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袖状切除术
胃袖状切除术的相关文献在2010年到2022年内共计72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7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738135篇;相关期刊23种,包括内蒙古中医药、实用临床医药杂志、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0微创外科论坛、第三届中国外科医师年会等;胃袖状切除术的相关文献由244位作者贡献,包括朱江帆、王恺京、周小钢等。
胃袖状切除术—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738135篇
占比:99.99%
总计:738204篇
胃袖状切除术
-研究学者
- 朱江帆
- 王恺京
- 周小钢
- 马颖璋
- 支云清
- 陆佳军
- 克力木·阿不都热依木
- 张鹏
- 忻颖
- 杨建军
- 王勇
- 顾岩
- 刘少壮
- 刘晓慧
- 刘洋
- 唐霖
- 孟化
- 尹兴瑞
- 张忠涛
- 彭建佩
- 徐安安
- 曹东亮
- 朱利勇
- 朱晒红
- 杨雁灵
- 梁辉
- 王兵
- 王墨飞
- 王存川
- 王志
- 王跃东
- 窦科峰
- 章雄
- 胡三元
- 艾克拜尔·艾力
- 陈志国
- 马驰野
- 高玮
- BhagatSachin
- Ibrahim IM
- Michel Gagner
- Radheshyam Gupta
- Sachin Bhagat
- 丁睿
- 上海减重代谢外科联盟
- 上海市医学会普外科分会减重代谢外科学组
- 上海普通外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
-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甲状腺及代谢外科学组
-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肥胖和糖尿病外科医师委员会
- 乔正东
-
-
马媛媛;
葛圣金
-
-
摘要:
目的建立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模型,研究建立肥胖小鼠胃袖状切除术模型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将40只4周龄雄性SPF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n=20)和高脂饮食组(n=20),均喂养20周。20周后随机分为4个亚组:普通饮食假手术组,普通饮食手术组,高脂饮食假手术组,高脂饮食手术组。定期测量体重及空腹血糖,喂养20周后检测葡萄糖耐量、血脂水平及肝组织病理学。结果高脂饮食喂养4周后,高脂饮食组小鼠体重即开始显著高于普通饮食小鼠(P<0.05)。喂养20周后,与普通饮食小鼠相比,高脂饮食小鼠平均体重[(42.71±2.30)g vs.(32.23±1.73)g]、血糖[(8.82±0.51)mmol/L vs.(6.74±0.31)mmol/L]及血脂水平[血清总胆固醇:(4.40±0.57)mmol/L vs.(2.31±0.35)mmol/L;血清三酰甘油:(2.26±0.25)mmol/L vs.(1.11±0.24)mmol/L]均明显升高(P均<0.01)。高脂饮食及普通饮食假手术组小鼠存活率为100%,高脂饮食手术组存活率为70%(7/10),普通饮食手术组存活率为80%(8/10)。术后第1周,各组小鼠体重均显著下降(P<0.01);术后第4周,高脂饮食及普通饮食手术组小鼠较术前体重下降约20%;术后第3周,高脂饮食及普通饮食假手术组小鼠体重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高脂饮食喂养20周可诱导肥胖小鼠模型,进一步建立胃袖状切除术模型可行且有效。
-
-
朱江帆
-
-
摘要:
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是目前开展最为普遍的减重手术方式。胃漏和出血是胃袖状切除后最严重的并发症。胃袖状切除后切缘加强被认为是避免术后出血或胃漏的有效措施,然而亦有部分减重外科医师不做任何形式的胃切缘加强。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后是否需要切缘加强,仍是有争议的问题。目前多数文献资料认为切缘加强有利于减少切缘出血,对胃漏并无预防作用。做切缘加强会增加手术时间及药品、器材消耗,降低性价比,同时影响手术周转。预防胃袖状切除术后胃漏或出血的可能途径包括游离中避免胃底损伤,使用高质量吻合器,胃底切割时保持组织平整,切割后仔细检查胃切缘及妥善处理切缘出血,以及术后恶心、呕吐的有效预防与治疗。
-
-
汪敏;
杨奕;
张克尧;
翟文珊;
高芳
-
-
摘要:
目的:探讨对行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的肥胖患者,术中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oal-directed fluid therapy,GDFT)术后康复效果是否优于限制性液体治疗(restrictive fluid therapy,RFT)。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择期行全麻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的肥胖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FT组和GDFT组,每组各30例。RFT组维持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波动幅度不超过术前基线水平的20%。GDFT组采用唯捷流监测系统监测每搏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tion,SVV),维持SVV≤13%。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术中血管活性药的使用及术中低血压的发生情况,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gastrointestinal quality of life index,GIQLI)量表术前及术后2、5、10、16周的得分情况。结果:与RFT组比较,GDFT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及术中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降低(P均<0.05),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明显提前(P<0.01)。术后2、5、10周GDFT组GIQLI评分明显高于RFT组(P均<0.01)。结论:术中基于唯捷流监测系统的GDFT可促进肥胖患者术后康复,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
岳雯雯;
黄鑫;
刘腾;
吴建林;
陈磊;
李宇;
仲明惟;
孙少川;
姜飚;
王彬;
孙作成;
李光;
隋永领;
毕维民;
李玉明;
刘世君;
胡三元;
刘少壮;
山东省减重与代谢外科协作组
-
-
摘要:
目的:统计分析山东省减重与代谢手术开展情况。方法:基于山东省减重与代谢手术病例注册系统(SDBMSR)及子库-胃袖状切除术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SGOP)统计分析截至2021年12月31日减重与代谢手术情况,并对患者人口学信息、肥胖相关疾病、手术信息等进行统计学描述与分析。结果:SDBMSR共收集到山东省10个地市、14个分中心上传的1431例患者数据。患者术前BMI为39.9(35.3,44.6)kg/m^(2),31(26,36)岁,男女占比为28.8%与71.2%。术前合并肥胖相关疾病包括2型糖尿病(32.2%)、原发性高血压(32.0%)、高脂血症(37.8%)、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65.1%),33.3%的育龄期女性术前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手术方式包括单纯胃袖状切除术561例(52.3%)、胃袖状切除术合并肝活检447例(41.7%)、合并其他手术47例、修正手术7例、胃水球置入术7例、胃大弯折叠术2例、胃袖状切除术+双通道术1例。截至2021年12月31日,SDBMSR-SGOP共收集到186例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数据,其中月经异常发生率为88.2%,高雄激素血症发生率为54.8%,卵巢多囊样改变发生率为78.0%。结论:SDBMSR、SDBMSR-SGOP的构建为山东省减重与代谢手术的病例登记、质量控制与临床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是山东省减重与代谢外科的主流术式。
-
-
吴立胜;
李煜;
余建伟;
吴志海
-
-
摘要:
目的 探讨病态性肥胖合并腹壁疝病人行同期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LSG)和腹壁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疝与减重代谢外科中心和芜湖市南陵县医院普外科收治的同期行LSG+腹壁疝修补术的7例病态性肥胖合并腹壁疝病人的临床资料,BMI为38.2(33.5~42.2),疝环缺损最大径为5(2~8)cm.术后随访观察疗效.结果 7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6例行LSG+腹腔内补片置入术(IPOM),1例行LSG+开放肌后间隙补片修补术(Sublay).手术时间为150(120~170)min.术后未发生胃漏、腹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1例病人出现腹壁血清肿.随访10(7~35)个月,均未出现迟发性胃漏、迟发性补片感染及腹壁疝复发等并发症,BMI下降7.7(4.3~22),体重下降30(20~43)kg.结论 对于合并中等大小切口疝的病态性肥胖(BMI 35~43)病人,同期行LSG和疝修补术安全有效.
-
-
董星;
胡扬喜;
李英;
张体智;
周理;
刘岩;
孟化
-
-
摘要:
目的:探讨极重度肥胖合并心肌病的标准化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1日诊断为极重度肥胖合并心肌病的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其诊疗流程及结果.结果:6例患者均行三孔法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并顺利出院,1例于术后2个月死亡,考虑肺栓塞;4例出现胆囊结石;2例术后脱发明显.入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多余体重指数减少百分比分别为(14.19±7.74)%、(20.28±8.05)%、(24.56±12.48)%、(34.92±10.52)%;射血分数术前平均为(25.50±4.53)%,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为(30.42±6.77)%、(34.85±3.98)%、(41.56±7.23)%、(48.71±7.56)%,患者心脏功能较前明显改善.结论:极重度肥胖合并心肌病患者的治疗需要代谢外科医生引领方向,采用多学科合作,应用快速康复理念,三孔法腹腔镜技术可作为较好的选择.
-
-
姚立彬;
邵永;
洪健;
储宇霄;
侯栋升;
朱孝成
-
-
摘要:
目的 分析腹腔镜胃袖状切除联合双通路手术(LSG-TB)治疗肥胖及相关合并症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2021年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41例实施LSG-TB手术的肥胖病人资料.记录病人术前一般资料及合并症情况,并分析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体重、糖代谢改变、血压、营养指标变化及消化道症状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满1、3、6、12个月随访分别为33例(80.5%)、22例(53.7%)、16例(39.0%)和5例(12.2%).41例病人围手术期发生腹腔出血1例保守治疗好转,体重指数与空腹血糖由术前平均37.2±5.7、(10.6±4.3)mmol/L分别降至术后1个月32.4±4.6、(5.8±0.8)mmol/L,3个月29.6±4.1、(5.5±0.7) mmol/L,6个月27.7±4.9、(5.2±0.5)mmol/L,12个月22.3±3.4、(5.1±1.0)mmol/L.术后发生贫血与低蛋白血症1例,腹泻4例,便秘l例,间断恶心呕吐6例,反酸症状2例,排臭气2例,均予以保守治疗好转.结论 LSG-TB治疗肥胖及相关合并症具有临床可行性.
-
-
顾岩;
杨建军
-
-
摘要:
随着外科技术与理念的进步,减重代谢手术已成为治疗肥胖及其合并的各种代谢紊乱的重要手段,其中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LSG)是目前开展最多的减重代谢术式。但LSG并非理想术式,在其基础上附加手术(sleeve plus)成为减重代谢外科发展的重要方向。目前,对LSG附加手术的探索与改进仍在进行中,其发展将为未来建立更理想的减重代谢外科术式提供帮助。
-
-
-
-
王跃东
- 《2010微创外科论坛》
| 2010年
-
摘要:
外科减重是目前治疗病态性肥胖症最有效的途径。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LSG)是近年国际上出现的一种新的减重-术式,笔者于2007年在国内率先报道该术式。 LSG术后胃肠道基本结构和功能没有改变,具有减重效果好,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较少,术后不需要改变饮食类型的优点。LSG主要靠减少胃容量来限制食物摄入而减重,减重效果一般不及LRYGBP,但优于LAGBo LSG术后Ghrelin等激素和饥饿感显著下降,故目前认为LSG并非单纯性的限制型减肥手术。LRYGBP、LAGB和LSG三者分别可减去多余体重的61.6%、47.5%、55.4%。有报道对伴有2型糖尿病的肥胖患者行LSG、70%以上的患者糖尿病得到改善或治愈。除了2型糖尿病外,其他肥胖相关疾病,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等,LSG术后也可得到显著改善。本文就LSG适应症、手术方法、并发症及其防治等作一综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