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组分分离

组分分离

组分分离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317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轻工业、手工业、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5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247013篇;相关期刊87种,包括生态学报、生物产业技术、科技风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2016全国针织技术交流会 、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甜味剂专业委员会2015年行业年会、西北地区第七届色谱学术报告会暨甘肃省第十二届色谱年会等;组分分离的相关文献由892位作者贡献,包括陈洪章、姜志保、安振涛等。

组分分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5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47013 占比:99.95%

总计:247138篇

组分分离—发文趋势图

组分分离

-研究学者

  • 陈洪章
  • 姜志保
  • 安振涛
  • 王韶光
  • 过乐驹
  • 陈明华
  • 陈永康
  • 黄伟佳
  • 包崇龙
  • 孙婧元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程金兰; 尹崇鑫; 王敏; 卞辉洋; 吴伟兵; 戴红旗
    • 摘要: 在当前资源短缺和能源危机问题的背景下,用稻草等非木质纤维素原料制备生物质基材料等的研究备受重视。使用质量分数20%~60%的对甲苯磺酸,在60~80°C的反应温度、15~60 min的时间内对稻草进行组分分离,得到的纤维固体产物的得率基本在60%以上,灰分含量在10%以上。通过固体产物与废液等的化学成分分析,得到组分分离的脱木质素反应动力学曲线、半纤维素降解动力学曲线和反应动力学方程相应的参数值。分析了反应的联合脱木质素因子(CDF)跟固体产物的纤维组成、形态和表面电荷等之间的关系。根据反应剧烈程度,把CDF曲线分成3部分:当CDF值小于3000 min·mol/L时,纤维分离不彻底;当CDF值为3000~6000 min·mol/L时,纤维分离程度较好;当CDF值大于6000 min·mol/L时,纤维虽分离良好,但纤维断裂较多,碎片化严重。CDF因子越高,纤维表面Zeta电位绝对值越高,但红外光谱和羧基含量结果显示纤维的官能团类型没有变化。CDF曲线转折点附近的P30T80t30和P45T70t60条件下的纤维得到了有效的分离,并较好地保持了纤维形态,适用于造纸。
    • 王建; 张瑞敏; 权彩琳; 邵心怡; 刘泽覃; 胡娜; 姚昕杰
    • 摘要: 玉米芯是一种农林废弃物,实现其高值化利用的途径之一是组分分离.利用低浓对甲苯磺酸(p-TsOH)预处理脱除玉米芯半纤维素,然后利用高浓p-TsOH处理提取玉米芯纤维素,考察了p-TsOH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玉米芯纤维素纯度和得率的影响,并且采用SEM、FT-IR、XRD对玉米芯纤维素进行了表征分析.研究表明,经过低浓p-TsOH预处理,半纤维素的脱除率达92.44%;玉米芯纤维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p-TsOH浓度为80 wt%、反应温度为80°C、反应时间为60 min,此时玉米芯纤维素的得率为34.07%、纤维素纯度为88.47%,并且呈现多孔的棒状结构,结晶度为60.99%.
    • 陈力; 匡奕山; 张希; 李军
    • 摘要: 本研究采用对甲基苯磺酸(p-TsOH)预处理玉米秸秆,研究了3个预处理因素(p-TsOH质量分数、水解温度和水解时间)对其三大组分分离的影响。通过两相模型,得到木质素和半纤维素脱除动力学模型,并探究了处理后残渣的酶解性能。结果表明,p-TsOH预处理玉米秸秆在温和条件下即可快速溶出木质素和半纤维素,而对纤维素的降解较小;木质素脱除反应和半纤维素脱除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66.5 kJ/mol和50.5 kJ/mol;预处理后,木质纤维的顽抗结构被破坏,表面木质素含量降低,p-TsOH预处理可以有效提高原料的酶解得率;在p-TsOH质量分数为50%、水解温度为95°C和水解时间为40 min条件预处理后,残渣酶解得率为72.9%。
    • 尹崇鑫; 王敏; 程金兰; 卞辉洋; 吴伟兵; 戴红旗
    • 摘要: 将助水溶剂体系应用于生物质精炼领域是当今的研究热点之一,助水溶剂可以有效地将木质纤维组分分离,实现产物的高附加值利用,如用助水溶剂处理木质纤维原料生产生物质燃料、化学品、生物基复合材料等.综述了近年来利用助水溶剂体系分离纤维组分以及制备生物乙醇、纳米纤维素、纳米木质素及其他高附加值产品的应用研究.
    • 黄健; 朱宇; 陈瑞英; 林春香
    • 摘要: 针对目前树皮组分难以有效利用的问题,以离子液体1-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盐([Amim]Cl)为溶剂,对球磨后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L.)树皮进行溶解,随后以NaOH溶液及乙醇为沉淀剂,对树皮中的纤维素、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组分进行分级分离.结果 表明,球磨24h后的马尾松树皮在100°C、溶解5h的条件下,能够在离子液体中完全溶解;再生后树皮中纤维素的晶型由Ⅰ型转变为Ⅱ型,结晶度降低,但再生后树皮主要化学成分与原料相同.采用1% NaOH溶液及乙醇溶液处理溶解后的树皮可有效分离得到纤维素、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分离后各组分的化学结构未发生明显改变.离子液体经5次循环再利用后,其回收率依旧可以保持90%以上.
    • 王越; 丁华; 武琳琳; 张昀朋; 周琦; 曲思建
    • 摘要: 为了揭示煤中不同组分的热解特征和成焦规律,利用离心分离获取黄陵煤的显微组分富集物,研究显微组分的热解特性,利用显微镜热台原位观测热解过程中显微组分的软化熔融特征.结果发现,镜质组和惰质组富集物的纯度分别可达90%和80%以上,壳质组富集物的纯度接近70%.壳质组的初始热解温度在385°C左右,其他显微组分的初始热解温度在410°C左右,最大热解温度为470?480°C,最大失重速率和热解总失重率均以壳质组、镜质组、半镜质组和惰质组的次序降低.显微热台原位热解实验表明,壳质组(含腐泥基质)的软化温度为350?370°C;镜质组的软化温度为410?420°C,热解过程经历边缘钝化、气孔产生、表面软化、液相生成和冷却固化等阶段;半镜质组仅呈现微小的形态变化,惰质组未发生变化.黄陵煤中的活性组分为镜质组和壳质组,壳质组对共生镜质组的软化具有促进作用.
    • 修慧娟; 李静宇; 李金宝; 冯盼; 黎金桂; 赵欣; 谢竺航
    • 摘要: 研究了水热-二元催化乙醇法高效分离麦草3种主要组分的效果,然后采用醇沉法和稀释沉淀法分别分离提取出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并通过高效阴离子色谱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波谱仪对分离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水热-二元催化乙醇法分离麦草3种主要组分方法可行,且提取效果较好.醇沉法半纤维素提取率为38.1%,稀释沉淀法木质素提取率为55.5%,粗纤维素得率为40.7%.分离得到的半纤维素聚糖的主链由D-吡喃式木糖以(1,4)-β-糖苷键连接形成,支链为4-O-甲基-α-D-吡喃式葡萄糖醛酸基、α-L-呋喃式阿拉伯糖基和乙酰基.分离物木质素具有典型的G-S-H型结构,且木质素中S型木质素含量多于G型木质素.
    • 曾诚; 宋国杰; 孙海彦; 郭书贤; 孟超然; 孙付保
    • 摘要: 以甘油分别对甘蔗渣进行常压甘油自催化(AGO)预处理和常压甘油碱催化(al-AGO)预处理.利用酸沉法分别从预处理液中得到自催化甘油木质素(AGOL)和碱催化甘油木质素(al-AGOL).利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得到最佳木质素提取工艺为转速8000r/min、离心时间15min、甘油混合液pH为3、甘油混合液浓度10%,在该条件下木质素AGOL和al-AGOL提取率分别达到72%和76%.采用扫描电镜(SEM)、元素分析、紫外光谱(UV)、凝胶色谱(GPC)、核磁共振1H谱、热重分析以及抗氧化活性分析等技术手段对提取得到的木质素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从甘蔗渣中提取的球磨甘蔗木质素(MBL)、AGOL和al-AGOL主要呈现出球形特征;AGOL和al-AGOL具有相似的活性特点,与MBL相比,AGOL和al-AGOL的分子量更小、分布更窄、均一性更好,热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更高,有望成为重要的工业原料.
    • 李君; 梁晓
    • 摘要: 目的:进一步研究中药鸭公树子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聚酰胺柱层析和重结晶等方法对鸭公树子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1 H-NMR、13 C-NMR、HR-MS等方法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鸭公树子提取物中分离和鉴定出8个化合物,分别是薯蓣皂苷(Ⅰ)、薯蓣次苷B(Ⅱ)、腺苷(Ⅲ)、3-羟基-2,4,7-三甲氧基-9,10-二氢菲(Ⅳ)、吐叶醇(Ⅴ)、木犀草素(Ⅵ)、(S)5-乙基-8,8-二甲基壬醛(Ⅶ)、对羟基苯乙酸乙酯(Ⅷ).结论:化合物Ⅰ~Ⅶ均为首次从鸭公树子中分离得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