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转开腹

中转开腹

中转开腹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627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内科学、妇产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19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72119篇;相关期刊270种,包括中国保健、基层医学论坛、中国内镜杂志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妇科内镜及微创技术学术会议、2008胃肠肿瘤外科综合诊治高峰论坛、第五届全军肝胆外科、第二届全军器官移植、第一届全军实验外科联合学术会议等;中转开腹的相关文献由1489位作者贡献,包括余存俊、张广东、张建立等。

中转开腹—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19 占比:0.85%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72119 占比:99.14%

总计:72746篇

中转开腹—发文趋势图

中转开腹

-研究学者

  • 余存俊
  • 张广东
  • 张建立
  • 邓建中
  • 于爱军
  • 何悦
  • 刘金龙
  • 劳景茂
  • 娄元强
  • 宗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戚金辉; 龚建鸣; 于伟; 卢江昆; 季国国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中转开腹手术时机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恢复及生存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结直肠癌患者,依据中转开腹的时机分为早期组(n=45)和延迟组(n=41),早期组患者于腹腔镜手术切皮后1 h内中转开腹手术,延迟组患者于切皮后1 h后中转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随访1年总生存率。结果早期组患者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延迟组(P﹤0.01),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延迟组(P﹤0.01)。早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89%,低于延迟组患者的26.83%(P﹤0.05)。随访1年,早期组患者的总生存率为74.4%,高于延迟组患者的63.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切皮后1 h内中转开腹手术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 张彰; 宋定园; 马亦飞; 陈自力
    • 摘要: 目的对肝细胞癌(HCC)患者行腹腔镜肝切除术(LH)中转开腹情况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和经验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LH的H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情况。结果共56例患者纳入研究,中转开腹13例,其中8例因术中出现难以控制的出血、4例肿瘤位置不能充分暴露、1例为保证切缘阴性而选择中转开腹,中转开腹率23.2%。HCC患者行LH中转开腹的发生与年龄、性别、Child-Pugh分级、肝炎病史、高血脂病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腹部手术史、门脉高压、肿瘤数目、肿瘤直径、手术切除范围以及甲胎蛋白(AFP)、血红蛋白(Hb)、肝功能、凝血功能等血清学指标无关(P>0.05)。体质指数(BMI)、肝硬化病史为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P<0.05)。全腹腔镜与中转开腹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上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者术前需要对HCC患者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估,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尽量避免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的发生。当腹腔镜下操作困难时适时选择开腹,保证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
    • 彭腊玲; 刘琳; 卜春花; 邓溧
    • 摘要: 目的:探讨急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建立个体化列线图预警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12月584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急性胆囊炎患者,按照7∶3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n=408)与验证组(n=176),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变量,建立中转开腹列线图预警模型,采用验证组对预警模型的预测效能进行外部验证。结果:建模组与验证组仅在胆囊壁厚度、胆囊炎发作次数、术前总胆红素水平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胆囊壁厚度≥5 mm、胆囊炎发作次数≥3次、急性胆囊炎分型为坏疽型/穿孔、发病至手术时间≥72 h、术前总胆红素高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对列线图预警模型进行验证,建模组与验证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2、0.843,且两组校正曲线均显示预测的中转开腹风险与实际中转开腹风险的相关性良好;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6.629,P=0.577;临床决策曲线分析显示阈概率为0.13~0.85,模型净收益率高于0。结论:列线图预警模型可准确实现对急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个体化预测,能更有效地帮助医护人员将中转开腹的高危患者筛选出来,以提供更精准的临床治疗与护理方案。
    • 仝仲凯; 郝志强; 王志斌
    • 摘要: 目的 探讨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术中转开腹手术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山西省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行LC术治疗的36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根据所选患者术中是否中转开腹手术将其分为中转组29例和非中转组331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将其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并予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LC术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术中转开腹手术的危险因素。结果 360例行LC术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中有29例中转开腹手术,中转开腹率8.06%。中转组体温≥38°C、有糖尿病史、胆囊壁厚度≥6 mm、结石单发、胆囊肿大、右上腹肌紧张、手术时机≥48h均高于非中转组;血清C反应蛋白、血小板计数水平高于非中转组;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非中转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糖尿病史、胆囊壁厚度≥6mm、胆囊肿大、右上腹肌紧张、手术时机≥48h、全血血小板水平高、血清白蛋白水平低是行LC术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术中转开腹手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有糖尿病史、胆囊壁厚度≥6mm、胆囊肿大、右上腹肌紧张、手术时机≥48h、全血血小板水平高、血清白蛋白水平低是行LC术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术中转开腹手术的危险因素,临床可据此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及干预,以降低中转开腹的风险。
    • 张春旭; 韩军军; 刘杰; 窦常伟; 张成武
    •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中转开腹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8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65例因肝内胆管结石行腹腔镜肝切除术,其中15例中转开腹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资料中转开腹率为9.1%(15/165),其中男6例,女9例,年龄34~75岁,中位年龄57岁;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为A/B,其中合并高血压1例,糖尿病1例;既往有腹部手术史9例.平均手术时间(245.7±55.3)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83.3±321.5)mL.中转开腹原因包括:腹腔内严重粘连9例,肝脏明显转位2例,术中出血止血困难2例,右肝管狭窄2例.术后并发症:腹腔感染2例,胸腔积液4例,腹腔感染合并胆道感染1例,胸腔积液合并胆道感染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保守治疗治愈.术后平均进食时间(2.5±2.1)d,平均拔管时间(8.5±2.5)d,平均住院时间(13.7±3.9)d.所有中转开腹的患者均顺利出院,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 腹腔内严重粘连、肝脏明显转位、术中出血止血困难、肝管狭窄是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中转开腹的常见原因,应采用积极合理的方法避免中转开腹,但也要适时中转开腹,保证患者的安全.
    • 朱忆晨; 王才智
    • 摘要: 目的:分析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4-2018年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683例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资料,根据已实施腹腔镜手术方式,分为4组:Ⅰ类(腹腔镜检查或附件手术),Ⅱ类(卵巢囊肿剥除术或卵巢及附件切除术),Ⅱ类(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次全或全切除术),Ⅳ类(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分析中转开腹病人的手术方式及中转开腹的原因.结果:2683例腹腔镜手术病人,中转开腹22例,中转开腹率0.81%.其中Ⅰ~Ⅳ类手术中转开腹率分别为0.36%(6/1680)、0.97%(3/310)、1.52%(10/660)9.09%(3/33).4组不同手术方式中转开腹率不同,Ⅰ类、Ⅱ类和Ⅱ类均低于Ⅳ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转开腹原因依次为重度粘连36.36%(8/22),特殊部位病变22.73%(5/22),出血18.18%(4/22),术中诊断的恶性肿瘤13.64%(3/22),误伤9.09%(2/22).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的发生主要与手术操作的难易程度及需要手术的范围密切相关.严格术前评估和手术适应证的遴选、采用适宜的手术方式、提高术者操作技能是预防妇科腹腔镜中转开腹发生的有效方法.
    • 敖士满; 任朝珍
    • 摘要: 目的 分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原因,进一步探索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科2017年8月至2020年11月557例诊断为急性阑尾炎的病例,在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中转开腹病例的资料,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治愈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这些病例之中中转开腹病例31例,中转开腹率5.6%,与病人发病后的就诊时间有明显关系,就诊时间越早,中转开腹概率越小,就诊时间越晚,中转开腹概率越大.具体原因有形成阑尾周围脓肿、阑尾周围严重粘连、腹腔粘连、根部坏疽水肿、结肠或回盲部肿瘤、位置变异等.结论 手术时中转开腹最直接的原因分析,阑尾周围脓肿形成及腹腔严重粘连是最主要的原因,但是这些因素与患者发病后的就诊时间有明显关系,就诊时间越早,尽早手术中转开腹概率就越低,就诊时间越晚,中转开腹概率就越高,所以加强大家对该病的认识也是目前的一个重要环节.
    • 孙孝环
    • 摘要: 目的:探究基层医院普外科阑尾腹腔镜术中转开腹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20年7月248例中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中转开腹的1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中转开腹率为5.24%患者均完成手术,术后顺利恢复,正常出院.结论:腹腔镜中转开腹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阑尾暴露困难、阑尾尾部处理不理想、出血情况以及肠道损伤,行术医师应当对阑尾以及回盲部的结构熟悉、正确掌握腹腔镜下的基本操作和切除技术,以此来降低中转开腹的几率.
    • 席新慧
    • 摘要: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常规Calot三角入路与经胆囊后三角(PTOG)解剖入路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14例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7例.两组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经常规Calot三角入路,观察组经PTOG解剖入路,比较两组手术视野满意度、中转开腹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视野满意度为96.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转开腹率为1.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2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经PTOG解剖入路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可提高手术视野满意度,以及降低中转开腹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常规Calot三角入路胆囊切除术治疗效果.
    • 王芝月
    • 摘要: 目的:比较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延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2018年3月-2020年3月收治急性胆囊炎患者84例,根据不同手术时机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延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实施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中转开腹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延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效果更好,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中转开腹风险,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