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积影响
累积影响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87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8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8775篇;相关期刊58种,包括华东经济管理、会计师、国际商务财会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4云南省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暨依法治省与环境保护论坛、第四届长江论坛、2010年南方十三省(区、市)水电学会秘书长会议等;累积影响的相关文献由201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克锋、崔磊、李嘉等。
累积影响—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8775篇
占比:99.56%
总计:18858篇
累积影响
-研究学者
- 李克锋
- 崔磊
- 李嘉
- 梁瑞峰
- 薛联芳
- 邓云
- 韦兵
- 顾洪宾
- 乔文艳
- 元艳宏
- 党平
- 刘全帅
- 刘长宁
- 吴安东
- 周孝德
- 周雄辉
- 唐旺
- 唐洪武
- 姚捷
- 孙莹
- 宁争志
- 宋策
- 张小平
- 张有祥
- 张玉成
- 张立
- 彭应登
- 李然
- 李莹辉
- 杨光华
- 杨文正
- 杨晓锋
- 梁峰吉
- 段晓晨
- 熊江辉
- 牛乐
- 牛天祥
- 王世昭
- 王倩
- 王兆雨
- 王晨
- 王波
- 王浩
- 羊天柱
- 肖建峰
- 薛联青
- 许雪峰
- 赵璐
- 赵飞
- 阎红玉
-
-
李永宁;
张隽
-
-
摘要:
在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中,政策环评作为处于上位的、前端的环评制度,其将环境价值内化于行政决策体制,对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然而,目前政策环评地方实践的效果不够理想,这主要归根于法律法规的笼统以及技术方法的欠缺。政策环评应从主体、客体、内容、方法四个方面进一步完善。政策环评的责任主体有必要延伸至基层行政部门;评价客体形式须进行精准界定;评价内容应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进一步修正累积影响的范畴,建立跟踪评价机制;评价方式应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预估环境影响、环境效益以及比对替代条款,并适当引入公众参与,建立兼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决策机制。
-
-
陈珺;
于明田;
邓丽华;
陆迎香
-
-
摘要:
以宁波甬江流域感潮河段所建工程群为研究对象,基于Delft3 D数学模型开展了典型洪潮条件下桥梁和码头群对河道行洪的累积影响研究,对比分析单类工程群和两类工程群对河道洪水位和流速的影响.结果表明:桥梁和码头群对河道行洪存在累积影响,位置集中在宁波大学上游的甬江、奉化江和姚江河段;在两类工程群单独作用下均存在水位(流速)增加或减小的区域,桥梁和码头群的联合作用使得水位(流速)变化幅度更大,但不是两类工程群影响幅度的简单叠加;在两类工程群单独作用下水位(流速)变化相反的区域,桥梁和码头群的联合作用下水位(流速)的变化幅度减小.
-
-
雷静;
汪伟;
傅巧萍
-
-
摘要:
针对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径流累积影响效应问题,同时为了定量预测长江流域未来径流演变特征,以大通水文站为代表站,建立了长江流域控制性水库群和跨流域调水工程联合配置调度模型,对2035年大通断面径流过程进行了模拟预测,分析预测了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径流累积影响。结果表明,到2035年,随着南水北调等跨流域引调水工程、长江上游梯级水库群的逐步建设以及流域内新增耗水的影响,大通断面年均径流量相比天然将减小了679亿m^(3),总体上表现出枯季流量增加、汛期流量减少的趋势。同时,以三峡为核心的长江上游梯级水库群通过蓄丰补枯的调度,显著改善了枯季以及特枯年份大通断面的来水条件,大通旬均流量小于10 000 m^(3)/s的旬个数相比天然减少了82个,减小时段主要在咸潮易发的1—4月,为应对咸潮入侵、保障长江口供水安全创造了工程条件。
-
-
-
张越杰
-
-
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肉牛牦牛产业发展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对分布于全国20个省(区、市)的综合试验站及其相关产业主体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电话访谈。调研发现,疫情对肉牛牦牛产业发展既有短期的不利冲击,更有链条传导累积的中长期影响。建议相关部门着手解决投入要素和产品运输等短期现实问题,并利用产业链条长的缓冲空间,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化解中长期的累积影响。
-
-
刘睿
-
-
摘要:
水电工程建成运行后,泄水建筑物在泄水过程中由于水头高、流速大,会形成强掺气水流.水流进入到水垫塘内时,由于压强的升高导致大量的气体溶解成为溶解气体,从而造成总溶解气体过饱和(Total dissolved gas,简称TDG)现象.本文通过对金沙江上游叶巴滩、拉哇及巴塘三个梯级进行预测分析,研究梯级联合泄洪工况下对总溶解性气体过饱和的累积影响,同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减缓影响的建议.
-
-
吕东
-
-
摘要:
以煤矸石淋溶液中的重金属为对象,研究其在土壤环境中的累积影响,并基于预测结果,从源头控制和过程控制两方面提出相应土壤污染防治措施,以期为煤矸石为填充物的综合利用的环境管理提供参考.
-
-
赵高磊;
林玲;
蒲迅赤;
梁瑞峰;
李克锋
-
-
摘要:
水库的修建给防洪、发电、灌溉、供水等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水库泄流对下游河道水温的改变,扰乱下游动、植物繁殖与生长的自然节律,而梯级水库无疑将这一影响进行了放大。为研究水库梯级修建对水温的极限影响,构建了虚拟水库Alpha,并使Alpha水库首尾相连无限叠加,采用宽度平均的立面二维数学模型CE-QUAL-W2对梯级水库水温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河流梯级开发带来的水温累积影响存在极限,梯级开发使水温分层现象极大地弱化,但库区分层结构不会消失;经过22个梯级调节,水库下泄水温相对来流水温不再变化,在同一时刻、同一位置无论是表层水温还是库底水温均与上游梯级相同,库区流场也与上游流场相同;水库水温累积影响达到极限表明入流热量、出流热量完全达到平衡。
-
-
-
-
朱红伟;
方宁;
施蓓;
俞士敏;
张鑫;
胡金
- 《第六届水利水电生态保护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梯级水电开发作为我国目前最主要的水电开发模式,是具有综合开发目标、遵循一定开发顺序、多个单项水电工程的有机组合.但是梯级开发容易引发严重的水生态环境问题,除具有单项水电工程生态环境影响的基本特征之外,更突出地表现为对流域生态环境的累积影响和系统影响,也就是说,梯级与单项水电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存在概念层次的差别.面对梯级水电开发带来的水生态问题却没有专门针对水生态特点的累积影响分析方法,迫切需要进行新的评价方法体系的探索.水电开发工程量大、生命周期长,将在较大的时空范围内对生态环境产生某些负面影响,如果对这些负面影响认识不足,势必影响工程整体效益的发挥.所以,必须充分重视对水电开发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并且通过建立生态环境评价体系来对其累积影响进行有效评价,提出减免不良水生态环境影响、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有效对策与措施.
-
-
廖小永;
李振青;
沈之平
- 《第四届长江论坛》
| 2011年
-
摘要:
本论文采用河道天然实测资料和实体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以长江下游镇扬河段世业洲汊道段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长江群体岸线开发利用对河段防洪累积影响.论文在对河道原型近20年的水位分析的基础上,比较了同一水位站在近、远期两个不同阶段相同流量下河段内水位的变化,结果表明,涉河工程群对防洪的累计影响程度与模型试验结论相近。各类涉水工程对河段水位的累积影响不是单个涉水工程对防洪水位影响的简单叠加。研究成果对科学合理开发利用长江岸线资源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
-
-
吴义锋;
薛联青;
吕锡武
- 《全国第三届水问题研究学术研讨会》
| 2005年
-
摘要:
流域开发系统是资源自然生态系统与经济、环境系统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耦合而成的复合生态系统,它不仅涉及众多的经济目标,而且也涉及社会生态和自然生态环境等多种环境因子.本文以流域为基底,从生态环境功能、结构及其适应性方面,分析了流域水资源梯级开发对复合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累积环境影响,探讨并建立了流域梯级开发复合生态系统累积影响的整合指标体系,为分析评价流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