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肝胆胰疾病

肝胆胰疾病

肝胆胰疾病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71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中国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4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35961篇;相关期刊91种,包括护理实践与研究、临床肝胆病杂志、腹部外科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2007国际腔镜外科会议暨第六届世界无气腹腹腔镜联合会大会、第六届北京国际微创外科论坛、第六届中日肝胆胰疾病研讨会等;肝胆胰疾病的相关文献由254位作者贡献,包括临床肝胆病杂志编辑部、本刊编辑部、卢芳燕等。

肝胆胰疾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4 占比:0.45%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5961 占比:99.54%

总计:36128篇

肝胆胰疾病—发文趋势图

肝胆胰疾病

-研究学者

  • 临床肝胆病杂志编辑部
  • 本刊编辑部
  • 卢芳燕
  • 李勇
  • 刘志苏
  • 刘春
  • 刘雪松
  • 向鑫
  • 李凤焕
  • 李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苏志燊; 陈进静
    • 摘要: 目的探究在肝胆胰疾病中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华侨大学附属德化县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90例肝胆胰疾病患者,并选取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检测2组CA199水平,分析血清CA199对肝胆胰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①肝脏疾病:原发性肝癌、重症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硬化代偿期患者血清CA199水平及阳性检出率逐渐下降,但均较健康对照者高(P<0.05);②胆疾病:胆管炎、胆管癌患者血清CA199水平及阳性检出率逐渐上升,且均较健康对照者高(P<0.05);③胰腺疾病:胰腺炎、胰腺癌血清CA199水平及阳性检出率逐渐上升,且均较健康对照者高(P<0.05);④肝胆胰癌:原发性肝癌、胆管癌、胰腺癌血清CA199水平逐渐上升(P<0.05)。结论在肝胆胰疾病诊断中应用血清CA199检测,可区分疾病良恶性质,鉴别恶性肿瘤发病位置,效果显著,具深入研究价值。
    • 郭潇雅
    • 摘要: 对于肝胆胰疾病相关急腹症,南开医院中西医结合诊治创新团队走在了前列,搭建了全新的国际化学术交流平台。在苏格兰爱丁堡召开的2021年第8届世界急诊外科学会(WSES)大会上,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南开医院(简称“南开医院”)肝胆胰外科崔云峰教授当选新一届世界急诊外科学会理事会理事,同时当选世界急诊外科杂志编委会委员和理事会理事。
    • 刘杰; 刘符生; 易杰明; 汪大海; 程志祥; 秦弦; 王海涛; 朱倩; 李震; 江平; 杨智勇; 曾长江; 廖如芳; 何勇; 王潇; 汪必成; 张莹雯; 陈铁龙; 方军; 周福祥; 刘志苏; 张中林; 袁玉峰
    • 摘要: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肝胆胰疾病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的运行模式。分析“多会场、多中心、局域网共享”的线上MDT运行效果和实践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肝胆胰疾病诊疗MDT运行模式的转变及效果。收集MDT诊疗病人和肝胆胰外科转科病人的临床信息,总结新形势下新模式MDT常态化运行、多中心参与的经验。分析纳入MDT诊疗病人的人口学数据及疾病谱,评价新模式MDT运行效果。结果肝胆胰疾病MDT已开展168期,共讨论675例病人。该中心自2020年5月起探索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下的MDT开展模式,逐步由线下会议模式,优化过渡至“多会场运行+多中心参与+局域网共享”的线上MDT运行新模式,并常态化开展。展示了所有MDT诊疗病人的疾病谱,并单独呈现分中心远程MDT诊疗病人的疾病谱。长江大学附属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和黄梅县人民医院两家分中心提交MDT诊疗的病人187例,占总例数的27.7%(187/675)。MDT诊疗新模式对肝胆胰外科病人转科无明显影响(P>0.05)。疫情暴发后远程MDT诊疗病人留在当地治疗占比较疫情前显著提升(P<0.05),转上级医院治疗占比显著下降(P<0.05)。结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采用“多会场运行+多中心参与+局域网共享”的线上肝胆胰疾病MDT,既保证了MDT诊疗的服务质量,又适应了疫情防控需要,更满足了基层医疗机构和病人的需求,促进了医疗资源的下沉,是值得推广的MDT诊疗新模式。
    • 尹新民; 朱斯维
    • 摘要: 历经30年的发展,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仪器设备的更新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肝胆胰微创外科技术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其适应证也越来越广泛。从早期的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到如今的腹腔镜和机器人辅助下复杂肝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和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从单独使用腹腔镜完成单个肝胆胰疾病的手术治疗到联合腹腔镜、内镜、超声介入和放射介入等多种微创技术同时治疗复杂的肝胆胰疾病,微创技术已经拓展并深入到几乎所有疾病所有术式,绝大部分传统的肝胆胰外科手术均可被微创外科手术所替代。
    • 陆宏伟; 任一凡; 陆雨暄
    • 摘要: 肝脏、胆道和胰腺是IgG4相关疾病(IgG4-RD)最常累及的部位,因其临床特点无特异性,能否明确诊断成为此类疾病在诊疗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临床中极易造成此类疾病的漏诊和误诊,延误治疗的时效。近年来,一些高灵敏度的生物标志物的出现,以及IgG4-RD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为早期确诊和治疗靶点的选择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本文就IgG4相关肝胆胰疾病目前的诊疗现状和研究进展做一述评,以期提高外科医生对此类疾病的系统性认知,并对未来可能的研究热点进行展望。
    • 罗盈; 王子霞; 李彤; 陈敏静; 姚亚男; 周晖
    • 摘要: 目的研究血清免疫球蛋白(Ig)G4水平在IgG_(4)相关肝胆胰疾病的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通过收集2020年8月~2022年3月来广东省人民医院检验科进行血清IgG_(4)水平检测且明确诊断为肝胆胰疾病的患者267例,将其分为IgG_(4)相关肝胆胰疾病组(n=19)和非IgG_(4)相关肝胆胰疾病组(n=248)。另外选取5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乳胶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IgG_(4),比较各组血清IgG_(4)水平。应用ROC曲线评价血清IgG_(4)水平鉴别诊断IgG_(4)相关肝胆胰疾病的最佳诊断界值及敏感度和特异度。收集实验室检测资料,分析其他实验室指标与血清IgG_(4)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IgG_(4)相关肝胆胰疾病组血清IgG_(4)水平[3.86(2.25,6.90)g/L]显著高于非IgG_(4)相关肝胆胰疾病组[0.75(0.47,1.29)g/L]和健康对照组[0.71(0.40,1.03)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641,6.314,均P<0.01)。非IgG_(4)相关肝胆胰疾病中胆管肿瘤疾病组有20%(4/20)的患者IgG_(4)水平高于正常值,在非IgG_(4)相关肝胆胰疾病中阳性率最高。通过IgG_(4)相关肝胆胰疾病组和其他对照组绘制ROC曲线,最佳诊断界值为2.02g/L,AUC为0.875(95%CI:0.953~0.995)。血清IgG_(4)水平仅与IgG呈显著正相关(r=0.943,P<0.05)。IgG_(4)相关肝胆胰疾病组中其他实验室指标阳性率排名前三的是GGT(75.00%),ALP(68.75%)和空腹GLU(61.11%)。IgG_(4)相关肝胆胰疾病患者有效治疗后血清IgG_(4)水平均明显降低(Z=-2.547,P=0.011)。结论血清IgG_(4)水平鉴别诊断IgG_(4)相关肝胆胰疾病最佳诊断界值为2.02g/L。动态观察血清IgG_(4)水平对诊断IgG_(4)相关肝胆胰疾病有重大提示作用。血清IgG_(4)也是判断临床治疗有效的重要指标。
    • 郭德良; 陈白杨; 刘权焰; 江平; 龚铖; 袁玉峰; 刘志苏
    • 摘要: 目的 探索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联合多学科诊疗(MDT)模式对住院医师肝胆胰系统性临床思维培养的教学效果.方法 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肝胆胰外科轮转的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实验组(n=60)采用PBL联合MDT教学法训练教学,对照组(n=60)采用传统的LBL联合MDT教学,出科时以自我评价、专家评价、理论测试对自学能力、理论知识掌握度、临床诊疗思维能力、教学模式的认可度、学员学习态度、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进行评价.结果 实验组在自学能力、理论知识掌握能力、临床诊疗思维能力、教学模式认可度、学习态度、沟通表达能力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学员对肝胆胰肿瘤疾病的临床共识、指南的掌握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BL教学法联合MDT模式在培养住院医师肝胆胰系统性临床思维的教学效果优于讲授式教学法联合MDT模式,学员的接受度高,对学员建立系统性临床思维有所帮助.
    • 李欢; 张春霞; 程蕾
    • 摘要: 目的 分析探讨对接受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的肝胆胰疾病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综合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整理本院历年诊断的肝胆胰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本研究目的需求,筛选其中符合样本纳入标准的11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在本院治疗期间所接受的护理干预方式,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所选患者均在本院接受了ERCP治疗,其接受相关治疗的时间均为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观察指标选择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两项指标.结果 在接受相关护理干预措施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其所接受的护理服务给予了更高的评价,总满意度(96.43%)显著高于对照组(76.79%);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实施ERCP进行治疗的肝胆胰疾病患者,临床给予围手术期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极大地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成功率,获得了患者的广泛认可和好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张斌豪; 程恒辉; 倪明; 邹思娟; 胡萍; 李勇; 丁则阳; 陈琳; 覃华; 刘梅; 张万广; 李开艳; 陈孝平; 张必翔; 邱红; 李震; 朱小华; 况东; 吴亮; 陈倩; 胡学梅
    • 摘要: 目的 探讨肝胆胰疾病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单中心开展的7年总体情况和效果,为国内同行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肝胆胰疾病MDT病例的基本信息.对MDT工作开展的总体情况,包括病人的地域分布、疾病归类、专家到场情况、讨论结果以及落实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成功开展188期,讨论病例数共689例次,按病种分类,肝脏原发疾病占31.2%,肝转移瘤占27.6%,胆道疾病占19.2%,胰腺疾病占16.3%,腹膜后肿瘤占5.8%;按疾病的性质分类,良性疾病占19.0%,恶性肿瘤占81.0%.专家到场参加M D T讨论的平均出场率为92.3%,首席专家及执行组长出场率为83.2%.单例讨论时间由最初的(26.4±11.7)min降至目前的(12.2±4.5)min.讨论结果的落实率为76.5%,反馈率为35.7%.结论 稳定的组织框架和长效工作机制是保证MDT高效持续开展的重点.MDT开展过程中,讨论结果的落实以及病人持续性的反馈是工作的难点.
    • 龚诗然
    • 摘要: 目的探讨肝胆胰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将86例肝胆胰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综合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43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高,并发症发生率、焦虑SAS评分更低,住院时间更短,血糖控制效果更好。结论在肝胆胰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实施综合、全面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手术治疗效果和术后恢复效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