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知识产权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208篇,主要集中在法律、信息与知识传播、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7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339039篇;相关期刊139种,包括辽宁行政学院学报、电子知识产权、法制与经济(上旬刊)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1教育技术国际学术会议(ETIF2011)、华北地区高等学校图书馆协作委员会第二十二届学术年会、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等;网络知识产权的相关文献由212位作者贡献,包括于涛、任莉、何莉莉等。
网络知识产权—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39039篇
占比:99.94%
总计:339239篇
网络知识产权
-研究学者
- 于涛
- 任莉
- 何莉莉
- 倪军
- 冀文青
- 刘强
- 卢山
- 周显志
- 宋志国
- 富子键
- 展云
- 张璐瑶
- 张竞丹
- 张颖
- 彭刚
- 徐诺然
- 李金媛
- 杨异
- 杨琳瑜
- 林宗强
- 楚亦斐
- 熊蕾
- 王彬
- 王玉娥
- 王珍
- 王金海
- 祝艳京
- 窦明生
- 肖瑶
- 胡长云
- 薛兴华
- 郭丹
- 钟漫绯
- 陈爽
- 项继光
- 顾学婧
- 丁志刚
- 丁明
- 乔娟
- 于向阳
- 于文辉
- 于文辉1
- 于江欢
- 于江欢1
- 依丽努尔·吐尔洪
- 侯云健
- 侯秀峰
- 修立军
- 倪行祥
- 冯婷婷
-
-
陈轶男
-
-
摘要:
信息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使我们的生活、工作与信息技术之间的关联不断增强,人们对于网络的依赖性也在不断提升,由此形成了庞大的互联网生活系统.在这样的系统中,网络知识产权问题,是当前互联网发展中不得不去面对的问题.要想确保其朝着合规的方向发展,就需要积极依靠法律手段进行网络知识产权的保护.基于这样的角度,本文对于网络知识产权刑事法保护体系完善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探讨网络知识产权刑事法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对于问题改善提出对应意见,期望针对于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刑事法可以有效地发挥其效能.
-
-
葛霞青;
朱文
-
-
摘要:
我国侵犯网络知识产权犯罪面临诸多问题,首先,罪名体系不适应刑罚规制的要求,罪名认定存在障碍,刑事立法应该关注网络犯罪的新特点,逐步改变对无形财产的社会危害性评价标准;其次,关于正犯责任的认定也展现出严苛的一面,刑事追责应该保持审慎之态度,以符合互联网开放、及时、共享之精神;再次,对于网络知识产权犯罪案件的管辖,无论是地域管辖、级别管辖还是指定管辖,司法实践中都面临挑战,应当消除理解差异、统一执行标准。
-
-
-
-
摘要:
2017年7月,司法部研究决定,在司法行政系统内利用"互联网+公证"法律服务模式,建立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指导规范司法行政工作,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信息平台,为社会提供专业、精准、丰富的公共法律服务产品,实现资源共享。截至2021年4月,案例库案例上线数量已近35000篇。为了促进案例库建设成果的推广和转化,司法部决定按照年度出版《司法行政(法律服务)精选案例》,目前第一卷已由法律出版社出版。《中国公证》杂志将分期转载公证案例,更好地向社会宣传公证工作。
-
-
林宗强
-
-
摘要:
兼具开放性和便利性的互联网平台在加快和便捷信息资源广泛传播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相关产权人权利遭受侵害的可能性.本文在介绍网络知识产权所呈现的新特点的基础上,对著作权、商标权和专利权等三种主要的知识产权所面临的风险及其原因作出叙述和分析,并对2014—2017年间有关上述三类知识产权诉讼案件作出梳理统计,研究显示:网络知识产权风险主要来源于法律缺位、技术漏洞和公众产权意识不足等方面.并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风险应对和管理举措建议.
-
-
吕元贞
-
-
摘要: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网络信息的环境下,我国的知识产权也在逐步地发生着改变.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之间的交流带来了较大的便利,人们获取知识以及资料信息的渠道也变得多样化.在这样的环境下,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但是网络空间具有特异性,很多的违法行为没有具体的法律规定,在进行相关的检测以及执法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法律依据.我国目前对于网络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还存在较大的漏洞,不能对网络知识产权进行较好的保护,网络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面临着较大的冲击.因此,找到相关的解决办法,提高网络知识产权的保护迫在眉睫.
-
-
刘喆
-
-
摘要: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科技水平显著提升,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得到极为迅速的发展,然而这也引发了诸多的问题,包括:网络知识产权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在互联网环境下,针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较低,犯罪分子为了谋取私利而窃取网络知识产权,我国关于电子证据的法律效果很低,导致刑事司法管辖难以判断.基于此,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必须与时俱进,不断优化和完善刑事法中关于网络知识产权的规定,并构建国际网络知识产权司法协助机制,以此来更加有效地保护网络知识产权.
-
-
依丽努尔·吐尔洪
-
-
摘要:
如今,我们步入了一个全媒体时代,虽然互联网已经渗透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大众对于网络知识产权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还未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传统知识产权和网络知识产权存在不同之处,传统的知识产权由著作权和工业产权组成,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除了包含传统知识产权的内容,还包含计算机软件、数据库、多媒体及电子版权等内容.内容的增加会导致知识产权被侵权的风险,因此如何在互联网上有效保护知识产权,有效降低及减少网络知识产权侵权迫在眉睫.因此,文章研究在互联网环境下网络知识产权所面临的问题及提出应对措施.
-
-
王萍
-
-
摘要: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知识产权也衍生出了全新的网络形式,但也随之带来了大量的网络侵权纠纷,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当下侵权形式多种多样,且更加隐蔽.在司法实践中关于这类案件的认定关键就在于侵权证据,而在证据形式中,最有效的证据莫过于经过公证的证据.当前我国在网络知识产权保全证据公证上还面临一系列挑战.本文就围绕网络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的保全证据公证展开研究,分析其面临的主要挑战及应遵循的原则,提出促进策略,供参考.
-
-
杨伟根;
浦俊
-
-
摘要: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我国的科技水平正在逐年提升,尤其是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极为迅速.但是相应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类新型的问题也逐渐的出现.造成网络知识产权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在网络大环境下,关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相对较低,让犯罪人员能够有机可乘.同时,犯罪分子对网络知识产权的犯罪目的逐渐转变为营利性质,加上电子证据的法律效应相对较低,使得刑事司法管辖不容易判定.而针对网络知识产权的法律也相对不够成熟,在刑法典中对网络知识产权的保护还不完善,要想对网络知识的产权有足够的保护,就需要对我国刑事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完善,同时促进国际网络知识产权司法协助机制的建立.
-
-
林宗强
-
-
摘要:
兼具开放性和便利性的互联网平台在加快和便捷信息资源广泛传播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相关产权人权利遭受侵害的可能性。本文在介绍网络知识产权所呈现的新特点的基础上,对著作权、商标权和专利权等三种主要的知识产权所面临的风险及其原因作出叙述和分析,并对2014—2017年间有关上述三类知识产权诉讼案件作出梳理统计,研究显示:网络知识产权风险主要来源于法律缺位、技术漏洞和公众产权意识不足等方面。并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风险应对和管理举措建议。
-
-
胥旭;
徐恩芹
- 《2011教育技术国际学术会议(ETIF2011)》
| 2011年
-
摘要:
伴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及其匿名性、隐蔽性、虚拟性的特点,大学生在网络中“纵欲”现象日趋严重,他们随心所欲盗取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放纵自己欺骗他人感情,在网络中进行不文明交谈,浏览暴力,色情信息.本论文从网络知识产权和网络情感出发,在技术、学校、家庭、法律、个人、环境等各方面进行了深层次的剖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