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构
组构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485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建筑科学、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1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332篇;相关期刊115种,包括岩石学报、地质通报、地质学报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八届全国加权线数法及工程应用学术会议、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等;组构的相关文献由1037位作者贡献,包括程展林、T·J·穆斯利、丁红顺等。
组构
-研究学者
- 程展林
- T·J·穆斯利
- 丁红顺
- 金淑燕
- K·G·坎博
- N·高什
- V·潘德伊
- 吕达人
- 岩佐诚
- 杨文东
- 谷垣达规
- 辻村典久
- 金振民
- 高松俊文
- 刘俊来
- 翁炳焕
- C·蒙顿
- N·皮沙姆巴拉姆
- S·安南萨拉姆
- 吴思进
- 李晓
- 王大路
- 王志文
- 蒋明镜
- A.科克
- A.阿利
- L.斯特里拉马萨马
- 井上岳司
- 侯振国
- 农革
- 冯博
- 刘建
- 刘晖
- 刘雅馨
- 前村明彦
- 友原健治
- 史尧光
- 吴良平
- 安川顺一
- 左永振
- 张中善
- 张鸿涛
- 施亚敏
- 李勇
- 李学丰
- 李春宝
- 李锋
- 杨滔
- 汪延成
- 焦安亮
-
-
王蔚宁;
廖宗廷;
周征宇;
商敬超;
李平;
崔笛;
李凌;
陈琦
-
-
摘要:
基于四川龙溪软玉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电子探针、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激光拉曼光谱仪、偏光显微镜等分析测试仪器,就该地区软玉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结构、振动光谱等特征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龙溪软玉的主要矿物为透闪石,次要矿物为方解石、白云石、滑石及磷灰石等;整体为纤维变晶结构,局部呈交代残余结构。类比其它矿区相似矿床产出的软玉,龙溪软玉的化学成分以相对贫Fe富Mg为特征;在中红外波数范围内,由ν_(as)(Si-O-Si)反对称伸缩振动导致的一组红外吸收谱带位于1000~1200 cm^(-1)范围内,由ν_(as)(Si-O)反对称伸缩振动和ν_(s)(Si-O)对称伸缩振动导致的红外吸收谱带分别位于990、955 cm^(-1)和926 cm^(-1)处,600 cm^(-1)范围下的吸收谱带为δ(Si-O)弯曲振动及M-O伸缩振动所致。近红外波数范围内,由OH(MgMgMg)、OH(MgMgFe^(2+))、OH(MgMgFe^(3+))倍频振动导致的红外吸收峰分别位于7181、7151、7133 cm^(-1)附近。构造应力作用易导致该地区部分软玉样品中微裂纹发育,并且不同程度影响龙溪软玉的玉质。
-
-
闫洪超;
鲁杰;
饶振兴;
翟洪涛;
关鹏
-
-
摘要:
土体等颗粒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细观颗粒层面的力学行为决定着其宏观力学性质。然而,目前已经提出的宏细观本构关系多基于对某一种试验数据的唯象总结,缺乏普适性。根据已有的理论研究成果,基于Hertz接触理论,采用颗粒流离散元程序(particle flow code,PFC^(3D))模拟了粒状砂性土的单轴压缩试验,推导了一种更具普适性的描述砂性土宏细观力学关系的数学模型。建立宏观力学响应与细观力学行为的联系,为构建土的本构关系提供了新的途径。
-
-
晁冬梅
-
-
摘要:
大文本是指特定时空中众多作家针对某个事件或主题所写作品的文本汇集及其互文关联.重大事变频发而引起连锁效应,新式传媒发达并参与纪咏活动,这是近代时事诗大文本形成的必要条件.大文本叙事就是指大文本所承载的叙事行为.它包含体量大、指涉广、风势强三大特点,因而表现出独特的风神肌理.近代时事诗大文本叙事可从文本内、文本外两重视阈来观测:文本外,指向同一事件诗歌纪咏之多地联动,涉及创作主体、创作风势、传播方式等层面,呈现为最广泛的地域性和群体性;文本内,指向大量单篇时事诗之大文本组构,有平行文本、互补文本和衍生文本等组构形式,呈现为单个文本不断增聚的态势.大文本叙事的提出,既合乎近代时事诗创作撰集和编选传载的真实情状,又为近代时事诗研讨提供适用的概念术语和理论命题.
-
-
苗颖;
解庆林;
陈南春;
马丽丽;
张航;
马蓉
-
-
摘要:
以天然活性非晶体材料硅藻为载体、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S)为功能单体、Cd(Ⅱ)离子为模板离子、环氧氯丙烷(ECH)为交联剂,采用表面离子印迹技术制备硅藻基离子印迹复合吸附材料.利用SEM考察复合材料表面形貌的变化,利用XPS和FT-IR研究硅藻表面组构转换过程.结果表明:MPS水解后与硅藻表面活性硅羟基脱水缩合形成有效接枝,将功能基团(—SH)引入到硅藻表面;ECH与—SH经交联作用形成交联网状的印迹位点.结合XPS半定量分析,推导出MPS在硅藻表面的接枝度公式,确定了硅藻基Cd(Ⅱ)离子印迹复合吸附材料的接枝模式.MPS在硅藻表面的接枝方式是以单接枝型为主、双接枝型为辅;印迹硅藻与Cd(Ⅱ)离子间吸附作用机理是通过—SH上S原子的孤对电子与Cd的配位作用.根据选择性效果评价,制备出的硅藻基Cd(Ⅱ)离子印迹复合吸附材料对Cd(Ⅱ)离子具有选择性,且对水溶液中的Cd(Ⅱ)离子去除率从24.4%提升到97%,已具备定向去除Cd(Ⅱ)离子的能力.
-
-
王骏阳
-
-
摘要:
以"组构"作为切入点,将坂本一成及其合作者的《建筑构成学 建筑设计的方法》置于后维特鲁威时代建筑"组构"理论的历史语境中进行理解,提出该书不仅是"组构"理论的最新发展,而且也是坂本一成"日常的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指出,在当下建筑实践越发热衷"非组构"性的"强形式"再分的情况下,该书的意义恰恰在于它提供了一条基于"组构"的"弱形式"建筑之路.
-
-
陈诗涵
-
-
摘要:
目的以道具作为老人故事分享的媒介物并将其介入到社交活动中,以养老场所辅之活动,探寻符合不同身心程度人群的道具类型、道具介入叙事情境的形式和道具应当遵循的原则,从而使道具更好地促进叙述者故事的分享以及社交互动。方法运用观察法和口语分析法多方面了解在道具介入的团队活动中,不同身心程度老人的应对能力,并将叙述者的叙述内容与道具类型、行为之间的联系予以结构化,找出相应规律。结论第一,道具可促进老人故事分享,作为辅助老人联想与沟通以及辅助行为表达的作用;第二,道具设计应考虑外形意象与老人生活经验的关联性、道具的辨识性、操作性、道具的类型,以提高老人参与社交活动的体验;第三,在活动形式上,从对象挑选到建置再到建构,从具象认知到叙事再到抽象经验的转译,应由易到难的方式进行;第四,活动形式的难易、道具外形、道具类型、道具数量以及相应产生的叙事内容和行为,这些因素都会不同程度上影响老人自我表达的意愿和能力,进而影响整体的社交互动和质量。因此,设计师应当考虑根据不同身心程度的老人匹配合宜的道具类型和介入形式。
-
-
王骏阳
-
-
摘要:
以"组构"作为切入点,将坂本一成及其合作者的《建筑构成学——建筑设计的方法》置于后维特鲁威时代建筑"组构"理论的历史语境中进行理解,提出该书不仅是"组构"理论的最新发展,而且也是坂本一成"日常的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指出,在当下建筑实践越发热衷"非组构"性的"强形式"再分的情况下,该书的意义恰恰在于它提供了一条基于"组构"的"弱形式"建筑之路.
-
-
张茵琪;
邓刚;
张延亿;
卢吉;
曹学兴
-
-
摘要:
针对宽级配黏土与混凝土结合带在大剪切变形条件下的渗透特性对高心墙堆石坝等构筑物安全影响较大的问题,采用自主研发的大剪切变形和应力联合作用下结合带渗透特性试验装置,模拟实际工程岸坡坝段心墙底部宽级配黏土层应力-变形-渗流条件,开展了宽级配黏土与混凝土结合带渗透特性试验,从而探讨试样渗透系数随剪切变形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剪切变形突然启动瞬间,试样渗透系数快速增大至瞬时峰值,然后逐步减小并趋于稳定,剪切变形停止后经历一定时间,渗透系数从终止值减小至延时稳定值后不再变化;经历过剪切渗流历史的土料在再次剪切时的渗透系数瞬时峰值低于上一次剪切过程.通过分析应力和水力比降等条件对上述规律的影响,并以结合带导水系数与其初始值的比值和试样渗透系数与其初始值比值间的对应关系为依据,给出了结合带可能的厚度.同时,通过结合带黏土颗粒团聚体的组构变化分析,较好地解释了结合带渗透性的变化机理.
-
-
陈小宇;
刘俊来;
翁少腾
-
-
摘要:
通常认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巽他地块侧向刚性块体挤出调节了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及后碰撞.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低粘度的中下地壳流动可以解释青藏高原向外扩张的现象.关于哪种机制在巽他地块挤出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仍未解决.在本研究中,我们重点围绕哀牢山-红河构造带南部的瑶山杂岩以及构造带北部邻区的玉龙杂岩开展构造研究.详细的宏观构造解析、显微构造以及组构分析说明切向剪切作用在瑶山与玉龙穹隆的形成与剥露中起着重要作用,组成穹窿的岩石均具有分层流变学特点.瑶山穹隆是发育在较深岩石层位的穹隆构造,而玉龙穹隆是发育在较浅岩石层位的穹隆构造.向南或东南切向剪切可能是上地壳向南的重力滑动和粘滞下地壳相对中上地壳向北流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前者可能与高原重力塌陷有关,但后者的驱动力有待进一步研究.
-
-
-
-
程展林;
丁红顺;
吴良平
- 《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
| 2006年
-
摘要: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在粗粒土方面的试验工作进行,介绍了粗粒土剪胀性、蠕变性、试验成果的不确定性方面的研究成果,并根据球形颗粒三轴试验成果论证了一般粗粒土的变形机理.试验成果表明:作为一种散体材料,土颗粒间的位置排列和粒间作用对粗粒土的力学性质有重要的影响,许多问题都涉及到粗粒土组构问题.并简要介绍了正在进行的粗粒土组构研究的初步成果.
-
-
-
-
- 威卢克斯工业公司
- 公开公告日期:2001-01-03
-
摘要:
一组由板材料制成的构件,该组构件用来为四边形屋顶贯穿单元、例如在具有大致平表面的斜屋顶(5)内的窗(4)档水,该材料包括:具有两条贯通割线(6)的第一构件(1),该贯通割线从第一线段(L1)的端部沿会聚方向延伸到该构件(1)的一条边(7);具有两条贯通割线(11,12)的第二构件(2a),该贯通割线从第二线段(L2)的每一端与该线段(L2)成税角(V21)地分别倾斜延伸到构件(2a)的一条边(13),并且与该线段(L2)成钝角或直角(V22)地倾斜或垂直延伸到构件(2a)的一条边(14);相对于第二构件(2a)镜象反映的一个构件(2b);具有两个贯通割线(19)的第三构件(3),该贯通割线从第三线段(L3)的每一端与该线段(L3)成钝角或直角(V3)地延伸到构件(3)对应的每条边(20)。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