为经济学视角出发,探讨了贫困主体扶贫项目参与性不高、"等、靠、要"行为严重、经营风险规避、教育投资不耐心、脱贫志向缺乏等五个方面能力不足的基本原因,通过发展扶贫项目,树立脱贫榜样,预测返贫概率,降低预期损失,增强教育投资信心,改造贫困文化等方面提出贫困主体能力建设的相关政策建议.
    • 肖兴政; 赵志彬; 李莹
    • 摘要: 我国的扶贫工作进入了攻坚脱贫阶段,在"精准扶贫"重要思想指导下,精准扶贫已经取得良好的效果,2020年将实现完全脱贫,进入全面小康.但如果不能充分利用自身资源进行科学规划与管理、不能很好地开发农村人力资源,而仍然保持现在以妇女、儿童、老人为主的人力资源结构,农业生产难以为继,脱贫成果就难以得到保持和巩固,就会出现返贫现象.如何避免返贫现象的产生,是后脱贫时代国家扶贫工作面临的重点与难点.后脱贫时代是指贫困地区在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的帮助下,通过扶贫攻坚,成功摘掉贫穷的帽子后所处的一段保持和巩固时期.对于返贫现象的产生,能力贫困理论视角认为,能力贫困是返贫的根本来源.因此,提升贫困人口自身的能力,是避免返贫、实现持续性脱贫的关键.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恰恰是提升人本身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达到"真脱贫、脱真贫"目的的不二选择.基于此理论观点,通过比对,选取仍处于贫困中的西部地区S省某Z乡镇为研究对象,该乡镇具有S省农村的典型特征:丘陵、交通不便、村民住房分散、青壮年外出打工等很具有代表性.通过实地访谈与问卷调查,收集到了该乡的贫困状况、扶贫工作实践与人力资源现状等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分析探讨,分析了该贫困地区存在的关键问题:农民素质水平较低,领导队伍力量不足,劳动力缺乏,教育和文化水平较低,信息传播渠道单一等;针对当前农村现实,就如何通过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避免返贫,实现可持续脱贫,提出了柔性引进专业性人才,鼓励农民工回乡就业创业,企业向农村迁移,重视妇女群体的培训开发,提升教育文化水平,拓展信息传播渠道等具有针对性对策与建议.在理论上,提出了"脱贫有效性"概念,是否真脱贫是脱贫有无效果的评价指标.脱贫有效性与人力资源的质和量、环境、政策等有密切关系,可以用这样一个简单关系式表示:脱贫有效性=人力资源质量/人力资源数量(人力资源质量×环境×政策).
    • 肖兴政; 赵志彬; 李莹
    • 摘要: 我国的扶贫工作进入了攻坚脱贫阶段,在“精准扶贫”重要思想指导下,精准扶贫已经取得良好的效果,2020年将实现完全脱贫,进入全面小康。但如果不能充分利用自身资源进行科学规划与管理、不能很好地开发农村人力资源,而仍然保持现在以妇女、儿童、老人为主的人力资源结构,农业生产难以为继,脱贫成果就难以得到保持和巩固,就会出现返贫现象。如何避免返贫现象的产生,是后脱贫时代国家扶贫工作面临的重点与难点。后脱贫时代是指贫困地区在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的帮助下,通过扶贫攻坚,成功摘掉贫穷的帽子后所处的一段保持和巩固时期。对于返贫现象的产生,能力贫困理论视角认为,能力贫困是返贫的根本来源。因此,提升贫困人口自身的能力,是避免返贫、实现持续性脱贫的关键。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恰恰是提升人本身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达到“真脱贫、脱真贫”目的的不二选择。基于此理论观点,通过比对,选取仍处于贫困中的西部地区S省某Z乡镇为研究对象,该乡镇具有S省农村的典型特征:丘陵、交通不便、村民住房分散、青壮年外出打工等很具有代表性。通过实地访谈与问卷调查,收集到了该乡的贫困状况、扶贫工作实践与人力资源现状等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分析探讨,分析了该贫困地区存在的关键问题:农民素质水平较低,领导队伍力量不足,劳动力缺乏,教育和文化水平较低,信息传播渠道单一等;针对当前农村现实,就如何通过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避免返贫,实现可持续脱贫,提出了柔性引进专业性人才,鼓励农民工回乡就业创业,企业向农村迁移,重视妇女群体的培训开发,提升教育文化水平,拓展信息传播渠道等具有针对性对策与建议。在理论上,提出了“脱贫有效性”概念,是否真脱贫是脱贫有无效果的评价指标。脱贫有效性与人力资源的质和量、环境、政策等有密切关系,可以用这样一个简单关系式表示:脱贫有效性=人力资源质量/人力资源数量(人力资源质量×环境×政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