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窦癌
胃窦癌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0年内共计158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5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8931篇;相关期刊118种,包括中国超声医学杂志、临床医学、河南外科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三届全国消化道肿瘤外科治疗高级论坛、第三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第二届全国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学术会议等;胃窦癌的相关文献由354位作者贡献,包括何青红、叶再元、周志伟等。
胃窦癌
-研究学者
- 何青红
- 叶再元
- 周志伟
- 孙元水
- 张健
- 张占东
- 张学东
- 徐兴亮
- 徐继
- 李冠雄
- 杨中民
- 杨惠珍
- 杨钰
- 林安明
- 林峰
- 王元宇
- 王华
- 王建国
- 翟保平
- 聂洁伟
- 花亚伟
- 范莹
- 董家广
- 贺莉
- 赵忠扩
- 邢国圣
- 邵钦树
- 郝钦
- Duhamel A
- Messager M
- Voron T
- 丁国兵
- 丁小琳
- 丁毅
- 万德森
- 万进
- 么景满
- 于小飞
- 于秀青
- 付建斌
- 任志国
- 任明扬
- 任金祥
- 伍小军
- 何志军
- 佘麟泗
- 余元龙
- 依力哈木
- 修长海
- 关明
-
-
林峰
-
-
摘要:
目的分析气钡双重造影在胃窦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疑似胃窦癌患者53例,所有患者口服钡剂后进行气钡双重造影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气钡双重造影在胃窦癌中的诊断效能及影像特征。结果 53例患者中经手术病理确诊为胃窦癌患者31例,其中早期9例,进展期22例,采用气钡双重造影检出胃窦癌27例,敏感度为87.10%,特异度为88.46%,准确度为87.72%。检出早期胃窦癌8例(88.89%),其中Ⅰ型2例(25.00%),Ⅱa-c型3例(37.50%),Ⅲ型1例(12.50%),混合型2例(25.00%);进展期胃窦癌19例(86.36%),其中11例有溃疡形成,5例有肿块形成,3例胃壁僵硬、胃窦腔狭小(其中1例出现幽门不全梗阻)。胃窦癌患者气钡双重造影可见肿瘤形态、大小,累及范围清晰显示,影像表现为粗细不均的胃窦黏膜。结论气钡双重造影对胃窦癌具有诊断价值,尤其对早期胃窦癌的检出率较高,利于临床胃窦癌早期诊疗。
-
-
林峰
-
-
摘要:
目的 分析气钡双重造影在胃窦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疑似胃窦癌患者53例,所有患者口服钡荆后进行气钡双重造影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气钡双重造影在胃窦癌中的诊断效能及影像特征.结果 53例患者中经手术病理确诊为胃窦癌患者31例,其中早期9例,进展期22例,采用气钡双重造影检出胃窦癌27例,敏感度为87.10%,特异度为88.46%,准确度为87.72%.检出早期胃窦癌8例(88.89%),其中Ⅰ型2例(25.00%),Ⅱa-c型3例(37.50%),Ⅲ型1例(12.50%),混合型2例(25.00%);进展期胃窦癌19例(86.36%),其中11例有溃疡形成,5例有肿块形成,3例胃壁僵硬、胃窦腔狭小(其中1例出现幽门不全梗阻).胃窦癌患者气钡双重造影可见肿瘤形态、大小,累及范围清晰显示,影像表现为粗细不均的胃窦黏膜.结论 气钡双重造影对胃窦癌具有诊断价值,尤其对早期胃窦癌的检出率较高,利于临床胃窦癌早期诊疗.
-
-
敖春波
-
-
摘要:
目的:分析直线切割闭合器在远端胃窦癌根治BillrothⅠ式吻合术中的应用技巧,探讨其效果.方法:根据"双盲随机分组原则"将2016年5月~2018年4月本院接收的胃窦癌患者7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前一组采取常规手术治疗,后一组实施远端胃切除联合BillrothⅠ式吻合术治疗.将两组胃窦癌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胃窦癌患者的远端切缘长度、吻合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窦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远端胃窦癌根治BillrothⅠ式吻合术中采用直线切割闭合器能够使手术操作步骤简化,安全性较高.
-
-
陈亮;
黄建朋;
何志军;
张健;
汪启斌;
董荣坤;
王佩;
汪彪;
张征;
梁俊
-
-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D2根治术治疗未侵犯浆膜层的进展期胃窦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未侵犯浆膜层的胃窦癌病人130例,对照组48例,行开腹D2根治术;研究组82例,行腹腔镜辅助D2根治术.比较两组病人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两组病人手术均顺利进行.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54.98±19.43)分钟、(169.66±27.51)分钟,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48.62±45.83) ml和(226.94±55.79) ml,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2.51±0.49)天和(3.78 +0.62)天,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的淋巴结清扫数以及肿瘤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结果显示,研究组11例病人出现复发或外转移,5例因肿瘤死亡;对照组13例病人出现复发或外转移,9例因肿瘤死亡.结论 腹腔镜辅助D2根治术与开腹D2根治术治疗未侵犯浆膜层的进展期胃窦癌同样具有安全性和可靠性,但更能减少病人创伤,促进术后恢复,近期疗效较为理想.
-
-
杨惠珍
-
-
摘要:
目的 对比不同部位胃癌患者幽门螺旋杆菌(Hp)的感染率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既往未接受抗Hp治疗的12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共有68例胃窦癌、52例贲门胃底癌,分别记为A组和B组;根据手术切除标本或者组织活检病理检查结果 进行病理分型,并对比不同病理分型胃癌患者的Hp感染率差异.结果A组Hp感染率为73.53%,B组为53.85%,A组高于B组,对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胃窦癌患者中Hp感染率明显高于贲门胃底癌,而不同病理分型患者Hp感染率无明显差异.
-
-
牛洪波
-
-
摘要: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2015年9月至2017年7月我科收治的46例胃窦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术后出现吻合口出血1例,切口感染1例,术后肺不张并发肺部感染1例,胃管不慎脱出3例,均治愈后出院,平均住院时间12.5天.结论 加强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并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顺利康复.
-
-
杨惠珍
-
-
摘要:
目的对比不同部位胃癌患者幽门螺旋杆菌(Hp)的感染率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既往未接受抗Hp治疗的12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共有68例胃窦癌、52例贲门胃底癌,分别记为A组和B组;根据手术切除标本或者组织活检病理检查结果进行病理分型,并对比不同病理分型胃癌患者的Hp感染率差异。结果 A组Hp感染率为73.53%,B组为53.85%,A组高于B组,对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病理学检查显示,肠型胃癌和弥漫型胃癌者分别有50例和70例,Hp感染率分别为64.00%和65.71%,对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窦癌患者中Hp感染率明显高于贲门胃底癌,而不同病理分型患者Hp感染率无明显差异。
-
-
-
王华;
郝钦;
邢国圣
-
-
摘要:
目的:分析临床1例胃癌患者术中胃左动脉的罕见分支模式。方法:对我院1例胃窦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1例胃窦癌患者存在重复的胃左动脉,给予结扎并切断处理,一周后好转出院。结论:重复的胃左动脉属于临床的罕见分支模式,临床发生率不高,更应该加强重视,做好及时的诊断,以及时进行临床处理。
-
-
王华;
郝钦;
邢国圣
-
-
摘要:
目的:分析临床1例胃癌患者术中胃左动脉的罕见分支模式.方法:对我院1例胃窦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1例胃窦癌患者存在重复的胃左动脉,给予结扎并切断处理,一周后好转出院.结论:重复的胃左动脉属于临床的罕见分支模式,临床发生率不高,更应该加强重视,做好及时的诊断,以及时进行临床处理.
-
-
-
万德森;
陈功;
吴秋良;
卢震海;
潘志忠;
周志伟;
伍小军;
李力人
- 《第三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
| 2004年
-
摘要:
背景:P53是重要的抑癌基因,其突变产物P53蛋白在胃癌细胞的表达与胃癌根治术后长期生存的预后关系尚未明确。rn 目的:探讨P53蛋白在胃癌细胞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rn 材料和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31例胃窦癌中P53蛋白的表达,分析影响其表达的因素以及P53蛋白与胃癌根治术后远期疗效的预后关系。rn 结果:癌组织中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42%(55/131);p53蛋白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肿瘤Borrmann分型、组织学类型等临床病理参数无关(P>0.05),但与肿瘤的胃壁浸润深度(T分期)和淋巴结转移(N分期)成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本组病例根治术后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53.6%和45.9%,其中p53阴性组的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61.1%和49.7%,中位生存时间为107.8个月;而P=53阳性组5年-和10年-生存率均为42%,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5.3个月,差异极其显著(P=0.006)。rn 结论:P53蛋白表达与胃癌细胞的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是胃癌根治术后预后不良的重要影响因素。
-
-
沈明
- 《第二届全国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学术会议》
| 2001年
-
摘要:
目的:为了提高不能切除的胃窦癌患者生存期和生存质量,对采用改进的隔置术姑息治疗进行探讨.方法:9年间24例不能切除的胃窦癌患者彩完全隔置术姑息治疗.对本院首例进展期胃窦癌的X线证明瘤经大于6cm的患者经术前多学科讨论决定采用综合治疗方案,即先行术前放疗,Co总剂量为40Gy,经过2周后施行改进的姑息手术,术中放置银夹于原发病灶部位,以作为术后有目的性放疗之标志,术后又给予总剂量40Gy的辅助放疗和5-FU化疗.结果:本组24例带瘤平均生存期为16.1个月(4个月~7.5年),生存1年以上者为25.8℅(11/24).对其中术前、后辅助放疗1例,坚持追踪直至1998年8月的最终随访时,确认死于糖尿病并发症而非癌本身,此例即带瘤生存逾18年者.结论:认为当前在常见胃窦癌姑息的改道手术中,采用完全隔置术与传统的单纯胃肠吻合的捷径术式相比,不仅延长平均生存期而且并发症少.对不能切除的大于6cm胃窦癌患者,主张先辅以术前放疗,术后再针对原发病灶部位给予辅助放疗以控制原发病灶继续生存,则有助于延长患者生存期和提高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