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肌腱粘连

肌腱粘连

肌腱粘连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3年内共计359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基础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3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5239篇;相关期刊181种,包括现代生物医学进展、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实用手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第二届荆宜荆三地烧伤整形与美容学术会议、第九次全国中医外治学术年会、第十九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等;肌腱粘连的相关文献由953位作者贡献,包括姜洪涛、温树正、王维等。

肌腱粘连—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3 占比:5.96%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23%

专利文献>

论文:5239 占比:93.80%

总计:5585篇

肌腱粘连—发文趋势图

肌腱粘连

-研究学者

  • 姜洪涛
  • 温树正
  • 王维
  • 那磊
  • 高君
  • 刘珅
  • 王继宏
  • 卢荟
  • 田德虎
  • 程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海华; 谢建华; 陈淑贞; 柴香林; 孙巧云
    • 摘要: 目的:探讨屈伸肌腱修复术后防止发生肌腱粘连的康复治疗。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东莞市横沥医院接收的50例行屈伸肌腱修复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锻炼治疗,观察组采用康复锻炼治疗联合超声波疗法,治疗后,对患者临床康复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手指功能灵敏度变化、关节恢复情况以及手部精细运动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放置时间以及翻转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关节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患手测评,双手测评及组装测评等数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屈伸肌腱修复术后防止发生肌腱粘连的患者采取康复锻炼治疗联合超声波疗法,可以提高手部功能灵敏度,提高安全性,改善手部精细运动情况,可以促进恢复。
    • 张伟; 杨月飞; 张莹
    • 摘要: 手外伤常发生在以劳动型工作为主的男性群体中,使其劳动力减弱或丧失,不仅导致工作受限,收入锐减,也对家庭生活质量带来负面的影响[1]。因此,寻找有效的手外伤恢复措施非常重要。手术是临床治疗该病的常规方案,但术后可能存在肌腱粘连、感染等,影响伤口愈合。有研究认为,通过服用中药汤剂,有利于濡养筋脉,补气活血,促进创口愈合[2]。笔者将自拟伤口愈合方联合高压氧用于手外伤术后患者的治疗中,结果发现有利于患者创口愈合和功能恢复,现将结果具体报道如下。
    • 李艺飞; 蒋云; 庄智勇
    • 摘要: 目的:探讨化瘀丸对拇指外展功能重建患者术后炎症指标及肌腱粘连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于泉州市正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1例拇指外展功能重建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46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化瘀丸治疗。比较患者中医症状积分、炎症指标、氧化应激指标、肌腱粘连发生情况,并随访1年评估患者的拇指功能。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手指麻木、手部活动受限、指关节发凉、对掌无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1年,观察组拇指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拇指外展功能重建患者术后采用化瘀丸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抑制机体炎性反应,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改善拇指功能,改善临床症状,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肌腱粘连的发生。
    • 赵海洋
    • 摘要: 目的:探讨腱鞘内注射透明质酸钠(SH)在手指屈伸肌腱损伤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120例手指屈伸肌腱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研究组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联合术中腱鞘内注射SH治疗。对比两组术后6个月时肌腱修复效果、受损肌腱恢复情况、上肢功能[采用Carroll手功能评定量表(UEFT)评定]及肌腱粘连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研究组临床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肌腱滑动距离长于对照组,肌腱愈合回声厚度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UEFT评分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肌腱粘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中腱鞘内注射SH治疗可提升手指屈伸肌腱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促进患者肌腱功能恢复,降低肌腱粘连发生率,提高上肢功能。
    • 金少枫; 苏坤阳; 陈毕能; 林友聪; 吕辉照
    •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松解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非手术治疗后腕部指屈肌腱粘连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8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非手术治疗后腕部指浅、深屈肌腱粘连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经皮松解组(33例)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肌腱粘连松解术治疗,切开松解组(25例)采用切开肌腱粘连松解术治疗。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周,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价手指疼痛程度;分别于术前和术后3个月,采用手指关节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vement,TAM)评价手指活动能力,采用手部功能独立性量表(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FIM)评价手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明尼苏达手灵巧度测验(Minnesota manual dexterity test,MMDT)评价手指灵巧度,通过超声测量肌腱移动度和粘连带厚度以评价肌腱粘连程度;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①手指疼痛VAS评分。术前,2组患者的手指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1.0)分,(2.0±0.9)分,t=-0.323,P=0.748];术后1周,经皮松解组的VAS评分低于切开松解组[(1.6±0.9)分,(3.4±1.4)分,t=-6.191,P=0.001],经皮松解组的VAS评分与术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64,P=0.339),切开松解组的VAS评分高于术前(t=-5.309,P=0.001)。②手指关节TAM。术前和术后3个月,2组患者的手指关节TAM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36.2°±19.4°,140.1°±17.9°,t=-0.909,P=0.366;211.8°±18.6°,203.8°±14.3°,t=1.378,P=0.062];术后3个月,2组患者的手指关节TAM均高于术前(t=-4.597,P=0.001;t=-6.211,P=0.001)。③手部FIM评分。术前和术后3个月,2组患者的手部FIM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7.4±3.4)分,(16.7±3.3)分,t=0.213,P=0.832;(36.7±4.2)分,(35.8±4.8)分,t=0.291,P=0.772];术后3个月,2组患者的手部FIM评分均高于术前(t=-3.000,P=0.004;t=-5.214,P=0.001)。④MMDT结果。术前和术后3个月,2组患者的放置测验所需时间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39.6±19.2)s,(336.6±18.9)s,t=0.686,P=0.495;(208.65±18.2)s,(211.9±17.7)s,t=-0.429,P=0.620];术后3个月,2组患者的放置测验所需时间均短于术前(t=5.691,P=0.001;t=4.929,P=0.001)。术前和术后3个月,2组患者的翻转测验所需时间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87.7±16.3)s,(284.3±15.0)s,t=0.928,P=0.356;(171.7±12.2)s,(174.0±14.7)s,t=-0.506,P=0.583];术后3个月,2组患者的翻转测验所需时间均短于术前(t=2.539,P=0.014;t=2.799,P=0.009)。⑤肌腱移动度和粘连带厚度。术前和术后3个月,2组患者的肌腱移动度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0.6±3.3)mm,(9.7±3.9)mm,t=0.503,P=0.586;(25.9±4.5)mm,(24.2±5.2)mm,t=0.784,P=0.443];术后3个月,2组患者的肌腱移动度均大于术前(t=-25.132,P=0.001;t=-31.986,P=0.001)。术前和术后3个月,2组患者的肌腱粘连带厚度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7±0.3)mm,(6.5±0.4)mm,t=0.622,P=0.541;(3.1±0.2)mm,(3.1±0.3)mm,t=0.133,P=0.982];术后3个月,2组患者的肌腱粘连带厚度均小于术前(t=13.349,P=0.001;t=18.573,P=0.001)。⑥并发症发生情况。经皮松解组出现切口浅表感染、切口延迟愈合、切口血肿、正中神经损伤、腕部肌腱再粘连各1例,切开松解组出现切口浅表感染2例、切口血肿1例、切口延迟愈合3例、正中神经损伤1例、腕部肌腱再粘连5例。经皮松解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切开松解组(χ^(2)=7.408,P=0.006)。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松解术与切开松解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非手术治疗后腕部指屈肌腱粘连的疗效相当,但前者较后者创伤更小、安全性更高。
    • 佟春晓; 雷则鸣
    • 摘要: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挖掘肌腱粘连相关的重要基因、通路、调控网络异常。方法从GEO数据库获取GSE26051、GSE1724芯片数据集,分析及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对其进行富集分析,联合分析差异基因,建立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预测DEGs可能结合的miRNA,构建miRNA-mRNA网络,筛选出重要基因和miRNA。结果联合分析筛选出2个在肌腱病差异表达显著的DEGs,与成纤维细胞TGF-β通路相关。GO分析主要富集在受体配体活性、转录激活与抑制、G蛋白耦联受体、生长因子活性等。KEGG通路富集在PI3K/AKT、MAPK、钙通道等通路。miRNA多数据库联合预测提示miR-181家族在肌腱粘连中可能发挥作用。PPI网络分析显示DLG1、CASK、CNTNAP2与EPB41的联系较为重要。结论EPB41可能与肌腱粘连的发病机制有关。
    • 张航; 刘亚平; 唐林俊; 曾福俊; 蒋国华; 刘愉川; 刁杰; 邓小江
    • 摘要: 目的介绍完全清醒的无止血带局部止血麻醉(Wide awake local anesthesia no tourniquet,WALANT)技术在完全离断手指再植术后肌腱粘连松解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3月-2021年3月,在完全清醒无止血带局部麻醉下对12例15指近节完全离断的断指再植术后屈肌腱粘连的患者进行肌腱松解术。术后14 d拆线,术后第1天开始康复功能训练。术后对患指功能恢复情况随访。结果术后12例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肌腱再次断裂2例2指,予以重新接合,12例15指均获得6个月以上随访,平均随访12个月。术后按Strickland评分标准评定:优7指,良6指,差2指,优良率达86.7%。结论WALANT技术在完全离断断指再植术后屈肌腱粘连松解手术中应用安全有效,术中操作方便,肌腱松解彻底,配合康复训练,术后可获得满意效果。
    • 沙攀; 赵雪雯; 朱浩天; 高崇洲; 刘珅
    • 摘要: 肌腱粘连是肌腱损伤修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治疗棘手,是当前临床上亟待攻克的难题之一。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更新与发展,肌腱愈合机制研究不断深入,为术后肌腱粘连的防治与功能恢复提供了理论依据。防治肌腱粘连的关键在于抑制外源性愈合和炎症反应以及促进内源性愈合。肌腱粘连的发生主要与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细胞因子有关,另外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也较为重要。临床上改进缝合方法及早期康复活动对肌腱粘连的防治具有关键作用,其原理与力学载荷对细胞行为的影响相关;材料联合药物是当前防治肌腱粘连的研究热点,现有的防粘连膜主要发挥物理屏障作用,负载药物后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调控细胞增殖代谢、抗氧化应激、抑制TGF-β等途径可以实现高效抑制粘连。该文就近年来肌腱粘连的机制以及防治手段中手术、康复、材料、药物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促进基础研究的转化应用,为临床防治肌腱粘连提供参考。
    • 凡梨花; 凌坤
    • 摘要: 目的探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对老年手肌腱修复术后患者肌腱粘连的预防效果。方法纳入手外伤老年患者132例,按照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6例。观察组涂抹富血小板血浆于肌腱缝合线周围组织,对照组在肌腱缝合线周围组织均匀喷洒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握力和手指捏力、手指各关节主动活动度(ROM)和总主动活动度(TAM)、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手指精细运动及肌腱粘连程度。结果治疗后2个月两组握力及手指捏力、ROM、TAM、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转化生长因子(TGF)-β1、TGF-β3、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D)-BB水平高于治疗前,普渡手精细运动评定(PPT)及明尼苏达手灵巧度测试(MMDT)均高于治疗后2 w,观察组ROM、TAM、血清IGF-1、TGF-β3、PDGD-BB水平、PPT及MMDT均高于对照组,血清TGF-β1水平、肌腱粘连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对老年手肌腱修复术后患者肌腱粘连有一定预防作用,可促进患者手功能的恢复。
    • 曹林鸿
    • 摘要: 目的:对和营止痛汤治疗指屈肌腱断裂修复术后肌腱粘连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指屈肌腱断裂修复术后肌腱粘连患者,实验时间控制在2018年4月-2020年9月,共计90例患者参与本次实验中来.所选患者均接受随机编号,将奇数编号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将偶数编号患者划分为实验组.通过上肢损伤熏洗法及迈之灵片治疗对照组患者,通过和营止痛汤治疗实验组患者,对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出院时间进行分析及对比.结果:系统分析本次实验,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上升幅度相比对照组患者较大,数据之间差异较为凸显,(p<0.05);展开分析本次实验,实验组患者出院时间缩减幅度相比对照组患者较大,数据之间差异较为凸显,(p<0.05).结论:在指屈肌腱断裂修复术后肌腱粘连患者治疗过程中和营止痛汤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其在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缩短患者出院时间方面作用较为突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