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主动脉,腹

主动脉,腹

主动脉,腹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1年内共计166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6篇、专利文献53676篇;相关期刊67种,包括中国病理生理杂志、医学临床研究、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等; 主动脉,腹的相关文献由772位作者贡献,包括黄品同、舒畅、孔凡雷等。

主动脉,腹—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6 占比:0.31%

专利文献>

论文:53676 占比:99.69%

总计:53842篇

主动脉,腹—发文趋势图

主动脉,腹

-研究学者

  • 黄品同
  • 舒畅
  • 孔凡雷
  • 张毅
  • 丁威威
  • 傅宁华
  • 刘小平
  • 刘海涛
  • 刘美蓉
  • 吴向军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崔明哲; 梁凯; 刘恒; 王恒; 李卫校; 张克伟; 翟水亭
    • 摘要: 目的 探讨体外开窗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在近肾型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中的应用及近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7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5例近肾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方式、手术入路、体外开窗技巧、主体支架半释放装置制作、随访资料等.结果 5例患者均成功实施体外开窗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技术成功率100%.支架改装时间50~120 min;隔绝动脉瘤手术时间75~210 min.术后随访15~42个月,目前5例患者支架稳定,未出现支架相关并发症,无死亡病例.针对原发病因药物治疗,控制良好.结论 体外开窗腔内修复术治疗近肾型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具有微创、围手术期并发症少等优势,近中期疗效好.
    • 邢杰; 张专昌; 郁万江; 王泽国
    • 摘要: 目的 观察Revolution CT用于冠状动脉联合胸腹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的价值.方法 采用Revolution CT分别对A组、B组、C组各40例疑诊冠状动脉和/或主动脉病变患者行冠状动脉联合胸腹主动脉CTA、常规冠状动脉CTA及常规胸腹主动脉CTA.记录患者有效辐射剂量(ED),比较A组与B组、A组与C组CT值、噪声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的差异,评价图像质量.结果 A组与B组冠状动脉各目标分支血管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左回旋支SNR及C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4、2.61,P均<0.05),其余各分支血管SNR、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与C组主动脉髂总动脉分叉处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3,P<0.05),膈肌水平主动脉SNR、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2、-2.76,P均<0.05),其余主动脉分支CT值、SNR、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冠状动脉CTA所致ED[(3.00±0.39)mSv]与B组[(3.03±0.42)m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1,P>0.05);A组胸腹主动脉CTA所致ED[(4.60±1.09)mSv]低于C组[(10.88±1.15)mSv,t=-17.79,P<0.05].结论 采用Revolution CT行冠状动脉联合胸腹主动脉CTA图像质量佳,且可显著降低ED.
    • 张荔; 吕清; 谢明星; 王静; 张丽; 邓尧; 余铖
    • 摘要: 目的 初步评价超声诊断腹主动脉后型左肾静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2018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超声诊断的腹主动脉后型左肾静脉患者的超声图像,收集并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超声图像等临床资料.结果 共完成左肾静脉超声检查3 519例,其中16例(0.45%)诊断为腹主动脉后型左肾静脉,其中男5例,女11例.所有患者均因尿常规隐血阳性就诊,其中合并左腰部不适等其他症状者共7例.超声均为首选检查方法.16例患者中,15例为完全腹主动脉后型即Ⅰ型,其中左肾静脉受压共13例,另有2例完全腹主动脉后型左肾静脉未见受压.16例中1例为环主动脉型即Ⅲ型,两支均有受压.结论 当临床怀疑“胡桃夹”现象,要求对左肾静脉做相应评估时,超声可作为左肾静脉检查的首选方法.超声可较清楚显示大部分患者左肾静脉走行,判断左肾静脉有无变异、有无受压.超声对Ⅰ型的敏感性最高,不易漏、误诊;Ⅲ型易漏诊,而Ⅱ型及Ⅳ型超声不易检出,可能与超声显像的局限性有关.
    • 夏士博; 宋超; 张雷; 裴轶飞; 袁良喜; 李海燕; 毛华娟; 陆清声
    • 摘要: 目的 探讨裸支架相关技术治疗涉及腹主动脉内脏分支区的主动脉远端夹层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观察性研究,选取2012年7月至2019年9月在上海长海医院接受裸支架相关技术腔内治疗的主动脉远端夹层患者33例.分析术前、术中及术后影像学资料[全主动脉CT血管成像(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根据患者主动脉直径的变化及夹层的假腔血栓化情况来评价治疗效果,判断标准:主动脉夹层最大直径变化<5 mm为稳定;主动脉夹层最大直径缩小≥5 mm为有效缩小,主动脉夹层最大直径增加≥5 mm为扩张;假腔的直径变化定义同上.记录院内并发症、出院后的临床症状及生存情况.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3例主动脉远端夹层患者,其中男性28例,年龄为(57.6±4.9)岁.21例患者采用裸支架+弹簧圈技术,其中8例联合覆膜支架;12例采用多层裸支架技术,其中4例联合覆膜支架.术中DSA结果显示,33例患者主动脉真腔及分支动脉均通畅,假腔血流速度减慢,无远端流出道栓塞及弹簧圈不良移位等不良事件.在院期间1例患者术后第4天发生肾下腹主动脉夹层内膜破裂,急诊行腹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院内恢复可.术后随访时间为(16.7±14.0)个月,1例患者(院内2次手术)术后出现腰背部酸痛,术后1年非疾病死亡,其余患者均存活.全主动脉CTA结果显示,分支区主动脉夹层最大直径较术前有减小趋势[(39.1±13.4)mm比(41.3±11.9)mm,P=0.469],假腔最大直径缩小[(16.2±12.9)mm比(23.5±10.7)mm,P=0.014].主动脉远端夹层最大直径有效缩小12例、稳定19例、扩张2例,主动脉远端夹层假腔最大直径有效缩小22例、稳定10例、有效扩张1例.4例患者假腔存在内漏,1例患者肾动脉支架处存在内漏,余患者假腔血栓化良好.结论 使用裸支架相关技术对涉及腹主动脉内脏分支区的主动脉远端夹层进行腔内治疗,可以在保证分支动脉通畅的前提下,有效封闭夹层裂口,有效促进远期夹层假腔血栓化及假腔直径缩小.
    • 刘倩君; 胡原; 刘金桥; 肖云彬; 黄鹏; 彭颖慧; 姚桃月; 肖丽苗; 陈文娟
    • 摘要: 目的 探讨主动脉弓缩窄(COA)产生小慢波的相关因素及腹主动脉小慢波对于评价儿童COA的价值.方法 纳入71例超声心动图提示后经CT血管成像证实的COA患儿,将超声心动图发现小慢波者归入阳性组(n=30),其余归入阴性组(n=41);根据动脉导管闭合情况分为动脉导管闭合组(阳性亚组20例,阴性亚组18例)及动脉导管未闭(PDA)组(阳性亚组10例,阴性亚组23例);纳入同期41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比组间血流动力学参数差异,分析各参数与小慢波的相关性;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各参数对小慢波频谱的影响;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主动脉弓缩窄率、缩窄长度、缩窄处主动脉弓血流速度、腹主动脉血流速度等参数判断小慢波的效能.结果 阴性组缩窄处主动脉弓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腹主动脉血流速度低于对照组(P<0.05).动脉导管闭合组中,阳性亚组缩窄率及缩窄长度均大于阴性亚组(P均<0.05),腹主动脉血流速度低于阴性亚组(P<0.05);小慢波形成与缩窄率、缩窄长度均呈正相关(r=0.59,0.71,P均<0.01);以缩窄率及缩窄长度判断小慢波的AUC分别为0.839和0.907.PDA组2亚组缩窄长度、动脉导管内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小慢波形成与动脉导管内径呈负相关(r=-0.62,P<0.01),与缩窄长度呈正相关(r=0.52,P<0.01);以动脉导管内径判断小慢波的AUC为0.889.结论 腹主动脉出现小慢波与主动脉弓缩窄率、缩窄长度及动脉导管内径密切相关;观察腹主动脉血流频谱可以间接推断COA,具有良好的筛选及预测价值.
    • 王暾; 舒畅; 李全明; 黎明; 李鑫; 何昊; 罗明尧; 方坤; 史静铮
    • 摘要: 目的 探讨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到2020年6月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血管外科接受腔内修复治疗的61例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资料.男性44例,女性17例,年龄(60.2±11.4)岁(范围:43~87岁).47例患者采用分叉型支架,14例患者采用直筒型支架.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生存率和无不良事件发生率,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采用分叉型支架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42.4±47.9) min(范围:70~310 min),直筒型支架为(95.7±23.7)min(范围:70~150 min).围手术期无患者死亡,3例患者发生Ⅰ a型内漏.随访(37.1±22.1)个月(范围:3~91个月),3例患者发生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其中1例加重为Stanford A型并破裂死亡,1例接受二期手术,1例保守治疗;1例患者发生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保守治疗57个月无明显不适.两组患者术后主动脉重塑良好,累积生存率和无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无差异(P=0.584、0.309).结论 分叉型支架和直筒型支架行腔内修复术治疗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可以获得良好的中长期预后和主动脉重塑.
    • 祖红林; 何菊
    • 摘要: 腹主动脉移植物感染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标准的外科治疗方式包括切除感染的移植物、动脉及周围组织,同时恢复受累器官和肢体的血运.解剖外血管旁路和原位重建是主要手术治疗方式,多种因素影响外科手术治疗的预后.迄今为止,临床上有多种血管移植物用于恢复血运重建,主要包括利福平或银涂层的人工血管以及自体静脉、冷冻保存的同种异体血管或牛心包等生物材料,但对于最佳的血管移植物的选择并未达成共识.近年来,临床应用研究证实冻存的同种异体血管用于治疗移植物感染性疾病的结果是可以接受的,但移植物相关并发症不容忽视.本文对冻存的同种异体血管用于治疗腹主动脉移植物感染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张建好; 段鸿鉴; 赵艳萍; 侯宇虹; 韩新巍; 刘娜; 胡科; 冯志鹏; 郭瑞霞
    • 摘要: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辅助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清宫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CSP患者42例,其中观察组21例,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置入球囊导管至肾动脉下方的腹主动脉,立即行宫腔镜或宫腹腔镜联合清宫手术,术中间断阻断腹主动脉血流,清除胚胎及电凝或缝合止血;对照组21例,清宫手术前行子宫动脉栓塞术(UAE),1~3 d后行宫腔镜或宫腹腔镜清宫手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清宫手术中出血量、清宫手术时间、DSA下透视时间、体表辐射剂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清宫手术顺利,成功保留子宫.观察组未发生球囊相关的并发症.对照组21例患者UAE后均发生不同程度发热、疼痛等栓塞后反应.观察组、对照组DSA下透视时间及体表辐射剂量分别为(7.4±1.4)s、(5.4± 1.1) mGy和(1 142.8±315.5)s、(1 442.0±300.0) mGy,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清宫手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2±15)、(19±14) ml,清宫手术时间分别为(37±20)、(42±19) min,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住院时间分别为(5.0±0.9)、(7.7±1.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均在3个月以上,观察组随访期间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对照组随访期间发现4例月经量减少、1例宫腔粘连.结论 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UAE辅助CSP清宫手术,均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而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相比于UAE,可减少X线辐射剂量,缩短住院时间,且并发症发生率更小.
    • 王喆; 魏芳; 于海波; 李博; 姜埃利
    • 摘要: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钙化(AAC)进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4年6月至2014年10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接受MHD治疗并完成基线及2年后腹部侧位X线片检查的患者,评估腹主动脉钙化积分(AAC score,AACs),根据AACs变化情况分为腹主动脉钙化快速进展组(AACs变化值>中位数)和非快速进展组(AACs变化值≤中位数),随访观察AAC进展对患者预后的影响.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两组的生存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MHD患者全因死亡、心血管疾病死亡和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 总共纳入MHD患者111例,其中男51例,女60例,年龄(52.24± 12.69)岁;基线AAC患病率为45.9%(51/111),中位AACs为0(0,5)分;2年后AAC患病率为78.4%(87/111),中位AACs为6(2,11)分,其中AAC快速进展组(AACs变化值>2分)54例,非快速进展组(AACs变化值≤2分)57例,中位随访27.9(27.1,28.0)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AAC快速进展组的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AAC非快速进展组(Log-rank x2=5.695,P=0.017).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高AAC基线值(HR=1.135,95%CI 1.001~1.286,P=0.0:8)、低血白蛋白(HR=0.789,95%CI 0.640~0.972,P=0.026)是MHD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高AAC基绶值(HR=1.187,95%CI1.038~1.356,P=0.012)、低尿素清除指数(HR=0.103,95% CI 0.013~0.801,P=0.030)是MHD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低尿素清除指数(HR=0.018,95%CI 0.003~0.115,P<0.001)、低血白蛋白(HR=0.736,95%CI0.608~0.890,P=0.002)是MHD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腹主动脉钙化进展可能增舳MHD患者心血管事件及死亡风险.腹主动脉钙化程度、透析充分性和营养状态是MHD患者预后的预测因子.
    • 李蓉; 常娟
    • 摘要: [目的]探讨骨唾液酸蛋白(BSP)水平对腹膜透析患者腹主动脉钙化(AAC)的诊断效果.[方法]于本院接受腹膜透析治疗的82例患者,根据腹主动钙化评分(AACS)将患者分为三组,40例AACS≤4分的患者为无或轻度钙化组(轻度组),30例AACS 5~15分的患者为中度钙化组(中度组),12例AACS≥16分的患者为重度钙化组(重度组),比较三组患者血清BSP、血红蛋白(Hb)、血磷(P)、血钙(Ca)、碱性磷酸酶(ALP)及全段甲状旁腺素(i-PT H)水平;评估血清BSP对腹膜透析患者AAC的诊断价值.[结果]三组患者的血清Hb、P及Ca水平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三组患者的血清ALP和i-PT H水平随着钙化严重程度的上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其中重度组的血清ALP和i-PT H显著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P0.05).血清BSP对腹膜透析患者AAC诊断具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度,其中特异度为81.42%,灵敏性为79.26%.BSP是影响腹膜透析患者AAC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i-PT H可能与BSP的分泌有关.[结论]高水平BSP是影响腹膜透析患者发生AAC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BSP水平对于AAC的诊断具有良好效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