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考论

考论

考论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3年内共计280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史、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34篇、专利文献2174篇;相关期刊406种,包括社会科学辑刊、蒲松龄研究、文史等; 考论的相关文献由5138位作者贡献,包括曲明、余喜明、王峥等。

考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34 占比:22.58%

专利文献>

论文:2174 占比:77.42%

总计:2808篇

考论—发文趋势图

考论

-研究学者

  • 曲明
  • 余喜明
  • 王峥
  • 冯新光
  • 不公告发明人
  • 陶宝林
  • 刘爱玲
  • 李旭东
  • 曲盛林
  • 杨效东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张彦霞; 赵兴明
    • 摘要: 1981年,在今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前旗固尔班乡豪欠营村湾子山,发现了一片辽代契丹族家族墓地,其中M6出土了一具契丹女尸。从女尸墓葬、所穿葬服及其生活随葬品,可以考证出辽代契丹族的丧葬习俗具有二元性,即采用汉族丧葬习俗与契丹族丧葬习俗相结合的方式,体现出辽代契丹民族在丧葬习俗中兼容并包汉族丧葬习俗与保留本民族丧葬习俗的特点。
    • 刘康凯
    • 摘要: 抗战爆发后,诗人路易士流亡到香港,1939年初又返回"孤岛"上海并滞留一年多,在此期间的活动在其自传中被一笔带过,也被研究界忽视。经考证可知,路易士这次返沪之初曾参与左翼文学团体"上海诗歌座谈会"的活动,但后者旋因其"附逆"传言将其剔除。随即他与复刊的汪伪机关报《中华日报》发生密切关系,并使用"苗猫""李素"等化名在该报发表作品。这些作品在总体上沿续其战前写作风格,但有些作品表现出取媚日伪的倾向,证明当时路易士"附逆"的传言并非空穴来风。在诗学追求与现实利害的双向撕扯下,路易士表现出明显的矛盾和分裂。路易士的个案有助于触发我们对于文学独立性价值的限度与文艺从业者的责任伦理的思考。
    • 杜嘉琪; 田河
    • 摘要: 本文通过文献检索、实地考察和现场采访等方法,对《聊斋志异·犬灯》的创作背景加以考证,认为是以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罗村镇大窎桥村(清济南府淄川县窎桥村)的韩家楼为背景进行创作的。文中对《犬灯》中“人”与“狐”形象、“小红衫”与“高粱地”内涵进行分析,以期有助于对蒲松龄“志怪小说”的研究。
    • 陈伦敦
    • 摘要: 《小说新报》的历任主编有李定夷、包独、贡少芹、天台山农等,该杂志是鸳鸯蝴蝶派刊物。《小说新报》上登载了25篇赋作,其所属栏目是谐薮、文苑、艺府、杂俎、谐著。其创作意图有些是为了稿酬、有些是舞弄文墨,更多的是希望借游戏之文起到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作用。这些赋作者可考证的有东园、少芹、姚民哀、贼菌、诗隐。《小说新报》登载的这些赋作在内容方面主要有对不良社会习俗的嘲讽、对不良政治生态的批判、对美好事物的赞颂、对人生遭遇的感叹及其他杂项。《小说新报》登载的赋作还与市民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创作形式方面有三个突出特点:模仿名作,多律体小赋,部分作品吸收方言入赋。对《小说新报》登载赋作的研究有助于拓展读者对民国赋的认识。
    • 李海宁; 周松
    • 摘要: 明代建立伊始便开始使用象在宫廷仪式中承担重要职责,御马监象房与锦衣卫驯象千户所是在京负责驯象饲养、管理与运用的重要职能机构;这两个机构的设立标志着明朝正式将动物的驯养纳入到国家职能之中,但向地方征收驯象所需草料也进一步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御马监象房与锦衣卫驯象千户所作为明代国家典仪机构,在管理驯象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明清鼎革之际,最终被清朝所继承。
    • 谢昭新
    • 摘要: 韦丛芜初识鲁迅即得到他的提携和关怀,他把鲁迅的关怀和培养化为自己的思想行为指南,在重大历史事件与“论争”中,坚定地站在鲁迅立场上,维护正义与真理;在未名社后期的整顿社务中,由“欠债”问题引起鲁迅对他先有误解、而后消除误解,并认同韦丛芜勉力支撑后期未名社的精神;由“神驰宦海”及《合作同盟》引起鲁迅对他的批评与惋惜,对此他深深感恩于鲁迅;韦丛芜与鲁迅都非常崇尚俄国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他牢记鲁迅先生对他的嘱托和希望,专注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翻译传播,凭着平生的执着努力,完成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全集的翻译。
    • 胡永正
    • 摘要: 《水经注》中征引的歌谣谚语共45处,其界定原则和征引体例在参照《古谣谚》凡例的基础上加以归纳。统计了具体引文的分布情况,部分前人考辨未详的引文则在前人校勘成果的基础上发明文义、追溯源流。《水经注》所征引的歌谣谚语不仅可以体现当地的自然环境、社会风俗,还可以反映政治事件,鉴兴亡、明得失;歌谣谚语丰富了注文的文本层次,本身也具有艺术美感,对后代文学创作具有一定影响;歌谣谚语文本也可作辑佚和校勘之资。
    • 梁光华; 肖锟
    • 摘要: 莫友芝同治五年于上海认真考鉴蒋海珊所藏《李北海书叶有道碑》拓本为宋拓本,将此宋拓本与《秦望山法华寺碑》宋拓本评价为唐人李北海行书碑刻之“甲观”。莫友芝在《李北海书叶有道碑》宋拓本之末写有“行书十四行,大半页”的亲笔题跋,是一份珍贵的国宝文献,至今无人研究过。本文首次钩沉考论其金石学、文献学、书法学的价值。
    • 潘浩正
    • 摘要: 明遗民徐芳的存世作品集仅《悬榻编》及《藏山稿外编》两种。在查找徐芳相关文献时,发现重要散轶作品若干篇。其中,序文《休园诗馀序》提出“词不戾道”,充分肯定词体的载道价值,反映其文以代变的文学观;小品文《灵蛙记》暗讽清廷蹂躏百姓,体现了徐芳小品散文的文体特色,即对现实的介入。这两篇轶文反映了清初遗民文学载道意识的加强,以及对文学反映时事政治、拯救世道人心等实用价值的关注。
    • 廖剑南; 孟伟
    • 摘要: 锦生润票号诞生在光绪二十九年,恰逢山西票号鼎盛时代,然而,也是山西票号"危机四伏"、衰败初露端倪的时期.锦生润票号于民国六年冬月主动"收歇",自有特别的"个案"的原因:锦生润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山西票号,与经营了百年之久的其它票号不能简单地相提并论,仅仅是晚清山西商人开设"账局"的发展和延续,或者是"账局"与专业化汇兑的"票号"的有机结合的"蓝本",属于一种新类型的票号.锦生润票号的衰败及其原因,也是票号发展历史阶段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