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后续计量

后续计量

后续计量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490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财政、金融、社会科学机构、团体、会议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86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48667篇;相关期刊183种,包括合作经济与科技、现代经济信息、财会学习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云南省首届会计理论与实务研讨会、中国商业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现代会计理论与实务研讨会等;后续计量的相关文献由539位作者贡献,包括李高波、刘妤彤、张菀宸等。

后续计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86 占比:0.99%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8667 占比:99.00%

总计:49157篇

后续计量—发文趋势图

后续计量

-研究学者

  • 李高波
  • 刘妤彤
  • 张菀宸
  • 朱莲美
  • 覃莉
  • 崔金勋
  • 张维宾
  • 许强
  • 贾孟冉
  • 马永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瑞琦
    • 摘要: 随着国内近几年企业并购活动的日益频繁,A股在2018年商誉已经达到了1.3万亿元的历史新高点,巨额商誉存在的同时出现了商誉大幅度计提减值的现象。本文选取*ST众泰为代表作为案例背景,运用数据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对该企业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商誉的增加和减值受宏观经济变动和政策调整的影响明显,商誉过分高估后会对企业资产负债结构产生巨大隐患。最后基于本文已有分析,创造性地提出有关商誉后续计量的新方法,为现存实务中对商誉的后续计量方法提供新的思路。
    • 王鹏程
    • 摘要: 一、优化计量,让财务报表反映无形资产的价值《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无形资产》(IAS 38)要求对已确认无形资产按初始成本进行计量,后续计量可以是成本模式,也可以是重估价模式。如果某项无形资产以重估价模式计量,该资产所属类别中的其他所有资产都应以同样的模式计量,除非这些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
    • 罗翠英
    • 摘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各家商业银行对不良贷款风险防范与化解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作为银行实现不良贷款收回的替代物,抵债资产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依法用债务人或担保人的实物资产进行债务抵偿的资产,并具有现实理性选择、不动产居多、资产逐渐积累等特点,其会计处理的合理性对了解银行的资产损失与风险状况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上述原因,本文在明确抵债资产初始确认及后续计量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案例详细分析取得、保管期间及处置时的会计处理方式,进而总结会计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初始确认、后续计量和信息披露三个方面思考改进建议。
    • 纪天宇; 方书
    • 摘要: 2020年3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布了关于商誉后续计量问题的最新讨论稿,其中支持摊销或减值的两股力量僵持不下,最终减值以两票的微弱优势“险胜”,但是该项结果仍旧不尽如人意,关于商誉后续计量问题的探讨仍在继续。本文从商誉的本质与内涵入手,对两种后续计量方法进行了理论上的对比分析,在介绍了摊销存续的各种理由后得出结论:商誉的摊销不应该被忽视,应考虑摊销与减值并存的方法。同时,对商誉后续计量方法的优化提出建议。
    • 张铮
    • 摘要: 本文基于会计准则租赁变更的视角,运用案例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对新冠疫情相关租金减让承租人会计处理进行分析解读,阐明了承租人会计处理的基本原则和实务方法。
    • 李慧琳
    • 摘要: 近年来,随着全球掀起并购重组的热潮,所产生的巨额商誉带来了潜在的大额减值风险,而商誉采用减值测试法进行后续计量凸显出来的问题也越发引起了关注,如难以解决商誉初始计量金额虚高的问题和无法消除“掩护效应”所带来的影响,企业管理层对现金流量的估计空间很大导致业绩造假事件频发,实务操作存在较大难度导致测算结果出现重大差异。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商誉后续计量存在的问题显得至关重要,文章通过提出重新引入商誉摊销、同时保留减值测试法、完善商誉后续计量的具体规定等对策,以较好地解决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 孙永尧
    • 摘要: 本文基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2020年关于企业合并会计问题的调查证据发现,关于商誉后续计量应该保留减值法还是恢复摊销法,利益相关者的意见总是相左的,学术界提供的证据也不甚明显。无论哪种方法,优势与劣势都并存。减值法的优势在于完全贯彻了财务会计概念的一致性要求,能比较准确地反映被收购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如实地表征商誉内在价值与使用价值的事实和情况,避免摊销法的平均主义倾向,有利于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劣势在于方法复杂、使用代价高,现金产出单元的可收回金额估计存在高度不确定性,易于被管理层操纵,而摊销法可以克服这样的缺陷且具有实用、可操作的优点。相对而言,减值法比摊销法更好,逻辑更周延,列报更真实。
    • 王晓天; 李孟园
    • 摘要: 巨额的商誉犹如达摩克斯之剑在资本市场中埋下了隐形的风险,对于其后续计量方式再次引起了各国学界和会计准则指定机构的热议。2020年3月,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IASB在《企业合并:披露、商誉与减值(讨论稿)》(简称“讨论稿”))中说明商誉减值测试法和系统摊销法均存在弊端,对商誉的性质(是否属于使用寿命有限的消耗性资产)仍存在争议。
    • 洪旗; 雷震
    • 摘要: 2021年底,财政部印发了新修订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制度》,对"生物资产"科目的设置和使用作了较大修改.笔者按照制度对生物资产的会计核算要求,以外购和自行营造生物资产为例,对生物资产的初始会计确认、后续计量进行探讨.
    • 杨佩毅
    • 摘要: 作为一种抵消机制,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是碳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用于配额抵消或投机交易。随着CCER项目数量的不断增多,如何准确对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项目进行会计核算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了进一步规范碳排放权交易相关的会计处理,我国相继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但现阶段CCER项目会计核算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基于上述原因,本文在明确CCER项目会计确认方法及会计计量属性选择的基础上,结合案例详细探讨CCER项目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方法,进而分析CCER项目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多个方面思考相应改进建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