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风险
综合风险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218篇,主要集中在灾害及其防治、工业经济、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2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18331篇;相关期刊100种,包括中国行政管理、气象与减灾研究、山西科技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七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2009 第八届ESRI中国用户大会、第二十届全国高校安全工程学术年会暨安全人才培养研讨会等;综合风险的相关文献由615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玉山、李继清、纪昌明等。
综合风险—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18331篇
占比:99.88%
总计:118468篇
综合风险
-研究学者
- 张玉山
- 李继清
- 纪昌明
- 王丽萍
- 马美丽
- 付明
- 李玉欣
- 肖笑
- 袁宏永
- 唐钧
- 本刊编辑部
- 李宁
- 王立娟
- 胡爱军
- 黄崇福
- 于兆海
- 何乐彰
- 何园园
- 侯艳芳
- 侯龙飞
- 兑潇玮
- 刘华
- 刘启
- 刘扬
- 刘福锁
- 刘荣华
- 刘蓓蓓
- 史萍萍
- 吕家圣
- 吴建松
- 吴科成
- 周保荣
- 周刚
- 周帅
- 周平
- 周霞
- 唐景星
- 唐素梅
- 姚安民
- 宋树华
- 崔明阳
- 崔晓丹
- 常安
- 廖学燕
- 廖通逵
- 张彬
- 张志恒
- 张忠会
- 张慧莉
- 张晓蕾
-
-
郑德凤;
高敏;
李钰;
乌日娜
-
-
摘要:
利用大连市日降水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权法,结合GIS技术,从暴雨洪涝灾害的危险性、暴露性、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4个因子入手,选取18个暴雨洪涝灾害综合风险评价指标建立大连市暴雨洪涝灾害综合风险评估模型,对大连市暴雨洪涝灾害的综合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从暴雨洪涝灾害危险性空间分布来看,大连市具有东北部、西南部地区较高,中部地区较低的特点;北部地区暴雨洪涝灾害暴露性和防灾减灾能力均较低,而南部区域较高;西南部、中部地区暴雨洪涝灾害脆弱性较高,东北部、南部地区脆弱性较低。大连市暴雨洪涝灾害综合风险等级以中风险为主,占全市总面积的41.3%,从大连市的东北到西南方向呈片状分布;其次是低风险区,占全市总面积的20.93%,主要分布在庄河市的西北部和瓦房店市;高风险区域面积小,仅占全市总面积的0.72%,集中分布在沙河口区和长海县。沙河口区和长海县作为大连市暴雨洪涝灾害的高风险区,在极端暴雨条件下极有可能发生洪涝灾害,已成为防洪工作的重点关注地区。
-
-
王成东
-
-
摘要:
宁夏回族自治区三面环沙、地形复杂、生态脆弱,自然灾害多发易发,灾害防治形势严峻。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试点工作正式启动以来,全区紧紧抓住关键环节,推进三级联动,编制三层方案,强化三重保障,做好三个结合,查找三项不足,确保组织领导、责任分工、配套支撑、推进落实、有效衔接到位,为当地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全面开展打好基础。
-
-
无
-
-
摘要: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为全面掌握我国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情况,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经国务院同意,定于2020年至2022年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基础性工作。通过开展普查,摸清全国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
-
-
张志恒;
黄茜斌;
梁靖;
李辉;
王伟玲;
刘高平
-
-
摘要:
为了掌握柑橘生产基地农药使用及其综合风险情况,对黄岩区6个柑橘生产基地的周年农药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并采用药迹负荷法进行药迹投入量和综合风险的评估。结果显示: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等高风险农药的使用基本得到了控制,多数柑橘生产基地的农药品种选用已经符合或基本符合《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 393—2020)要求;不同基地周年药迹投入量在1.31~9.14 PTU·hm^(-2),药迹负荷在0.46~2.45 PTU·hm^(-2),3个基地的农药综合风险等级达到中风险,3个基地为中低风险;少数基地因使用风险相对较高的农药品种、过量使用农药、不必要的多种农药混用及同种农药使用次数过多等原因,造成农药药迹负荷和风险等级相对较高,仍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农药使用风险管控。
-
-
阿多
-
-
摘要:
及时、精准、科学地掌握灾害信息,有助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有效开展。多灾种综合风险防范信息集成平台的建设为提高我国灾害综合风险信息服务的完备性、时效性和科学性提供支撑。本文介绍了多灾种综合风险防范信息集成平台的建设思路,以及具体的应用与实践,为各级灾害信息服务平台的业务化应用提供了借鉴。
-
-
布和(文/图)
-
-
摘要:
为全面掌握我国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情况,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我国于2020年至2022年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期间,内蒙古自治区公路局(以下简称“内蒙古公路局”)精心准备,采取先进的现代化技术手段,全面、高效、准确地反映了内蒙古自治区公路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的情况,为后续提升公路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
-
李荣梅
-
-
摘要:
通过开展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调查工作,摸清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区域抗灾能力,建立分类型、分区域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的数据库,为有效开展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切实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权威的灾害风险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
-
-
刘江;
高捷;
李智超;
李涌波
-
-
摘要:
四川省地理环境复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多发频发,自然灾害损失评估工作尤为重要。对此,四川省减灾中心积极探索学习,结合省情,不断完善自然灾害损失评估制度体系,在实践中枳累经验,省级开展评估工作的能力显著提升。下一步,四川省将加强地方政府与行业部门责任意识,客观、高效、科学开展新时期灾损评估工作,枳极探索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在灾损评估中的运用,全面提升评估能力水平。
-
-
杨少敏
-
-
摘要:
武汉市地处江汉平原东部长江、汉江交汇处,市域面积达8569平方公里,拥有1232万人口,是全国14座特大城市之一,构建安全平稳的发展环境一直是全市的头等大事。近年来,随着极端天气增多,自然灾害发生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增强,多发、群发、链发效益更加明显,防范应对难度不断加大。如何科学预测,有效预警,从源头上化解风险,成为城市发展急需攻克的难题。
-
-
林森;
刘蓓蓓;
郭桂祯;
吕雪锋
-
-
摘要:
多灾种重大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与防范技术集成平台建设,为开展多灾种重大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大调查、多灾种综合风险评估与防范业务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文基于“多灾种重大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与防范技术集成平台及示范”课题,阐述了多灾种重大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与防范技术集成平台的设计与开发、部署与应用过程,并总结了几点经验及建议。
-
-
胡爱军;
李宁;
祝燕德;
郭海峰;
李春华
- 《第七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
| 2010年
-
摘要:
2008年初我国南方遭受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并造成了重大损失.基于媒体发布的气象预报信息和灾情数据,从综合风险防范的角度深入分析了此次灾害应急中暴露出的问题,主要包括气象灾害应急社会联动机制不完善、电力和交通部门应急响应滞后、气象灾害综合风险影响评估缺位、政府与民众之间的风险沟通不足等;同时提出了气象灾害综合风险链的概念,认为气象灾害作为致灾因子可能引发出一系列灾害,在自然和人文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综合风险链,具有很大的危害性。最后,从灾害过程的角度构建了气象灾害综合风险防范模式,认为当前特别要加强气象灾害综合风险评估,建立应急处置社会联动机制,风险沟通贯穿整个综合风险防范过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