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索膜结构

索膜结构

索膜结构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365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4篇、会议论文92篇、专利文献1775308篇;相关期刊105种,包括低温建筑技术、钢结构、建筑技术等; 相关会议54种,包括第十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庆祝刘锡良教授八十华诞暨第八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等;索膜结构的相关文献由613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其林、沈世钊、关富玲等。

索膜结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4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9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775308 占比:99.98%

总计:1775604篇

索膜结构—发文趋势图

索膜结构

-研究学者

  • 张其林
  • 沈世钊
  • 关富玲
  • 孙文波
  • 韩大建
  • 王文胜
  • 曹晓凯
  • 李铁东
  • 武岳
  • 潘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丁一凡; 刘宇飞; 樊健生; 刘家豪
    • 摘要: 索膜结构的内力分布与空间位形相互关联,受施工阶段的几何找形与服役阶段的结构损伤、性能退化等影响,在役索膜结构的实际位形与设计状态有所差异,结构的服役性态未知,工程上的安全评估难以操作且并无可靠方法借鉴。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位形指标的在役索膜结构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以模型中拉索的初始预应力作为优化参数、以结构关键节点坐标的匹配作为模型修正目标函数,通过构建基于结构特征点空间位置信息的目标函数来反映有限元模型与实际结构的吻合度,设计ABAQUS与MATLAB联合仿真优化程序,利用全局搜索和局部优化实现模型修正。现场试验采用三维激光扫描获取在役索膜结构空间位形信息,基于实测数据对有限元模型进行修正。修正后模型与实际结构受力状况更为接近,与索力的实测结果对比表明,有限元模型的索力由修正前最大偏差10%~30%降低至10%以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与准确度。利用修正后的有限元模型实现了在役索膜结构的安全评估。
    • 杜雪林; 杜敬利; 廉荫虎
    • 摘要: 在对网状反射面天线进行型面分析时,以往的研究常常将重点放在索网结构的型面精度或索段张力分布的均匀性上,没有考虑薄膜反射面的应力对索网结构的影响。因此,文中根据网状反射面天线的索网和金属丝反射网的结构特点,提出了一种考虑膜结构应力的索网型面优化方法。基于索单元和各向等应力膜单元,建立以索段张力为设计变量、索段张力的上下限值为约束、索段张力均匀性为目标函数的优化模型。编制了相应的找形程序,通过算例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 石东; 李铁东
    • 摘要: 随州高铁站主体结构采用"伞状单元体"索膜结构,为实现随州高铁站站房中"伞状单元体",提出了一种大曲率索膜协同作用伞状单层ETFE膜结构方案.首先根据建筑方案,提出2种不同的布索方案.采用小弹性模量法对索膜进行协同找形分析,并对预应力态和荷载态下的索膜结构进行计算分析,对比了不同布索方案、不同膜厚度的ETFE膜结构的膜面应力、索力等.研究表明,小弹性模量法适用于单层ETFE与索网协同找形分析,大曲率索膜协同作用ETFE膜结构可用于实际工程,本工程选用布置5道横向索时,索膜结构应力均匀,满足设计要求.
    • 杜雪林; 杜敬利; 廉荫虎
    • 摘要: 在对网状反射面天线进行型面分析时,以往的研究常常将重点放在索网结构的型面精度或索段张力分布的均匀性上,没有考虑薄膜反射面的应力对索网结构的影响.因此,文中根据网状反射面天线的索网和金属丝反射网的结构特点,提出了一种考虑膜结构应力的索网型面优化方法.基于索单元和各向等应力膜单元,建立以索段张力为设计变量、索段张力的上下限值为约束、索段张力均匀性为目标函数的优化模型.编制了相应的找形程序,通过算例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 李满枝; 连萍
    • 摘要: 介绍既有索膜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主要检测方法.以某既有索膜结构体育场检测为例,其检测主要包括:膜面损伤和松弛的外观检查、控制点位置测量、膜应力检测;索外观检查、索力检测.根据现场检测数据建立计算模型,比较实测索力与设计索力模型自振特性的区别,验算结构变形及结构构件承载能力.由于膜结构自身材料性能具有明显的粘弹性和非线性,易受环境影响老化、软化,在使用过程中应加强膜结构的维护保养.
    • 傅乐平; 蔡晓男; 杨连佼; 林宇翔
    • 摘要: 第十届中国花博会主入口大门采用仿生树状PVDF张拉膜体系,高19.21m、长100m、宽40m,膜展开面积约4800m2.为解决空间异形膜材的高精度裁切与安装,将膜面划分10组对称的膜单元并确定其安装顺序,将钢桁架的空间实测数据导入BK专用切割系统完成膜材的数字化加工,通过搭设蛛网状操作平台实现反吊膜单元的快速安装及紧固张拉.
    • 张淼
    • 摘要: 索膜结构体系的起源,可以上溯至远古时代.那时人类主要居住在以绳索和兽皮搭建而成的帐篷中.18世纪末,热气球和飞艇技术的出现为推动膜材料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世纪50年代,德国建筑师在张拉膜结构领域进行了开创性工作,大大推动了膜结构的发展.如今,索膜结构体系的建筑在城市中早已不再罕见,无论是博览会还是体育场,索膜结构都有了它的一席之地.但是索膜结构的结构性损伤问题,对于建筑质量的影响不容小觑,因此其检测方法就需要大力推广,从而保障索膜结构的正常使用.
    • 摘要: 《建筑结构》2020年下半年增刊(有正式刊号,可在知网等检索到)论文征集现已开始,内容包含: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组合结构、装配式结构、预应力结构、索膜结构、砌体结构、木结构、地基与基础、工程抗震、工程检测、房屋加固与改造、建筑新技术新材料开发等方面的结构设计、施工技术以及软件应用、规范和规程的修编、国内外重点工程报道、结构设计过程中的问题和讨论、工程实录等。
    • 摘要: 《建筑结构》2020年下半年增刊(有正式刊号,可在知网等检索到)论文征集现已开始,内容包含: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组合结构、装配式结构、预应力结构、索膜结构、砌体结构、木结构、地基与基础、工程抗震、工程检测、房屋加固与改造、建筑新技术新材料开发等方面的结构设计、施工技术以及软件应用、规范和规程的修编、国内外重点工程报道、结构设计过程中的问题和讨论、工程实录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