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城市贫困

城市贫困

城市贫困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545篇,主要集中在社会学、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38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53228篇;相关期刊381种,包括法制与社会、开发研究、社会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首届世界现代化论坛暨第十一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2008上海研究生学术论坛——经济民主、经济权利和法治建设、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等;城市贫困的相关文献由608位作者贡献,包括林顺利、梁胜、袁媛等。

城市贫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38 占比:1.00%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53228 占比:98.99%

总计:53771篇

城市贫困—发文趋势图

城市贫困

-研究学者

  • 林顺利
  • 梁胜
  • 袁媛
  • 高云虹
  • 魏后凯
  • 丁四保
  • 何明洁
  • 何深静
  • 刘玉亭
  • 唐钧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璐婵; 丁鸽
    • 摘要: 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和Nvivo质性分析软件,对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中以“城市贫困”为主题的546篇文献进行分析发现,城市贫困研究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整体呈现出“早期繁盛、中期低迷、近期热度回归”的特征。城市贫困研究已形成多个合作网络且呈现出清晰的征引脉络,人口类、城市地理类和综合性期刊是其主要刊发地。就研究热点看,聚类结果和高频词词云显示,相对贫困、贫困人口、医疗救助是核心关键词,并已演化出数个子主题,包括城市贫困家庭、贫困致因与多维贫困、反贫困制度与政策、贫困空间格局等数个“研究丛”。随着城市贫困研究路径的转换与融合以及反贫困研究视角的扩展与更新,相对贫困和工作贫困将成为未来城市贫困研究中新的学术增长点。
    • 邬欣欣
    • 摘要: 恩格斯对城市贫困问题的研究史体现为探索、深化、拓新的思想进程。在探索阶段,恩格斯通过对蒸汽革命时期城市贫困问题的敏锐洞察、对相关城市反贫困思想的经济哲思、对工厂制度改变各部门劳资关系的前沿探索,已经认识到城市贫困问题是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突出表现,属于无产阶级状况的典型时代现象,并把矛头指向资本主义私有制。在深化阶段,恩格斯通过比对城市贫困问题与不同时代、城乡差距、治理策略的关联,瞄准城市贫困的社会根源和根治之道。在拓新阶段,恩格斯密切追踪在电气革命、垄断组织等影响下城市贫困问题的新动向,并进一步细探了城市贫困治理的最新现状。恩格斯研究城市贫困问题的思想进程相互支撑、环环相扣、接续递进,为我们透彻研判当代城市贫困治理的方向、谋划2020年后我国贫困治理思路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 张景奇; 邱婷婷; 修春亮
    • 摘要: 相较于农村贫困,城市贫困是一种在空间上集聚的相对贫困,明晰它的空间特征、演变规律及影响因素等对于城市贫困的精准治理有着重要作用。为此,应用Citespace科学文献可视化工具,对Web ofScience数据库中1052篇城市贫困主题的英文文献(1995—2019年)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2912篇相关中文文献(1981—2019年)进行分析,可从空间视角总结国内外城市贫困的研究现状及研究热点。结果表明:研究趋势上,国外对于城市贫困研究的关注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而国内城市贫困的研究起步较晚、增长幅度较大,但在关注度上出现倒U型结构;概念上,从空间视角定义城市贫困多是认为居住区内的人们遭受了不同类型的“剥夺”;研究内容上,城市贫困空间的测量与识别、时空动态变化、影响因素分析及大数据的应用等是国内外城市贫困的研究热点;贫困空间的演变及成因上,受居住、种族和阶级隔离等多种经济文化因素的综合影响,国外的城市贫困呈现由内及外的郊区化现象,而国内城市贫困空间演化较为复杂多变。
    • 邬欣欣
    • 摘要: 恩格斯通过阐明资本主义大工业城市中贫困的时代根源、动态特性、典型难题,不仅揭露了城市绝对贫困现象,而且指出了城市社会凸显的相对贫困问题,并指明了城市反贫困的社会主义制度基础和制度要求。探索我国新发展阶段城市相对贫困治理的路径,要基于坚持恩格斯城市反贫困思想所富含的深邃的历史眼光、宽广的时代视野、科学的思维方式、深厚的人民向度、坚定的社会主义原则,将恩格斯所揭示的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来实现反贫困的路径中国化、时代化。新发展阶段城市贫困治理要以统筹兼顾城镇化发展阶段与民生福祉增进、统筹推进脱新贫与防返贫、统筹协调城市建设与生态涵养为基本思路,把健全以公有制推动城市居民共同富裕的机制、建立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助力增强城市宜居宜业功能的机制、构建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的机制作为实践方略。
    • 王宏新; 冯钰; 罗茜
    • 摘要: 世界上超过半数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城市贫困问题也是重要的全球性问题。改革开放尤其是脱贫攻坚以来,中国减贫政策焦点一直在农村,城市贫困尚未纳入国家治理主要体系。本文基于文献研究法,回顾并总结了中国城市贫困的发展阶段、类型、规模测算,各阶段贫困人口主体不同、类型不一;不同测度方法下,不同时期的城市贫困发生率差异较大,甚至同一时期、同一方法,不同数据得出的结果也有所差别。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中国城市贫困治理历程与经验,提出后2020时期中国城乡融合发展政策下的减贫建议。
    • 李继霞; 翟天豪; 冯钰
    • 摘要: 农村绝对贫困问题在我国已得到全面改善,城市贫困治理或将成为党和政府关注的重点领域。本文基于文献研究法,总结中国城市贫困的现状与特征,梳理当前中国城市贫困治理的治理机构、治理逻辑、制度体系,并分析其在认知困境、均衡困境和政策困境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八条中国城市贫困治理对策建议。
    • 邵俊霖; 翟天豪; 罗茜
    • 摘要: 作为城市贫困的重要表现形式——城市贫困集聚,其成因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历史等各个因素,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危害严重。本文梳理了美国、日本、巴西、印度、墨西哥等国城市贫困集聚治理的国际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城市贫困集聚治理对策建议,为我国未来推进城乡融合、解决城市相对贫困集聚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 杨超柏; 朱火云
    •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贫困在不断地演变与升级中呈现出新的特征,可概括为由旧贫困向新贫困转变,具体表现为贫困主体由传统贫困向就业贫困转变,贫困性质由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转变,贫困致因由原生性贫困向再生性贫困转变,贫困状态由短期贫困向长期贫困转变,这无疑给当前及未来城市扶贫治理工作带来巨大挑战.在分析当前城市贫困治理体系的基础上认为,城市贫困的演变突显贫困治理转型的迫切性,而可持续生计理论及其政策含义是未来城市贫困治理转型的创新路径.
    • 关信平
    • 摘要: 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将进入一个新的、以解决相对贫困为主的贫困治理时期.在制定新的贫困治理方案时,需要深入了解和清楚把握当前我国城市中相对贫困者和高风险困难群众的主要类型,以及城市相对贫困问题的新特点,并认真分析这些新问题和新特点对社会救助制度创新的新要求,从而努力克服现行社会救助制度的短板,使之在未来相对贫困问题治理目标下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 祁志伟; 张婷
    • 摘要: 城市贫困问题及其治理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城市贫困治理也将面临诸多现实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既要突出我国本土化的特色,也要有条件地吸收国际化的要素.历时研究方式能详细地呈现美国城市贫困治理中的政策性经验,能深入检视肯定性行动与社区行动计划的减贫策略."十四五"时期我国城市贫困治理的实践面向可尝试从城市贫困治理体系的完善、减贫政策的适时调试与权变、贫困政策的优先事项设计以及政策的议程设置等方面参鉴国外的经验.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