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暴力
精神暴力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1年内共计116篇,主要集中在社会学、法律、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6篇、专利文献6101篇;相关期刊107种,包括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法治与社会、法律与生活等;
精神暴力的相关文献由128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翼杰、张雪梅、李颖萍等。
精神暴力
-研究学者
- 张翼杰
- 张雪梅
- 李颖萍
- 王国强
- 粟建勇
- 蔡旭
- ZHANG Min
- 于卜一
- 于天霞
- 付婧
- 任国库
- 任雪梅
- 余向阳
- 余春红
- 关岫一
- 冯亚男
- 刘付玲
- 刘帼
- 刘文娟
- 刘珊杉
- 刘薇
- 千千1
- 叶祝颐
- 吴虹桥
- 周瑞平(文/图)
- 唐绍洪
- 孔书玲
- 孟粉
- 季建林
- 宋晔
- 宋芝文
- 山鸡哥
- 岳俊辉
- 廖爱玲
- 张亚林
- 张健1
- 张宇
- 张建肖12
- 张敏
- 张文静
- 张晓莹
- 张曙
- 张莉
- 徐春鸿
- 徐苏林
- 心仪
- 施意
- 易映辉
- 晗翌
- 曹玉萍
-
-
-
洒月
-
-
摘要:
青春期是一个孩子从童年走向成年的重要过渡期。在这个成长时期,学生的身心逐渐发育成熟。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开始进入青春期,逐渐变得敏感,热衷彰显个性,开始变得叛逆。常听到不少教师抱怨学生越来越有个性,越来越不服从管教。在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中,也常听到埋怨和攻击的话语。此时,如果教师依然以说教、指责等方式管教学生,可能会导致学生厌学、逃课。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一种神奇的沟通方式,叫作非暴力沟通。非暴力沟通主张相互理解,希望双方在诚实与倾听的基础上相互交流,这种沟通方式反对语言暴力、行为暴力和精神暴力.
-
-
-
曾旻
-
-
摘要:
对中学生来说,最常见的家庭暴力是躯体暴力和精神暴力,偶尔存在性暴力。首先,你需要分辨,自己遭受了哪些暴力。例如,有同学说父母会不分青红皂白地骂自己是"下等人、废物、畜牲、神经病",这可能是某种程度的精神暴力。它让你感觉到被贬低、被忽视、被攻击。而躯体暴力的形式就非常具体,通常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
-
-
-
-
摘要:
编辑推荐著名的马歇尔 卢森堡博士发现了神奇而平和的非暴力沟通方式,通过非暴力沟通,世界各地无数的人们获得了爱、和谐和幸福!当我们褪去隐蔽的精神暴力,爱将自然流通,如今,在这个地球上,暴力事件频发,人们的仇恨、矛盾、对立上升到一定程度,似乎必须酿成流血事件才算得以发泄。
-
-
-
-
ZHANG Min
-
-
摘要:
本文系统追踪了国际社会针对卫生行业工作场所暴力的技术指南,借鉴国际实践经验,分析我国与国际的系统性差距,结合我国开展工作所取得的证据,提出我国采取系统性方法预防控制医护人员工作场所暴力的建议.
-
-
王世岳
-
-
摘要:
2002年德国埃尔富特校园枪击案发生后,防范校园暴力犯罪化成为德国校园暴力治理的核心目标.经过多方努力,德国校园中显性的肢体暴力行为呈现出数量减少、程度降低的趋势,但是更加隐蔽的语言暴力、网络暴力以及教师参与的校园暴力行为逐年增加,并受到德国社会的关注.在德国,校园暴力被视为青少年社会交往过程中能力不足的体现,因而校园暴力治理的核心是提升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德国的学校、政府和社会组织都参与了校园暴力治理,教师在治理活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