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缺血性脑梗塞

缺血性脑梗塞

缺血性脑梗塞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02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中国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0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4719篇;相关期刊80种,包括老年人、长寿、中华养生保健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学术大会、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成立大会暨2008年全国中医脑病学术研讨会等;缺血性脑梗塞的相关文献由233位作者贡献,包括付建设、何池忠、凡全女等。

缺血性脑梗塞—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0 占比:1.87%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17%

专利文献>

论文:4719 占比:97.97%

总计:4817篇

缺血性脑梗塞—发文趋势图

缺血性脑梗塞

-研究学者

  • 付建设
  • 何池忠
  • 凡全女
  • 出泽真理
  • 孙泓泓
  • 师莉芳
  • 张苏明
  • 方思羽
  • 朱陵群
  • 杨全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何顺清; 李恒国; 陈志坚; 吴志彬; 黄永立
    • 摘要: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程度及颈动脉粥样斑块部位、表面形态、性质与缺血性脑梗塞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3例急性前循环脑梗塞患者,比较分析梗塞侧与非梗塞侧颈动脉粥样斑块分布、表面形态、斑块内部成分密度及管腔的狭窄程度。结果:脑梗塞侧颈动脉狭窄检出率明显高于非梗塞侧颈动脉狭窄检出率,P<0.05;脑梗塞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几率明显高于非梗塞侧,P<0.05;脑梗塞侧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非梗塞侧,P<0.05;脑梗塞侧及非梗塞侧颈动脉规则型斑块、不规则型斑块及溃疡型斑块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塞侧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比例明显高于非梗塞侧不稳定斑块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CTA能准确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正确评价颈动脉斑块的表面形态、性质、类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及动脉管腔不同程度的狭窄是脑缺血性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
    • 李国光; 陈少铭; 李雄
    • 摘要: 目的:对比研究早期临床诊断脑梗塞中CT,MRI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40例研究对象是2019年9月至2020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脑梗塞患者,所有患者分别进行CT检查和MRI检查,将诊断结果分组统计,对比病灶检出率及分型诊断情况。结果:CT病灶检出率为65%,明显低于MRI的92.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脑梗塞CT诊断符合率为60%、明显低于MRI诊断的93.33%,腔隙性脑梗塞CT诊断符合率为66.67%、明显低于MRI诊断的1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梗塞诊断中CT和MRI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MRI病灶检出率更高,分型诊断更准确,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 王文娟
    • 摘要: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在缺血性脑梗塞伴高血压应用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缺血性脑梗塞伴高血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运用行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厄贝沙坦,分析不同治疗后患者血压、治疗疗效情况.结果:在血压水平上,观察组各项治疗后降幅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0%,显著多于对照组77.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在缺血性脑梗塞伴高血压中应用可以有效的改善血压状况,改善疾病更为理想.
    • 黄彩云
    • 摘要: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脑梗塞的效果。方法本次选择120名住院的脑梗塞患者,对其进行分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单独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则无。结果两组在治疗前评分无明显差别,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13%、64.10%,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个时期观察组的NDS评分(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是防治神经功能缺损、治疗脑梗塞发生的有效手段,且临床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 莫秀娟; 胡竹平; 曾玉静
    • 摘要: 目的 研究体外反搏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梗塞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选取2014年5月到2015年10月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02例缺血性脑梗塞患者,根据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1例.对照组为基础药物并加以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体外反搏治疗仪予以治疗,同时给予全面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的有效率94.06%(95/101)显著高于85.15%(86/1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外反搏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同时给予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有效改善缺血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良好,安全性高.
    • 黄彩云
    • 摘要: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脑梗塞的效果.方法 本次选择120名住院的脑梗塞患者,对其进行分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单独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则无.结果 两组在治疗前评分无明显差别,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13%、64.10%,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个时期观察组的NDS评分(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是防治神经功能缺损、治疗脑梗塞发生的有效手段,且临床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 许凯迪
    •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糖尿病对缺血性脑梗塞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价值.方法 将2014年1月-2016年1 2月期间挑选的100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梗塞患者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分为对照组(n=50,血糖未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与研究组(n=50,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均接受对症康复训练.结果 干预前两组的Barthel评分、Fugl-Meyer评分、MMSE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00%)及满意度(90.0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梗塞患者若血糖可以有效控制正常范围内,则对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效果更大,更能够促进患者远期预后,促进疾病康复.
    • 凡全女
    •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缺血性脑梗塞患者采用滋补肝肾、化瘀通络类中药配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便利选取2013年8月—2016年8月期间在该院就诊的60例缺血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采用滋补肝肾、化瘀通络类中药配伍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每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10.0±3.6)分低于对照组(19.8±3.9)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5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显著低于对照组(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性脑梗塞患者采用滋补肝肾、化瘀通络类中药配伍治疗的临床疗效更优于单纯西药治疗,有利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
    • 刘祖春
    • 摘要: 缺血性脑梗塞,俗称脑卒中,是指脑组织因为供血的血管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细胞死亡,所引起的局灶性(部分性)神经功能缺损。若脑梗塞的体积较小或位于“功能哑区”(不影响运动或感觉的脑区),则患者没有明显的躯体运动或感觉异常,不易被发现,被称为“静息性脑梗塞”或“无症状性脑梗塞”。
    • 凡全女
    •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缺血性脑梗塞患者采用滋补肝肾、化瘀通络类中药配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48例缺血性脑梗塞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采用滋补肝肾、化瘀通络类中药配伍治疗)和对照组(24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通过神经功能缺损(NIHSS)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变化情况、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并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而治疗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更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共治疗有效23例,对照组共治疗有效14例,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8%)显著高于对照组(58.3%),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9例出现不良反应,治疗组患者1例出现不良反应,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4.2%)显著低于对照组(37.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7.041,P<0.05)。结论:缺血性脑梗塞患者采用滋补肝肾、化瘀通络类中药配伍治疗的临床疗效更优于单纯西药治疗,有利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不良反应较少,是值得推荐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案。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