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空间
经济空间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206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经济学、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0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88934篇;相关期刊155种,包括中国人民防空、瞭望、开发研究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第十二届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学术会议、2006年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等;经济空间的相关文献由235位作者贡献,包括王伟、郭旸、孙睿等。
经济空间—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88934篇
占比:99.77%
总计:89139篇
经济空间
-研究学者
- 王伟
- 郭旸
- 孙睿
- 张炜
- 徐恒升
- 杨先卫
- 王文华
- 贺灿飞
- 郑士贵
- 黄志基
- 刘景信(译)
- 华正伟
- 史晋川
- 吴松弟
- 孙浩进
- 张品
- 曾坤生
- 杨君
- 杨杰
- 王志凯
- 罗建美
- 阎理
- 陈栋生
- 鲁品越
- 黄云飞
- D·贝格
- T.ГВаламат-заде
- А.Ю.鲁坚科
- НТВаламт-заде
- 丁朱屏(文/图)
- 严岭
- 乔天一
- 云
- 云天
- 任志涛
- 任玉平
- 何承耕
- 余川
- 傅裕
- 关晖
- 冯丽洁
- 冯丽萍
- 冯文钊
- 冯文钊1
- 刘伟光
- 刘旻
- 刘晖
- 刘朝晖
- 刘珍英
- 刘虹君
-
-
华正伟
-
-
摘要:
体育特色小镇作为一种新经济空间载体,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功能,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的增长点。以“新经济空间”理论为逻辑起点,运用文献研究法和逻辑分析法,通过对其经济空间的基本特征和存在形态进行分析,梳理了体育特色小镇形成的基本要素和生成机制。其生成机制由内力和外力共同推动,在其从“空间形态”向“产业业态”转换机制中,赋能体育产业,实现跨界融合和空间转换。在解析新经济空间基本要素和“双循环”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以“主体联动、城乡联动、‘三生’联动、赛演联动”为核心的“四联动”体系,进一步拓展和优化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新路径。
-
-
陈万钦
-
-
摘要:
过去我国主要靠政府部门及所属开发区招商,这是招商引资1.0版本;后来通过招商中介组织开展专业化招商,这是2.0版本;目前各地多种形式的共建园区模式可称为3.0版本.招商引资3.5是3.0的升级版,它把地方政府"自发性"共建园区改为全国"自觉性"行动,采取政府与市场结合办法,利用高端园区成熟产业和科学模式,对合作园区从输出企业向输出供应链、输出发展模式、输出创新生态转变,把更多低端园区纳入到高端产业链中来,从而达到整体提升园区品质、增强园区耦合、优化园区布局、重构经济空间、保障全国经济科技布局安全的目的.
-
-
傅裕
-
-
摘要:
在清代,会馆和公所作为同业组织的经济活动空间,它投射着同业组织在经营上封闭、垄断的心愿.会馆时期,同业组织以会馆为中心实现对于行业的管理和控制.进入民国,会馆的经济职能逐渐淡出,同业组织以茶馆为据点构建起新的社会经济空间,随着经济空间的演化,同业组织内部的经济生活以及社会职能也在发生改变.
-
-
孙浩进
-
-
摘要:
在传统意义上,经济空间具有三个维度,即基本维度、抽象维度、现实维度,其主体内涵在于经济地理空间。而"聚落"的内涵相对于经济地理空间而言,更能够体现经济空间的特征,从社会性、主体性、结构性、综合性、演化性等方面更全面准确地诠释经济空间的内涵和特征。经济空间就是人类经济活动的"聚落"。从"聚落"的视阈审视,经济空间可以视为一种社会资本范畴。包括三个方面:(1)经济空间的社会性是其作为社会资本的前提。经济空间是"经济"的空间,经济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化实践活动,而非绝对意义上的自然界实践范畴,其必然要在物质性的基础之上具有社会性。(2)经济空间的"聚落"决定了社会资本的"资本形成"。经济空间的"聚落"内,从事经济活动的社会群体将构建出各种社会联系方式、社会互动形式,及其网络化的发展形态,在社会资本范畴的意义上促进经济发展。(3)经济空间的演化则决定了社会资本的"资本积累"。经济空间"聚落"集聚态结构的持续强化,会促进社会群体内个体之间,在生产关系范畴内构建出的各种社会联系方式、社会互动形式及其网络化形态持续不断强化,所产生的资本效能会更大。经济空间作为社会资本亦存在重要的现实维度,主要在于构建增长极"聚落"发挥社会资本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强化增长极集聚放大社会资本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
-
-
欧阳日辉
-
-
摘要: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双线战役"。"互联网+"、平台经济撬动"双创","宅经济""云逛街"催生新型消费,培育非接触经济新模式,出现共享员工等就业新形态。短视频和网络直播的发展对新模式新业态的出现发挥了助推作用,"直播+"逐步嵌入中小微企业的用工、生产和销售中,为中小微企业赋能。
-
-
陈红娟;
冯文钊;
焦新颖
-
-
摘要:
论文在系统收集1995年—2015年京津冀13个城市经济发展数据基础上,利用熵值法测算13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并在GIS技术支持下,从城市群经济空间集聚度演变、趋势面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三个层面系统探讨了京津冀城市群1995年—2015年经济空间聚散形态演变过程及规律.研究结果表明:20年间,京津冀城市群经济空间格局形态有从分散到集中再到分散的转化过程;20年间,城市群经济空间未形成空间连绵的稳定态势,北京和天津一直是区域的"两极",呈现"孤岛"形态;石家庄有望成为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但对周边的辐射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
-
陈红娟1;
冯文钊1;
焦新颖1
-
-
摘要:
论文在系统收集1995年—2015年京津冀13个城市经济发展数据基础上,利用熵值法测算13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并在GIS技术支持下,从城市群经济空间集聚度演变、趋势面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三个层面系统探讨了京津冀城市群1995年—2015年经济空间聚散形态演变过程及规律。研究结果表明:20年间,京津冀城市群经济空间格局形态有从分散到集中再到分散的转化过程;20年间,城市群经济空间未形成空间连绵的稳定态势,北京和天津一直是区域的“两极”,呈现“孤岛”形态;石家庄有望成为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但对周边的辐射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
-
-
-
-
赵泰合
- 《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3年
-
摘要:
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大背景下,促进人口和经济空间集聚的均衡性是未来空间规划和城市化政策制定的重要目的.与我国其他省份相比,浙江省区域城乡发展差距较小,相对较为均衡.选取2000年~2010年社会发展最为迅速的十年,运用基于ArcGIS的空间自相关和地理集中度指数方法,对省域内69个区县单元人口和经济的空间集聚特征和均衡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人口和经济空间分布集聚显著但态势趋缓,主要集中在环杭州湾、温台沿海和金华、义乌三大片区,呈现“三足分立、间隔填充”的格局;两者的集聚不均衡性稍有弱化,但仍有超过一半地域人口和经济分布失衡,空间配置错位.从未来空间发展方向、促进人口流动和城市化带动等方面提出建议.
-
-
任志涛;
吕孝侠;
谢爱国
- 《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政府部门公共采购多元化,城市经济空间战略发展,环境需求演化,是城市发展的课题."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实施的公共采购,产生地方和行业"乘数效应",成为城市经济空间动力增长.面对城市化过程经济、社会和环境冲突困境,提出城市经济空间可持续,公共采购过程经济参与主体,政府公共采购的城市产业经济空间集聚,形成政府公共采购演化;城市经济空间集聚主体合作,政府公共采购与城市经济空间相互作用,对城市经济空间动力增长,分析政府公共采购对城市经济空间动力增长可持续.
-
-
-
严岭
- 《第十二届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学术会议》
| 2013年
-
摘要:
全球化与IT推动制度变革和组织更新,促进知识生产与分享,加速全球经济空间重构,推动集群兴起和演化.本文基于制度视角和演化逻辑,剖析多维的组织层次:企业、产业与市场,解构制度、组织与知识演进,探讨经济空间演化动因,分析制度、组织、知识变革与集群演化的内在关联,并寻求制度革新、组织演进和知识创造的合宜策略.制度包括规则和惯例,其变迁可以追溯至组织和知识层面。知识创造、组织演进与制度变革存在内在关联,制度形塑组织,组织构成知识创造的载体;知识是组织演化的本质动因,基于知识的组织变革构成制度变迁的推动力量。全球化和IT革命引致的制度变革、组织更新和知识创造,是创新集群发展的本质力量,也构成产业转型发展的内在动力。应该深化制度改革,激发组织演进,培育创新集群,推动产业升级和增长转型,以实现中国经济均衡持续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